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信选载
陈尔晋与胡平的通信:《特权论》是民运史上的重要文献
胡平兄:您好!
这次十分高兴能在阔别27个年头后,在美国和您重叙旧谊!设使1980年中国民主选举人民代表的势头能够发展下去,89——64悲戏何至于发生,中国今日何至于如此仍然深陷于专制独裁的病痛,沉屙深重……
值得庆幸的是,兄27年来笔耕不辍,著作等身,已然成为中国思想界领军大儒!蒙兄惠赐佳作,旅途之中,即已拜读,获益良多,深为感谢!
小弟拙作《特权论》当年曾经兄过目。近日蒙郭国汀律师鼎力相助,可望首次铅印出版200本。弟看过兄不少书评,中肯精当,堪称一言九鼎,弟心一直十分向往:不知兄台能否对拙作《特权论》(见www.boxun.com陈泱潮文集)拨冗赐教,是为至幸!
可否,盼复。
敬祝笔健!
尔晋2006-4-12敬上于丹麦
尔晋兄:
久别重逢,感慨万千。收阅来信,承蒙夸奖,愧不敢当。
《特权论》是中国民运史上的一部重要文献,出版后我一定撰文大力推荐。《特权论》所指出的问题,在今天非但没有克服,反而更有恶性发展。五十年代,德热拉斯著书《新阶级》,按照如今的齐泽克的说法,以苏俄为例,这个新阶级是在勃列日涅夫时代才真正成型的。若以此说,中国的新阶级,也是在邓小平时代,尤其是在“六四”之后才真正成型的。在毛时代,中共统治集团一直是极不稳定的,其内部充满血腥的争斗与自相残杀。到了“六四”之后,这个集团才稳定下来。我对齐泽克的理论知之甚少(或许齐泽克本人也只是浅尝辄止,未有深入发挥),祇是觉得它有启发性。你对这个问题思考很深,倘能在旧着的基础上再加进新的内容和新的思考,那不仅在理论上,而且在实践中都将是重大的突破。不知兄以为如何?
谨祝
安好
胡平2006年5月10日
缅甸华侨弘扬中华文化
编辑先生:
今日在缅甸的华人多数是在大陆伦陷后,从历次醒风血运动中逃进缅甸境内居住的。他们饱尝中共斗争之苦,在回忆起铁幕内共产的暴虐时,人们渐渐觉悟到共产制度的残酷,没有人性伦常,在开时代的倒车,违反民主自由潮流。他们认识到华人历来注重人伦理义,注重品德陶冶,注重民主精神与自由思想的启迪,因此在缅甸的华侨大力兴办中文学校、以精诚团结的精神,奋发创新自强,一步步地踏平坎坷,开拓出今日的境界,受到台湾政府的褒赞,列名为全球华文教育之最。这一点,我认为值得所有海外华人重视。
在缅甸的华人居住得最稠密的地区属蜡戎,位于大陆南彊大门外,历史上从未听到过华人办校。孙中山先生闹革命时候把华侨列为救国之母,而毛泽东闹革命时候则将华侨列为叛国逃亡的反革命分子。今天,大陆政府为了巩固南强大门上的安全,缅甸成为中共南区战略上举足轻重的一个国家,居住在缅甸的华人才成为统战对象;1996年8月份,台湾政府目睹缅甸区侨校办学之难,首批派出“文化代表团”到腊戎侨校进行教育考察,帮助侨人解决办校困难,帮助培训师资人才;1997年8月,大陆政府才从梦中惊醒,即由云南省侨办处在德宏,临沧两地组派云南省文教代表团到腊戎侨校访问。这是在见到自由台湾关心海外侨校教育,露出假腥腥的面具应付一下。比较起来,“台湾访问团”态度谦让敦厚,能接受侨校的诉难,而“大陆政府访问团”听到侨校倾吐哀肠,口口声声国家困难,对华侨的要求不予理睬,从此,大陆文教访问团给这里的华侨永远留下了一个反面教材。
在缅甸的华文教育背景与其他地区不同,历来抛开两岸政治关系,祇是依靠民族立场来寻找出路。缅甸的华文创校方向,开始就走民主教育路线,因此这里的联考生年年回到台湾升造,从而侨校也就成了两岸统战争取的一个焦点。尽管如此,这里的华侨还是从弘扬祖国文化出发。华人从荆棘之中一步步开拓,克难努力踏出难关。迄今,缅甸在有华人的地方都有华文学校,自由祖国对侨校的支援和熏陶也使得华人认清方向,站稳立场,坚持信念与民主,毅力维护正义与自由、勇往直前,不接受中共统战的约束。中华文化是侨居地的时代主流,中华文化五千年的悠久历史和丰富文化内涵,在这里的侨乡隆隆盛行,这是非常令人欣慰的事情。
侨居缅甸的《北京之春》一读者2006年4月17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