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7月号-简讯 北京之春简介 北京之春文章检索

 
王丹获哈佛大学博士学位

调整百分数变化字体大小 按最右边的“□”键全屏显示

 

 

王丹获得哈佛大学历史博士学位

土 星


    6月5日上午,波士顿细雨霏霏。青年学子的盛大节日——第357届毕业典礼在长青藤名校哈佛大学举行。对王丹来说,这一时刻具有更为深沉的意义:获得哈佛大学历史及东亚语言博士学位的庆典正是六四19周年的第二天。用他自己的话来说,冥冥之中总是有命运把它们连在一起。


十年牢狱,十年校园:生命阶段的新起点


    王丹原为北京大学历史系学生,1989年中国民主运动的主要组织者,曾任“北京大学学生自治会筹委会”常委和“首都各界爱国维宪联席会议”召集人。六四事件之后作为中国政府头号通缉犯被捕,关在北京秦城监狱,1991被判处4年徒刑,1993年2月获得假释;1996年10月再次被捕,被判处11年徒刑。1998年4月中国当局将王丹“保外就医”,送达美国。同年7月王丹进入了哈佛大学历史系就读。历时10年,其博士论文“一九五零年代两岸国家暴力对比研究”,获得由哈佛大学柯伟林、麦法谷哈、高德斯坦三位教授组成的评审委员会通过。10年牢狱——10年校园,人生的一个阶段给王丹划下了清晰的句号。

    王丹的父母亲王宪曾和王凌云不远万里从北京来到美国,参加儿子的毕业典礼。他们从未期待过儿子成为哈佛大学的毕业生,没想到六四事件把坏事变成了好事。“到美国的10年我们对他的最大期望就是继续完成在北京大学没有完成的学业,为我们国家、为人民、为祖国民主自由、繁荣昌盛做出更重大的贡献。”“我们支持他。一如既往。”


波士顿——纽约:朋友们的良好祝愿


    毕业典礼的第二天,一批朋友在波士顿为王丹举办了庆祝会。曾经和王丹一起被关押的陈小平说在这个时候王丹拿到这个学位,“是一份礼物,也是一个纪念。”早先在哥伦比亚大学获得政治学博士学位的王军涛觉得,出国之后失去了和中国人民一道奋斗的机会,但是获得了了解其他国家的人民如何推动民主化的机会。王丹拿到学位意味着会在更高质量,更大可信度上推动中国的进步。“19年下来我们没有浪费时间,我们都在努力的学习和更新自己。”等待着下一个比地震还要难以预测的机会。

    6月14日,近百位纽约民运和侨界朋友为王丹举行祝贺午餐会。中华公所秘书李瑞生代表中华公所主席于金山宣读了中华公所的贺函。致词嘉宾包括79年民主墻运动代表人物、《北京之春》杂志主编胡平,《北京之春》杂志发行人于大海、经理薛伟,中国宪政协进会理事长王军涛,耶鲁大学学者苏炜,前天安门对话团负责人项小吉,工运领袖刘念春、唐元隽,北美华人作家协会秘书长魏碧洲等。会上还宣读了美国亚利桑那大学教授方励之、香港《开放》杂志主编金钟、前中国政治体制改革研究所所长严家祺、前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所所长陈一谘以及现居台湾的吾尔开希,国内人士马少芳、郭海峰等给王丹发来的贺信贺辞。午餐会由陈破空主持。出席者还包括刘刚、刘国凯、曾慧燕、谢选俊、李进进、金岩、李恒清、吕金花、宋书元、易改、孟浪、王渝、李江琳等。居住在波士顿的杨建利向王丹送来鲜花表示祝贺。

    王丹的父母亲在会上感谢各界人士对王丹的支持和爱护。王丹表示不会辜负众人期望,坚持为实现中国民主化而奋斗。他说流亡以来无时无刻不思念祖国、母校和故乡,有朝一日能够回到祖国,为建设一个民主中国奉献自己的心力。在作为一个专业和学术人士的同时,他将继续致力于中国民主事业。

    席间,吉他手演奏了中美音乐。女歌唱家云儿演唱了一首以王丹同名诗为词、台湾歌手张雨生谱曲演唱的歌曲“没有烟抽的日子”。


“天安门一代”:当年战友的心声


    在王丹心头,“天安门一代”的手足,1989年同一战壕的战友们的来信更具一番滋味。让我们在这里与王丹一起分享。

    当年担任北京“高自联”的吾尔开希在信中诚挚地祝贺王丹“人生的一个阶段以优美的身姿谢幕,开启一段新的历程。”他说“每一段生命的历程都是珍贵的,无论它是甜美的还是苦涩的;无论它是顺利的还是艰辛的;无论他是成功的还是失败的;你的这一段求学的路,相信你一定非常珍惜;而生命历程这个东西也很奇妙,……有了共同的生命承担,就有了共同的生命荣辱,就有了共同的生命喜乐!”“你是学历史的,你知道,这世界上每一个时代,每一个国家,每一个事件都被历史一笔一笔地记录着。我虽然不是历史专业,但和所有这一代勇敢的男子汉一样,常常都会想到历史,会思考历史会怎样记录我们。我现在坚信,历史对我们的记录将是丰富多彩的,它会包涵很多充满血泪的细节。它会铭刻很多年轻而勇敢的名字,而我们这些活着的人们,在读到这些名字时将永远崇敬,也永远充满愧疚,也会想像那些名字后面的一张张脸庞,是不是在今天这样的时刻,也会为你的今天而面带笑容。……那教室未能你给你的桂冠,今天你在异乡得到了,带着更多人的尊敬与祝福。我们都感受到那桂冠的光芒与芬芳。”开希还说:“还记得我们在那一年游行队伍走过西单大街时曾经相视一笑,并戏言将来或可在这里一起开间小餐厅,那餐厅名字中有个‘希’有个‘丹’,往来的都是当时跟我们并肩的伙伴们。也许我们这辈子最终并不会走到那一天。然而,我很高兴曾经有过那样一个下午”。

    现在还在国内的郑旭光、翟伟民、王治新、郭海峰、马少方、杨朝晖和程凡在6月12日的来信中说,王丹博士毕业是他10年流亡生活,10年学院生活后的一份重要收获。个中艰辛与独特或许唯王丹本人感受最深。“我们这些留在国内的人,是王丹的朋友。八九的责任和激情,不仅让我们这代人有了共同的经历,也有了诸多共识。也正是这个共同的经历,让我们这些留存国内的人依然关心着流亡海外的朋友们:你们的心情,你们的思考以及你们流亡中的酸甜苦辣。共同的悲壮经历孕育出的独特情感,虽千山万水,却从不感隔膜;虽相去多年,却从不觉淡漠。反而是在分别中,更加的思念和执着!”“王丹博士毕业了,但流亡还没有结束,我们海内外的朋友仍然面临着残酷的地理隔绝。然而,地理上的遥远又岂能奈何我们共同经历孕育出的独特情感!我们会一如既往地用心灵和行动去消解这种地理隔阂,去加深反思后形成的共识。我们和海外的朋友一样,在深刻的反思中成长,在心灵的感悟中成熟,在生活的磨练中坚强!我们高兴于王丹的博士学业毕业,我们更希望海外朋友流亡生活的结束!”


“我的抱负始终是做一个独立的知识份子”


    10年前在接受亚衣采访的时候,王丹曾经表示“我对自己的希望和抱负始终是做一个独立的知识份子。如果说到我的真正的政治野心,我早就说过了,是当北大校长。”(见亚衣:《流亡者访谈录》第78页)如今,当年的抱负和野心有没有改变?王丹回答:“没有改变。如果有机会为母校效力,那是很光荣的事情。校长当不成,当个副校长也很高兴。”王丹说自己现在的心情是“轻松中带有沉重”。轻松的是完成了博士学业,沉重的事感到日后新的担子已经压在肩上。王丹计划以客座研究员身份前往英国牛津大学作为期一年的进修,目前进行的课题依然是台湾问题,想在博士论文的基础上继续充实完善,成为一部完整的著作争取出版,然后在大学谋一个教职。

    哈佛大学历史系系主任柯伟林教授称赞王丹有一种“历史学家的敏感”。过去王丹是因为1989年政治事件而闻名的。“获得博士学位之后,他将以一名历史学者的身份受到关注。这是一个巨大的转型。”面临这个转型的王丹日后的计划如何?如何坚持一个独立知识份子的立场?热心的人们关切王丹的未来。

    王丹表示自己最大的希望仍然是回到中国推动公民社会的理想,不过他明白这个梦想目前实现的可能性不大。作为一个历史学者,他不会放弃原来的理想,包括对八九民运和六四事件的重新评价。中国迄今依旧是一党专政,作为一个独立知识份子,他的立场依然是做一个温和坚定的政治反对派。

    王丹现在担任的主要职务是中国宪政协进会主席、《北京之春》杂志社社长、中华学人联谊会会长,目前这些职责都没有放弃,他将继续为中国民主运动而努力。

    (本文写作采用了莫干生、王怡茹、何平、黄兆平、劲松、亚衣的有关文字以及王丹提供的资料,谨致谢意。)◆

相关文章
作 者 :北京之春
出 处 :北京之春
整 理 :2008年6月29日22:57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