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竟神州启蒙业 锻造华夏自由魂
——记纽约包遵信追思会
英 夫
11月24日,《北京之春》杂志社、中国宪政协进会和中华学人学者联谊会联合举办追思会,怀念包遵信先生。会场中央摆放带有包遵信画像的花圈,花圈两边是治丧委员会制作的挽联:
走向未来 未竟神州启蒙业
囚居京城 锻造华夏自由魂
《北京之春》主编胡平主持了追思仪式。与会者向包遵信先生的遗像默哀一分钟,易改宣读了包遵信先生治丧小组整理的包遵信先生简历。
当年《走向未来》丛书编委张纲回顾了包遵信创办《走向未来》丛书的经过。80年代初期中华民族大转型刚刚起步时,包遵信思考的问题是,什么是引领世界前进的知识以及如何以其推动中国的进步;丛书编委会同仁后来分化,有做官的,有做学问的,有经商的,有流亡的,老包的路则是独特的理想主义。
中国宪政协进会理事长王军涛高度评价了老包的贡献是坚定地维护启蒙时代的价值和政治结论。80年代以来中国知识谱系的最显著变化是社会科学实证化和政策分析兴起,由于中国执政者的治理失败带来各种问题与加入全球化浪潮的问题,包遵信的思想价值重新凸现,社会变革研究需要综合理论、精神和实践的思路;需要一个与社会动员的运动相结合的人文思想运动去解决中国的问题。王军涛表示,中国民间运动各种力量应当展开积极的建设性对话,消除误会,形成新的促进中国进步的格局。中国司法观察李进进回忆说中国今天的成就与包遵信等异议人士的贡献分不开;80年代初期中国的封闭和控制的言论是世界之最;其间每个进步都是异议人士以正义感、勇气、智慧、流亡乃至生命作为代价争取来的。
严家祺在发言中提醒人们注意包遵信先生在《读书》和《走向未来》丛书之外的另一个出版项目《太平洋论坛》。如果不是89年变故,这个论坛会是包遵信的后半生的事业。这个论坛集中了海内外的著名人文学者和社会科学家。包遵信在发刊词中提出了两个前瞻性观点:第一,21世纪冷战将结束,东西方文明将融会成新的文明发展格局;第二,21世纪将是太平洋世纪。这两个前瞻性观点都走在美国知名学者的前面。
中国民主运动老兵任畹町认为知识份子不是专业文化人,他们勇于担当维护社会正义和推动社会进步的责任,包遵信与在座的严家祺和胡平都是这样的知识份子。国内那些没有对重大问题关怀的文化人不是知识份子。林希翎女士提出通过追思包遵信,要打破中国共产党对于中国反对运动的纵横封锁;纵的封锁就是在代际之间曲解历史真相;横的封锁是在同时期的运动之间制造隔阂。
1989年高校学生对话团团长项小吉提出包遵信的贡献89年前是启蒙、89年中是实践、89年后是坚守。听到包遵信病逝消息有两个悲哀,第一是包遵信虽然死于不公正之中,但还是病逝在中国,今天的流亡者可能祇能客死他乡;第二个是包遵信的启蒙培养了80年代一代精英,但是今天这些人对下一代影响不大,香火可能不再存续。法轮功修炼学员梁裕峰回忆了包遵信的《走向未来》丛书对他思想的启蒙意义,高度评价中国知识份子在困难的条件下坚守道义的良知和勇气。文化学者李劼讲到当《走向未来》丛书的主要成员走向官府时,包遵信能够坚守独立,有他的精神资源,这是甘于孤独、寂寞和平常。前清华大学高自联负责人李恒青介绍他与包遵信在89年运动中相识的经过。中国和平主席唐柏桥说他是受了《走向未来》丛书的影响而参加89年民主运动的。哥伦比亚大学法学院访问学者姚遥在国内曾经与包遵信有一面之缘,他感叹那些80年代的领军人物坐牢、流亡、被封杀;虽然历史由胜利者书写,但是创造历史其实往往是失败者。中国社会党代表周延风转达了主席刘国凯的追思:他走上社会民主主义的道路,就是因为读过《走向未来》丛书。中国民主党美东分部的唐元隽代表主席徐文立对包遵信表示敬仰和怀念。他谈及当年在监狱中观看包遵信提前释放的录像带,包遵信谈及监狱生活实事求是,不因提前释放而讨好当局。中国民联副主席吕京花、资深民运人士方能达、赵欣也在会上发了言。
王军涛还介绍了国内追悼会和追思会被打压的情况,纽约的追思会原本于国内同步举行,由于当局封杀国内的会议,纽约会议成了唯一的追思会。会议主持人胡平说,包遵信的一生尽管历经坎坷,但是他说了该说的话,做了该做的事,赢得了许许多多人的真心敬爱,在历史上留下了光辉,为后人树立了榜样。
纽约各界60余人参加了追思会,未能到会的陈一谘、王丹、陈小平、吴仁华、张伦、刘刚、陈奎德、郑义夫妇让主持人代为表达悼念和追思,易容女士代表陈破空念了一首诗“哭老包”。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