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2月号-神州大地 辛胜简介 辛胜文章检索

 
县委书记与瑞士名表........(武汉)辛胜

调整百分数变化字体大小 下载mp3语音(右键文件另存)

 

 

县委书记与瑞士名表

(武汉)辛胜


    楚王好细腰,宫中多饿死。长期实行中央集权政治,使得中国形成了独特的政治风气。当年国家领导人佩戴宽边大眼镜,于是上行下效,许多党政领导干部将自己的眼镜换成同一种式样。如果说这是一种“与中央保持一致”的特殊现象,那么,下面的事情就更加耐人寻味。


中国县委书记喜欢瑞士名表


    据一些好事之徒在网路上搜索,发现许多县委书记喜欢佩戴瑞士名表,从数万元到数十万元不等,以显示出中国县委书记的身份和富贵。如果用传统的思维方式解释这种现象,显然无法得出正确结论。毕竟在国家领导人中,已经很少有人公开亮出如此名贵的手表。县委书记佩戴昂贵的手表,显然不是为了取悦国家领导人,也不是为了“与党中央保持一致”,而是在不经意间透露出自己真实的消费水平。

    县委书记在中国的政治序列中属于处级干部,按照中国现行的工资标准,平均月工资大约在4000元左右,假如算上各种福利,那么,每年的收入不会超过100,000元。换句话说,县委书记不吃不喝,要用一年甚至几年的工资来购买一块手表。这显然是不可能的事情。况且县委书记大多年富力强,有家庭和子女,在目前中国公共产品供给十分短缺的情况下,子女读书、购买住房都需要现金支出,县委书记不可能购买名贵手表而舍弃其他消费。县委书记之所以公开佩戴价格昂贵的手表,一方面说明这些名贵手表在他们的收入中所占的比重不大,他们并没有把高档手表当作非常有价值的商品;另一方面也说明中国的政治环境发生了变化,佩戴高档手表成为一种时尚,至少在县委书记这个级别,佩戴高档手表是一种普遍现象。假如名贵手表在县委书记的收入中占有非常大的比重,那么,他们就不会把这些手表当作日用品带在自己的手腕上,而是千方百计地作为重要财产妥善保管;反过来,假如佩戴高档手表容易引起政治麻烦,那么,这些县委书记也不会佩戴高档手表招摇过市。

    这种现象所隐含的深层意思是:在中国腐败现象是一种公开化的、群体化的甚至是体制化的现象。佩戴和自己的收入极不相称的名贵手表,并没有引起纪律检查委员会的关注,党政干部相互之间也没有善意的提醒,甚至没有一位政府官员因此而遭受纪律处分,在这样的政治氛围之中,县委书记就这样安之若素,将不能摆上台面的东西暴露在大庭广众之下。

    人们不禁要问,为什么中国的县处级领导干部成为腐败的重灾区呢?首先,从中国公务员构成来看,县处级领导干部在整个公务员队伍中所占的比重较大,处在权力金字塔的基础部分。由于人数众多,所以,贪污腐败的人数也会相对较多。正如一位前国家领导人所说的那样,由于中国的公务员队伍庞大,所以,中国公务员腐败的人数也就较多。这种说法当然包含无奈的成分,但仔细分析确有道理。在如此多的县处级领导干部中,出现一批佩戴瑞士名贵手表的县处级领导干部,实属正常。

    其次,从中国的政治结构来看,中国是典型的处长政治。表面上国家的大政方针出自国家领导人之手,但由于中国没有实行西方国家的定期选举制度,在国家机关 “内部人控制”现象非常严重。国家领导人的变化,可能会影响省部级、厅局级领导人的政治前途,但一般不会触及到县处级领导干部。等到政治信号传导到县处级领导干部的时候,已经成为强弩之末,很难直接有效地发挥作用。在中央党政机关,凡是起草重要文件,一般都由国家领导人发表原则性意见,省部级领导人传达国家领导人的指示精神,各司局级领导人承担任务,然后再把工作交给处级领导干部。所以,县处级领导干部从表面上来看不具有决策的权力,但由于县处级领导干部是操作手,所以,国务院各机关的处长们大多炙手可热。在地方上担任县委书记,权力之大令人瞠目结舌。由于中国实行党领导下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县委书记在当地说一不二,随意发号司令,所以,县委书记的腐败现象更加触目惊心。

    好事者将县处级领导干部佩戴的名贵手表排列在一起,产生了极为强烈的震撼效果。居然有如此多的县委书记把瑞士手表作为自己的生活用品,一些贫困县县委书记手腕上的瑞士手表居然高达数十万元!


中国在反腐败问题上进退维谷


    正如网路上所流传的那样,面对如此明目张胆的腐败现象,执政者几乎束手无策。如果不惩治腐败将会亡国;可是如果反对腐败,那么就会亡党。这种集体性或者体制性的腐败,使得中国在反腐败问题上已经陷入到进退维谷的两难境地。最近学术界正在讨论中国《刑法》(第七修正案)中关于巨额财产来源不明罪是否应该增加刑期的问题。在讨论的过程中,有相当一部分普通民众不赞同将巨额财产来源不明的量刑从5年改为10年,这倒不是因为他们对贪官污吏寄予同情,而是因为他们认为,这样的立法思路毫无作用。可以设想,如果不从源头抓起,而仅仅在量刑上做文章,那么,党政领导干部就会趋利避害,在实施犯罪行为的时候,最大限度地利用法律的漏洞,获取更多的利益。从理论上来说,党政官员巨额财产来源不明,祇能认定为贪污贿赂所得,依照贪污受贿罪进行处罚。从形式上来看,巨额财产来源不明罪起到了拾遗补缺的作用;但是从本质上来说,这是一种纵容犯罪,而不是打击犯罪的制度安排。公务员应当按照法律的规定主动申报自己的财产,如果公务员不申报自己的财产,或者申报财产不实,那么,司法机关就应当追究其刑事责任。打击贪污贿赂犯罪,是保护公民财产权利的最有效手段。可是在现实生活中,打击贪污贿赂犯罪被当作一种政治手段反复使用。

    许多海外的朋友万万没有想到,手表作为计时工具,成为了中国政治改革的晴雨表。透过县委书记手腕上一个个锃光发亮的高档手表,人们就会发现,在中国腐败不仅可以言说,而且成为一个习以为常、无所顾忌的现象。中国的政治腐败深入骨髓,体现在各个方面。县委书记佩戴高档瑞士手表,祇不过是病态社会的一种表像。在这个表相的背后,是大量的财富集中到少数执政者手中。海外一些经济学家在分析中国经济问题时,对一个现象感到十分困惑:为什么中国是一个储蓄大国,而中国政府官员却千方百计到海外招商引资呢?其实,了解中国财富分配的方式,就不难回答这个问题。中国储蓄80%来自于20%的党政干部,这些储蓄不可能拉动内需,刺激消费,而是存放在海内外银行之中,成为一种带有期货期权性质的党政干部特殊的“退休养老金”。祇不过贪污腐败所得数额过大,以至于使整个中国的金融体系结构发生了微妙的变化。现在一些海外机构投资者注意到中国经济结构中出现的问题,他们千方百计地与党政官员或者退休的党政官员合资兴办企业,千方百计地将这些官员的不法所得变成合法收入。中国的腐败已经从“攫取”进入到“漂白”的阶段。

    在这个历史时期,县处级领导干部下意识地将自己高档手表佩戴出来,多少有一点错误地估计形势。但既然如此多的县委书记佩戴高档名贵瑞士手表,那么,除非自己撞到枪口上,否则,执政者不会因此而痛下杀手。可以想见的是,如果倒楣的县处级领导干部被公众穷追不舍,而这一位县处级干部又没有过硬的后台,那么,当地纪律检查机关可能会立案调查,至于是否会由检察机关提起公诉,要看社会舆论变化情况。如果社会舆论逐渐平息,那么,出风头的县处级领导干部很可能会虚惊一场;如果公众舆论犹如波涛汹涌,一浪高过一浪,那么,县处级领导干部很可能会锒铛入狱。


民主政治是基础性问题


    那些佩戴高档手表的县处级领导干部在招摇过市、炫耀自己经济实力之前,必须仔细掂量,自己是否有足够的政治筹码,或者具有摆平互联网路舆论的能力。现在一些互联网站为了增加收入,已经开发了这项业务:祇要给付足够的金钱,就可以帮助当事人清除互联网路上所有不利资讯。

    笔者总以为,反腐败是细微末节,民主政治才是基础性问题。假如实行党政干部直接选举,那么,贪污腐败的官员要想在下一次选举中获得胜利,就必须对选民施以小恩小惠;假如反对党试图夺取政权,那么,他们就必须举证证明执政团队存在严重贪污腐败现象。在不同政治派别之间的相互争斗中,国家的利益得以保护,选民的意见受到尊重,整个社会呈现出一种腐败现象人人喊打的政治氛围。中国当前反腐败的制度设计之所以很难有效发挥作用,根本原因就在于缺乏直接选举制度,所有的腐败案件都是牵连案件——江苏南京江宁区房地产管理机关负责人,由于在公开场合发表禁止开发商低价卖房的言论,从而引起公众的广泛关注,在“人肉搜索”过程中,人们惊讶地发现,他原来有如此高的消费水平。这种令人啼笑皆非的反腐败现象,值得整个社会反思。如果没有定期的民主选举制度,贪官污吏又在生活上谨小慎微,那么,反腐败的难度将会非常之大。所以,公众在欢呼自己反腐败胜利的同时,也应该保持清醒的头脑,在没有建立公开选举民主政治体制的情况下,反腐败祇能是误打误撞而已。◆

相关文章
- 专制统治的最后壁垒......(四川)刘贤斌
- 为中共送行.............(北京)余世存
- 社会主义制度的失败...............苏乔
- 柏林墻在中国.............(北京)杨光
- 遏制权力才有稳定.................王丹

作 者 :辛胜
出 处 :北京之春
整 理 :2009年1月29日15:33
关闭窗口
Copyright ©閵嗗﹤瀵虫禍顑跨閺勩儯鈧绱潏鎴﹀劥 All Rights Reserved
E-Mail:bjs201022@gmail.com webmaster@bjzc.org manager@bjzc.org
閸︽澘娼�:Beijing Spring, PO Box 186, Bogota, NJ 07603 USA
閻絻鐦介敍锟�001-718-661-99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