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台湾大学客家研究与两岸发展学术访问团纪实
(台湾)曾建元
由国立台湾大学国家发展研究所与客家研究中心共同合办的2008台湾大学客家研究与两岸发展访问团,于11月12日至17日间,由国家发展研究所邱荣举所长领团,率领栗国成教授、何辉庆助理教授、赖显英讲师、校友中华大学行政管理学系助理教授曾建元、中华人民共和国厦门大学历史学系博士班研究生江瑞昌、特约摄影王国明等团员,在《厦门日报》记者年月、厦门康桥中学教师诗人刘静如(子梵梅)和嘉应学院兼任美术系教授彭强华教授夫妇的陪同下,经由金门县渡海前往中华人民共和国福建省及广东省客家地区访问考察,并出席国务院台湾事务办公室《两岸关系》杂志社、福建省台湾事务办公室、龙岩市中国共产党委员会和龙岩市人民政府主办的《客家文化与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研讨会,沿途拜访了龙岩学院、嘉应学院客家研究院及厦门大学台湾研究院。
金门,11月12日,星期三
本团于12日下午搭乘立荣航空班机由台北松山机场出发抵达金门尚义机场,利用傍晚余晖参观了位于金城镇的莒光楼。莒光楼是金门县的著名地标,为前金门防卫司令、福建省政府主席胡琏所建,意在仿西汉宣帝于未央宫麒麟阁绘制平定匈奴功臣图像,以表彰国军官兵英勇事迹。胡琏曾经亲自领军经历古宁头大战及金门炮战,为守护金门再造民国的中兴名将,他的事迹行谊长年展出于莒光楼,一代军魂永远镇守前线,永做自由民主的屏障。参观完莒光楼,本团再到金宁乡古宁头北山洋楼凭吊古宁头大战遗迹,北山洋楼在战争期间,曾作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前进指挥所,后经国军夺回,成为指挥基地,终于取得胜利。洋楼弹痕累累,见证两岸分裂的伟大历史战役。
晚间则经前立法委员、台湾大学国家发展研究所硕士在职专班研究生郑龙水安排,接受金门县长李炷烽夫妇在湖南高地联泰餐厅的宴请,金门酒厂实业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王毅民及国立金门技术学院应用外语系教授傅昆成等人陪同。李县长认为现代战争型态改变,金门作为军事前线的作用已经下降,应利用金门丰富的历史文化、自然资源及高梁酒等特产发展观光产业,而由于金门与厦门及福建沿海各省有地缘上的关系,他认为金门的前景应寄望于金门厦门生活圈的形成,以对岸福建省及沿海各省的经济增长来带动金门观光业的腾飞,因此两岸关系还应有更多开放的空间。
当晚我们则夜宿金城镇珠山大夫第,这是清朝同治年间珠山第一位到菲律宾吕宋经商致富的薛绍钻的宅第,薛绍钻捐官通奉大夫,宅第因而称为大夫第。珠山当地人文荟萃,又是著名侨乡,遗留有许多带有南洋风格的闽南式建筑,我们在珠山大夫第附近夜游观赏古厝,并到邻近薛永迈洋楼珠山老爷民宿参观。古厝民宿保留了复古的趣味,也有现代的便利,我们在晚风徐徐吹来的前厅饮茶、在晨曦和煦的中庭用广东粥,在前进中国大陆之前,给身心做了最好的补给。
龙岩,11月13日,星期四
13日上午我们由金门水头码头搭乘新金龙号,越过胡琏长眠的水头湾,穿行过厦门湾,我国烈屿乡大担岛上的“三民主义统一中国”标语孤寂寥落地与对岸厦门黄厝环岛路上的“一国两制统一中国”标语遥遥相望。
我们在厦门东渡码头靠岸登陆,和江瑞昌、年月及刘静如会合。年月送来最新一期的《台海杂志》,里面的专题报导主题就是福建省龙漳州市南靖县的土楼。我们一路捧读,先行神游。我们登陆后随即驱车穿越漳州市直奔龙岩市新罗区,沿路都是我们扫墓时墓碑上常见到的地名,“漳浦”、“云霄”、“平和”……。我的祖母是来自漳埔林姓,母族则为平和蔡姓,何辉庆老师祖上来自平和,江瑞昌则为永定,这些地名符号的背后尘封着无数台湾先民渡海冒险垦荒的血泪故事。
龙岩市即为古汀州府,为福建省客家人的重要祖居地。我们在午后抵达,先在龙岩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院长徐维群引导下参观了该校东肖校区,该校主楼圆楼具有客家圆楼的风格,点出了该校立足闽西在地的创校精神。
之后,我们则至闽西宾馆出席《客家文化与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研讨会,邱荣举所长主持了最后场次的分组讨论。该研讨会内容包括:客家文化对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精神价值;客家文化与两岸经济、文化交流合作;闽台客家文化渊源、传承与发展;客家文化与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等,呈现出当代中国大陆客家研究的整体面貌。大陆客家研究近年逐渐蔚为显学,和台湾客家研究热潮的带动有关,大陆客家研究在人类学的研究上有其先天上丰富的在地素材,对岸的相关研究,也使我们对于客家文化在台湾演化后与对岸的异同,有更多的比较基础,也更了解台湾客家文化的特性。两岸客家文化的比较研究端赖两岸学术合作方得以事半功倍,台湾的国立台湾大学、国立交通大学、国立中央大学、国立联合大学、以及国立屏东科技大学和美和技术学院均有阵容相当整齐、扎实的学术研究团队,在两岸客家比较研究上,足可以与对岸形成互补的关系。
厦门大学台湾研究院院长刘国深和该院台湾政治研究所硕士吴祖敏有关台湾客家政治认同的研究,让我印象深刻。客家人生长在穷山恶水,族群和乡土意识强烈、民风质朴而剽悍,和闽南人的族群互动和冲突,在有清一代经常成为统治者对台湾分而治之的杠杆。但客家人的这一民族性,也在清朝割让台湾后,成为台湾民主国建国后台湾人意识兴起的重要黏着剂。鼓吹建立台湾民主国的丘逢甲、为1895年台湾抗日战争牺牲的吴汤兴、徐骧、姜绍祖,都是当时的代表人物,他们皆是客家人。
晚间我们接受闽西客家学研究会的邀宴,在雷师傅客家美食城用餐,前龙岩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李蓬蕊校长、龙岩学院客家文化研究所张佑周所长、客座研究员龙岩市社会科学联合会副主席吴福文等重要客家研究学者皆出席,邱所长则大力推崇李蓬蕊在大陆客家研究上承先启后的地位,以及功不唐捐、谦冲为怀的学术风范。
餐后我们则来到以土楼主题绘画著称的画家谢耀承公馆做客,谢耀承别号谢土楼,他将对于闽西永定县下洋镇家乡土楼的浓厚感情刻画在纸上。谢土楼原非专业画家,但他却勤于学习,锻炼出深厚的画技,他的素描功力极佳,也从事过连环画和水彩、油画的创作,他的土楼画则全为水墨国画,将土楼置于胸中丘壑江河之间,气宇非凡。他送了我们每人一本《谢土楼画册》,厦门大学新闻传播学院院长张铭清夫妇经年月力邀也慕名前来。张铭清个性土直随和,夫人杨大姐为闽南泉州人,和我们相处地十分愉快。张铭清担任国台办新闻局长职务期间给人的印象一向是党性坚强,这给邰智源在中天电视台《全民大闷锅》节目里调侃得很厉害,他出任厦大新闻传播学院院长后,则力倡一国两制新闻学,主张在厦门建立两岸媒体交流特区,教人耳目一新。他在台南大天后宫公然宣称“没有台独就没有战争”,本该引起台湾人的反感,但对于稍后在台南孔子庙遭到台南市议员王定宇率领群众推挤而不慎跌倒的意外,他成功地诉诸感性回应,私下泰然处之,一反过去在萤光幕前的强硬姿态,柔软的身段反而赢回许多人的好感。
龙岩、梅州,11月14日,星期五
一早便离开了住宿的恒宝大酒店,来到龙岩市上杭县古田镇参访古田会议旧址廖氏宗祠万源祠和古田会议纪念馆。吴福文事先为我们引荐了古田会议纪念馆馆长傅柒生,中午则承他在古田宾馆大酒楼宴请本团,并佐以当地戏称为红军可乐的红军酒。
古田会议即1929年12月28日召开的中国共产党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第九次代表大会,在中共党史上,古田会议的历史意义在于确立了党对军队绝对领导的建军原则以及民主集中制下的党军组织原则。在毛泽东的领导和改造下,红四军前敌委员会委员的选举,一改原先的普选方式,而改由指导机关根据“政治观念正确,工作积极,有斗争历史”三个条件提名经大会同意,毛泽东获选为前委书记,乃进而成为红四军的实质领导。毛泽东在古田会议中展现了他过人的领导才能,把红四军从流寇改造为真正的党军,并且使闽西此后为中共稳定统治直到建国。1930年3月,中共在闽西建立了闽西苏维埃政府,并开办了闽西交通总局发行了赤色邮政邮票,身为集邮家的何辉庆助理教授为我们娓娓道尽中共的邮政史。红色古田是一个闽西群山间的小平原,易守难攻,毛泽东在其间做了大量的政治工作,使得来自闽西赣南地区农民的拥护,成为中共红军建军之初最大的社会支持力量。古田会议纪念馆陈列了中共在当地军事活动和政治工作的点滴,面对这些质朴的农民,中共摆脱了诘屈聱牙的共产主义教条术语,而以活泼易记的口诀进行启蒙,效果奇佳。举例而言,《红军识字课本》里有一课〈三跑〉,课文是:“跑跑跑,跑跑跑,跑到红军好”,就令我们过目不忘,一路上不断拿来嘲谑彼此。
闽西客家人和中共的关系,让我想起战后台湾桃园、新竹、苗栗地区客家人和中共地下党的关系。中共与客家关系也许将是客家研究当中的新兴课题,研究近现代史的栗国成教授对此表达了高度的兴趣。不过放眼中国近代的革命史,洪秀全1851年领导太平天国金田起义、孙中山于1990年在台湾台北市指挥国民革命于惠州第一次起义,无不是以客家人作为革命的触媒,客家人血液中究竟留着什么样反叛的基因,还是客家人的原乡究竟存在着什么样的社会不平等结构,恐怕必须与中共革命史联系起来考察分析。
我们在午后出发,经武平县由广东省梅州市蕉岭县进入广东省境,梅州市即古嘉应州,我们于傍晚来到梅江区嘉应学院客家研究院,该校兼任美术系教授彭强华夫妇在此与我们会合。彭强华教授赠送我们每人一本他的名片图册《彭强华国画作品选》,他是梅州人,近年的水墨绘画以客家围龙屋为主题,和谢土楼的作品相映成趣。嘉应学院客家研究院客家研究所副所长宋德剑和广东省重点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地秘书夏远鸣则为我们介绍了该院客家研究的现况。嘉应学院客家研究院以院长房学嘉为首,关于客家人的起源,主张系古越国遗民与历史上南迁客地的中原流人相混化形成的共同体,其主体为为古代汉人称为“山客”的山区古越族人,这种土著同化说乃与传统中原五次南迁说大唱反调。嘉应学院论据为历史事实上并未出现大规模的5次民族迁徙,邱荣举所长也赞同此说。我将多年整理的《台湾曾氏亮寅公派下世次源流》捐赠该院,正好弥补了该院收藏客家族谱中所缺的曾氏族谱。我祖籍梅州市蕉岭县新铺镇同福村,清同治二年当地曾亮寅家族移民台湾省新竹县,我是由他算起的第六代移民,在他之上至元代于蕉岭的历代祖先坟莹俱可考,祖厝则尚在。夏远鸣正在蕉岭县从事曾氏家族的田野调查,我的资料给了他很大的帮助,我介绍当地曾氏宗亲会曾繁瑾会长与他认识。曾亮寅的三兄曾亮明(曾骧),曾在台湾流寓,住在北埔和新竹,新竹巨室林占梅还帮他出版过诗集《籋云诗抄》。他过世后回葬故里,蕉岭当地族谱记载其后人多人于太平天国时期失踪,曾亮寅其他兄弟的后人更不知所已。我希望嘉应学院的研究,能帮助我了解更多有关我客家祖先及其家族的历史。
傍晚则到东郊大东岩山顶千佛塔游览,占地广袤的千佛塔其实是1990年代以后的建筑,是以五代南汉后主大宝年间所建千佛铁塔为中心而发展出来的大型庙宇,为梅州改革开放成就的象征。下山回城区则走经东山教育基地,梅州市人民政府规划开发这一大规模学区的手笔,可见得客家人重视文教的传统遗风。
我们在梅县新城区万秋楼晚餐。万秋楼由马来西亚华侨夏万秋于1930年建造,是客家围龙屋格局的中西合璧建筑,建成之后,夏万秋因害怕盗匪只居住一天便返南洋。我们于晚餐后到梅江区梅州迎宾馆入住,休息片刻,则共乘电动游览车作梅江、梅县巡礼,车沿梅江河沿江金岸、沿江半岛、梅县华侨城、梅县老城区逡巡一周,亲眼目睹这个山区边城的热闹繁华,最后则至梅县西桥沈记乳狗肉店品尝客家美食乳狗肉煲,饱餐后以土产的沙田柚去火,一夜充实好眠。
梅州:梅县、梅江,11月15日,星期六
上午由嘉应学院宋德剑副所长陪同参观位于梅县丙村镇群丰村的仁厚温公祠,此为该校客家研究院的重点研究基地,是一座典型的客家围龙屋,由堂屋、横屋、围屋、化胎、池塘五部份组成,宗祠与住宅合一,随人口的增长,可以不断往外围建围屋。仁厚温公祠始建于明孝宗弘治年间,距今已有500多年的历史。清宣统三年刺杀广州将军孚琦的民国开国先烈温生才,就是出生于此。仁厚温公祠里关于客家的介绍,仍采五次迁徙说,宋德剑副所长原本还在车上数落本地导游小梁对于客家的认识和介绍不够全面,进了仁厚温公祠堂屋才发现里头壁板的介绍和导游讲的是一样的,却和他们自己的研究有所出入,当场多少有点感到尴尬。关于该处客家源流部份的说明,邱荣举所长特别提出建议,应予调整较为妥当。
接着到雁洋镇虎形村叶剑英清代土造的客家围龙屋故居和叶剑英元帅纪念馆参观。叶剑英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开国元勋,正是本地梅县东山中学的首任学生自治会会长,年少时代即展现领袖的气质。他毕业于云南省讲武学堂,后追随中华民国国父孙中山革命,曾任梅县县长,并协助蒋中正创办黄埔陆军军官学校,任教授部副主任。叶剑英同情左派,1927年中国国民党清党分共,他反而于此时加入中共。8月1日中共在南昌领导国民革命军第二方面军总指挥张发奎所属部队发动暴动,另行成立国民党革命委员会,公开与武汉国民政府决裂,叶剑英用计劝说本欲奉令平乱的张发奎率军南下广州割据,解了南昌之围,随后叶剑英则在广州宣布起义投共。叶剑英的急智保全了由中共领导的国民革命军第二方面军实力,这支军队后来成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前身,8月1日则成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建军节。叶剑英在中共史上另一个关键角色,就是在1976年9月党主席毛泽东逝世不久,在党副主席任上,支持党第一副主席兼国务院总理华国锋发动政变逮捕四人帮,结束了中国文化大革命的十年动乱,然后他支持被毛泽东打倒的邓小平复出回任党副主席和国务院副总理等职。1979年1月,叶剑英代表全国人大常委会发表〈告台湾同胞书〉,确立了和平统一台湾的大政方针,1981年9月对新华通讯社记者发表谈话,提出了台湾回归祖国、实现和平统一的九条方针政策,主要内容包括建议举行中国共产党和中国国民党两党对等谈判,实行第3次国共合作;两岸通邮、通商、通航、探亲、旅游以及开展学术、文化、体育交流;以及台湾高度自治等,叶剑英代表中华人民共和国提出的叶九条,基本上主导了其后至今中华人民共和国对台政策的主要方向。叶剑英是邓小平路线的代言人,所以在广东和梅州备受推崇,他的思想是当地学校政治课的重要内容。叶剑英在中共里一生持盈保泰,永远站对地方,毛泽东评价他说:“诸葛一生唯谨慎,吕端大事不糊涂”,真是把他看透了。
下午到白宫镇新联管理区富良美村参观旅印尼华侨丘麟祥、丘星祥兄弟建于民国二十年代的客家洋楼联芳楼,房屋百间,雕梁画栋,可想见当年华丽景象。主持家务的是丘家40多岁的年轻阿嬷,性情质朴而爽朗,聊到尽兴,便端出平常家里准备着的碗粄请大家吃。
傍晚回到梅州市区客家纪念公园,先跨过周溪,来到广东客家博物馆分馆黄遵宪纪念馆。黄遵宪纪念馆是由黄遵宪书斋人境庐、故居荣禄第,以及其邻家民居恩元第共同组成。黄遵宪是清末外交家,曾派驻日本、新加坡、美国等地,对世界大势了然于胸,著书立说,倡导维新变法,在湖南省协助巡抚陈宝箴推动新政,并参与组织时务学堂、南学会,和梁启超、谭嗣同共同从事社会启蒙,不幸在戊戌政变后遭到罢黜,英国、日本皆为他请命。事后回到梅州归隐山林,从事教育事业,他所创办的东山初级师范学堂,就是后来的东山中学。黄遵宪的诗号称诗史,无不反映大时代里的孤愤和悲怀。他的《台湾行》一诗,描写1895年台湾人抗日情形,诗中提到台湾民主国的建国:“堂堂蓝旗立黄虎,倾城拥观空巷舞。黄金斗大印系组,直将总统呼巡抚。今日之政民为主,台南台北固吾圉,不许雷池越一步”,但当日本军登陆台湾,黄遵宪却看到台北城“缙绅耆老相招邀,夹跪道旁俯折腰”的情景,不得不感叹“平时战守无豫备,曰忠曰义何所恃!”可惜由于路途遥远消息不通,显然黄遵宪没看到台湾客家民军吴汤兴、徐骧、姜绍祖的英勇抗日。黄遵宪1896年为邀请梁启超主持《时务报》,特赋诗〈赠梁任父同年〉:“寸寸河山寸寸金,侉离分裂力谁任;杜鹃再拜忧天泪,精卫无穷填海心”,曾经感动多少人心。中华人民共和国总理温家宝于2003年访问香港时曾吟咏此诗,我国亲民党主席宋楚瑜访问北京清华大学时受赠的张仃小篆书法作品写的也正是此诗,中共如此抬爱黄遵宪,却直教人有时空乖离的错愕。当今的中国已强大崛起,不再有当年的积弱不振了。当代中国人要追求的国家尊严,应当是一个公民民主国家的文明内涵,而不再是昔日专制帝国一统天下的光荣。
广东客家博物馆的主馆长年陈列《客家人》展览,分“客从何来”、“客家风情”、“地标围屋”、“人文秀区”、“客家腾飞”5个主题,由于有许多在地实物,因此非常值得一看。基本上这里对于客家人的起源,仍采主流的中原南迁说,我认为这作为客家人形成集体认同的神话其实并无可厚非,博物馆把这一神话讲清楚也很好,不过,如果博物馆能容纳和介绍更多有关客家的人类学或民族学的研究成果,让客家人认识到他们自身与脚下土地的原本关系,我想会更加全面。客家博物馆另有大学校长馆和将军馆,展出客家籍的大学校长和将军事迹,我们则没有时间再去参观。离去主馆之前,眼前霞光万丈,勾勒出梅州的天际线,十分美丽。
晚间在梅江区三角镇的承德楼星园酒家用餐。承德楼是一座豪华的围龙屋跑马楼,为泰国华侨梁炯昌(星楼)所建,于1896年落成,经历百年的风霜,由后人重新再生利用。这家餐厅的客家盆菜,被选入梅州传统客家菜十佳。餐后回到旅店的路上,梅州导游小梁则在车上为我们清唱了客家山歌,她的歌声婉转动人,情真意切。有道是:“客家山歌远传扬,条条唱出情意长,句句唱出郎心事,声声唱出妹心肠。”
龙岩永定、漳州南靖,11月16日,星期日
一早离开梅州,中途经过邱所长祖籍地大埔县,向福建省龙岩市永定县客家土楼群前进。永定客家土楼群是由46座完好土楼所组成的建筑群,在今年7月通过联合国教育科学与文化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的审查,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土楼分布在山区,是由黄土夯建而成的巨大城堡,通常由同一家族共同兴建完成,因为巨大的土楼外墙不开窗,对外出入也仅开一两道门,把门关上,只要里面存粮够多,可以不与外联络,因而具有强大的防御功能。显然古代闽西地处偏远,治安不靖,人民必须建筑城堡以自保。永定县是在明宪宗成化年设治,从地名可知,这是一个令朝廷和地方封疆大吏头痛的地方,所以他们才期待能“永远安定”。车子在崇山峻岭间穿行,我们在上午先来到永定县下洋镇,途经中国国民党主席吴伯雄祖籍地思贤村,邱所长提及其19年前初到梅州,却没有勇气替委讬他的吴伯雄走一趟当时还在深山林内的下洋。我们走进产业道路,客家土楼错落乡间,金黄的稻谷和红澄澄的柿子铺满路边,正是秋收的时节。车子走到尽头,来到徐姓聚集的初溪村,地名初溪,因为这是客家祖先当年来本地拓荒最早扎寨定居的地方。
初溪土楼群与道路相隔初溪,我们则先到对面的山坡高台松莲亭眺望初溪全景,建于六百年前明成祖永乐年间的最大、最古老的土楼集庆楼赫然耸立眼前的半山腰。我们迫不及待地下山过河奔向它的怀抱。一般的土楼每一个住房单位都是一到顶楼四个单间,一楼是厨房、二楼粮仓、三楼为寝室,四楼则为祖堂,每楼单间的往来则靠公共楼梯,土楼中间则为公共空间,有祠堂和会客厅堂,所以个人与集体的生活空间是互相交错在一起的。集庆楼是一个四层楼高的圆土楼巨构,被称为圆楼之尊,可是它在当地又称为忤逆楼,原因在于它的全部72个住房单位,都有自己的楼梯,家家户户之间封闭隔离可以不相往来,虽然可以保护个人的隐私,却太不合乎当地土楼居民坦诚共处的社会意识。这是它的独特之处。一般土楼内都会凿有水井,初溪土楼群则因依傍初溪,水资源丰富,一旦有战事时,亦可随时凿井,所以独无水井,这又是其独特之处。
集庆楼里面辟建有客家土楼文化博物馆,游客们可以一边上上下下体验土楼里生活的感觉,一边参观有关客家文化和土楼生活的各种展示。我们到达集庆楼的时候,中庭的贩卖部正大声播放着方瑞娥和敏郎合唱、吕金守词曲的台湾闽南语歌曲〈醉弥勒〉,在这遥远的闽西山区小村里与客家土楼的初次邂逅,听到的不是客家山歌,而是几十年前的台湾歌谣,真是个令人难忘的印象。由于时间有限,我们再到旁边的绳庆楼和观音庵驻足片刻,便越过石桥上车,告别初溪。
一路上关于行程的安排,福建金厦旅行社与我们原有认知上的强烈差异,对方认为永定客家土楼只要安排初溪一处即可,我方原先提出的洪坑和高北土楼群都只是例示,如果要去,必须另加行程安排费用,此经邱荣举所长和年月力争协调,我们才有机会保持原来的游兴。其实洪坑和高北都在永定通向南靖的同一条公路上。
中午来到湖坑镇洪坑村红土楼餐厅用餐后,便步行进入永定土楼民俗文化村。一路是茂林修竹,有洪川溪在路旁脚下迎迓,村口有一座天后宫,再向前走,两座具大水车滚动着轰隆隆的水声赫然出现眼前,不远处就是这里最著名的土楼,号称土楼王子的振成楼。我们在洪坑的导游林小姐,就住在振成楼里。振成楼为民国初年参政院参政、第一届国会众议院议员林逊之建造于民国元年,祖堂仿古希腊建筑立有列柱,精致华丽,但林逊之本人又于《易经》八卦颇有心得,在土楼的格局安排上,又有他深蕴的个人思想风格,前门是巽卦,后门为乾卦。外楼圈四层,每层四十八间,每卦六间;每卦设一楼梯,为一单元;卦与卦之间以拱门相通。楼内有一厅、二井(喻阴阳)、三门(正大门和两头边门,喻天、地、人三才)和八个单元。民国大总统黎元洪为其题匾“里党观型”和“义声载道”,对其推崇备至。林逊之文采极佳,振成楼里的楹联无一不出自他的手笔,振成楼联题为“振作哪有闲时少时壮时老年时时时须努力,成名原非易事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表达了他的自许和对于后代的期许。接着林小姐再带我们走过奎聚楼的前庭,来到林逊之父亲林仁山和兄弟仲山、德山合造的福裕楼。福裕楼临洪川溪而建,是方型的府第式土楼,其型式被称为五凤楼,因为这类方楼型似宫殿,屋脊飞檐为五层叠,如凤凰展翅欲飞,气势华丽轩昂。林仁山兄弟经营条丝烟和烟刀生意,产品销往日本、东南亚,富甲一方,于是在光绪年间建造了这座大宅第。现在福裕楼亦提供民宿,每日且定期有客家傀儡戏的演出。福裕楼的西面是洪川小学,旧时称日新学堂,是林氏兄弟捐资兴建的学校,小学过桥是如升楼,是直径最小的圆楼,人称袖珍土楼,以因为小得像客家人用竹筒制的量米工具米升而得名。我们站在福裕楼的门口前庭隔溪远望如升楼,溪中有鸭鹅戏水,一派世外桃源的景象。
接着到高头乡高北村看圆楼之王承启楼。承启楼兴建于明思宗崇祯年间,历经三代人,至清圣祖康熙中期年间始峻工。承启楼共有三环,外环高大、厚重、粗犷、雄伟,但内环则又有庭园院落的造景,非常漂亮。承启楼的建造者为江集成,他是一位农人,但治家有方,先收购了五云楼加以改造,然后再打造圆楼承启楼和方楼世泽楼,一步一步打造出他的家园。承启楼最多曾经住过八百人,当地曾流传一段趣闻,一对嫁到高北的新妇在互相夸耀自己的土楼,一人说她的楼:“高四层,楼四圈,上上下下四百间,一个房间住一晚,够你住上一整年”,另一人也自夸自己的楼大道:“又像蘑菇又像城,楼里住哩六百人;楼东日出楼西雨,三年不识全楼人”,搞了半天,原来她们都住在承启楼。
傍晚来到漳州市南靖县书洋镇,先到上坂村,从湖崠山上的观景台下眺被戏称为四菜一汤的田螺坑土楼群。田螺坑土楼群主要由一座方楼、三座圆楼、一座椭圆楼组成,分别是步云楼、振昌楼、瑞云楼、和昌楼、文昌楼,四座圆楼包围着方楼。田螺坑土楼群密集的土楼群,就矗立在群山之间,从山顶看下来,显得非常壮观。一对新人就在此拍摄西式婚纱照,祈求身后看尽人世沧桑的百年土楼,为他们见证爱情誓约的永恒。我心暗想,你们就可千万别到下坂村的东倒西歪楼(东歪西斜楼)裕昌楼拍婚纱呀。
裕昌楼始建于元朝中叶,是漳州最大的土楼,由刘、罗、张、唐、范五姓族人共同建造,传说初建之时,因为怠慢了工匠,所以工匠便故意动手脚,让这座土楼建成后不久楼内回廊木柱从左向右倾斜,好像东倒西歪一般。不过我相信裕昌楼特殊的结构是刻意设计的,因为回廊木柱不是一样长的,而是长短交错,支撑起整座土楼的。如果是偷工减料,那么柱子应该一样长,只是往右一起倾斜而已。传说裕昌楼原本盖七楼,将近落成时,因外村人在附近扫墓,带着星火的纸钱随风飘到裕昌楼顶,发生了一场小火灾,灭火以后,裕昌楼五姓族人觉得不吉利,便拆去六、七楼,在五楼重新钉桷盖瓦。不久又发现裕昌楼开始倾斜,这时竟闯进一只华南虎,在一、二楼回廊各走了一圈,然从后窗跳到楼后的山坡,坐着轻吼一声。刘姓人家认为这一声是叫“好”,对裕昌楼的落成表示祝贺,其余四姓人则认为,老虎入楼不是好事,将来凶多吉少,就先后把各自的单元低价卖给刘姓,此后裕昌楼便都归刘姓一族。
裕昌楼后段的20几户每户都在厨房里凿井,这是比较特殊的。居民刘联才在自家经营自产自制的茶叶,用家里的井水煮茶招呼我们。南靖处在闽客交界,这里的人都可流利操持两种语言。里面一位将近八十岁的老太太自称是从福佬庄嫁来,听到我们有人以闽南语交谈,便倍感亲切,后来我跟她说我们从台湾来,还让她吃了一惊。楼里的小孩好奇且调皮地跑来看我们拍合照,后来都通通入镜。
晚上我们就住在田螺坑的方圆宾馆,因为山村里停车不便,所以就把车子停在村外,所有人趁着月色走山路到村里。村口路边遇到一对夫妻搭帐蓬,守着一具棺材。我们很兴奋快乐地走在夜空之下,像年少时代和同学夜游一般,却遇见路边村人孤寂送终的情景。生与死就这么错身而过。
稍早的时候,方圆宾馆主人黄天荣告诉我们,他们的祖先是从永定湖坑奥杳村迁来的,土楼是客家人的传统民居。在方圆宾馆的庭院用完晚餐,黄天荣便带着我们去村里参观,此时晚间的照明灯逐渐亮起,每一栋土楼都有不同的颜色。黄天荣的祖先黄百三郎是在清仁宗嘉庆年间随父亲黄贵希移民来此,利用此地丰富的田螺作为饲料养鸭,赚了大钱,便盖起了第一栋方楼步云楼。当地传说,养鸭少年黄百三郎年轻时既英俊又勤奋,默默观察的田螺精巫十娘心生爱慕,甚至施法让他的母鸭生蛋双仁,使他的鸭蛋销路奇佳,供不应求。一天大雨,巫十娘差一点被水淹没,幸好为黄百三郎解救,巫十娘为报答救命之恩,便指引黄百三郎把附近现和昌楼的宝地再设法取下。一天黄百三郎病倒,其父黄贵希以为是妖精缠身的关系,为了挽救儿子,乃将黄百三郎带离田螺坑,移居到流岭背,数年后,黄贵希病危,知道错怪巫十娘,乃于临终前要儿子回到田螺坑重振事业。黄百三郎回到田螺坑与巫十娘重逢成亲,此后生儿育女,并在巫十娘的协助下,终于造就出庞大的家业。我们走过黄百三郎和巫十娘时代的步云楼、和昌楼,回想起下午那一对拍照新人心中可能的梦想,终于了解是什么道理了。文昌楼是田螺坑最新的土楼,建于文革,黄天荣亲自参与建造,在那荒年里起土楼,也许是客家人避秦自保的天性在隐隐地坚定着他们的意志吧。
之后再回到观景台拍夜景,每一栋传统的土楼都以不同的色灯打光,在深山里营造出一种科幻、迷离的神秘气氛,摄影师王国明下午在裕昌楼曾经开玩笑问黄天荣土楼是不是外星人来盖的,黄天荣竟还认真地说,是,我们本来就是外星人(外县人)。
漳州南靖、厦门,11月17日,星期一
上午离去田螺坑的路上,昨夜守灵一晚的夫妇,妻子在丈夫的怀中伤心欲绝。车子到梅林镇璞山村和贵楼的中途迷路,走到了田中村前副总统吕秀莲的祖厝龙潭楼,现在这里是南靖的土楼博物馆,是每到南靖参观土楼游客的第一站。沿途路标都标示着吕秀莲祖居地,吕秀莲大概没想到,在中国大陆祖乡的共产党官员和她的宗亲们,把地方的繁荣和她的荣辱如此紧密联系在一起。
和贵楼又称山脚楼,是雍正十年由简次屏所建的五层方楼,是漳州最高的土楼。这是福佬人所建的土楼,我们问简楼主土楼是不是由客家传来的建筑型式,他说不是,福佬人也盖土楼。按福佬人的说法,土楼源自唐朝首任漳州刺史陈元光在闽南、闽西征讨时所建的碉堡。孰是孰非,实在搞不清楚,但唯一可以肯定的是,土楼是闽西永定、南靖地界上特有的建筑,和本地地处闽粤交界山区、穷山恶水、族群官民冲突不断、治安不靖的地缘特性有关,这从地名永定、南靖即可知,来自北方中原的征服者期待这南方地界永远安定平静。简姓族人虽然自我认同为福佬人,但问到他们祖先何处来,则说1000年前在四川简州,再从江西迁来。台湾台北马偕纪念医院血库谘询实验室及输血医学研究室主任林妈利在淋巴球组织抗原的研究中发现,福佬人和客家人都保留了相当完整的古代越族人的基因,和北方中国人的血缘疏远,可见闽、客中原南迁说,只能说明中原强势汉族文化同化的影响,闽、客的差异可能还主要在原住族群认同的形成和汉化的过程,换句话说,组成族群或民族的要素,根本还在于族群或民族认同。邱荣举所长即认为客家研究必须纳入福佬研究的视野,才能以福佬为参照系认识客家。而如果土楼不是专属客家的建筑形式,又只出现在闽西而不见于其他客家原乡,那么台湾近年有些客家地区公共建筑采用圆土楼的造型或符号意象,是不是就过于矫饰和天真了?
和贵楼楼址原为沼泽地,建成后倾倒,后以两千根松木打桩,杉木作梁柱重建,迄今屹立不摇。楼主拿了根铁条,在祖堂中庭往地上一插,便插进了地里,证明地质松软,他又教我们原地跳动,果然感到轻微的地震。和贵楼中有阴阳两井,一清澈一混浊,他们传说在嘉庆年间有一位叫阿月的媳妇,要为婆婆洗身,因为坐月子身体不洁,以致于在打井水时从此污染了龙泉水脉。和贵楼整体维护地非常干净和坚固,我们甚至爬上了最顶层,这是在许多土楼里所没有的礼遇。和贵楼大门正面有一座笔架山,简姓族人别具匠心,到山上把一个小山头挖成笔尖的形状,认为这样就能使楼里多出人才,他们在楼门前建起一堵护厝围墙,在楼里天井中心建了一座三间式学堂,他们相信:“厝包楼,子孙饶;楼包厝,子孙富”,果不其然,简次屏的孙子简逢泰就在道光年间考取进士。
楼主讲了一个他们这一支简姓家族有关移民台湾的故事。相传当年是因为简姓兄弟中有一房地理风水好,遭到其他房的嫉妒而联合起来排挤、暗中破坏,搞得这一房无奈只好全部移民台湾。但是天网恢恢,最后移民台湾的简姓族人仍得上天眷顾,发展还是强过其他各房子孙,但这一来,台湾简姓与南靖简姓的感情也就疏远了。这个传说或许还待考证,但却似乎为鲜少台湾宗亲往来的这一现象,反映了和贵楼族人的某种想法和提供了某种说法。
离去前我们在千年的云水谣古栈道前留影。云水谣古栈道古称古幽道,沿溪而建,在明朝以前,是汀州(龙岩)通往漳州、厦门的必经之道。来自永定、南靖的台湾先民,就是从这条古道告别故里,满怀忐忑和希望,投奔大海,到台湾去开辟新天地的吧。我们在路口告别了南靖,现代人不走古幽道到天涯断肠了。我们向高速公路而去,经过漳州赶往厦门,结束了我们在粤东闽西边境的考察行程。
中午,厦门大学台湾研究院在该校大丰楼宴请我们,有院长刘国深、两岸关系研究所副教授兼院长助理李鹏、台湾政治研究所所长张文生、教授林劲,以及台湾历史研究所博士黄俊凌在座。厦大和台湾学界的交流频繁,我在台大博士班读书的时候,曾经负责接待陪同厦大的老师们在台湾西部从台北、台中到高雄走了一趟,多年下来有很深的交情,尽管也许我们的政治立场有所不同,但期待两岸和平发展的心情是一致的。刘国深在席上言及民进党在执政八年期间未能完成台独路线转型,同时也错失了大幅度改善两岸关系的机会,否则辜汪协议后的两岸两会协议,将会是在民进党政府手中签订。在席上我并未多言,但我则私下认为民进党政府和中共共同发展出复委讬机制,解决了一个中国争议对于两岸事务性协商的障碍,不能不说是一项成就。但民进党的未竟之志,则是在于未能使其致力建构的台湾公民国家意识超越狭隘的台湾民族主义情绪,从而导致两岸中华民族主义的反弹夹击。我个人非常担心台湾民族主义对两岸中华民族主义合流的再反制和两种民族主义的冲突,会在台湾面临全球金融风暴考验的同时,使台湾丧失了朝野对话与团结合作一致对外的能力,致令台湾的国家发展被中国大陆超越于前,那才是台湾独立运动对自身最大的伤害。
餐后大家小逛了一下厦门大学校园,下午则到思明区鹭江道日舞咖啡馆小坐,这是赖显英老师家人参与投资的咖啡馆,爵士乐风的情调,和薄荷茶的香气,洗涤了我们一周来的风尘。时间到了,我们再度来到厦门东渡码头,告别了送行的年月、刘静如和全程导游黄小红、包车黄师傅,搭上新马可波罗号渡轮,再次横渡厦门湾和水头湾,向金门前进。台湾,我们回来了。
(2008年11月27日于新竹香山中华大学行政管理学系研究室初稿,经邱所长校订28日于台北晴园定稿)
(作者为台湾大学国家发展研究所法学博士、中华大学行政管理学系助理教授、新竹教育大学人力资源发展研究所兼任助理教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