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干部选举的暗战
(安徽)东听雪
据《华西都市报 》报道,近日武汉一小学大队委改选频出怪像,为了让孩子当上学校大队干部,家长在校门口拉选票;个别候选生拉票时软硬兼施,甚至威胁同学。接连好几天,有候选学生家长在校门口拉学生评委,鼓动他们为自己的孩子投票,并给评委小礼物,或是承诺当选后请客。家长们说,这事不少学生都知道。更叫人惊讶的是,一些候选的学生居然威胁学生评委说:“你如果不选××,你就别想回家……”吓得同为小学生的评委连连点头。
一个小学的少先队大队干部究竟为何会导致如此激烈的竞争?想比之下现今政府机关干部的选举倒相对显得有些波澜不惊了——仅有的几个选举人早已是定好了的,或许上台的那一位都已不用再选,早已是“被”当选了,剩下的几个人选只是为了填满差额选举的那个“差额”罢了,例行的程序就剩下千篇一律的把手中的纸片很郑重极庄严的扔进黑箱,同时对着镜头摆个感觉良好的微笑pose.相较而言,武汉这所小学的选举倒还真有些民主社会选举的味道了:毕竟有竞争拉票了,好事。只是同时诞生了贿选、暴力威胁“选民”……
其实权力本不应该有什么让人极度着迷不能自拔的魔力,在现代社会中,隶属于政府的官员,手中掌握的本应该是“公权”——国家的组成是公民出让自己的一部分权利,授予管理者用于维护全体公民的福祉和社会秩序,这便是公权的由来。因此可见,公权是由公民让渡授予的。至于掌握公权的人,也只是由于自身的出色能够被大众信任而行使公权,从而得到个人的荣誉和被社会的肯定,提及个人所得之“利”,则应与普通劳动者并无二致。而在中国,几千年的“官本位”思想延续至今仍无任何改变,“公权”一词从无提及,有的只是过去由“皇上”赐予,现在由“组织”“赋予的”权力“”:一个充满了强权意味的词语——权力主体凭藉一定的政治强制手段,在有序的结构中,对权力的一种支配力和“控制”力,是职位、职权、责任和服务的内在统一。只不过,而今的官场之中,“权力”“又已经逐渐的退化的连仅有的一点责任和服务都已所剩无几了,彻底变为了”权利“——利用手中之权作为一种谋取个人私利的手段了。
小学的大队干部,难道也有什么诱惑难挡的“利”么?原来还真有,真的是应了那句国人最信奉的话“无利不起早”。据了解,每年小升初前,优秀初中会向各个小学提前了解优秀生源的情况,优秀的学生干部是他们自主招生考查的重点之一,因而小学大队干部越发抢手了,也越发引起了家长的重视。
看来在家长们的谆谆善诱下,我们的“花朵”们都已经意识了到了在我们这个国家里,“权”真是是个很好的东西,是能带来实实在在的利的。
何时能剥离那个附着于“权”后面的“利”字,何时我们的生活中才会出现真正代表着行使公正,力求平等的“公权”“的回归那——代表着信任、责任、义务,而不是连小学生们都争先恐后追寻的”权力“。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