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12月号-历史见证 陈华东简介 陈华东文章检索

 
二十年前一桩[民主选举]..(河南)陈华东

调整百分数变化字体大小 下载mp3语音(右键文件另存)

 

 

二十年前一桩“民主选举”

(河南)陈华东


    20年前一则有关民主选举之往事,多年来记忆犹新,宛如昨日发生。20年一路行来,似乎一切照旧毫无改观。

    上世纪80年代后期某日,大陆中原地区某地级市的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的一次例会上,因补选两名副市长的选举事宜,发生了令领导感到意外的事件。

    遵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组织法》(简称地方政府组织法)的有关规定,在同级的地方人民代表大会闭会期间,其常设机构即人大会常委会赋有同时补选一至两名同级地方政府副职行政领导人的权限。是日该市人大常委会正是行使这样的权限。

    该市党委领导唯恐在选举过程中出现意外,指令市人大常委会在选前召开一个党组扩大会议,要求委员中的中共党员悉数出席,以便于统一思想,保证选举成功。当时笔者为该市人大常委会的一位不驻会副主任,有幸参加了那次党组扩大会议,亲眼目睹亲耳聆听了会议全过程。该项会议虽由市人大主任主持,但统领会议者乃是市委书记和市委组织部部长。先是组织部长对候选人作简要介绍,句句都是溢美之词;继而市委书记作指示,起始的语气尚称得体,诸如充分发扬民主之类的话,随后因恐委员们不能切实领会其弦外之音,话锋即随之一转,语气也就变得更为直截了当。他一再强调,两名副市长候选人是经过层层考察并经省委审查通过的,在座的委员们首先是共产党员,必须以党性保证与上级党组织决议精神高度保持一致。指示完毕,人大主任就要求大家逐一表态,然而,会议却呈现长时间的冷场;市委领导见此情势,显得有点焦急并不断插话,但会场却依然鸦雀无声。斯时斯刻,无一人表态发言,场内持续地保持一片冷寂。当时我的内心被深深地震撼了,这岂不是委员们以无声的形式表达了内心的民主诉求?冷场的局面一直在持续,不得已市委书记发话,要求分组讨论,但即刻被一位副主任顶了回去:“人数也不是很多,没有必要分组。”会议冷场气氛仍在继续,人们透不过气来。在最为难堪之时,另一位副主任发话说:“既然大家不说话,那就说明了大家没有什么意见。我看会议可以到此结束了吧!”市委书记和人大主任交换了一下意见后,顺势宣布散会。

    下午依法采取无记名投票方式正式选举。结果却出乎领导意料,两位候选人均因得票率未过半数而双双落选。散会后委员们有的公开议论,有的窃窃私语,都认为上午的会是多余的,失败的,反而使委员们感到这是一种诱导,自主性受到了干扰,从而产生了逆反心理。

    此事并未到此结束。按《地方政府组织法》有关规定,人大常委会的例会每两月召开一次。此次会议的选举未能通过,并不意味着下次会议或再下一次的选举也不能通过。后来果然不出所料,最终还是按照领导的意愿获得通过了。

    笔者认为,此一典型个案就全国范围内来说,恐怕不是孤立的,20年来中国在民主选举道路上裹足不前,即乃明证也。笔者多次参与了此类的所谓民主选举,怀有切身体会。

    现实下戏称“选举”,理应更改为“举选”才名副其实。真正的民主选举,乃众人不受任何外来干扰,确以自己的意愿确定“举”或不“举”某人;而中国所谓的“选举”,乃领导“举”人后,众人必须按领导意愿予以“选”之。因一己之私而传承下来的积弊无限期地延宕下来而不去铲除,何来之长治久安?

    中国已在全国范围内对村一级行政负责人进行民主选举,其进展却因最高领导的更迭而一直原地踏步不前,人们不禁要问这本身是一种政治作秀愚弄国际舆论。

    民主简言之,就是由老百姓当家作主。面对当今世界的民主洪流,最高当局如不顺格应势去改弦易辙,切实地把民主这个好东西真正地开展起来、发扬光大起来,那必将会在这个世界上成为孤家寡人。◆

相关文章
作 者 :陈华东
出 处 :北京之春
整 理 :2008年11月26日12:53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