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4月号-读书 舒崇简介 舒崇文章检索

 
谈谈《汉字简化得不偿失》..........舒崇

调整百分数变化字体大小 下载mp3语音(右键文件另存)

 

 

谈谈《汉字简化得不偿失》

舒 崇


    最近读到一则消息,台湾行政院长刘兆玄决定推动正体字列入世界文化遗产的计划。正体字,就是大陆说的繁体字。记得当年初到海外,常听一些大陆留学生抱怨读不懂海外的中文出版物,因为上面是繁体字,很多字不认识。好在我比一般留学生大几岁,上小学一二年级时还没推行简化字,所以对繁体字都还认得。

    上面那则消息还提到,当刘兆玄还做大学教授的时候,有一次到大陆一家博物馆参观,能把古代文物上镌刻的汉字一字一句都念出来,让旁边的西方游客大惊:老天!那不是两三千年前的文字吗?怎么现在还有人认得?刘兆玄解释道:“这就是台湾长期坚持正体字的重要性了,因为这样的文化底蕴使得台湾社会保存下了几千年前的活化石。”

    在海外华人圈中,对“一国两字”的争论一直没停止过。去年,香港夏菲尔国际出版公司出版了旅德学者彭小明的专论《汉字简化得不偿失》,很值得向大家、尤其是大陆的朋友介绍。

    彭小明,1982年毕业于上海复旦大学中文系,现旅居德国。彭小明写这本书,并非一时心血来潮,实在和他自己的经历与多年的思考分不开。和我一样,彭小明上小学时也学过几天繁体字,后来一推广简化字就只学简化字了。文革爆发,破四旧,闹书荒,酷爱读书的彭小明到处找书看,居然找到不少中外名著,但大都是繁体字,这就逼着彭小明去熟悉繁体字。另外,彭小明有时要代母亲给海外的亲戚写信,怕对方不认识简化字,所以他也写繁体字。这就对繁体字更熟悉了。来到海外后,彭小明编辑过中文刊物,从事过中文教学,他的读者、作者、学生、家长,既有大陆背景的,也有港台背景的。彭小明本人既使用过简体字的教材和排版,也使用过繁体字的教材和排版。这就促使他对两种字体的长短利弊进行了反复的比较和思考。彭小明本是好学深思之人,他所拥有的特殊经历又给了他丰富的经验证据和多种思考角度,所以他这本书的价值不可低估。

    《汉字简化得不偿失》一书共分14章,书后两则附录。一开篇,作者就指出汉字简化问题上的一个百年误区,一个根深蒂固的想当然,那就是以为“简化字不仅写起来简单,而且容易记得住”。作者告诉我们,我们学字认字,是把一个字当作一个整体去学去认的,多几笔少几笔并没有什么影响。更重要的是,古人造字有讲究,例如遍旁部首,形声、表意、象形,等等。这就有助于我们学习、辨认和记忆。简化字却常常把这些都给简化掉了,所以反而有可能会增加学习、辨认和记忆的难度。台湾香港都没有推行过简化字,那里的文盲率要比大陆低得多。这至少说明繁体字不是扫盲的障碍。

    值得注意的是,这些年来,由于大陆对外开放,和台湾、香港的交流日益频繁,又由于中国传统文化的某种复兴,包括书法艺术的复兴,再加上广告招牌的流行,繁体字在大陆也死灰复燃。可见其生命力之顽强。与此同时,有些港台人在手写时也用起了简化字。彭小明对汉字简化的得失做了很详细的论证。他的主张是:“识繁用简,恢复官方正体,简化字降格为书写体。”应该说也是比较现实可行的。

    著名作家章诒和为彭小明这本书写了序。当年中共为推行简化字,曾经问过章诒和父亲母亲的意见,章的父母都不以为然。但是中共并未尊重他们以及当时很多专家的不同意见,反过来还把一些不赞成简化字的人打成右派。这段沉重的历史,我们也不应该忘记。◆

相关文章
作 者 :舒崇
出 处 :北京之春
整 理 :2009年3月26日16:31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