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锡进平安落地的悲与喜
岳戈
12月中旬,即将62岁的《环球时报》总编辑胡锡进宣布退休。他在第一时间修改了社交媒体上的身份信息,蓦地成为这家报纸的特约评论员。饶有趣味的是,就在他辞职前的12月14日,中共领导人习近平寄语文艺工作者,再次强调要讲好中国故事,向世界展现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二者时间上的巧合,为媒体人胡锡进的退休,提供了更宏大的时空背景和更复杂的解读方向。
胡锡进退休的消息,较早由港媒批露,而第二天他即宣告办完所有手续。尤值得注意的是,港媒援引消息人士的说法,《环球时报》政治导向不强,是人民日报社空降评论部官员的原因。海外舆论也抓住这一点做文章,指胡锡进对中国的国际传播造成被动,中共高层很不满意,他有被追诉的可能。
胡锡进常年吃人民日报伙食,对舆情的把握不是一般的熟稔。考虑到此次人事调整的官宣来得迟一点,所以胡锡进第一时间的退休声明也算是一次“自宣”。他完全没有理会有关政治导向的批评,弦外之音很清晰:我已平安落地。而且,不但平安到站了,不但了无问题,还要以特约评论员身份,继续为老东家发展贡献力量,继续为中共的新闻舆论工作竭尽所能。
这番表态,依一般的人事规矩,料不只是胡锡进本人最后的政治告白,应该也得到了人民日报社高层的许可。在中国官场,平安落地有时可遇而不可求。胡锡进横跨中外舆论场,历经公费旅游、桃色纠纷、恋栈不退等风波,因千枚核弹论等惊世骇俗说法,而屡被抛上舆论的风口浪尖。踉跄一路,他最终看上去已经安全到站。对胡锡进来说,这是最大的喜。
而平安落地也难掩悲怆。胡锡进作为《环球时报》总编辑,由2005年一直干到2021年。《环球时报》从北京一份岌岌无名的小报,成为了中国具有国际关注度的标志性媒体。然而功劳、苦劳、疲劳都估算进去,胡锡进最后也未能更进一步,在局级岗位上原地踏步16年。
在官本位意味浓重的中国党媒,倘若没有把握住机遇和节奏,从意气风发、撸起袖子加油干,到壮志难酬、拾掇保温杯下课回家,说到底就只是时间问题。因《武汉日记》海外出版而遭胡锡进恶言相向时,中国作家方方曾怒问“你以为你是谁”,意涵之一就是体制内级别相当的人,谁也别自以为是,谁也别自作多情。
胡锡进退休其实还有一个看点,就是此番人事调整打破了《环球时报》一把手由人民日报社国际部人员出任的成例。
《环球时报》前身1993年创刊,第一任总编辑是国际部干将何崇元,他在2005年升任人民日报社副社长。胡锡进也是由国际部进入《环球时报》,长期担任何崇元的助手。接班胡锡进的,最大可能本是国际部副主任吴绮敏。
而根据媒体较早前的报道,胡锡进2020年上半年已满60岁,却希望再干两年,过渡期后交班。孰料人算不如天算,吴绮敏苦等坐正总编辑一职,而范正伟横空出世,由副局级的人民日报社评论部副主任,成为正局级的《环球时报》社长、董事长。胡锡进的恋栈徒增了变数,名义上的“双首长制”意味着国际部不再独大,肥水事实上流到了评论部,不知他的老领导作何感想。
此次人事异动,有评论说胡锡进咎由自取,盖因彭帅事件处理不当而下课。这种只见一斑的说法能够大博眼球,揭示的还是中国对外传播的进退失据。2021年5月以来,中共领导人习近平至少两次强调可爱中国说。而过往的是是非非已经表明,胡锡进和他作为一把手深耕十余年的《环球时报》,显然完全不具备让中国可爱起来的可能性。
胡锡进本人对这类批评风轻云淡,笑言“把打来的子弹当花生米吃”。原因之一,想必是现实的情况也毋庸讳言,在中国自信、东升西降等一众理念蔚为大观,俨然成为对外传播的主导思想时,对讲好中国故事办法不多、成效欠佳,甚至事与愿违的,又岂止是胡锡进、《环球时报》和人民日报社国际部?从这个角度看,无论悲喜,走人其实是不能更从容的选择了。
胡锡进黯然离开的另一边,人气飙涨的是范正伟。作为中共中央机关报写作小组“任仲平”里的重要一员,他41岁就更上层楼,凸显了人民日报社高层对他的重视和培养,他也势必会有一些动作来强化《环球时报》的政治导向。
可以预期的是,“任仲平”风格的《环球时报》,将很快向人们展示,语不惊人死不休的小报也有可能蜕变而神似《人民日报》。同样可以预期的是,范正伟固然需要一个跳板,但他最终也需要拿出些高层认可的案例,表明讲好中国故事完全有迹可循。唯有做到了这一点,范正伟才能向扶他上马的人证明,小范确实比老胡强,也值得再送一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