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6月号-历史见证 于浩成简介 于浩成文章检索

 
送别柏杨 再哭若望 宾雁..(北京)于浩成

调整百分数变化字体大小 按最右边的“□”键全屏显示

 

 

送别柏杨,再哭若望、宾雁

(北京)于浩成


    昨天下午从《北京晚报》上获知著名作家柏杨已以89岁高龄在台湾新店耕莘医院过世。同柏杨有关往事一一浮出脑际。其中记忆最清晰的是柏杨于20年前,即1988年8月来大陆,先到上海去王若望家拜访一事。查了一下《新绿书屋日记》,对此果有记载说:“王若望、施滨海来(当时余在上海参加王元化主持的《新启蒙》讨论会,住上海师大专家楼)。王谈柏杨来上海,茹志娟(当时为上海市作协主席)等多方限制,柏提出拜访王若望(1987年1月已与刘宾雁、方励之一起被开除出党)竟诡称王已回山东老家,公然扯谎。后柏自行去王家拜访。诸如此类事情非止一端,柏杨十分生气(1988年10月31日)。”
    当年11月13日王若望来京,在戈扬家又谈了此事。《新绿书屋日记》当天的记载是:“五时半乘刘锐绍(当时是香港《文汇报》驻京办主任)车到戈扬家(当时住虎坊桥南的《诗刊》社),王若望已先来,谈文代会的可笑情况、柏杨到上海情况等。《文汇报》已刊出王的访问记(刘、胡合写),张伟国、何频、胡少安、张宗厚和余在戈扬家一起吃饭,喝菊花白酒。”
    余在昨晚又从《新绿书屋》诗稿中找出王若望赠柏杨诗两首及余的和诗两首,照抄如下:

    “若望兄来京出示沪上赠柏杨先生诗,率和两首:
    陆岛同声抗阎罗,呼号民主血泪多。
    越海相会不为晚,豪气未除笑妖魔。

    文字狱成万马喑,为民请命著书勤。
    云海茫茫彼岸远,幸得贤士指迷津。
    于浩成 1988年11月19日
    王若望同志赠柏杨先生原诗:
    十年隔海共文罗、今古清流祸自多。
    一夕灯窗如旧识,古稀豪气岂消魔。

    寂寞蜗居米足音,慕名久念伯牙琴。
    欲逢恰比蓬山远,幸得一苇渡险津。
    王若望 1988年10月25日”
     
    柏杨那年来大陆,余正好不在京、沪,未能见面。后来我们都担任《中国人权》理事。但余多次去纽约出席理事会,他却从未去过,1995年余去台北,打电话找他,却因他治眼疾住院,始终缘悭一面。
    王若望住纽约倒是见面较多。今抄出他的诗作以后,想到他早在7年前即已作古。戈扬亦有5年未见了(余2003年曾到纽约法拉盛她家看望,以后未再见面。听说她因患病住进疗养院,现已认不出人了。)他们都多次申请返回大陆,叶落归根,但一直未能如愿。3年前刘宾雁于2005年12月在美国普林斯顿去世,余曾写一首悼诗说:“徒闻连战访大陆,却伴若望葬异乡。”凑巧得很,余今天写此文时,又恰逢国民党名誉主席连战先生再次来京,但曾是老共产党员的王若望、刘宾雁却未能回归故土,戈扬则老境堪怜,孤身一人在疗养院中苦熬岁月,呜呼,悲哉!
    今年3月20日台湾大选,国民党获胜,赢回政权,实现了政党轮替,人们赞为宪政民主的伟大胜利。柏杨毕生为民主奋斗,曾系狱9年零26天。他亲眼得见理想终于实现,应该死而无憾,但我们呢?恐怕在哀叹之余,祇有记住中山先生的遗嘱:“同志仍须努力”了。

    (2008年4月30日)◆

相关文章
作 者 :于浩成
出 处 :北京之春
整 理 :2008年5月29日12:51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