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丹:习近平与李嘉诚决裂:中共政商关系的深刻变化
北春多伦多记者 Yanzhang 整理
大家好,欢迎来到王丹评论时间, 今天我们要聊一件让我颇感震惊,但仔细想想又合乎逻辑的事情——李嘉诚最近遭到了中共的猛烈批判。
过去几十年,李嘉诚一直是中国所谓的“改革开放”象征人物之一。不论是邓小平、江泽民还是胡锦涛这些政治强人,都没有与李嘉诚彻底翻脸,反而在明里暗里维持着一定的政治默契。可以说,没有李嘉诚这样的资本集团支持,中共的统治也很难维持。这种政治默契自邓小平时代就已建立,然而这一次却彻底破裂了。
这次我们看到,习近平与李嘉诚可以说是彻底决裂。习近平不仅让中共在香港的喉舌媒体对李嘉诚展开毫不留情的围攻,甚至通过官方渠道施压。这背后的原因,绝不仅仅是李嘉诚出售巴拿马运河的港口。如果深入分析,可以看出这次事件折射出中共政商关系模式的深刻变化,同时也反映了习近平个人对权力逻辑的认知与表现。
今天我们要讨论两个关键点。
第一,从邓小平到胡锦涛,中共从未与李嘉诚撕破脸,但这次习近平毫不犹豫地发难,说明了他的极端自负,以及在权力上的骄横、霸道、跋扈与嚣张。这也表明,以习近平为代表的中共集团如今已不再顾忌香港资本集团的影响力。这一变化值得深思。
第二,习近平刚刚在民企座谈会上信誓旦旦地承诺要安抚民营企业,结果转头就让《大公报》等媒体围攻李嘉诚。这不是自己打自己的脸吗?这种政策、立场和态度的摇摆,翻脸如翻书的行为,让人如何再相信中共能够真正与私有经济建立稳定关系?
我们先回顾一下历史。
众所周知,李嘉诚不仅是香港最成功的企业家之一,更是中国改革开放初期的重要投资者。中国改革开放的初期,首先依赖港资和台资进入,随后才是美资及其他外资。所以,香港人和台湾人如今面对中国的威胁,不妨想想,当初是谁帮助了中国成为如今这个威胁者的?
邓小平改革开放后,李嘉诚迅速进入中国市场,大量投资基础设施,包括房地产、港口、电信等多个关键产业。他的身影遍布中国各大行业,而这些情况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都心知肚明。
李嘉诚不仅带来了投资,更重要的是,他与中共的紧密关系象征着国际资本对中共国家治理能力的信任。这种政商关系的模式在过去几十年间被确立,使得李嘉诚不仅仅是一个企业家,而是一个具有象征意义的人物。他所代表的,正是国际资本对中国市场经济发展和开放程度的信任度。
但这个信任度,如今还存在吗?
即便在1997年香港回归后,中共与香港资本家之间仍然保持着相互利用的默契——资本家在经济上支持中共,而中共在政治上不主动为难他们。然而,这种默契在习近平时代被彻底打破了。
自2014年“占中”运动以来,尤其是2019年“反送中”运动后,北京开始明显怀疑香港资本集团对中央政府的忠诚度。这一点至关重要,中共已经不再相信李嘉诚等人对它的支持足够坚定。特别是在2019年,李嘉诚曾在报纸上刊登广告,上书“黄台之瓜,何堪再摘”,其含义大家都很清楚——香港已经被摘得七零八落,不要再逼迫了。
然而,这句话却被北京解读为对抗中央的信号。中共认定部分香港资本家私下支持反对派,从此彻底对他们失去了信任。这也导致今天李嘉诚遭到前所未有的攻击,成为中共整肃资本家的又一标志性事件。
当时媒体对李嘉诚也曾有过一些批评和不满,但并未彻底翻脸。然而,这一次情况不同。过去几年,北京依然没有与李嘉诚彻底决裂,毕竟他的投资版图至今仍遍布中国。许多人认为,双方不会撕破脸,因为一旦彻底决裂,必然会影响整个外资集团,动摇外界对中国经济和营商环境的信心。
那么,这次习近平为什么敢如此强硬地与李嘉诚决裂?直接让《大公报》等官方媒体痛批李嘉诚,指责他“见利忘义”,甚至上纲上线到“出卖国家利益”的高度。这显然是要与李嘉诚彻底割袍断义,撕裂关系的一个标志。
习近平为什么敢这么强硬?答案其实很简单。他不知道自己哪来的自信,反正他长期以来,尤其是近五年,这种自信越发膨胀,甚至病态化。他认为自己已经足够强大,不再需要李嘉诚这样的资本家,不需要再讨好外资,也不需要外资集团对中国经济发展的信心支撑。虽然嘴上依然喊着“开放”等口号,但从内心而言,习近平早已认定,他的政权已经足够稳固,不再需要依赖外资。
在他的逻辑里,整个香港资本集团已经失去了往日的影响力。中央政府才是香港真正的掌控者。既然香港已经在北京的牢牢掌控之下,就算是李嘉诚这样的资本家,如果做出让北京不高兴的事,照样可以毫不留情地撕破脸。换句话说,过去政商之间的妥协默契、权力与资本的平衡模式,习近平认为已经没有必要再维持下去。李嘉诚的价值已不再不可替代。
因此,这次批判李嘉诚,绝不仅仅是针对他个人,更是向所有香港资本家释放的一个信号——现在一切由中共说了算,资本家只能乖乖听话。
再来看第二个关键点,就是中共当局“自己打自己脸”的问题。当然,这种现象已经屡见不鲜,但这次又一次刷新了我们的认知。
就在几周前,习近平刚刚召开了一场民营企业家座谈会,马云、马化腾等人悉数到场。会议的目的很明确,就是安抚中国的民营企业家,希望他们继续投资,振兴经济。习近平在座谈会上极力示好,强调民营经济仍是中国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希望企业家们继续投资、缴税、创业。
这一幕,大家应该已经司空见惯。自2018年以来,每当中国经济下行,民营企业家就会变成香饽饽,中共便会出来喊话,表示对民营经济的重视。然而,问题在于,这次习近平话音刚落,转头就让官方媒体围攻李嘉诚。这种自打耳光的速度实在令人惊讶。
试想一下,如果连李嘉诚都能被批评成“见利忘义”,那么其他中国企业家又有什么资格与中共叫板呢?这件事势必让中国的企业家们更加寒心。既然连李嘉诚都可以被随意攻击,那么其他企业家如果因为某个投资决策不符合北京的政治需要,是否也可以随时被扣上“危害国家安全”或“勾结外部势力”的帽子?
李嘉诚都可以被打压,还有谁不能呢?
李嘉诚的企业布局本质上是全球化的,真正依赖中国市场的部分对他而言并不多。但国内的那些民营企业家可没有李嘉诚这样的资本。他们无法像李嘉诚那样随时抽身。
现在很多移民到海外的企业家,仍然有大量资本和资产留在国内,无法轻易撤离。如果他们在中国投资过多,一旦政策变化,以习近平翻脸如翻书的作风,迟早会被收割。在这种情况下,习近平究竟在做什么?
一方面,他希望企业家相信政府对民营经济的态度有所转变;另一方面,他又大力打压李嘉诚。这不禁让人怀疑,北京真的在保护私有经济吗?事实并非如此。北京、中共、习近平——他们只是把民营企业家当作提款机。只有在需要钱的时候,才会假意示好。从恒大、蚂蚁金服、李嘉诚,再到各类知名民企的遭遇,过去几年中共已经多次向企业家们证明,他们的政策从来不会一以贯之。
中共对民营企业家的态度始终是翻脸无情。这次批判李嘉诚,等于再次警告所有中国企业家,不要幻想通过妥协、贿赂来换取财产安全。没那回事。如果李嘉诚此刻身在国内,恐怕下场不会比恒大许家印好,甚至可能直接“被失踪”。
对于中国的民营企业家来说,真正的安全只有两条路:要么赶快撤离,哪怕放弃资本;要么彻底沦为中共的奴才,任其摆布,不再奢望个人自由发展。这正是这次批判李嘉诚事件带给我们的两大启示。
总结来说,第一,习近平已经不再顾及以李嘉诚为代表的香港资本家的影响力,彻底打破了中共过去“政商共存”的治理模式。这意味着,中共对资本的掌控进入了更加强势、更为无情的阶段。
第二,习近平的政策反复无常。一方面对民企喊话,希望他们继续投资,另一方面却攻击李嘉诚,等于自我打脸。这使得所谓“支持民营经济”的承诺毫无可信度。实际上,中共的可信度几乎为零,未来对资本的打压只会更加频繁、更加随意。李嘉诚的遭遇,只是一个开始。
正如那句著名的话:“一切才刚刚开始。”这或许是一个新的起点,一个转折点。连李嘉诚都无法幸免,这意味着未来中国资本的打压将更加肆无忌惮。企业家们必须思考,如果他们对北京还有幻想,就该好好看看李嘉诚的下场。在中共的新秩序里,没有任何人是安全的。
这就是今天分享,我们下期再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