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另类秩序——美国应从中学到什么
(China’s Alternative Order——And What America Should Learn From It)
By Elizabeth Economy
May/June 2024《Foreign Affairs》
现在,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重塑世界的雄心已毋庸置疑。他想瓦解华盛顿的联盟网络,从国际机构中清除他所鄙视的 "西方 "价值观。他要把美元打下神坛,消除华盛顿对关键技术的控制。在他的多极新秩序中,全球机构和规范将以中国的共同安全和经济发展理念、中国的国家决定政治权利的价值观以及中国的技术为基础。中国将不再需要争夺领导权。中国的核心地位将得到保障。
听习近平说,这个世界触手可及。在去年 12 月的中央外事工作会议上,他夸耀北京(用政府新闻稿的话说)是一个 "自信、自强、开放、包容的大国",一个创造了世界上 "最大的国际合作平台 "并引领 "国际体系改革 "的国家。他声称,他对全球秩序的构想--"人类共享未来的共同体"--已从 "中国倡议 "发展为 "国际共识",将通过实施四个中国方案来实现:"一带一路 "倡议、全球发展倡议、全球安全倡议和全球文明倡议。
在中国以外的地方,包括美国官员在内,一般都对这种粗暴、自我陶醉的宣言不屑一顾或不屑一顾,他们往往对中国政府战略的吸引力不屑一顾。原因不难理解:中国的许多计划似乎都在失败或适得其反。中国的许多邻国都在向华盛顿靠拢,而中国的经济也步履蹒跚。中国对抗性的 "战狼 "外交风格可能令习近平感到满意,但它为中国赢得的海外朋友却寥寥无几。民调显示,北京在世界范围内普遍不受欢迎: 例如,皮尤研究中心 2023 年的一项研究调查了六大洲 24 个国家对中国和美国的态度。调查发现,只有 28% 的受访者对中国政府有好感,只有 23% 的受访者认为中国为全球和平做出了贡献。相比之下,近60%的受访者对美国持正面看法,61%的受访者认为华盛顿对和平与稳定做出了贡献。
但是,习近平的愿景远比想象的要艰巨得多。中国的建议将赋予许多因现有秩序而受挫和被排挤的国家权力,但它仍将为华盛顿目前青睐的国家提供有价值的国际角色。中国政府的倡议得到了全面、资源充足、纪律严明的行动战略的支持--该战略的特点是与似乎每个国家的政府和人民进行外联。这些策略为北京赢得了新的支持,尤其是在一些多边组织和非民主国家。中国成功地将自己塑造成受欢迎的变革推动者,同时将美国描绘成很少有人特别喜欢的现状的维护者。
美国的政策制定者不应该否定中国的策略,而应该从中吸取教训。为了在这场长期竞争中获胜,美国必须抓住中国宣称的变革的衣钵。华盛顿需要阐明并推进自己对变革后国际体系的愿景,以及美国在这一体系中的角色--一个包容不同经济水平和不同政治制度的国家的愿景。与中国一样,美国需要对技术、军事和外交基础进行深入投资,以确保国内安全和海外领导力。然而,在美国致力于这一竞争的同时,美国决策者必须明白,双边关系的近期稳定会推进而非阻碍美国的最终目标。他们应该在乔-拜登总统和习近平去年峰会的基础上,减少煽动性的反华言论,建立更实用的外交关系。这样,美国就能专注于更重要的任务:赢得长期博弈。
中国政府的剧本始于对变革后世界秩序的明确愿景。中国政府希望建立的体系不仅基于多极化,而且基于绝对主权;安全根植于国际共识和《联合国宪章》;人权由各国根据本国国情决定;发展是所有解决方案的 "万能钥匙";结束美元主导地位;以及保证不遗漏任何国家和任何人。在中国政府看来,这一愿景与美国所支持的体系形成了鲜明对比。在一份 2023 年的报告中,中国外交部声称华盛顿 "固守冷战思维","通过其联盟体系拼凑小集团","制造地区分裂,挑起对抗,破坏和平"。报告还指出,美国干涉 "其他国家的内政",利用美元作为国际储备货币的地位胁迫 "其他国家为美国的政治和经济战略服务",并试图 "阻止其他国家的科技和经济发展"。最后,该部认为,美国推进 "文化霸权"。它宣称,"美国文化扩张的真正武器 "是 "美泰公司和可口可乐公司的生产线"。
与此相反,北京声称自己的愿景是促进世界大多数人的利益。中国是舞台的中心,但包括美国在内的每个国家都要发挥作用。例如,在今年 2 月举行的 2024 年慕尼黑安全会议上,中国外交部长王毅表示,中国和美国对全球战略稳定负有责任。同时,中国和俄罗斯代表着对大国关系新模式的探索。中国和欧盟是世界两大市场和文明,应抵制建立基于意识形态的集团。而中国作为王毅所说的 "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应促进与全球南方国家的团结与合作,以增加其在全球事务中的代表性。
中国的愿景对几乎所有国家都具有说服力。那些非民主国家的选择将得到验证。那些是民主国家但不是大国的国家将在国际体系中获得更大的发言权,并更多地分享全球化带来的利益。即使是民主大国也可以反思,当前的体系是否足以应对当今的挑战,或者中国是否能提供更好的东西。美国和其他国家的观察家们可能会对这些冠冕堂皇的措辞翻白眼,但他们这样做是自寻烦恼:对当前国际秩序的不满已经在全球范围内形成了比不久前更容易接受中国建议的受众群体。
二十多年来,中国一直在提 "新安全观",其中包括共同安全、体系多样性和多极化等准则。但近年来,中国认为自己已经具备了推进这一构想的能力。为此,习近平在执政的第一个十年间发布了三个不同的全球计划:2013 年的 "一带一路 "倡议(BRI)、2021 年的 "全球发展倡议"(GDI)和 2022 年的 "全球安全倡议"(GSI)。每项倡议都以某种方式促进了国际体系的转型和中国在其中的中心地位。
金砖四国倡议最初是中国政府利用中国建筑业产能过剩的优势,满足新兴经济体和中等收入经济体对硬基础设施需求的一个平台。此后,它逐渐成为中国政府地缘战略的引擎:在全球范围内嵌入中国的数字、健康和清洁技术生态系统;推广中国的发展模式;扩大中国军队和警察部队的影响力;推进中国货币的使用。
GDI 更广泛地关注全球发展,并将中国置于主导地位。它通常与联合国合作,支持小型项目,解决扶贫、数字连接、气候变化、健康和食品安全等问题。中国政府倾向于将经济发展作为人权的基础。例如,一份关于该计划的政府文件指责其他国家 "通过强调人权和民主而将发展问题边缘化"。
中国正在成功地使自己成为可喜变化的推动者。
正如几位中国学者所说,中国政府将全球战略倡议定位为提供 "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以促进 "世界和平与安宁 "的体系。用习近平的话说,全球战略倡议各国 "摒弃冷战思维,反对单边主义,向集团政治和集团对抗说不"。习近平认为,更好的办法是建立 "平衡、有效、可持续的安全架构",通过对话协商解决国家间分歧,坚持不干涉别国内政。在言辞的背后,GSI 的目的是终结美国的联盟体系,将安全作为发展的先决条件,促进绝对主权和不可分割的安全--即一国的安全不应以牺牲他国安全为代价的理念。中国和俄罗斯利用这一理念为俄罗斯入侵乌克兰辩护,认为莫斯科的进攻是为了阻止不断扩大的北约威胁俄罗斯。
但习近平的战略只是在过去一年里才开始实施,他于 2023 年 5 月发布了《全球文明倡议》。全球文明倡议》提出的理念是,不同文明和发展水平的国家将有不同的政治和经济模式。它主张国家决定权利,没有任何一个国家或模式有权控制人权话语权。正如前外交部长秦刚所说 "保护人权没有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模式"。因此,具有哲学、文化传统和发展水平的希腊,其人权理念和实践可能与中国不同。两者同样有效。
中国领导人正努力让各国和国际机构接受他们的世界观。他们的战略是多层次的:与单个国家达成交易,将其倡议或倡议的组成部分纳入多边组织,并将其建议纳入全球治理机构。BRI 就是这种方法的典范。约 150 个国家已成为该计划的成员,该计划公开倡导构建中国愿景的价值观,如发展至上、主权、国家主导的政治权利和共同安全。在进行双边交易的同时,中国官员还努力将金砖倡议与其他地区发展努力联系起来,如东南亚国家联盟(ASEAN)制定的《2025 年互联互通总体规划》(Master Plan on Connectivity 2025)。
中国还成功地将金砖倡议纳入了二十多个联合国机构和项目。中国尤其努力将BRI与联合国备受瞩目的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结合起来。由中国官员领导了十多年的联合国经济和社会事务部就金砖倡议对该议程的支持编写了一份报告。该报告的部分资金来自联合国和平与发展信托基金,而该基金最初是由中国认捐的 2 亿美元设立的。这种支持无疑有助于包括秘书长在内的许多联合国高级官员对金砖倡议表现出热情。
可以理解的是,"全球直接投资"、"全球基础设施投资 "和 "全球商业投资 "的进展较为缓慢。迄今为止,仅有塞尔维亚、南非、南苏丹和委内瑞拉等少数几个国家的领导人在言辞上支持 GCI 的理念,即应尊重文明和发展道路的多样性,并进而支持中国的愿景,即建立一个不把自由民主国家的价值观放在首位的秩序。
与 GCI 相比,GDI 获得了更多的国际支持。习近平在联合国大会上宣布该项目后,中国成立了 "GDI 之友小组",目前已有 70 多个国家加入。GDI 已经推进了 50 个项目,并承诺为其他国家的官员和专家提供 10 万个培训机会,让他们到中国来学习中国的系统。这些培训机会旨在推广中国的先进技术、管理经验和发展模式。中国还成功地将全球可持续发展指数与联合国 2030 年可持续发展议程正式挂钩,并与联合国南南合作办公室共同举办了与全球可持续发展指数相关的研讨会。换句话说,中国政府正在将该项目编织进国际政府体系的结构中。
全球战略倡议 "在言辞上获得了更大的认同。据中国外交部称,已有 100 多个国家、地区组织和国际组织支持 GSI,中国官员还鼓励金砖国家(巴西、俄罗斯、印度、中国和南非)、东盟和上海合作组织采纳这一概念。在 2022 年 9 月的上海合作组织会议上,中国提出了 GSI 概念,并得到了除印度和塔吉克斯坦外所有成员国的支持。
与美国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中国投入了大量必要的外交资源来推广自己的倡议。中国在全球各地设立的大使馆和代表处比其他任何国家都多,中国外交官经常在各种会议上发言,并在当地新闻媒体上发表大量文章,介绍中国的各种举措。
同样庞大的中国媒体网络为这一外交机制提供了支持。中国国际新闻网(CGTN)的海外分社数量是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CNN)的两倍,中国官方新闻机构新华社在全球拥有 180 多个分社。尽管中国媒体常常被西方视为粗糙的宣传工具,但它们却能提升中国及其领导层的正面形象。在 2024 年发表的一项研究中,一个国际学者团队对 19 个国家的 6000 多名受访者进行了调查,看看是中国还是美国在推销其政治经济模式和全球领导者角色方面更有效。在基线上,绝大多数受访者倾向于美国--83%的受访者倾向于美国的政治模式,70%的受访者倾向于美国的经济模式,78%的受访者倾向于美国的领导地位。但当他们接触到中国媒体的信息时--无论是只接触到中国媒体的信息,还是接触到中美两国政府正面竞争的信息--受访者更倾向于中国模式而非美国模式。
中国政府还大力借助国有企业和私营企业的力量来促进其目标的实现。例如,中国的科技公司不仅为许多国家提供数字连接,还使各国能够效仿中国政府的政治模式。据 "自由之家 "称,有 36 个国家的代表参加了中国政府关于如何控制媒体和互联网信息的培训课程。在赞比亚,采用 "中国方式 "管理互联网--一位前政府部长这样描述--导致几名赞比亚人因在网上批评总统而被监禁。德国外交关系委员会的专家透露,华为中间件屏蔽了 17 个国家的网站。越多的国家采用压制政治和公民自由的中国规范和技术,中国政府就越能破坏当前国际体系对普遍人权的拥护。
美国必须抓住中国宣称的变革衣钵。
此外,习近平还加强了中国安全机构作为外交工具的作用。中国人民解放军正在与越来越多的国家进行演习,并为发展中国家的军队提供培训。例如,去年,中国邀请了来自近 50 个非洲国家和非洲联盟的 100 多名高级军事官员来北京参加第三届中非和平与安全论坛。中国和非洲与会者同意举行更多的联合军事演习,并将 "金砖倡议 "和 "全球战略倡议 "与非洲联盟的 "2063 年议程 "发展计划一起作为追求经济发展、促进和平和确保非洲大陆稳定的途径。这些安排有助于建立中国所希望的合作安全体系:一个以北京为基础的体系。
中国通过耐心和机会主义来推动其战略。中国政府为其倡议提供了大量资源,向其他国家保证了中国的长期支持,并使中国官员能够在机会出现时迅速采取行动。例如,中国政府在 2015 年首次宣布了 "健康丝绸之路 "计划,但并未引起广泛关注。但在 2020 年,中国利用 COVID-19 大流行为该项目注入了新的活力。习近平在世界卫生大会上发表了重要讲话,将中国宣传为医疗资源中心。中国政府将中国各省与不同国家结成对子,让前者向后者派遣个人防护设备和医疗专业人员。中国还利用疫情推广中国的数字医疗技术和传统中医药--这是习近平优先考虑的治疗病毒的方法。
最近,中国利用俄罗斯入侵乌克兰以及由此引发的西方制裁,推动全球经济去美元化。目前,中国与俄罗斯的贸易大多以人民币结算,中国政府正通过金砖倡议和金砖国家等多边组织(已有 34 个国家表示有兴趣加入)推进去美元化。正如巴西总统路易斯-伊纳西奥-卢拉-达席尔瓦在 2023 年访华时所说:"每天晚上我都在问自己,为什么所有国家的贸易都要以美元为基础?为什么我们不能用自己的货币进行贸易?
中国政府在争取其他国家以及联合国组织和官员的口头支持方面显然取得了进展。但在实际变革、争取其他国家公民的支持以及影响国际机构改革方面,中国的成绩则喜忧参半。
就 GDI 而言,它的进展顺利。新华社智库发布的一份为期两年的进展报告显示,GDI 最初的 50 个合作项目中,20% 已经完成,另有 200 个项目已经提出。一些项目具有很强的地方性和长期性,但另一些项目将产生更大的直接影响,如哈萨克斯坦的一个风力发电项目,该项目将满足 100 多万户家庭的能源需求。
尽管 "全球战略倡议 "刚刚起步,但中国外交部长王毅很快就声称,在北京斡旋下,伊朗和沙特阿拉伯于 2023 年达成和解,这正是 "全球战略倡议 "促进对话原则的一个范例。然而,中国在试图利用 GSI 原则解决乌克兰战争和巴以冲突时却不太成功。此外,一些国家对 GSI 是一种军事联盟表示担忧。例如,尽管尼泊尔是 GDI 项目的早期受益国,但它多次拒绝中国加入 GSI 的请求,因为它不想成为任何安全联盟的一部分。
金砖倡议已经改变了非洲、东南亚以及拉丁美洲大部分地区的地缘战略和经济格局。例如,华为为非洲 4G 电信基础设施提供了 70% 的组件。此外,与 2022 年相比,中国 2023 年的 "金砖四国 "投资有所增加。不过,有迹象表明,金砖倡议的影响力可能趋于平稳。作为该倡议中最大的经济体(除中国外),意大利于12月退出,只有23位领导人出席了2023年 "一带一路 "论坛,而2019年有37位。中国为 "一带一路 "倡议提供的资金自2016年达到峰值以来急剧下降,许多 "一带一路 "倡议的受援国正在努力偿还中国政府的贷款。
民意调查显示的情况同样喜忧参半。皮尤民调显示,与亚洲和欧洲的高收入经济体相比,中等收入经济体,尤其是非洲和拉丁美洲的中等收入经济体,更有可能对中国及其对稳定的贡献持积极看法。但即使在这些地区,民众对中国的看法也远非一致正面。
例如,2023 年对东盟国家 1308 名精英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尽管中国被认为是该地区最具影响力的经济和安全行为体,但除文莱外,每个国家的大多数人都对中国不断上升的影响力表示担忧。十个国家中有七个国家的多数或多数人不认为全球战略倡议会对本地区有利。当被问及如果被迫做出选择,他们会与中国还是美国结盟时,十个东盟国家中有七个国家的多数人选择了美国。
非洲晴雨表》2019 年和 2020 年的调查显示,中国在非洲享有更积极的声誉:在 34 个国家接受调查的非洲人中,63% 认为中国具有积极的外部影响力。但只有 22% 的人认为中国是未来发展的最佳模式,对中国模式的认可度比 2014 年和 2015 年的调查有所下降。
2021 年对拉美 23 个国家的 336 名意见领袖进行的调查同样说明了这一点。虽然 78% 的受访者认为中国在该地区的整体影响力很高,但只有 35% 的受访者对中国的评价是好或非常好。(受访者对美国的看法与此类似。)支持与中国在贸易和外国直接投资方面进行接触,但对多边合作、国际安全和人权方面接触的支持率极低。
最后,受访者对中国和中国在联合国支持的倡议的支持程度参差不齐。例如,对中国在非洲的 "数字丝绸之路 "投资的详细研究发现,尽管有八个非洲 DSR 成员支持中国关于加强国家对互联网控制的 "新知识产权 "提案,但更多的非洲 DSR 成员并未撰文支持该提案。在 2023 年 2 月谴责俄罗斯入侵乌克兰的投票中,141 个国家投了赞成票,7 个国家投了反对票,32 个国家投了弃权票,其中包括中国和除俄罗斯之外的所有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尽管如此,中国还是赢得了联合国人权理事会 31 个新兴和中等收入国家(不包括中国)中 25 个国家的支持,成功阻止了有关中国政府对待维吾尔少数民族的辩论。这是该理事会历史上第二次阻止辩论。
在国际社会的许多阶层中,对中国努力的支持可能显得肤浅。但中国领导人对自己的变革愿景充满信心,金砖五国和上合组织成员国以及非民主国家和非洲国家对《全球发展倡议》、《全球战略》和《全球变革倡议》中提出的基本原则和政策的支持势头强劲。中国在联合国等大型组织中取得的胜利看似微不足道,但却在不断积累,使中国政府在许多新兴和中等收入经济体重视的主要机构中拥有了巨大的权威。而且,中国政府拥有强大的运营战略,能够长期协调多级政府的政策,实现预期的转型。
中国政府的努力之所以受到欢迎,部分原因在于美国领导的现行体制在世界上许多地方都不受欢迎。它在应对大流行病、气候变化、债务危机或粮食短缺等全球性挑战方面的记录并不理想--所有这些都对地球上最弱势的人群造成了极大的影响。许多国家认为,联合国及其机构,包括安理会,没有充分反映世界的权力分配。事实证明,国际体系也没有能力解决长期存在的冲突或预防新的冲突。美国越来越被视为在其帮助创建的机构和规范之外行事:未经安理会批准部署广泛制裁,帮助削弱世界贸易组织等国际机构,以及在特朗普政府执政期间退出全球协定。最后,华盛顿周期性地将世界体系划分为专制国家和民主国家,这疏远了许多国家,包括一些民主国家。
即使美国的愿景没有完全实现,除非世界上有一个可信的替代方案,否则中国可以利用这种不满情绪取得重大进展,从实质上削弱当前的国际体系。美国为劝说各国避免使用华为电信设备而进行的艰苦斗争,是防患于未然的重要一课。要推翻这样一种全球秩序则要困难得多,因为这种秩序已经贬低了普遍人权,转而支持由国家决定的权利,大大降低了金融体系的美元化程度,广泛嵌入了国家控制的技术系统,并解构了以美国为首的军事联盟。
美国主导的国际体系在世界上许多地方都不受欢迎。
因此,美国应积极行动起来,将自己定位为推动体系变革的力量。美国应借鉴中国的做法,在中国经济步履蹒跚、政治体制面临压力的情况下投机取巧,寻求战略优势。中国应该承认,正如习近平反复强调的那样,世界正在发生 "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但要明确指出,这些变化并不意味着美国的衰落。相反,这些变化符合华盛顿自身对未来充满活力的愿景。
这一愿景应该从推动经济和技术革命开始,以包容和促进全球共同繁荣的方式改变世界的数字、能源、农业和卫生格局。这将需要新的规范和制度,将新兴经济体和中等收入经济体纳入有弹性和多样化的全球供应链、创新网络、清洁制造生态系统以及信息和数据治理制度。华盛顿应促进全球对话,讨论其技术先进的变革愿景,这种愿景植根于高标准、法治、透明度、官方问责制和可持续性--这些都是不带意识形态色彩的共同善治规范。这样的讨论很可能会广受欢迎,就像中国注重发展的必要性一样,具有广泛的吸引力。
华盛顿已通过美欧贸易与技术理事会、印太经济框架和全球基础设施投资伙伴关系为这一愿景搭建了一些基石。然而,对中国的转型愿景持最开放态度的国家--金砖五国、上合组织的大多数成员国,以及非民主的新兴和中等收入经济体--恰恰在很大程度上被排除在外。华盛顿应与这些国家共同探索类似于其与亚洲和欧洲伙伴建立的地区安排。华盛顿为建立更强大的供应链而建立的网络(如《CHIPS 法案》和《科学法案》所建立的网络)应吸纳更多国家加入。而柬埔寨和老挝等被排除在印度洋-太平洋框架等现有相关安排之外的国家,应该有机会成为成员。这将扩大美国的发展足迹,使其能够提供不同于中国政府的BRI和GDI的发展轨迹,并且--与中国的倡议不同--为参与国提供一个帮助制定道路规则的机会。
人工智能为美国提供了一个独特的机会,以表明一种新的、更具包容性的方法。随着人工智能的全面应用,将需要新的国际规范和潜在的新机构来利用其积极影响并限制其消极影响。美国是世界领先的人工智能创新者,应与其传统盟友和伙伴以外的国家一起制定法规。例如,美国和欧盟在下一代人工智能工作技能培训方面的共同努力应扩大到全球大多数国家。美国还可以支持其强大的私营部门和民间社会组织与其他国家同行之间的接触--这是一种多方利益相关者的方法,而中国的 "国家元首 "外交风格通常不采用这种方法。
这一努力将要求华盛顿更有效地利用美国的私营部门和民间社会--就像中国将其国有企业和私营部门纳入 "金砖四国倡议 "和 "全球直接投资 "一样--促进充满活力的、由国家发起但由企业和民间社会推动的国际伙伴关系。在包括非洲和拉丁美洲在内的世界大部分地区,美国是比中国更大、更受欢迎的外国直接投资和援助来源。华盛顿的战略目标与私营部门的经济目标之间存在着巨大的利益契合点,例如在海外创造有利于美国公司蓬勃发展的政治和经济环境。然而,由于美国公司和基金会是私人行为者,其投资利益并不归属于美国政府。将公私合作伙伴关系制度化,可以更好地将美国的目标与美国私营部门的力量联系起来,并有助于确保在华盛顿政治过渡期间,各项倡议不会被搁置一旁。美国的私人基金会在新兴经济体和中等收入国家投资数十亿美元,美国官员也应通过与华盛顿的合作伙伴关系扩大和提升这些基金会的工作。
更具包容性的全球治理还要求华盛顿在其他国家的经济和军事力量相对于美国增长时考虑潜在的权衡。例如,从近期来看,更明确地界定美国制裁政策的限制有助于减缓中国政府去美元化的势头。但华盛顿应利用这段时间评估美元长期主导地位的可行性,并考虑美国官员应采取哪些措施(如果有的话)来努力维护美元的主导地位。华盛顿的愿景可能还需要纳入对当前联盟体系的改革。中国日益增长的军事实力及其在俄罗斯对乌克兰战争期间对俄罗斯的经济支持等严峻现实表明,华盛顿及其盟国必须重新思考必要的安全结构,以管理一个北京及其志同道合的伙伴作为软军事盟友(也可能是硬军事盟友)运作的世界。
中国是对的:国际体系确实需要改革。
与中国一样,美国需要在其竞争力和国家安全的基础上投入更多,才能取得长期成功。尽管防御性政策往往是必要的,但它们只能提供短期保护。这意味着华盛顿必须配备与北京外交政策机构相匹配的人员。大约有30个美国大使馆和使团没有现任美国大使;这些职位都必须填补。美国已经采取了初步措施,通过《降低通货膨胀法》(Inflation Reduction Act)和《CHIPS和科学法》(CHIPS and Science Act)等计划来提高其经济竞争力,但它需要在研发和先进制造业方面进行持续投资。美国还需要采取移民政策,吸引并留住来自世界各地的顶尖人才。华盛顿需要重新承诺投资于其长期军事能力和现代化的基础。如果没有两党对美国竞争力和全球领导力基础的支持,中国政府将继续在改变全球秩序方面取得进展。
最后,为避免不必要的摩擦,美国应继续稳定美中关系,确定新的合作领域,扩大民间社会的参与,压制不必要的敌对言论,战略性地管理其台湾政策,并就其用于保护美国经济和国家安全的经济工具制定明确的信息。这将使美国能够保持与那些对中国当前发展轨迹感到担忧的中国人的关系,并为华盛顿提供空间,使其能够在推进自身全球愿景的同时,专注于增强自身的经济和军事能力。
中国是对的:国际体系确实需要改革。但改革的基础最好是公开、透明、法治和官方问责制,而这些正是世界市场民主国家的标志。在开放的社会中,解决世界挑战所需的全球创新和创造力最能茁壮成长。透明、法治和官方问责制是全球经济健康、持续增长的基础。当前的联盟体系虽然不足以确保全球和平与安全,但 70 多年来却帮助世界大国避免了战争的爆发。中国尚未成功说服地球上的大多数人相信,中国的意图和能力是塑造二十一世纪所需的。但是,美国及其盟友和合作伙伴有责任创造一个肯定的、令人信服的替代方案。
通过DeepL.com(免费版)翻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