遇罗克纪念铜像落成
(北京)北城
明年3月15日是遇罗克遇难40周年。39年前的3月15日,年仅27岁的遇罗克死于暴政之下。从此,他的死就成为中国历史上一个伤口,祇要建立在暴力和压迫的不平等存在一天,就不会愈合。
在今年清明节的宋庄美术馆,举行了遇罗克纪念铜像的揭幕仪式。到场的有遇罗克的弟弟遇罗勉和他的生前好友,青年雕塑铜像作者郑敏,制作人徐晓、田晓青,中国当代艺术批评家、铜像艺术顾问栗宪庭,学者陈子明、丁东、于建嵘、郝建、梁晓燕等。
纪念铜像的前胸镌刻着《出身论》中的一句话:“任何通过个人努力所达不到的权力,我们一概不承认。”陈子明在即席发言中认为,这句话的前半句体现了智慧,后半句则体现了勇气。前半句揭穿了意识形态的说辞掩盖的制度的本质,后半句则直接向权力的暴力基础提出挑战。创作者选择这句话,正是想告诉世人,遇罗克的的思想,作为普适原则与日月同辉。
在纪念铜像的底座上,刻着遇罗克的生平简介和北岛于1980年创作的《宣告——献给遇罗克》一诗中的诗句:“我不是英雄/在没有英雄的年代/我祇想做一个人”。
青年雕塑家郑敏做了即席发言。作为一个80年代出生的年轻人,他对文革的历史有着浓厚的兴趣,这座纪念像充分证明了他对文革和上一代人的理解,证明尽管有层层遮蔽,历史的真相仍旧能够被揭示,历史责任仍旧能薪火相传,这个民族还有未来和希望。
这些对于遇罗克深怀敬意,对于正义深怀敬畏的人,历经近一年时间,从多种渠道集资,共同完成的这一雕像,表达了许多中国人的心声。在一个接一个大吹大擂的官方纪念日的缝隙里、在充塞着各种庞大官方纪念物的北京城边缘,在宋庄这块自由艺术的飞地上,这座朴素的纪念像静静地树立着,成为这个太平盛世中的一根芒刺,再一次证明了拒绝遗忘的努力从未终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