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1月号-封面主题 贺伟华简介 贺伟华文章检索

 
学生抗争是教育革命前奏(续)..(湖南)贺伟华
 

调整百分数变化字体大小 按最右边的“□”键全屏显示

 

 

学生群体抗争是教育革命的前奏(续)——学生维权运动的兴起与策略

(湖南)贺伟华


三、教育革命风暴的来临

    教育革命并不含有任何的暴力革命之含义,更不是用暴力与杀戮来颠覆现有的政治制度。之所以称之为革命,就在于它对禁锢人的思想与创造力的传统教育理念的颠覆性价值与革命性意义;就在于它对市场经济多元格局下政府一元垄断教育体制的革命性挑战与思想颠覆。

    1、计划经济体制下的国家一元化教育体制

    从上世纪70年代末恢复高考以来,计划经济体制下的国家公办高校体制成了中共建政以来一元化教育垄断存在依然沿袭着。以国家为主体、中共政府所主导的国家一元教育体制,在思想禁锢、知识学术资源垄断的前提下,限制着人们的自由思想、学术精神、学习机会,甚至是每一个人的未来就业机会与前途,政府所主导的一考定终身垄断教育体制,决定着人们的荣辱甚至生死祸福。

    在此,学生不是以一个独立尊严与自由的个体决定着自己未来的学习计划与事业安排,人作为国家政治机器的一部分或一个螺丝钉,他的生活、学习与就业完全服从于国家的需要;受制于国家的安排。政府作为计划经济体制下主导教育的主体,既是投资主体,又是受益主体,人祇不过一切都服从于国家利益与需求的、已被驯化了的工具。他既不能为自己的未来作出安排而理性投资,也不是教育投入的受益方。这时,国家包办了个人学习、就业与工作的一切安排,既不存在个人教育投资的风险;也不存在学生今后就业的风险,在国家利益与需要主导一切的情况下,投资主体与收益主体是完全统一的,个人毫无权利可言。

    2、学生为投资主体、市场为导向的多元化格局对一元化垄断教育体制的挑战

    随着上世纪80年代下半叶所谓社会主义有计划商品经济时代的来临,国家教育体系不再承担大专院校学生的学习与生活费用,政府也逐步取消了几乎所有学生未来工作的统筹计划与安排,国家不包分配意味着每一个学生家长及学生都必须承担起自己的教育投资风险与学生学成后的就业风险.此后,在日趋多元的市场经济与社会大环境与背景下,学生家长作为必须承担教育风险的投资主体,其子女的未来前途已经完全决定于多元化市场的需求。教育投资主体脚色由政府转为个人,学生就业的机会也由社会与经济市场来提供。

    基于市场需求、社会需求的日趋多元化;随着信息化、资讯化时代的到来,丰富多彩的社会、文化、经济需求,个性化、多元化经济特征的出现,对思想自由基础上能突破传统戒律禁锢与思维框架限制的创造性人才的需求与日俱增。竞争的多元社会与市场需求期待着一个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公平竞争、优胜劣汰的市场化教育体制的形成。

    民间自生自发的、不与权力结盟的民办学校的诞生;政府无法封杀的网络教学的出现;知识面前人人平等的信息化时代的到来,都以其不可阻挡之势挑战着政府当局计划经济体制下残存的一元化垄断教育体系,人们在政府以学历认证为手段控制学子市场准入机会的体系之外,寻找着个人的发展空间与机会;同时,无法获得教育资格认证的民办学校也在国家垄断教育体制之外,狭缝中求生存,仅仅北京地区,已具规模的民办打工仔学校就有两百多家。与此同时,网络化时代在人们的虚拟世界中提供了一个个最佳的平等竞争学习平台,造就了日益多元化的专业化人才;形成了与世界接轨的、高水准的行业用人选材标准及专业性企业与行业协会。

    作为市场经济下人才吸收与消化的主体,这些高水准企业与行业协会,原本应该超越于政府的垄断控制,而与多元化的民间专科学校及学院一起为学子提供最好的教育就业服务。然而,却在强权政府的垄断与控制下,祇能接受获得官方认可的公办名牌大学的、有国家学历认可的所谓标准化人才。民间民办学校如果不与权力结盟,而借助公办大学的名义“借壳上市”的话,都将在政府的政策封杀与武力清剿下从公开招生走向地下运作。在政府刻意营造的文凭至上的社会氛围中,没有文凭者即使身怀绝技,也大多在日趋激烈的竞争中被歧视、被淘汰,甚至找不到进入市场参与公平竞争的机会。一纸文凭,封杀了多少莘莘学子;一元化垄断教育,葬送了多少学子求学的希望?由此而导致了基于财富掠夺目的、与市场经济公平竞争原则背道而驰的产业化国家公办教育的崛起,从此,大学扩招成了国家搜刮民脂民膏的利器;滥发文凭成了大专院校谋取暴利的捷径。

    今年以来,学生为文凭而自发的群体抗争,预示着倍受蒙骗者的觉醒,预示者学子作为教育投资者对主体意识的追求、对个人利益的勇敢捍卫.一个学生群体维权时代已经来临,他们用愤怒的双手,撕碎形同废纸的一张张文凭;他们用暴力与呐喊,向控制左右其命运的欺诈性垄断教育制度发出最强有力的挑战。在心情平静之后,他们还将更理智的发起学子社会联动维权,向贪婪而罪恶的集权教育体制,发出更加有力的挑战!中国教育革命的风暴已经来临,让我们用思想的力量,来寻找国家垄断性产业教育体系的最薄弱还击,为社会力量崛起后,摧毁其制度性根基,指明正确的方向。

    3、国家垄断下的产业化教育腐败现实

    无论是政治、经济,还是文化,哪里有垄断,哪里就有特权、有腐败、有欺诈性掠夺与谎言。凡垄断性产业所控制的地方,都是公平竞争市场无法到达处,因此西方社会才有维护公平竞争与平等机会的反垄断法。国家垄断性的教育产业化改革与发展,是与市场经济建设背道而驰.它造成了三个吞噬知识分子基本良知与责任的贪婪恶瘤:学术腐败、科研腐败及教育腐败。而教育腐败是建立在垄断性的办学与学历资格认证上的,祇有获得国家教育部核准授权的公办高等学府,才有资格向学生颁发文凭;授予学历、学位。

    学历、文凭与学位,则是计划经济体制下学生毕业工作后评定工资级别、评定职称、转干、提拔的主要根据。文凭就像打在人身上的一个烙印,成了个人在生活、感情、事业上取得成功的根本性前提。时至今日,这种文凭至上的观念依然根深蒂固,国家高等学府所垄断掌控的文凭依然是绝大多数行政、事业、企业单位选择用人的根据。没有文凭,意味着被阻隔于就业机会、升迁机会、财富机会之外,从此成为被边缘化的无业游民。人可以无才、无识、无学,但不能没有文凭.这种计划经济体制下沿袭的用人陋习,至今主宰着人们的生死沉浮,成了引发教育腐败的根源。干部为了升迁不惜重金买文凭;学子为了就业寒窗苦读为文凭;学无所成者行贿送礼为文凭,却不再有人为知识而苦读;为学问而探索。学历、文凭、学位这些原本用来评价总结个人学习成绩的手段,却变成了用金钱可以收买而弄虚作假的东西,教育腐败由此而起。

    为了买卖文凭谋取暴利,国家高等学府编外大量招生,上世纪8、90年代是成年班、代培生、干训班。而2000年以后,开始全面的大规模高校扩招,凡知名高等学府,下设许许多多所谓民办的专业学院、独立学院、国际学院。那么什么叫“独立学院”?独立学院就是由国家公办大学创办的所谓“民办专科学院”,表面上是普及高等教育、提高学生文化素质,实际上是以扩招为手段的商业性赢利投资项目。其办学经费除学生学费外,大多数靠银行贷款。办学亏损,由国家银行销债;办学盈利,则院校教职员工私分,一个多么贪婪而有进无出的钱袋?

    据2006年10月9日国内文萃报报道:“教育部最新公布核准的独立学院有233所,它们承担着30%左右的本科生培养任务……‘有些独立学院根本不招上线的考生,留着指标招没有上线却愿意交更多钱的学生。’中南民族大学工商学院院长孙松发说.”

    以湖北大学所创办的“国际教育学院”国际班为例,湖北工业大学的刘老师是这样说的:“说是国际班,实为国内班。没有通过考试的,拿不到国外文凭,到头来还是一场空。每年上万元的学费不说,还白白耗费了4年的青春。”

    赢利,成了国家垄断性教育产业的主要动机与目的,然而,按照国家政策和常规,类似国际班这样的学生是不可能取得国家统招学生的学籍的。也就是说,他们的投资与学费被学院骗取之后;他们的青春在学校荒废之后,最终却得不到国家承认的学历文凭.用人单位通过网络向教育部门验证的结果:文凭是假的。当中央卫视把这些所谓民办专业学院教育腐败、文凭欺诈的真相揭露出来以后,所有的学生都愤怒了起来。10月24日,江西省南昌市江西服装学院万多名学生,不满文凭不获承认,周二晚在校内爆发大规模暴乱.就是由于教育部下令二级学院与“母校”脱勾,文凭必须标明是民办二级学院,以保证名牌大学的品质!而引发的。原本就为未来工作与就业忧心忡忡的学生一旦发现自己四年寒窗苦读、高昂的学费换来的不过是一张一文不值的废纸时,他们终于愤怒起来了,曾经的绵羊一旦面临生存绝境,终于变成了不顾一切的猛兽,把一切的愤怒宣泄到直接榨取其钱财、荒废其青春的国家欺诈性教育机器——民办独立学院——身上。他们想不到造成这一切的根本原因是——独立学院不独立,国家垄断的教育产业窒息了真正民办独立学院的产生。教育垄断与霸权下的学术腐败、科研腐败、学历腐败,就像一个个贪婪的恶性肿瘤,双向汲取的国家资源与社会资源;骗取着民间学子匮乏不堪的养命钱及国家财富。

    政府垄断性的教育产业,既禁锢了学子的思想,限制了他们的思想自由与创造力;又搜刮殆尽学子的家财;还控制着他们的未来。教育腐败,中国大学生挥之不去的恶梦。

    4、大学生维权的策略

    1)短期目标:作为资金、智力与青春投资的主体,索回应得的学历资格证明如果这是一个崇尚真才实学的社会,如果大学生们能够为知识而知识,学有专长,那么,即使得不到国家认可的文凭,也根本不是问题!问题的关键在于我们还深处于一个文凭至上的用人取才制度当中;上世纪以来形成的文凭学历至上的观念依然根深蒂固,在我们还无法迅速改变这一残酷现实的今天;在传统观念根深蒂固的时候,大学生维权的短期目标当然是拿回自己应得的文凭.但绝不应该像10月24日江西服装学院所发生的那样,来个彻底的打砸烧。而是应该像10月29日所做的那样,在克制之下,联系十所甚至更多学院的学生,同时和平理性的组织罢课、静坐、游行或绝食,不给政府任何镇压的理由,却把解决问题的要求提交给了政府。祇要问题不解决,全国这233所同等遭遇的民办独立学院的学生绝不复课.如此,拿到真实文凭这一短期目标将可能实现,并在此基础上纠正利益疯狂追逐的垄断性、产业化教育制度。而如今的情况却是,骚乱给了政府及时扑灭集体抗争烈火的藉口,在学生还没有广泛动员起来之前,就已经被政府分化瓦解了。即使现在政府承诺局部解决,也不会从制度问题上寻找解决方案,根除问题的根源。

    2)学生维权的第二步:教育主体的回归,投资与收益者的统一在计划经济体制下,个人被剥夺一切自由选择权利,国家负责个人的一切教育培养投资及工作安排,这时,投资主体、投资者的目的、投资后的收益是统一的。学生既无任何投资风险,也无任何收益可言。在没有权利的情况下,根本无权可维.而市场经济建设近二十年之后,情况已经大为不同。国家作为垄断教育产业的受益者,已经不再承担学生高等教育的投入,在民办专科学院尤其如此。未来就业的风险也由学生自己承担。这时,教育的主体原本应该回归于学子,却依然受制于国家教育产业的经济动机与政治目的。学非所用、投资收益分离问题严重,国家教育动机与学子学习目的、投资目的、就业目的严重背离.这时学子及其家长的高额教育投资并不能带来未来就业的同等机会,不能带来可预期收益,真正的受益者却是垄断性的国家教育产业.打破这种教育垄断格局,实现教育主体对投资主体、收益主体的回归,让教育真正服务于学子、服务于市场需求,则是涉及到根治教育产业垄断弊端的根本性的学子维权途径。中国教育革命的风暴由此而起,它将彻底改变教育产业不公正的、非法的财富掠夺现状,为国家九年义务教育之外的教育市场化、为实现教育公正奠定基础,为此:首先要实现的目标是教育市场的全面开放:这意味着降低甚至清除社会投资教育的门槛,取消政府对教育资格认证的垄断。从此,教育质量的优劣根据,由优胜劣汰、公平竞争的市场经济规律来判断、来确定,而不是任何人及垄断性的部门可以任意操控的。祇有机会面前人人平等,打破国家与政府对教育市场准入的特权垄断,才可能让民办教育与国家公办教育平等竞争,实现教育公正下的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培养出成千上万符合市场需求的、比尔*盖茨型的创造性人才;培养出不胜枚举的、贡献于人类社会的诺贝尔奖获得者。因此,中国教育事业的腾飞、民族光辉灿烂的文化,能否继春秋战国之后再度崛起,都有赖于我们能否动员社会的力量,强制政府退出对教育市场的强权干预,实现教育目的与动机的是社会回归.第二个要实现的目标是学生市场准入的全面平等开放:高等院校应该是一个为知识而知识、为学问而学问、为科学而科学的清静之地,它不应该成为财富欺诈与掠夺的淘金场,更不应该成为垄断教育资源、垄断市场准入机会、控制学生未来的教育霸权。学生素质的优劣、学生的未来前途也应该决定于公平竞争的社会与市场;决定于受教育者一生的个人努力与奋斗,而不是高校的一纸文凭可以任意主宰与限制的,更不是学习期间一时一刻的表现可以决定的。在基于疯狂利益追求的国家教育产业滥发文凭而导致全社会不信任之际,学生维权的第三步是彻底否认颠覆这个国家学历认证系统的垄断性评价资格,在以学子求学目的与动机为主体、以社会与市场需求为导向的开放性社会办学的前提下,让优胜劣汰、公平竞争的市场经济规律来判断确定学子的优劣、确定学子的未来。

    曾经听说许多大学教授、校长之类的高级人才,到了国外,他们的所有学历、学位都变得一钱不值,他们和中学生一样,必须从零开始,进入任何一个行业的从业资格,也都必须在不断的工作与学习中一步一步的考取。即使真才实学的教授,也有一个忘记自我的过程。从公司的最底层做起,他们必须用智慧与勤劳来表现自己的实干精神;用发挥专长与潜能来体现自己的能力,获得老板的信任及迁升的机会。从忘记自我到找到自我,这是在公平竞争市场环境中人人都必然经历的一个过程。而我国的市场经济,在清除特权关系与腐败因素后,也必将朝着这个方向发展。

    学生维权,首先从思想与观念的革命性转变开始;从颠覆政府垄断性教育资格认证、学历资格认证开始;从机会均等、公平竞争教育市场的构建开始;从以学生为主体、以多元化市场需求为导向的教育制度的理性构筑开始。祇要学子们能够摒弃暴力思想、明白问题的根源所在,从和平理性、集体联动的一致行动开始,用有限目标的实现来逐步推动教育制度的改革,完成宏大的理想。那么教育革命风暴后的彩虹,将无比的美丽、夺目、壮观.让我们用学子个人权利的勇敢捍卫,来完成天赋的历史使命与责任,构筑灿烂辉煌的中华文明!◆

相关文章
作 者 :贺伟华
出 处 :北京之春
整 理 :2006年12月30日16:50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