2006年9月号-封面主题 北京之春简介 北京之春文章检索

 
中国大陆选举研讨会纪实...本刊记者 柳影
 

调整百分数变化字体大小 按最右边的“□”键全屏显示

 

 

开启政治改革的机会——中国大陆选举研讨会纪实

本刊记者 柳影


一、大陆选举年——开启政治改革的机会

    今明两年是中国区县级人民代表换届选举年,中国国内数百名维权人士纷纷投入选举,行使法律赋予自己的权利。为了评估这次选举的前景和意义,中华学人联谊会8月5日6日在美国普林斯顿大学东亚研究中心举办了“中国大陆选举研讨会”。来自大陆、香港、台湾和北美的数十名专家和各界人士参加了会议,介绍了各自的选举经验和看法,就许多问题展开了热烈争论。普林斯顿大学东亚研究中心教授林培瑞教授到会致开幕词.中国大陆民间维权人士赵晖(笔名莫之许)、香港立法局议员、民主党副主席何俊仁和台湾民进党美东党部前主委许盛男、前主席蔡蔡明峰、纽约政论家孟玄作了演讲,分别介绍了大陆、香港和台湾的选举经验。来自美国和两岸三地倡导民主的学者共同对大陆民主建言,气氛热烈。中国民主人士刘刚、李进进、潘强、李恒清、易改,纽约政论家陈破空、旅美华人思想家谢选骏、中国劳工观察主席李强、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教师王超华、律师刘俊国和童屹参加了会议.“自由亚洲电台”,“新唐人电视台”和《大纪元时报》等媒体到会採访.上海《文汇报》记者唐宇华也出席了会议.应邀的香港议员梁国雄因香港警政局以时间不足之理由不发签证未能赴美,还有几位应邀的大陆民主人士也未能成行。

    美国汉学家林培瑞在致词中批评某些精英认为农民缺乏选举能力的观点,他认为中国草根力量其实比精英更知道自己的利益所在,完全有能力选举自己的领导。中国农村里的人有没有媒体和互联网不要紧,祇要他对身边的事和人都认识,完全可以决定跟自己有关的社会政治问题.林培瑞教授指出:“中国农村里头的每一个人,我相信能够投一个有知识、足够聪明的票的可能性,比我一个普林斯顿大学教授在我住的那个村里头投一个好票的可能性还要大。”

    由於区县人民代表是目前中国公民能够直选的最高层级的政府部门,历次区县人民代表选举都有引起公众和国际社会注意的事件发生。例如1980年选举中的高校竞选运动是“北京之春”运动的重要组成部分;1987年选举中北京大学学生将刚被开除党籍的方励之的妻子李淑贤选为人大代表;北京着名维权人士许志永在前次选举中当选为人大代表。全国各地村级选举更是国际社会关注中国政治进步的热门话题.今年的选举与往年选举的背景不同在於,目前大陆各类社会矛盾和问题随着高速的经济发展和急剧的社会变化不仅没有缓解,而且日益严重;在数量、规模和暴力化程度上激增的群体事件和突发事件表明,人民对政府解决问题的信心和耐心日益削弱;民间独立专业人士正试图开闢新的合法途径表达民意,解决百姓关心的问题,化解社会冲突和危机,在这种情况下,选举将是开启中国政治改革的重要机会。

    这次会议的主办单位“中华学人联谊会”是旅美华人学者司马璐创办的旅美华人民间学术团体,现任会长是哈佛大学博士候选人、中国宪政协进会主席王丹。这次研讨会是中华学人联谊会《中国论坛》的第一次会议,得到了中国宪政协进会和青年中国的鼎力支持。在会议发言和讨论基础上,中华学人联谊会将组织专家撰写中国大陆独立候选人参选手册,中国宪政协进会将建立大陆选举观察网站,为民间选举提供各种资讯和法律服务。


二、培养民主意识程式产生草根政治领袖

    这次选举研讨会分为四个单元。8月5日上午是回顾和研究大陆历年选举.当年北京大学当选代表、现任《北京之春》主编胡平,当年在北京大学策划李淑贤竞选的骨干、现在华尔街从事金融工作的刘刚和来自大陆的民间维权人士赵晖,讨论了80年代至今的历次选举.8月5日下午,香何俊仁和许盛男介绍了香港和台湾的选举经验和问题.8月6日上午对大陆即将开始的选举进行评估,哥伦比亚大学政治学博士王军涛和中国司法观察主任李进进讨论了有关的政治问题和法律问题,来自华盛顿的美国学者介绍了美国关於大陆选举的关注点,赵辉在会上介绍了中国目前民间选举动态.8月6日下午,会议讨论民间和海外华人世界应当怎样推动大陆选举发展。

    8 月5日上午的会议由王丹主持。胡平在书面发言中回顾了1980年的竞选.他指出1980 年北京高校的区人民代表选举虽然从 11 月才开始,但早在9 月初原来民主墙的一批民运人士就开始串联,准备在选举中一显身手。在串联中陈子明扮演了十分重要的角色,北京十几所高校,他积极介入的就有八、九所。陈子明本人也竞选中科院研究生院的人民代表并顺利当选.陈子明的妹妹陈子华则参加了她就读的北京商学院的竞选.北京高校竞选中不少参选者是民主墙运动的积极参加者,有的还是四五运动参加者,从四五到民主墙到竞选可谓一脉相承。在竞选活动中大多数同学关心的热点始终是中国的改革,中国的自由民主。因此这次竞选活动不仅是一次基层民主的实践,还是一次自由民主理念的深刻启蒙,是一次自觉追求自由民主的的英勇抗争。通过这次竞选,大学生作为中国民主运动的一支基本力量登上历史舞台.胡平还提及北大历史系同学在竞选期间成立了一个中立组织“历史的一页”,报导竞选情况,竞选结束后编辑成约20万字的书稿《开拓——北大学运文选》,1990年该书被带到海外,由香港的田园书屋出版,是有关这次运动的最完整的资料。

    王军涛在发言中认为,选举不仅是民主制度中最基本的特徵,而且现代政治社会中公民的社会、经济、权利和水准都是通过普选得以实现和获得保障的;一个国家在选举方面进展总是人们最关注的制度变化的焦点,中国也不例外。每次大陆的选举年,国际社会都要花费钜资观察和提供帮助,大陆政治改革的起点应当是开始真正的选举.刘刚介绍了1987 年北大学生提名和选举李淑娴老师为人大大代表的过程。他当年是北京大学策划李淑贤竞选的骨干,刘刚以1980年北京大学的第一次选举和1987年北京大学的学生成功选举李淑贤为人大代表,比较中国科技大学的选举,认为两者的不同是北大陈子明知道抓住选举机会,搭台唱戏,给别人创造机会。他认为选举的过程应是建立规则,使后人祇要参加选举就可以在规则中遵从规则.他也希望把过去的经验给下一次或后人传下去。

    赵晖介绍了90年代以来的民间独立选举活动。他曾因声援盲人维权人士陈光诚而被当地黑社会殴打。赵晖阐述了草根选举的积极意义,认为“正面肯定乡村选举的意义,培养民主意识程式,一起参与,大家都有共识没问题;但更值得关注的是可能会产生乡村的草根政治领袖,而草根政治领袖就会通过进一步的发展,进入到更高一级的政治选举当中来。”他认为选举可以促进政治活动的积极参与者成为公众的话题,增加言论空间.候选人在个人宣传方面即使没有国家媒体的支持,仅仅在小范围散发宣传材料,如能租到场地,开会、演说、讨论都可以进行。他们面临的问题是与选民见面会难以举办.根据他自己做的调查,他对於在2006年的选举中,全中国2,800个县中能不能有10%的县有人自发出来当候选人,并不表示乐观.大部份候选人是有关机构推荐的,但是他认为选举有一定的附带效应:“共产党对这个社会到底对它的支持度有多少其实心里是没有底的,总觉得后面好像有什么莫名奇妙的东西在威胁着它,所以它表现得非常紧张。通过选举,一些敏感人士都能够参选了,那是不是大家都可以了。於是我们开始在民意上赢定了。”为什么独立候选人已经威胁到当局,当局却还未对他们下手?回答是:大量的上访民众和法轮功学员已经使中共没有力量对付维权民众了。

    针对目前一些人努力试图与执政当局找到一点共同空间的想法,曾经参加八九年学生民主运动的刘俊国认为,必须结束中共的独裁体制。祇有在这种情况下,大家才有一个公平的平台去选举,这种选举才有实实在在的意义.他们的发言引发与会者对於民间选举活动的传承性的热烈讨论。一种观点认为,民间力量没有做好自我积累工作,以至於每一代人都不知道前人的工作而要从头开始自己的探索;另一种观点则认为,每一代都有自己的特殊条件,不要让过去的经验较训束缚新一代的创造性和机会。


三、香港、台湾和大陆的选举经验比较

    8月5日下午会议比较华人世界的选举经验,由中华学人联谊会秘书长李恒清主持。何俊仁介绍了香港的选举经验。许盛男和蔡明峰介绍了当年台湾党外人士和反对党在威权时期的选举经验,孟玄评议了台湾民主化与选举的关系.何俊仁指出香港20多年的公民社会和良好的法制保证了人权和言论自由。英国人留下的议会制度和问责制度,也使香港还拥有民主机制的基础.问责制使议员必须回答市民的问题并向全香港转播。选举也是一种有效的问责制度。但是近年北京利用政治和经济力量,把民主派边缘化,香港传媒受到亲中财团收购,开始自我审查并夸大对民主派的负面宣传。

    许盛男回顾了台湾在民主历程如何解除民众对国民党独裁统治的害怕心理,增加其参政热忱。他说台湾的知识份子在日本佔领时代就宣扬民主理念,老蒋时代结束后,台湾海外同乡会每年在大学办夏令营和民主研讨会,10年后民进党成立,6年前成为执政党,发展迅速。许盛男介绍国民政府接管台湾之后,尤其是二二八事件以后国民党全面控制台湾,实施白色恐怖,打击异议人士。50年代虽然已经开始有选举制度,但中央一级代表一直没有选举.70年代台湾经济好转,各种杂志纷纷出现,宣传自由民主的理念。这一时期被认为是“民众觉醒的年代”。当时最主要的还是在作理念上的宣传,一些人针砭时弊,提出了统治者的合法性问题.虽当时还处在戒严时期,一些参选人利用选举的机会挑战政府,消除人们的害怕心理;增加人们的道德勇气。通过参加选举也培养了人才。进入80年代以后,关心选举的台湾民众化零为整,慢慢组织起独立的组织,并得到海外民主力量的关注和支援。

    蔡明峰分析了中国大陆和台湾面临的不同问题.他认为,中国大陆目前仍有中共一党专制,同世界民主化大潮背道而驰;大陆人民由於长期生活在中共的洗脑之中,对自由民主的理念认识不够。中国民众目前还没到台湾70年代的“民众觉醒的年代”。 蔡明峰提出长期、中期和短期性的准备工作,必需利用媒体来宣传理念,做好文宣、演讲等的充分准备。他以曾在黑名单20年不能回台湾为例,当年在台湾,具有民望的人出来选举前,当局各种压力透过亲属朋友劝说不让他出来,出来后打压丑化。他认为有志於未来中国大陆的民主化进程的人需要有牺牲的勇气,也需要一群人共同的努力。蔡明峰认为,陈水扁总统接受司法检调,民众可以不断发出批评的声音,是台湾民主的证明。

    与会者对於台湾选举的质量和两岸选举发展的比较激烈辩论。有人认为台湾民主化成功了,但是恶化了台湾的政治经济社会状况.多数人则认为以选举为代表的台湾民主化成功地消除了政治迫害,揭露了腐败,并且正在消解威权时期造成的族群冲突根源。有学者提出,大陆共产党和台湾国民党的政治区别导致大陆民主转型是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的综合转型,比台湾单纯的政治体制转型更複杂,因此很难比较. 8月6日上午的会议对大陆即将开始的县区人民代表的换届选举进行了前景评估,讨论了大陆民间和海外华人可能发挥的作用。何俊仁主持会议,王军涛介绍了民主国家的选举研究的主要观点以及对大陆有启发的争论热点.李进进律师介绍了中国大陆选举法律中涉及民间独立候选人的主要规定及变化,介绍美国关於大陆选举的关注点.赵晖介绍了大陆民间选举的动态.会议围绕选举对於中国政治发展的主要功能,民间参选的目标定位以及如何促进民间选举展开了争论。一种观点认为,在国家宪政结构尚未变化前,不能过高期望选举在推动中国政治进步中的作用;民间选举应当慎重解读各界对於选举的期待和容忍,理性制定选举中操作性目标和仔细选择手段。另一种观点认为,在中国面临严重问题的转型关头,各界对政治发展前景并无一致清晰看法的时刻,民间独立力量的果敢清楚的行动可能开创政治发展的新局面,此时不应过多算计统治者的容忍度,束缚自己的意志。 与会者普遍认为,海外华人可以在帮助大陆选举方面扮演重要角色。

    王军涛表示,中共与台湾当年的国民党不同,国民党尽管做了很多坏事,但还不否认民主自由宪政的理念。80年代初蒋经国开放党禁报禁,中共却在六四屠杀时更换总书记;国民党治下还有公民社会和各种社团,但是中共治下没有任何独立的团体;目前入党的人把中共当作工具, 为的是利益。秋瑾当年被砍头,有老百姓麻木地去买人血馒头;今天中国会有人为利益去买人的头.当年还有鲁迅去写一篇小说《药》,现在连写《药》的人也难找。中共建政几十年把中国人变成了笑贫不笑娼的病人。台湾当年祇需要政治转型,而中国需要政治、文化、经济、社会全面转型。

    也有与会者表示,要根本解决中国的问题是道德的回升。目前被中共控制的海内外华文媒体所掩盖的更令人关注的事实是,在中国退出中共党团的人数已超一千两百万人;而苏共解体前,所有专家学者均未发出资讯,欧洲其他国家共产极权的解体也是在极短的时间内实现的。


四、选举是中国政治改革的主要方向

    8月7日中午,中华学人联谊会在纽约法拉盛举办茶叙,安排新闻媒体与参加中国选举研讨会的嘉宾何俊仁、赵晖见面。王丹主持茶叙,何俊仁和赵晖分别致词后回答了记者提出问题.来自纽约地区十多家华语电视,广播,报纸,杂志和网路媒体的记者参加了茶叙。

    何俊仁在致词中说选举应当是中国政治发展的主要方向,选举不仅可以把民众喜欢的官员选为官员,而且可以将民众不喜欢的官员罢免;今天中国的许多问题都是官员任用不当,如果有选举就可以改变这种情况.有记者问及香港民主化与大陆民主化的关系,何俊仁答,香港民主化的条件是成熟的,目前发展缓慢主要是受制於大陆政治改革的进度;如果大陆政治改革严重滞后,香港民主化的进度也会被限制。大陆与香港之间的过大的政治制度落差,会加大大陆对香港的管理难度和在港人心中的威信,人为地限制香港政治改革发展,会造成香港发展中不该有的混乱和矛盾以及恶化大陆的国际形象。因此,即使从管理香港的角度看,大陆也应当尽快改革政治体制,而选举应当是主要的方向。

    赵晖在致词中回顾了大陆选举发展过程后提出自己对於民间参与和推动选举的看法,他认为真正的选举应当是候选人可以自由进入和公平竞争,投票者不受操控的过程;在中国目前的情势中,这祇能由民间力量担当;中国实现真正的选举,既需要政府对於民间选举的宽容,也需要民间人士创造性开拓选举模式和文化的努力,这是目前国内维权人士的努力方向之一。有记者问赵晖大陆选举法规的变化会怎样影响今年的选举,赵晖认为,取消独立候选人可以自我宣传的条款,确实会影响独立候选人的胜利概率;但是这还不是禁止自我宣传,具体后果要根据选情而定。这就是中国特色的政治:法规模糊可能会使得独立候选人的权益缺乏保障并与官方指定的候选人竞争条件不平等,但又给独立候选人发挥政治智慧巧妙运作留下了空间.◆


相关文章
作 者 :北京之春
出 处 :北京之春
整 理 :2006年8月31日16:9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