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2月号-西藏论坛 古若多杰简介 古若多杰文章检索

 
西藏的原始审美意识/(印度)古若多杰
 
 

调整百分数变化字体大小 按最右边的“□”键全屏显示

 

西藏的原始审美意识

(印度)古若多杰



原始宗教与审美意识的产生

    泰勒在《原始文化》一书中所说的原始宗教包括原始人对超自然神灵的信仰、死后生活、偶像崇拜、祭献活动等信仰的表现,并且在习俗上他将其分为两大教义,一是涉及到某些生灵的灵魂观念,这些灵魂能在其躯体死亡后继续存在;二是涉及到某些上升到神性系统的神灵,这些神灵能影响或控制人们的生活事件,诸如人们的现世和来世、人与人或人与神的交往等。基于这种观点,泰勒进一步认为,宗教是一种巨大的道德因素,虽然在原始民族中这种道德因素并非表现得十分充分,“但绝不意味着这些种族就没有道德感觉或没有道德的标准,而是在他们中间这两方面都留下了强烈的迹象。它即使没有正式地表现在他们的戒律上,至少也表现在那种我们称之为舆论的社会传统的一致性上,按照这种传统,某些行为才被看作是善的或恶的、正确或错误的。”由此可见,泰勒的观点是推断人类最初是在有了善与恶的道德标准之后,才确立了与之相对应的审美标准,源于神灵信仰的道德标准决定了早期人们对于审美对象及形式感的取舍,因此原始宗教的道德状态是发生在原始艺术的审美状态之前。接着他引证了一些原始民族的材料来说明“形象”和“影像”这两个对造型艺术或审美意识来说都是十分重要的概念,其心理学的前提首先是从原始人的灵魂观念中产生出来的,在原始民族非生产性的精神活动中,他们首先要考虑的问题是人与人的关系、人与自然的关系,而这些非本体的人或自然都是有灵之物,因此他(它)们的形象往往是被神灵化了的形象。可以认为,泰勒的观点代表了这样一种认识,即在原始艺术发生之时,早期人类对形象的认识并不仅仅是被动地接受客观外界的信息,而是在其外向的观察中体现了人们内心深处道德化的审美补充和取舍。


西藏古代文明中的原始宗教

    佛教自传入西藏以后,经过了1000多年来的发展和与其它宗教的融合,成为了西藏的主要宗教形式,从此西藏文化历史的发展线索也就与佛教这一深深植根于高原民族之中的宗教信仰产生了不分割的联系,以至于在一些人们的印象中,似乎古代西藏的宗教主要就是佛教,西藏的文化也就是佛教文化。当然,研究西藏历史和文化的学者们都会指出,在佛教传入西藏之前乃至佛教在西藏取得绝对统治地位之后,这一地区都曾存在过另一种重要的宗教形式——苯教,并且相当一部分人一直将这种具有高原土著文化特征的古代宗教看作是西藏的“原始宗教”,其原因主要是苯教起源或形成的时代要早于佛教的传入,不仅在文献中有关于苯教上师在早期赞普执政时曾起过重要作用的记载,而且在藏传佛教的仪轨和神灵种类上也可看到早期苯教的痕迹。


西藏原始艺术的宗教特征

    原始宗教在文明的早期发展阶段,特别是在生产能力和经济水平相对低下的史前时期,对人们精神活动和心理意识的影响是十分巨大的。作为早期先民主客观认识以及审美活动表现形式的一切原始艺术类型,或多或少都存在着一些宗教意义的因素,有些甚至从形式到内容基本上就是一种原始宗教性质的精神行为,这种现象在世界各地不同的原始文化中我们都可以见到。在西藏文明的早期阶段,一些被我们称之为“艺术”的文化现象或文化遗存实际上同时具有原始宗教的功能,或是具有审美和宗教意识的双重含义,祇是在不同时期、不同类别的艺术形式中,原始宗教因素的体现有多少和显隐的区别而已。

    总起来看,新石器时代之后是西藏原始宗教和原始艺术同时得到长足发展的一个时期,这一时期不仅流行苯教以及其它形式的、与猎牧及农牧文化相适应的多种高原原始宗教,而且出现了与这些原始宗教的观念意识密切相关的多种艺术形式。可以说,从这个时期开始,整个西藏高原古代艺术的文化特征以及发展趋势都一直是同高原宗教的文化特征和发展趋势相一致的,并逐步形成了西藏高原独特的艺术门类和艺术体系。从特征和艺术发展史来看,西藏原始艺术的诸多特性是其它地域文化所没有的,其中最主要的标志就是与原始宗教紧密结合而成的双重功能和双重心理意识。原始宗教对于原始艺术的这种深刻影响或作用,既推动了西藏古代艺术朝着某个特定的主要方向发展,从而形成了西藏艺术体系的特色,但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西藏古代艺术在类别、工艺技术以及艺术家个人创作意识等方面的发展。一般而言,与集约化、大规模农业经济文化传统的原始宗教相比较,那种产生于分散、较小规模牧猎经济文化传统的原始宗教则具有较多的封闭性和滞后性,并且正是由于西藏原始艺术所具有的这种原始宗教意识的思想基础,所以当佛教作为一种外来的思想文化传入之后,高原本土艺术在诸多方面都能与之交融合并而发展成为具有西藏地域特色的佛教艺术。◆色的佛教艺术。◆

相关文章
作 者 :古若多杰
出 处 :北京之春
整 理 :2006年1月31日15:8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