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面临可怕的急刹车
(广州) 巩胜利
莺歌燕舞的29届北京奥林匹克过去了,悬挂在中国经济头上的一把剑已经开始晃动。
30年来中国经济超高速增长,形成了全球性“中国制造”繁荣景象。然而,不能继续高速行进的中国经济,正面临着突如其来的滞涨、烦躁和找不到新动力的严峻困扰。中国国家统计局日前发布数据称,7月份中国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同比上涨6.3%,中国出口创汇正在下降,中国货币与美元、欧元冲突难以调和……。自2000年起,中国经济每年以大约10%左右的速度增长。2003年至2007年期间经济增长速度连续5年超过10%,并于2007年达到11.9%.然而,进入2008年后,经济增长速度开始回落:一季度国内生产总值(GDP)增速为10.6%,同比下降1.1个百分点;上半年增长10.4%,同比回落1.8个百分点。2008年一季度中国CPI上涨8%,同比提高了5.3个百分点;消费者物价指数CPI上涨6.9%,同比提高4.0个百分点;上半年消费者物价指数(CPI)同比上涨7.9%,大大高于2007年上半年的3.2%;生产者价格指数(PPI)同比上涨7.6%,也高于1至5月的7.4%,其中,6月份PPI同比增长了8.8%,增速连续6个月创3年来新高。
中国是全球第一高速的列车,行进在全球第一高速的路上最怕“突然减速”——卒不及防的急刹车。30年高于美国经济速度近4倍的中国经济,今天就面临着这样随时随地、不知何时爆发的刹车。
中国经济增长的回落主要原因在于出口增长下滑。长期以来,中国靠“出口拉动”经济增长;当全国性整体外部需求萎缩时,增长不可避免出现下滑。在持续紧缩的货币政策、高涨的能源、原材料价格上涨以及工资上涨的压力下,企业投资成本大面积上升,制造业投资增速明显下滑。当出口随外需放缓和国内成本上升而进一步放缓时,出口行业的产能过剩将进一步抑制投资的增长。在目前主要出口市场经济前景趋淡,美国和欧洲也在预期向下,放缓中元升值幅度、调高部分产品出口退税率等,对中国经济增长的刺激作用已经用尽。据《中国宏观经济预测与分析——2008年秋季报告》称:受出口增长下滑、制造业投资放缓、消费增长缓慢等因素影响,预计今后一段时期内中国经济将难以继续维持2007年的增长速度,2009年之后将愈加艰难。
一、出口导向性新困局
出口增速大幅下滑,出口利润微薄,进口增速持续攀升,净出口顺差增幅下滑。2008年上半年,中国出口增速的大幅下滑是一个显著特征。出口增长自2007年下半年开始已经出现下滑态势,进入2008上半年,增速进一步加大下滑;同时,进口增速持续攀升。中国上半年出口增长了21.9%,回落5.7个百分点,其中6月份出口增速下降到17.6%,同比下跌了近10个百分点。进口增长30.6%,加快12.4个百分点;贸易顺差同比减少132亿美元。2008年前6个月净出口增加幅度均低于2007年同期水平。虽然6月末,外汇储备余额累计达到18088亿美元,但新增外汇储备的数量已开始低于上年同期水平。一季度商品贸易顺差与FDI实际利用额为688.31亿美元,同期外汇储备净增加923.97亿美元;到6月末,中国商品贸易顺差与FDI实际利用额累计增加1520.37亿美元,外汇储备净增加1445.4亿美元。
从中国出口总量来看,增速减少幅度其实有限——2008年1至7月比去年同期增长了22.3%,同去年全年25.7%的出口增速相比,不算太慢,更何况今年中国有意大幅削减有些方面的出口,如粮食,煤炭和钢铁等。所以问题的核心并不在于中国出口增速大幅放缓,而是有些行业,尤其是劳动密集型和低附加值的纺织业,生存状态非常恶劣。从贸易方式看,2008年上半年一般贸易出口增速急剧下滑,一般贸易进口增速快速上升,一般贸易净出口顺差急剧下降。然而,一般贸易进口的提高很可能是企业在基于2007年中国经济的快速增长的判断而做出的进口决定,并非国内市场需求扩大的结果。由于一般贸易出口企业主要是本国企业,因此,出口下降将导致的本土企业收益下降、产品内销对国内最终产品价格的紧缩效应值得特别关注。
在加工贸易方面,加工贸易出口增速显著下滑。与2007年同期相比,来料加工装配贸易出口增速下降最为明显,进料加工贸易出口增速略低于2007年同期水平,但大幅低于2006年同期水平。除受世界经济影响外,中元升值应是一个主要原因。 从进出口的国别地区来看,中国对美国、欧洲及亚洲的出口增速2008年均出现下滑态势,其中中国对美国出口增速近两年来持续下滑且幅度最为明显;对欧洲的出口增速今年前两个季度虽大幅低于去年同期的水平,但略高于2006年同期水平。中国从以上三个国家和地区的进口增速2008年一二季度均有所提高,其中从欧洲的进口增速大幅提高。
在中国10年来的出口结构中,中国对第一贸易国——美国的出口近年来有下降的态势,2008年上半年仅有17.53%的产品出口到美国市场,2006年同期这一比例为21.24%;从美国的进口份额基本维持在7%至8%的水平。自2006年起,中国对欧洲的出口份额持续大幅提高,2008年上半年对欧洲的出口约占24%;来自欧洲的进口份额基本维持在14%左右。中国对主要国家和地区进出口构成的变化,与中元对主要货币的变化密切相关。自2005年7月开始,中元对美元持续升值,但对欧元和日元却有升有降。汇率的这一变化趋势已开始促使中国的出口产品市场由美国向欧洲转移,日本首次成为中国最大进口国,同时中国开始扩大了从美国和欧洲的进口。
二、劳动密集型企业的影响
固定资产投资平稳增长,但扣除物价因素后实际增幅大幅下滑,其中,制造业投资增速下滑显著。2008年一季度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24.6%,比上年同期加快0.9个百分点;上半年同比增长26.3%,比上年同期加快0.4个百分点。上半年固定资产投资完成额增速大幅低于2006年同期的水平,基本与2007年同期持平。但是,如果考虑到各类价格指数7%至8%的上涨幅度,固定资产投资的实际增速将有较大回落。从产业构成来看,第一产业的投资增速有较大增长。第二产业投资增速出现显著下降,其中制造业投资增速明显下滑,6月份制造业投资累计完成增速为31.4%,比2007年同期下降3.3个百分点,比2006年6月下降7.2个百分点。
从投资主体来看,从紧的政策已导致中小企业投资速度下滑,加上人中元升值等因素,一些劳动密集型企业的投资速度也明显下滑。到2008年6月港、澳、台商企业投资增速比上年下降了11.8个百分点,个体经营企业投资增速下降了10.1个百分点。从投资资金来源看,固定资产投资资金来源中自筹资金所占的比例持续上升,到2008年6月固定资产投资资金来源中有61.6%来自于企业自筹资金,比上年同期提高了3.22个百分点;来自中国国内贷款所占的份额同比下降了1.36个百分点,为16.75%.中国经济第一次彰显了缺乏发展主力的内环境。
三、城乡居民实际收入增幅下降
2008年第一季度,中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累计增速在扣除物价上涨之后仅比上年同期提高0.4个百分点;二季度消费实际增速也仅提高2.1个百分点。上半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同比增长14.4%,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7.56%,大幅低于2006年和2007年同期的水平;农村居民人均现金收入增长19.8%,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11.98%,略低于2007年同期水平。2008年上半年城镇家庭人均消费性支出(实际值)增长6.86%,同比下降3.29个百分点,也低于2006年同期的水平。中国资本股票市场与07年10月时相比,已经大幅暴跌超过60%,城镇家庭边际消费倾向持续下降,2006年上半年为70.5%,2008年上半年下降为68.07%.随着中国居民食品价格指数的下降,消费者CPI物价指数已呈下降趋势;但生产者价格指数PPI持续攀升。再加上中国食品、电、水、燃油等将逐步推进“市场化”改革,中国这轮物价上涨将再所难免。虽然与上年同期比,CPI的涨幅还维持在阶段性的7%以上水平,但与上个月相比,近3个月以来CPI已开始呈现下降的态势。其主要原因在于居民食品消费价格指数的下降。中国CPI与GDP的矛盾也日显尖锐突出。另一方面,PPI、企业商品价格总指数持续攀升,原材料、燃料、动力购进价格指数上涨最为明显。受此影响,生产资料工业品出厂价格指数大幅提高。但是,耐用消费品工业品出厂价格指数并未超过去年同期水平。生活资料工业品出厂价格指数今年上半年仅同比上涨4.78%.在最终产品市场上,居民耐用消费品消费价格指数同比上涨1.3%,居民家庭设备用品及服务消费价格指数2008年6月仅比5月上涨了0.3%.中国新一轮的制造业投资增速下滑,城乡居民实际收入增幅下降,城镇家庭边际消费倾向减弱。2008年以来,中国城乡居民收入增速减缓,城镇居民收入增幅下降较为明显,9亿农民又到一个新结点。特别是2008在股市、房地产市场低迷以及物价快速上涨的压力下,居民的财富效应不断减弱,消费难以明显增长。中国最高层主张“财产性”性收入,资本股市需要生态环境的长远源头建树。
四、中国经济是否处于调整期
与美国、日本、欧洲等“高收入”国家相比,中国的经济发展速度仍然高出3、4倍,但由于目前固定资产资金来源主要来自企业自筹资金,制造业投资增速的下滑在将来一定时期内还将继续维持。因此,目前的经济减速若是由于出口下滑引起的,接下来则可能受到制造业投资放缓的叠加影响。
经济增长还可能受制于消费的缓慢增长,特别是居民消费。今年以来,城乡居民实际收入增幅下降,城镇家庭边际消费倾向减弱。考虑到提高居民的实际收入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不仅需要短期宏观政策主要是财政政策的支援,还需要长期经济增长方式的根本转变、产业结构的升级等战略调整。这意味着,消费需求特别是私人消费需要短期内将难以快速增长。
有专家认为,这并不意味着本轮经济增长进入了下行区间,在今明两年,中国经济增长将处于一个调整期。U型调整期底部的长度不仅要取决于世界经济的景气变化,而且还要取决于中国宏观政策的调控和经济结构的调整。
五、中国出笼新政策
2008年以来的问题已经显而易见,中国必须寻找新的进步。刺激经济新增长,是中国当前必须面对的出路。但是,时值9月,中国财政预算内可支配的资金只剩下数百亿元,这意味着,如果中国在年内启动经济新刺激方案,只有动用超收收入资本。8月下旬,一份中国投资报告出世,说中国要新动用外汇储备3000——5000亿元经济刺激方案、来发动新一轮经济攻势。一向以稳健为纲的中国财政政策,确实需要积极的方向,目的是防止经济下滑。
奥运会闭幕后,8月24日中国“人大”已经列会。中国财政部等相关部委的正在进行细节部署规划,并报国务院批准,而减税等政策的落实,还需要全国人大审议通过。目前,中国正在启动扩张性财政政策方案,涉及金额大约5000亿元,包括1500亿减税计画、救助股市和2200亿新增支出计画。
减税计画包含了个人所得税起征点提高、出口退税、中小企业税收优惠等几个方面,总额涉及1500亿元。新增支出几乎包括了民生和投资等主要领域。如社保支出450亿元、农业460亿元、科技教育380亿元、公共建设350亿元、国企补贴80亿元、能源、大宗商品进出口补贴280亿元,等等。不过,如果这一政策在年内落实,将会面临的问题是,预算内已没有多少可用资金。
8月28日,中国农业部部长孙政才在向全国人大常委会作国务院关于促进农民稳定增收情况的报告时指出,近几年是我国农民收入增长最快的几年,但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也在不断扩大。2007年,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实际增长9.5%,为1985年以来增幅最高的一年;而城乡居民收入比却扩大到3.33:1,绝对差距达到9646元,也是改革开放以来差距最大的一年。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持续扩大的根本原因是农民收入基数低,同时受现有国民收入分配格局的影响,农民收入的增长速度低于国民经济的增长速度和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增长速度。近年来,中国城乡收入差距近万元,创改革开放30年之最。
六、减税1500亿是第一步
据9月1日《证券日报》报导:中国国家财政部拟定了一项1500亿减税规模的新增值税方案,称已经上报国务院,如无意外,新方案将按计划于2009年1月1日实施。但有专家表示最后能在年第四季度前出台这一举措更有意义,此举透露出政府已经明显意识到当前经济存在有下滑风险,也是中国政府首次如此大规模的“放水养鱼”,这也是着手为实现中国“保增长”非常重要的一步。
针对中国国家统计局宏观经济景气指数预警信号图显示,7月份中国宏观经济预警指数为114.7,与上月持平,处于稳定状态的“绿灯区”,这是中国宏观经济连续7个月处于“绿灯区”;7月份财政收入历经18个月的增长预警信号红、黄灯后,首次进入“绿灯区”。中过财政收入是一个滞后的指标,首次现“绿灯”,表明从紧调控政策已对经济过热起已经到缓解作用,最初的“经济过热”风险已经远离,给政策调整打开了空间。但值得特别注意的是:这是中国政府在2008年实施最严厉的“商品价格管制”之下所取得的“成果”。
与此同时,微观层面的经济下滑风险正在显现。中国当前工业企业利润同比下降近两成,纺织业发展面临困境,电力石化企业更是出现前所未有的亏损,有资料显示,今年上半年,中央企业实现利润减幅为10.3%.而集中了全国优质企业的股市2008年半年报刚刚落下帷幕。统计显示,1619家上市公司上半年实现净利润总额5527.39亿元,同比增长16.4%。与2007年同期近七成的增长率相比,不但增速明显放缓,含金量也出现了大幅下降。如沪市公司上半年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6667亿元,与上年同期相比,降幅高达45.33%.而且,所得税调低是08年上半年上市公司业绩增长不可忽略的支撑因素——种种迹象不能不引起关注。全国人大8月末听取有关方面形势汇报时发现,中国财政增长依然过快,全国财政收入前两个季度已经完成去年全年总数字的2/3,这个结果告诉中国经济,国家财政“放水”也是中国经济环境改善、解决当前危机非常重要的一步棋。
2008年以来,中国官方面对错综复杂的国际国内形势,先是采取宏观调控政策从“两防”到“一保一控”,适时的政策微调显示了政府对宏观经济良好的把握能力,而下半年特别是奥运会后,中国经济出现了下行的风险,现在是缺少动力,国家财政当做出调整。
七、2009年中国将更难
目前预算内可以调动的只有预备费和预算稳定调节基金。今年预备费安排350亿元,因为雪灾、地震等灾害的发生预备费已经支出所剩无几,预算稳定调解基金还剩432亿元。财政部官员说,如果超出了这个范围,就要动用当年的超预算收入。但令中国财政部担心的是,现在预算收入能比支出超多少还是个未知数。上半年财政收入完成3.4万亿元,同比增长33%,收支相抵盈余1万亿元。财政部8月22日发布的消息称,08年7月份,全国税收总收入完成5323.25亿元,同比增长13.8%,但增速比去年同期回落了19.3个百分点,比今年上半年回落了19.7个百分点。 对策怎样出笼,这是中国高层决策的。但人们普遍认为,中国扩张财政政策方案是否意味着中央政府政策发生了180度大转湾?3700亿元的资金占GDP的1.77%,不算很多,但应该是着眼于中国经济长期可持续的,以完善经济增长结构为宗旨的对策,建立中国经济发展的生态环境建树。
中国财政政策一向决策过程太长。1997年7月爆发金融危机,中国在第二年6月真正开始制定政策;2007年底中国就在说财政政策要扩张,到现在还没有动作。中国连续几年采取紧缩政策,到去年底还提出“过热”、“双防”,但今年二季度经济开始下滑,政府政策马上有所放松,除了货币政策局部调整,还考虑出台各种财政政策方案,表明宏观调控已经走向成熟。但刺激经济,并不是靠非常时期的“特殊手段”,需要审慎才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