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5月号-中国政情 吴义龙简介 吴义龙文章检索

 

 

中国的左转与狙击


(浙江)吴义龙

 


    我在《左转就是自掘坟墓》一文中打赌:“一旦红歌唱响全国,也必然是“改革正确”这个核心价值最后崩溃之时“。我在写这篇文章的时候没有仔细查资料,以为只有重庆在搞唱红运动。其实唱红运动已经遍及全国。“无论中央或地方,许多唱红歌活动都有上级红头文件发动和支持,文件中通常会强调领导重视,以督促各级单位严肃认真对待,精心准备,加大投入”。“进社区、进农村、进学校、进工厂……在2011年的阳光下,红歌正在强力渗入中国社会各个角落,包括一些你可能想象不到的地方—食堂里、洒水车上、甚至还有监狱、劳教所。”(南方周末2011-5-17)而且开始的时间也不是现在,早在2009年中共国成立60周年前中宣部等部门就已经启动了唱红歌运动并且还定下了100首红歌。当然今年尤烈。今年3月底,司法部在重庆召开“红色文化进监所”工作座谈会,“弘扬红色文化”,已成为司法部对监所的一项明确任务。事实上“红色文化进监所”要早得多,我2010年9月14日前一直在监狱服刑。唱红歌几乎年年搞,当然20009年以来更是没有停下—由于年年搞,我才没有把它和重庆的红歌运动联系起来。

    现在再来理解今年大陆全面镇压良心人士这个事件,比较容易了。因为有这个唱响全国的红歌运动。唱响全国的红歌运动表明了中共的左转在意识形态领域即将完成。也就是说“改革正确”这个临时的替代性的核心价值差不多已经崩溃,极左的价值开始指导他们的政治行为。极左有两个表现:一个表现是对外没有顾忌。毛泽东面对苏联的核弹还可以说中国人多呢。因为在极左的价值观里人民只是实验极左的工具。这一点和另一个表现是统一的。另一个表现是人民只是工具,螺丝钉、铺路石或者老黄牛之类。今年他们的表现不正是如此吗?

    当然,左转的标志性理论就是吴邦国的“六不搞”。

    2011-5-25人民日报观点栏目发表署名“中纪闻”的文章《坚决维护党的政治纪律》(以下简称《坚决》)。这篇文章先是恐吓“严肃查处了一批违反政治纪律的党员、干部,特别是对参与民族分裂活动和非法宗教活动、参加非法组织、编造谣言丑化党和国家形象、传播和散布反动言论的党员、干部依纪依法进行严肃查处”。然后对“极少数党员、干部在一些涉及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基本经验的重大政治问题上说三道四、我行我素;有的对中央的决策和要求阳奉阴违、另搞一套;还有的不负责任地道听途说,甚至捕风捉影,编造传播政治谣言,丑化党和国家形象”提出六个“决不允许”对应吴邦国的“六个不搞”:“决不允许在群众中散布违背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的意见,决不允许公开发表同中央的决定相违背的言论,决不允许对中央的决策部署阳奉阴违,决不允许编造、传播政治谣言及丑化党和国家形象的言论,决不允许以任何形式泄露党和国家的秘密,决不允许参与各种非法组织和非法活动。”最后是亮出底牌:“党的政治纪律是高压线,任何党员,不论其在党内的威望和职务有多高,只要是违反了党的政治纪律都应给予严肃的批评教育或纪律处分,对造成严重后果的,要依纪依法予以严肃惩处,决不姑息迁就”。——注意:这个恐吓不是针对一般人的,而是在中共内部有很高威望和很高职务的人。

    2.中共内部改革派开始狙击

    然而,这篇归结为“不许说三道四”的东西,出来才一天,就被人民日报自己否定了。2011-5-26它发了篇题为《执政者要在众声喧哗中倾听那些“沉没的声音”》(以下简称《倾听》)。《倾听》表达什么观点呢?首先,“以政府之力,维护弱势人群的表达权,使他们的利益能够通过制度化规范化渠道正常表达,这是共建共享的应有之义,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关键所在。”什么意思,让人说话!让弱势群体说话。不过不仅仅是弱势群体的说话权问题,而是全社会的说话权问题,所以才有“在众声喧哗中”。众声喧哗,就不是一言堂,就不是“不允许说三道四”!

    这种反击应该从2010年下半年就已经公开化。朋友们可能都记得去年底五篇署名郑清源的文章。其中的矛盾非常明显。但由于使用同一个名义,而让人疑惑。它的意义没有完全表现出来。今年又是连续五篇文章,而且直接以人民日报评论部的名义。标志性意义明显。这五篇文章分别是:4月21日《“心态培育”,执政者的一道考题》、4月28日《以包容心对待社会中“异质思维”》、5月5日《用公平正义消解“弱势心态”》、5月19日《追求理性从哪里起步》、5月26日《执政者要在众声喧哗中倾听那些“沉没的声音”》。我们要特别注意到:尽管维护中共利益是这些文章的根本目的,尽管少不了某些套话,但,它们的立场却很罕见的站在人民一边。以我的朋友的话说,这是1980年代才有的事,出现在今天难能可贵。比如,“如果监管防线屡屡失守,瘦肉精猪肉、染色馒头、毒生姜事件层出不穷,‘淡定’谈何容易?我们追求开放包容的心态,但如果‘拼爹’现象屡屡发生,‘起跑线’不公时时存在,‘仇富’、‘恨官’情绪何以消解?我们提倡积极进取的心态,但如果寒窗十载也难以改变命运,‘一夜成名’、‘一夜暴富’来得轻而易举,个人奋斗又有多大价值?”“思想观念的价值,在竞争中才会彰显,在实践中才能检验。‘我不同意你的看法,但我誓死捍卫你说话的权利’,这是一种胸怀,更是一种自信。那种扣帽子、抓辫子的辩论方式,‘不同即敌对’的思维模式,本质上都是狭隘虚弱的表现”;“不同声音乃至反对的意见,还是提高执政水平的重要资源”。“暴力抗拆固然不理智,但暴力拆迁就一定合理吗?通过正常渠道难以反映正当的诉求,究竟该怎样宣泄郁积的情绪?没处说理就骂,骂不过你就打,打不过你就跑,我们绝不鼓励这种弱者的逻辑,却也绝不能不理解、不关切、不给出路。”

    那么,哪种力量更为强劲呢?我们以人民日报《坚决》和《倾听》为例做一个简单分析。同一个栏目:观点;版面不同。名义也不同:一个是中纪闻,一个是本报评论部。人民日报最重要的名义应该是社论,然后就是本报评论部,它们都重要,不同可能在于审批的层级不同。因为这都是组织的名义。在中共国,组织的名义除极个别的个人之外,是高些的。由于毛、邓使用过特约评论员名义,所以特约评论员就是潜规则里最重要级别。“中纪闻”当然可以让人联想到这是中共中央纪检委,但没有用组织的名义。而人民日报评论部则是组织的名义,而且是中共喉舌的名义。显然在权威上,人民日报评论部要比“中纪闻”高。那么,我们是否可以得出结论:反击的力量大于左转呢?显然不是,因为左转是行动,而反击只是舆论,并没有成为政策。即使作为舆论也不是主导性舆论—全国各个电台都开了唱红栏目却不可能有改革的栏目。尽管比较于去年郑清源的发声被逆转、被盗号,这次改革的声音强大了些。

    根据媒体报道,温家宝应该是狙击左转的中共内部的代表人物。除了他不断呼吁政治改革,就是今年告诉香港左派阻碍中国改革的两股势力,一是封建残余,一是文革残余。都直指左转。朱镕基在清华大学的活动当然也可以看做狙击左转的一个步骤……

    当然,一场更为声势浩大的狙击左转的运动正在民间展开!

    在本文写好之后,我发现这种公开的左右之战已经从人民日报蔓延到其他媒体,比如,左的一面:新华社5月31日撰文解释5月25日《坚决维护党的政治纪律》。题目是《中共为什么重申坚决维护党的政治纪律》。接着《北京日报》发文《维护政治纪律离不开忠臣和信仰》。而右的一面则要声势浩大得多,既有南方网把5月26日《倾听》改成更为直接的《维权才能维稳》,也有《中国青年报》的《警惕“沉没的声音”爆炸》、《北京青年报》的《让“沉没的声音”自由言说》和《南方都市报》的《利益表达渠道畅通才能听到“沉没的声音”》等。接下来,人民日报又开始了另一个专题的文章“如何回应社会关切”。6月2日的文章是《政府知错即改比“一贯正确更可信”》。可以预见左右决战的可能性增大。

 


相关文章
作 者 :吴义龙
出 处 :北京之春
整 理 :2011年6月8日19:48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