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2月号-历史见证 侯杰简介 侯杰文章检索

 
无罪的囚徒...............(北京)侯杰

调整百分数变化字体大小 下载mp3语音(右键文件另存)

 

 

无罪的囚徒——华再臣

(北京)侯杰


引子


    北京六里桥一栋老旧的楼房里,一个陈设简单的房间内,一个老人斜倚在床上,身体佝偻,体态蹒跚。他今年整整90岁了,但炯炯的眸子告诉人们,他的思维依然清晰,深邃的眼窝凝望着前方,似乎在回望他90年的人生。

    那90年中,前一半的记忆是美好的,而后一半却充满了痛苦、屈辱和凄凉,尤其难忘的是那段囚徒经历,他被骗进劳改农场,未经审判关押了整整19年。

    他叫华再臣,一个曾经的国军中尉。


一、诱捕


    1948年,在国民革命军青年远征军整编207师师部搜索营第一连从军的29岁的华再臣中尉回家探亲,就在探亲假期满,返回部队的路上,关外战事又起,在缅甸战场上全歼日军、为二战胜利做出卓越贡献的中国远征军将士卷入了维护国家政权的战火。部队已经开拔,华再臣返回部队的计划落空了,祇好又返回家中。

    他没想到,他的人生就此出现转折。

    1949年3月,北平以和平的方式移交中共军队,此后,在全国一场针对国军军人和政府人员的屠杀开始了,万幸的是他这个国军中尉居然躲过了1950年的“镇压反革命运动”。

    此后,华再臣就靠在北京电业局做临时工来维持家人的生活。

    1957年是个难忘的年份,那一年春夏之交,好多人由于一个“阳谋”而遭难。

    曾经的国军中尉、此时的电业局临时工华再臣再次幸运地躲过那个“阳谋”带来的灾难。但是,躲了初一,终究没能躲过十五,那年的10月30日的夜晚让华再臣终生难忘,因为就在那个夜晚,他的人生彻底转了一个弯,由此开始他的人生苦旅。

    那天,华再臣下班回家,刚刚进屋,派出所警察就跟了进来,满脸堆笑地对他说给他找了一个“很好的”、“长期的”工作。

    华再臣一听很高兴,忙问什么工作,警察一脸神秘,对他说:“想知道吗,马上就走。”

    华再臣连口水都没喝就跟着派出所警察出了门。门外有辆车,华再臣跟他上了车,车子启动,一直开到一座大楼停下,华再臣惊奇地看见大门的牌子上写着“北京市第一监狱”,他还没来得及看清这个大楼的模样,就被警察推着走了进去。

    华再臣疑惑地走进一个办公室,一个威严的警察坐在办公桌后,“你就是华再臣?”得到明确答复后,警察拿起一张纸,对他说:华再臣,因为你当过国民党兵,所以决定对你劳动教养。说着,不容华再臣分辨,进来两个人就把他架出去,来到一个小铁门前,“咣当”一声响,铁门打开,华再臣被推进去,再“咣当”一声响,门关上了。

    诱捕?此时华再臣才明白过来,但是罪名呢?

    小屋里面挤满了人,每个人脸上都写满疑惑和惶恐。当夜无话。

    第二天一天,小屋不断有人被关进来,人越来越多,越来越挤,此时,华再臣才知道,在北京城里开始了一个清理城市闲散人员的运动,凡是没有正式工作的人都在清理之列,清理的办法就是抓起来,但是,送到哪里去呢?被抓的人都不知道。

    夜幕再次降临,门外一阵嘈杂,门开了,一群挎着枪的警察出现在门外,喝令屋里的人排成一路纵队,向大门外走去。

    门外早已停了一辆汽车,这群蓬头垢面的人被押上一辆带帆布帐篷的卡车,车子一声吼叫,扬长而去。凭直觉,他知道车子在向郊外开去。

    那时的北京郊外没有柏油路,大卡车一路颠簸,摇摇晃晃,车里的人骨头都要散了架。大约7、8个小时过去,车子终于停下了。

    华再臣等人跳下车,眼前的景色让他们惊呆了,天幕上,满天繁星,放眼四顾,夜幕下,一片芦苇和荒草。尤其是他们闻到空气中有种腥气咸涩的味道。

    这是什么地方?每个人的心底里都发出这样的疑问。


二、“很好的”工作


    后来,他才知道这个地方叫茶淀,地处天津宁河县境内,是北京市公安局设立的劳改农场,它的正式名字叫“清河农场”,但人们习惯管它叫作“茶淀农场”。他被告知从今天起,他将在这里度过劳动教养的生涯,从此不得离开农场半步。

    警察命令他们立即开始工作,华再臣终于明白,这就是派出所警察给他找的“很好的工作”,“很好的工作”就是在荒原野地上挖沟。

    铁锹飞舞,泥土飞扬,沟壑两侧泥土越堆越高,一条长长的土沟出现了。警察让他们在沟底铺上稻草,告诉他们,这就是他们的宿舍了。上无片瓦,周围无墻,他们祇好露天而眠。    10月底的天气,北方已经是初冬,夜间气温零度以下。华再臣就是在这样的环境中开始了自己第一天的囚徒生活。

    那一年华再臣38岁。

    此时华再臣心中忐忑的是,他将被关押多久?一年、两年,还是三年?但他绝没有想到,这种囚徒生活一过就是整整的19年!

    茶淀农场由东而西连绵数十里,南北宽约0余里,是北京市公安局在北京市境外最大的劳改场所。象这样设立在北京之外的劳改农场,还有黑龙江兴凯湖农场和吉林白城子农场。

    茶淀农场紧邻渤海湾,一条潮白河由南至北从茶淀穿过,潮白河以东,茶淀车站以西是1950年以来在此关押的犯人开辟出来的场址,按照编号依次为101、102、103、104、105,潮白河以西则是一片荒芜人烟的荒草甸。华再臣他们的任务就是在潮白河以西,开辟农场的新场址。

    我不知道华再臣有否看过奥斯维辛集中营的纪录片,我不知道华再臣有否看过索尔仁尼琴的《古拉格群岛》,华再臣的茶淀生涯同这二者相比,有什么不同和区别,祇有他自最清楚。

    华再臣的第一个工作是盖房子,华再臣没什么手艺,祇好给人家当小工。

    渤海湾的冬季,海风呼啸而来,寒风刺骨,可这些住在壕沟里的人连取暖设备都没有。他们祇有以人体的本能抵抗渤海湾呼啸的海风。

    到了夏天,日子同样不好过,荒原野外,蚊虫叮咬,难以入睡。如果碰上阴雨连天,那日子就更艰难了。

    如果说大自然的煎熬还能抵抗的话,让他觉得难以忍受的是人格的侮辱和自尊的丧失,那就是监工警察的毫无来由的无情毒打和取笑,这使华再臣和一起劳改的犯人们深感身体和心灵严重摧残。

    但是,他们不会知道,劳累和寒冷并不算什么,仅仅一年多后,一场空前的人间灾难向他们袭来,茶淀农场出现了一个人间鬼域之地,那个鬼域之地,至今依然令人闻而却步。


三、恐怖的“586”


    潮白河以西的几个分场由于是1958年开始修建,所以就都以58命名,紧挨潮白河西岸的第一个分场就叫“581”,由此向西的第二个分场叫做“582”,再向西的第三个分场叫“583”,第四个分场叫“584”,最后一个点就是“585”,“585”再往西去没有农场了,那里是一片荒地,它有个令茶淀人毛骨悚然的名字——“586”。

    586是一片荒地,就是茶淀农场的坟地,是整个清河农场掩埋死人的地方。它的恐怖历史起自华再臣来到茶淀后的两年后,即1959年。

    那一年,为时3年的大饥荒来了!

    从1959年底,茶淀农场开始吃不上饭,一方面是疾病,一方面是饥饿,如同两个恶魔向这些无罪的囚徒们袭来。

    每个犯人都开始浮肿,从1960年开始,农场开始大批死人,每天都有人被拉走,送往的地点就是586.有时候,10个、8个的死人摞在一起,就在夜间用小驴车拉到586野地里一扔了之,甚至尚有微弱之气的也被扔到野地里,为的是给活着的人留口饭吃。

    那段时间,劳改农场的人们不敢靠近586,因为曝尸荒野的饿殍野鬼,个个面肿、体肿,犹如舞台上的驴头马面,完全不似人的模样。而且,开始有闹鬼的传说在茶淀流传。586成了鬼域的代名词。白天甚至都无人敢靠近。

    直到多年之后的今天,586已经成为茶淀农场的坟场墓地,那里有坟头,有墓碑,不再有曝尸荒野的饿殍死鬼,但是,人们依然能感觉到586的阴森,据说,即使夏日炎炎的白天靠近那里,都能感觉到一股阴冷之气。

    饥荒来临的时候,华再臣在潮白河工地做河工。过度的劳累和饥饿,极度的营养缺乏,使得华再臣也浮肿了,身体虚弱得走路都吃力了。

    有一天,看守通知他有家属从北京来看他了,他蹒跚着走出去,到了接待室一看,人呢?妻子是个瘦子,可接待室里却祇有一个胖胖的女人坐在那里,而那个胖女人呢,对他也是左端详,右端详,忽然,他们明白了,俩人抱在了一起。

    那哪是胖啊?那是浮肿啊!

    因饥饿而浮肿的妻子担心在劳改的他,也怕自己熬不过这个饥饿的时代,要来看他最后一眼。

    妻子担心的不是没有道理,那段日子,他多少次想到了死,想用死来摆脱这些痛苦,但当想到家里上有体弱多病的老母亲,下有未成年的儿女,他就不敢死了,他告诉自己一定要活下来,总有一天,老天爷会开恩把我放出去的。

    兴许真的是老天开恩,农场安排华再臣去干喂猪喂兔了,这给了华再臣一线生机。每天吃不饱,他就偷吃猪饲料和喂兔子的蔬菜,饱倒是饱了,营养还是不够,但总算不空着肚子了,在586的死尸不断增加的那段时间里,是猪和兔子的饲料帮助他熬过饥饿的时代,勉强活了过来。


四、家人


    劳累饥饿还有时常的殴打侮辱,这些每天都煎熬着华再臣的身体,但是,还有一种痛煎熬的是他的心灵。这就是对家人的思念。

    华再臣被诱捕时,家里有4个孩子和一个老母亲。刚刚到茶淀,他每日每时都思念他们,惦念他们怎么样了?他不知道自己要被关押多久?没人告诉他。

    熬过了让3000万人丧失生命的大饥荒,每个劳改犯人人都感到庆幸,华再臣也为家人的有危无险庆幸,祇要家人平安就是吃苦也心安。

    但是,他不会想到,劫难并没有结束,躲过了饥饿灾难的时代,一个精神炼狱的时代就要来了。

    就在忍过饥饿的1962年之后,仅仅过了4年,精神的炼狱来了,这就是毛泽东发动的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

    华家祖上经商,在北京崇文门外一带有几间宽敞的铺面房,这也成为华家赖以生存的依靠,但是,文革来了,华再臣妻子所在的工厂以华再臣是反革命为由,给她戴上反革命家属的帽子,又以革命的名义把华家的间铺面房没收了,充公了,全家被扫地出门,6口人挤进一间仅有9平方的小房间,那房间,四处透风,夜晚可见日月。

    华再臣的老母亲和几个年幼的孩子,就靠华再臣老伴微薄的工资维持生计。

    为了全家大小的生存,他老伴不管刮风下雨,还是身体有病,坚持每天走几十里路到厂子上班,抢着干重活、累活、脏活,想多挣几个钱。谁知,到了单位长工资和发福利时,却被告知没份。

    揪斗风起来的时候,华再臣老伴也终于未能幸免,她也被关进了牛棚,被脱光了衣服吊打,还让她跪三角铁,并逼着她与华再臣脱离夫妻关系。关牛棚的整整两个月,孩子们想见妈妈都不被允许,孩子们就整天在门外哭。

    儿女们开始成了没了爹妈的孤儿,在学校里,老师同学都对他们另眼相待,饱受欺凌,走在大街上也常常被人骂,被人打。

    在这种环境成长的儿子,开始性格变得反叛,无心学习,似乎要跟全世界做对。

    后来一个在北京基督教圈内为人熟知的叫做华惠奇的基督教传教人就在这种环境中开始长大。恶劣的环境开始培养他对基督的虔诚,也培养了他对人的警觉,更练就了对付警察的狡黠,那种狡黠大概就是少年时代开始练就的童子功。

    国军中尉没能象他商人的父亲一样给自己的儿女以应有的呵护,致使孩子们没能受到良好的教育,反而在幼小的心灵上留下了深深的伤痕。

    其实,华再臣不必内疚,给孩子们留下伤痕的不是他,是那个时代。

    华再臣是孝子,尤为让他抱憾终生的是,他没能为自己的老母亲送终,甚至在她弥留之际,和她老人家见上一面。    19年,华再臣的老母亲80多岁了,病危之时,她想见见儿子,华再臣老伴给农场发了电报,没有回音,老母亲让再发,还是没有回音,就这样又发了第3封电报,结果还是一样,老母亲抱着深深的遗憾去了。

    直到多年之后,华再臣才知道,那个电报被农场压下来,根本就没给他看。


五、无罪的囚徒


    1976年,中国历史发生了一个重大的转折,混世魔王毛泽东的夫人被政敌送进监狱,中共宣布折腾了10年的人间炼狱——“文化大革命”就此结束了。

    这一年,华再臣57岁了,他已经整整被关押了19年,年事已高,身体多病,体质很差。茶淀农场对他宣布了新的决定:你可以回家了,但是,劳动教养并没结束,回家还要继续接受革命群众监督改造。

    曾经的国军中尉华再臣重新回到北京。

    派出所警察又来了,又给他安排了一个好工作——扫大街,继续接受街道上革命群众的监督改造,不过,比起茶淀农场待遇要好一些,每月可以有几块钱的收入。

    但是,中国毕竟变了,人的思想变了,一场又一场的政治思潮开始冲击人们的思想,也冲击铁板一块的社会制度。

    1987年,已经68岁的华再臣,终于接到检察院给他寄来的通知,通知说正式撤消了1957年对他的劳动教养决定,正式宣告他无罪。华再臣哭了,无罪,一个无罪的人在劳改农场被关押了19年,一个无罪的人在关押19年之后又被监督劳动改造了11年,这就是华再臣所面对的法律。

    19年,不仅断送了他一生中最年富力强的美好时光,也剥夺了他为人子,为人夫,为人父的权利和责任。

    19年,还使他的孩子失去了父亲的呵护,没有了欢乐的童年,失去了接受良好教育的环境,不仅毁了他的后半生,也毁掉了他的孩子们的前程。

    19年,还给他留下无尽的伤痛,毁掉了他的健康。严重的湿疥病经常让他寝食难安,奇痒难忍,痒的时候,直抓的血肉模糊,身体上到处留下湿疥的痕迹。

    中国政府很宽宏大量——对于他被剥夺的19年人身自由,政府主动给予赔偿,给了他500元人民币,作为抚恤金;关于“文革”没收的那6间房屋,政府也给予了补偿,一次性给予1000元,算作购买,一切就此了结。

    80年代,在中国流传这样一个说法,说祇有中国共产党敢于承认自己的错误,也敢于纠正自己的错误。其实,那后边应该还有一句:祇有中国共产党更敢于犯错误。就在给华再臣平反的两年后的又一个春夏之交,中国政府又勇敢地对手无寸铁的北京学生和市民大开杀戒。这勇气谁人可与争锋?

    为什么中国政府能勇敢地犯错甚或犯罪,又能勇敢地纠错呢?原因就在于他们纠错的成本太低!看看,19年的人身自由——500元,六间房子——1000元,连个还价的机会都不给你。

    此后,中国政府发动起了一轮轰轰烈烈的“让一部分人富起来”的致富运动,多年后造就了一批的权贵富翁,而他们的财产开始受到了法律的保护,这回谁也别再想用500元和1000元来剥夺权贵们的家庭财产和人身自由了。


六、劳教——中国恶法


    时代在发展,人的思想也在进步,华再臣开始考虑:难道我们的人身权利和财富就是可以随意被剥夺的吗?难道我们的人身自由和财产的价值就是那么低廉的吗?何况那个当年剥夺了华再臣人身自由的法律还没有寿终正寝,还像一个魔鬼的利剑悬在华再臣的后代的头上。

    2002年3月4日上午10点,北京人民大会堂前,两个老人互相搀扶着走上台阶,他们手中举着一个白纸,上面写着《一个在劳动教养农场度过19年的国民党老兵要求赔偿》。

    这就是华再臣和他那共同经过风风雨雨的老伴。

    这一次,迎着华再臣的又是警察,他们将华再臣夫妇搀扶下台阶,再次把他请进他熟悉的派出所。但是,时代毕竟不同了,这一次,他们不会再次把华再臣关进劳改农场,也不可能将他劳动教养了。这不仅仅因为华再臣老了,毕竟这个时代不可能因为一个人没有工作,因为一个人品行有问题,就可以随意剥夺他人人身自由,并无限期关押了。

    我们不知道在1957年的劳教风潮中,有多少人象华再臣一样被无罪而诱捕关进监狱,并被无限期关押,我们不知道在中共建政后的几十年里,有多少人被以劳动教养的名义,未经审判而剥夺自由强制劳动。

    但是,我们应该知道的是,劳动教养制度并没有取消,他依然在以这样或那样的名义剥夺公民的人身自由,依然可以随意将一个没有触犯法律的人关进劳改农场。

    年已90的无罪囚徒华再臣此生有个最大愿望,就是在有生之年,能看到劳教这个恶法能被取消。曾经的国军中尉、今天的维权老人——华再臣,他的愿望能实现吗?

    (此文写作过程得到徐永海帮助,在此一并感谢。2009年1月)◆

相关文章
- 第二次逃亡.............(泰国)程维民
- 漫漫流亡路 故国遥远............陈破空
- 护宪维权的中国公民运动..(上海)冯正虎
- 维权运动的历史意义..............于大海
- 继续推进中国公民维权运动....本刊编辑部

作 者 :侯杰
出 处 :北京之春
整 理 :2009年1月29日15:53
关闭窗口
Copyright ©銆婂寳浜箣鏄ャ€嬬紪杈戦儴 All Rights Reserved
E-Mail:bjs201022@gmail.com webmaster@bjzc.org manager@bjzc.org
鍦板潃:Beijing Spring, PO Box 186, Bogota, NJ 07603 USA
鐢佃瘽锛�001-718-661-99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