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民主选举的启发
(泰国)和民
关于选举
现实中,我们有很多的别无选择。作为孩子,我们无权选择父母;作为老百姓,我们无权选择祖国;作为人类,我们无权选择生存的星球。除此之外的另外一个别无选择,就是经常要面临着很多的选择。
生活中,早上一睁开眼睛,我们马上就面临着选择,要不要起床?起床后,吃什么?做什么?去哪里?走哪条路?坐哪路车? 人生中,我们也面临很多的选择,读哪个专业?上哪所大学?到哪里工作?什么时候成家?什么时候要孩子?
公司里,因为竞争的原因,选择就更显得重要:公司业务要选用哪种产品?面对哪种客户?采用哪种技术和设备?什么时候投放市场?报多少的价格?用哪种包装?等等问题,哪个环节选错了,赚不了钱,还要赔本。
选举,其实并不神秘,它祇不过是做出选择的一种方式。简单的说,民主选举,就是很多人平等的参与选择。目的无非两个:一是过程公平,二是结果客观。一方面,民主与自由是造就社会全面繁荣发展的必要基础和动力;另一方面,正如丘吉尔所言,“民主不过是最不坏的一种制度”。一把钥匙开一把锁,民主选举并不是能解决所有社会问题的钥匙。民主选举能解决的问题,是可以讨论的问题。祖国和父母亲,是不用讨论的,也就不是民主选举可以解决的问题。贪污腐败,也不是民主选举可以直接解决的问题,解决腐败的问题,是监督和运作透明化的问题。
关于台湾的选举
经过了二二八事件的强烈阵痛,台湾社会,包括当时国民党的最高统治者都开始了全面的反思。在蒋经国统治时期,台湾政治虽然尚未实现真正的民主,但政治集团的多元化格局已经基本形成,为日后的多党竞选创造了必要条件。随着李登辉上台后的进一步开放言论,台湾的民主政治便初具雏形,在国际民主大潮的冲击和民众对民主自由的强烈呼唤下,台湾社会终于在20世纪90年代中期告别了国民党一党寡头的政治垄断历史,实现了真正的民主。
台湾的选举,解决了什么问题?
2000年5月,台湾通过全民直接选举,政权从国民党手中和平移交到民进党手中,没有流血、没有死人。这证明了在中华文化的社会里,是可以通过选举的办法,顺利选出领导人,和平实现执政权的和平交接。过去, 对于中国的土地上迟迟不能实现直接选举,有人认为,中国人和中国文化本质上与选举制度相互冲突、不能兼容。因此,无论后天怎样努力,选举都与我们无缘。其实,在中国的学校里,很早就是通过选举的方式产生班长了,祇不过,台湾大选以铁的事实证明了, 中国人可以通过选举的办法做出国家层级的重大决定。
台湾的选举,还有什么问题没有解决?
选举的顺利进行,说明选举作为一种手段,是行得通的。但这是不是就表示,台湾的民主制度和选举办法已经非常成功了?如果用民主选举的办法选出一个皇帝,这个选举算不算成功?算不算成熟?也许我们还要看看,选举的过程公平吗?选举的结果客观吗?
第一个问题:选举的过程公平吗? 公平的过程,首先允许有一个公平的舞台,让候选人充分表达政见和政策。这个过程要解决的问题是,通过辩论和引导,让民意能正确反映社会发展的基本趋势。
西方人认为,民主制度的根本前提就是言论自由。一旦在自由言论中出现反对民主或不利于民主的言论时,其主要制衡的途径就是要进一步深化自由辩论,其道理是真理越辩越明。
台湾的自由辩论被操弄,其结果就变成孔子所说的“利口覆邦家”。2004年的台湾总统大选,以及最近的北高市长选举,都是在民主选举框架下举行;但是在本土政权的保卫战下,认为本土政权才配成为统治者,外来政权祇能作为被统治者的操弄下,对领导人的治国能力的批评、对其家族贪污腐败的指责,都要为这一崇高理想让路。所幸的是,刚刚结束的立委选举,言论自由基本得到体现,这是可喜的进步。
第二个问题:选举的结果客观吗?选举结果,应该能真实的放映民意 。
有人说,04年台湾选错人了,所以台湾该得到惩罚。这句话得到很多人的认同。民进党执政七年半以来,台湾民众对施政的满意度明显不佳。最新的一份调查结果显示,44.7%的受访民众表示不满意,大幅超越20.4%的满意比例,而且对于陈水扁个人的不满意度比例更高达50%,明显多于满意的19.4%。至于不满意的施政项目,经济以31.4%的不满意度居首。
结果要客观,选民要有足够的时间思考,做出成熟的决定,这是选民的权利。两颗子弹的出现、高雄市长选举前夕的走路工费用的谣言,这些手段利用的,就是选民在接到信息和核实信息之间做出的不成熟选择。
这个时代,是从票箱子里争取执政权时代,不是枪杆子里出政权的时代。台湾的选举,不管成熟与否,我们都要带着感激的心,它提供台湾老百姓一个选择的机会,也为中国大陆的民主化提供了一种尝试,让我们少走了很多弯路。台湾民主经验最宝贵的是法治的制度、尊重他人的民主态度以及主动参与的主权在民的精神。
关注2008年台湾的选举
首先要关注08年台湾选举的大背景。这里的世界环境包括:
——和平发展是这个时代的特征,战争、暴力和恐怖主义不得人心;
——互联网连接政治、经济、文化和生活的每一个角落;
——世人认为,中国大陆经济强势,中华文化受到瞩目。
另外还有是过去的2007年已经发生的事情:
——中共17大召开
——中国股市和房价受到关注
——美国二级房贷和高油价影响世界经济
——美国对朝核、伊核态度转变
——马、谢当选候选人,台湾“入联公投”影响中美台局势
——日本福田当选日本首相
在这个背景下,2008年将发生的事情就是:台湾选举;北京奥运会;美国大选。
因此,影响中国大陆政局的主要因素是台湾选举;中国政府换届;中国经济宏观调空和北京奥运会。影响台湾政局的因素是台湾立委选举;台湾总统选举;台湾政权是否和平转移;台湾两岸政策的转变。在这样的背景下,我们再来看2008年台湾总统的选举。
2004年大选后,台湾的社会民意虽未发生根本性逆转,却发生了值得高度关注的重大变化:民众的政治狂热开始退烧,希望改善经济状况、两岸关系和平双赢、回归社会公平正义价值。国民党和马英九未来能否提出足以打动人心的政见,接收对民进党施政不满的中间甚至浅绿选民,妥善处理好因国会一党独大而留给老百姓的疑虑,并能把这种疑虑,转变成“未来马英九政令顺畅”的期待,而避免钟摆效应,能否用行动感动台湾,等等,将是决定2008年大选的关键。
目前看来,岛内社会民意的转变总体上对国民党的选情较为有利: ——民众政治狂热度的降低减弱了民进党族群牌的威力,在刚刚结束的立委选举中已经得到证明 ,“拼经济”成为选战的主题。——“拼经济”能力成为国民党选战的最大优势;——两岸议题对国民党的影响由负转正;——马英九的形象一定程度契合要求回归公平正义社会价值的民意。
2004年大选以来,社会民意的转变使岛内政治格局总体呈现“蓝长绿消”态势,岛内“二次政党轮替”格局已隐然出现: ——台湾政党支持度总体呈“蓝升绿降”趋势。;——国民党在2004大选后的诸多选举中,赢多输少;——马英九在大选民调中占优势。这些都是我们观察的重要因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