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5月号-中国政情 潘晴简介 潘晴文章检索

 

 

“穹顶之下”与“蓝天革命”
——大变革时代催生出革命蓝图

 

文/潘晴

 

    一、穹顶之下

    当人类第一次离开地球,在太空中遥望自己的家乡时,他们才惊讶地发现,在目前已知的宇宙星体中,惟有我们人类的家园——地球,才是一颗蔚蓝色的星球。(注1)

    生命的星球是蔚蓝色的星球。地球上的一切生命得以生存的大气和水,使地球成为蔚蓝色的星体。覆盖了地球表面十分之七的大海,也是蔚蓝色的。(注2)

    然而,当我们在Google卫星云图上,俯瞰东亚大陆——我们生于斯、长于斯的故国家园时,人们却被震惊了!那里出现的已不再是生命的颜色——蔚蓝色,一块巨大的黄褐色云层,从东海之滨一直延伸到了喜马拉雅,将3/4的中国,笼罩在一个可怕的“穹顶之下”!

    联合国气象总署在几年前对此进行了调查,结论是:这是一块厚度约近3公里,其成分是由各种碳、酸、硫等工业排放物,及富含PH2.5颗粒的大气粉尘所汇集成的云层。它覆盖了大半个东亚大陆,其产生的原因是人类经济活动所导致,它被命名为:“亚洲褐云”。

    科学家们对这块“巨大的云层”何时能够散去一片茫然?

    他们只留给了我们一个不祥的结论:二氧化碳、二氧化硫等排放物的分子结构,在大气中的自然衰变期,至少要一百年!而且它是全球暖化的直接元凶,它使青藏高原上的冰川快速融化,有的科学家甚至悲观地预测:最迟在2075年,喜马拉雅雪山上80%的冰川将消失殆尽?!

    老百姓们对此也是一片茫然?不知从何时起,老天爷竟会变得如此与人过意不去?人们愤怒了!尽管绝大多数人并不懂得什么叫:二氧化碳的自然衰变期?什么叫:PH2.5?

    但面对着大白天里黑乎乎、雾蒙蒙的天气,不光是科学家们,普通的老百姓也终于知道了:这不是雾,这是霾!这是会要人命的东西!

    今年二月底,前央视记者柴静,自费拍摄了一部揭示雾霾的纪录片《穹顶之下》。当此片在中国播出时,引起了亿万国人的共鸣和在互联网中的热议。对此,也引起了中共当局的恐慌。这部片子,对在中国形成严重空气污染的原因,巧妙地进行了多方面的剖析和探讨。但其对“雾霾”的形成,及无法治理的大多数原因,只停留在分析的表面层次,而不敢直指其产生的根源——所谓的“中国发展模式”。

    这不能怪柴静,她已经尽了她的能力!那些她未能说出来的部分?原因吗,相信是“你懂的”。

    无独有偶,就在影片“穹顶之下”在中国大陆家喻户晓、民众为此焦虑彷徨之时,在大洋彼岸的澳大利亚,却有一位民运人士对此发出了“蓝天革命”的呼唤!他的名字叫冯海光——一位前六四学运领袖。在今年三月底召开的:“中国大陆与两岸三地的未来”——悉尼国际研讨会上,他对此作了专题发言,引起了与会者的强烈共鸣。

    冯海光认为:在中国形成这种空前绝后、不见天日的雾霾现象,其根本原因,是源于中共专制的政治体制。独裁体制下,有法不依、执法不严,即使有“环境保护法”,也形同虚设。政治环境中的权大于法,不受监督的“政治雾霾”,才是使生态破坏、环境污染达到史无前例、触目惊心,导致民不聊生的根本原因。

    冯海光指出:中共改革开放30余年来, 唯恐经济慢下来后导致政权不稳,片面追求GDP发展,盲目的重复建设,极力推行土地财政,大搞房地产开发,滥发货币掠夺百姓,以牺牲环境和资源以及民众健康,来换取经济总量盲目扩张和出口经济的畸形膨胀,这种以牺牲自然环境和子孙后代福祉为代价的GDP经济扩张模式,正是造成当今中国环境污染的主要原因。经济领域的腐败和非人道,必然导致对环境肆意妄为的破坏和治理上的无法无天。

    冯海光还谈到:中国人历来尊崇自然,有着良好的宗教信靠,但中共奉行的马列毛思想鼓吹“唯物论”,破坏自然,藐视神灵。在“十年文革”中,中国几千年来留下的文化遗产和自然环境,遭到了大规模的彻底破坏。在鼓吹“一部分人先富起来”的当今中国,拜金主义、利己主义以及地方主义肆虐横行。当今社会物欲横流,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不仅谈不上互相关怀,而是陷入互相伤害的疯狂状态。在这种“人不为己、天诛地灭”的社会里,何谈为了公益、为了环保而自觉的大众观念?这种民众的自私自利与当权者推崇的专制文化是一个硬币的两个方面。

    冯海光的发言是振聋发聩的!他说出了柴静所没有亮明的制度根源——即“人祸”才是雾霾的真正“元凶”!而中国的发展之路,早在27年前,也有一部分中国人提出了他们的看法。

    二、《河殇》天问?

    还记得电视剧《河殇》吗?它是中国中央电视台制作的六集电视纪录片,在1988年6月16日首播之后,引起了社会的巨大反响!《河殇》分为六集, 分别为:《寻梦》、《命运》、《灵光》、《新纪元》、《忧患》和《蔚蓝色》。 ...… 在第六集《蔚蓝色》中,我们读到了这样一段话:

    ——“蔚蓝色的天空,深邃而神秘。人们曾经坚信,这神秘的蔚蓝色描绘着整个宇宙,它是宇宙的颜色。炎黄开始中华民族的初铸,到秦始皇中央集权的一统,漫漫绵长的3000余年间,虽然上苍曾给我们数不尽的青睐,但中国的先民从来只是把海洋当作底色。”(注3)

    ——“蔚蓝色的隐退,埋伏下一个民族和一种文明日后衰退的命运。”(注4)

    中国人是喜欢“寻梦”的,对此《河殇》中有深刻地描绘,并指出:中国人已是“一个在心理上再也输不起的民族。” 对此,《河殇》为我们作出了一个结论:“文明衰落了”。

    ——“亚细亚,是一句古闪米特语,意思是'太阳升起的地方'。在地球北温带欧亚非三大洲的接壤处,从冰山雪峰中淌出来的几条大河,分别孕育了人类最古老的几个文明。”(注5)

    ——“无论是黄河,尼罗河,还是底格里斯河,幼发拉底河以及印度河,这几条着名的东方江河,都成为人类文明的摇篮。因此,亚细亚是创始的地方。文明的曙光从亚细亚升起,就像太阳从东方升起一样。”(注6)

    ——“但是,五千年过去了,亚细亚的太阳殒落了。这几个最先闪光的古老文明,也或早或迟一个个黯淡下去了。”(注7)

    电视剧中《河殇》给我们的答案是:“黄色”文明”它已经衰老了。它需要补充新的文明因子。

    ——“龙的传人呵,黄河能给予我们的,早就给了我们的祖先。我们的祖先已经创造了文明,黄河无疑不能再孕育一次。我们需要创造的,是崭新的文明。它不可能再从黄河里流淌出来。旧文明的沉渣已经像淤积在黄河河糟里的泥沙一样,积淀在我们民族的血管里。它需要一场大洪峰的的冲刷,而这场大洪峰已经来到。”(注8)

    于此同时,《河殇》也给我们指出了方向:“它就是工业文明,它在召唤我们。” 于是中国人自上个世纪的80年代起,开始了一场新时代的“洋务运动”——“改革开放”,推出了一个“变器不变道”的“大国崛起”梦想。

    能够预见文明的衰退,说明《河殇》的作者们对此是有远见的 ,但即使是一代思想精英们,也仍然没有预见到今天的中国,在走出“黄色文明”之后,不光没有能够拥抱“蓝色文明”,中国却在一种盲目的发展模式中,仅短短30年,就已经走到了生态环境崩溃的边缘,它不光使中国人生活在“穹顶之下”,而且还正朝着“不适于人类居住的”的末日狂奔!

    27年之后,人们是否超越了《河殇》的观念呢?也许,柴静并不清楚她的“穹顶之下”一旦播出,将如同当年的《河殇》一样的石破天惊!但作为中国最权威的前央视记者,她一定很清楚,这些漫天的雾霾,对岌岌可危的中华生态意味着什么!

    但不管是出于什么原因?柴静对此却作出了如下解释,说:“这也许是历史发展的规律,世界上每一种古老文明,许多西方工业国走过的发展之路,都有着相似的路径。”

    难道中国人的发展之路,真的只有这样走才行吗?《河殇》的作者如是说,27年之后,柴静也找出这唯一的既“不越雷池”,又可以“自圆其说”的理由来。

    问题是,人类发展的历史证明,这种解释是站不住脚的!

    笔者在《火山口上的红色帝国》后记中曾指出:“一切当下都是历史的延伸,未来的命运就在于今天的选择。中国人困惑和焦虑地活在当下,却对帝国的未来充满了恐惧和不安,而人们对“天下之变”需要的所有答案,就隐藏在曾被忽略的历史轨迹之中。”

    其实,任何历史都是由我们自己来书写的。站在历史和未来的交汇点上,中国该如何确立自己的发展战略?又该如何梳理中华民族的蓝色(生命)意识呢?人类素来都是以生存为第一需要的,基于因果法则,未来只是今天选择的延续,历史没有假如?历史也不存在遗憾!

    《河殇》的作者是睿智的,但同时也是悲哀的,他们和柴静一样,不敢正视其背后的制度根源。他们将种种不合理现象,一一归罪于中国文化,说:“可以从我们民族最深奥的文化根上找到答案”(《河殇》序)。而柴静面对铺天盖地的雾霾,也只能在西方曾走过的发展道路中,找到某种“开脱之词”。

    文化与政治,雾霾与发展,当然有其相会合点,但两者之间决非必然重合。政治制度和发展模式是由人来决定的,尤其是这半个多世纪以来,中共激烈地反传统文化,以一种“帝国式”的好大喜功,以“与天斗、与地斗、与人斗”的政治文化裹挟了全民族。如此之下,中国才会变得似今天这般的“国将不国、家不似家、人不像人”。将中国的发展困境,归罪于传统文化,和以西方国家也犯过同样的错误为解释,无异于为统治者们文过饰非,掩盖了在其背后深刻地制度根源。因此,这样的解说,只会模糊了公众的视线,并不能为中国的发展之路指明方向。

    对此,冯海光先生指出:“雾霾问题只是中国严重的社会、经济、政治危机的一个缩影,是中共“翻手为云、覆手为雨”的社会治理全面失败的一个表象。”

    冯海光认为:“雾霾问题看似一个环境污染的社会发展问题,但它却从多个方面折射出了中共在政治上,经济上和文化上全面衰败的概貌,试想中华大地的每一寸土地,早已经被中共专制铁蹄践踏得体无完肤,哪还有一方自由生活的乐土?人们赖以生存的空气、饮水和土地,经过这几十年所谓的高速经济的碾压,已经变成一个不能呼吸、不敢喝水、不敢饮食的人间地狱,而在这连饿狼野鬼也难已生存的恶土上,人们连思想的自由、言论和表达的一点自由也没有,这样一种从生存权到发展权都被这个罪恶中共政权严重压制的状况,必须得到彻底的改变!”

    与《河殇》天问和柴静解说相对应的是:

    自二战之后,无论在政治上、经济上、文化思想上,人们看到:旧的“欧洲发展模式”早已被抛弃,取而代之的是新的“全球意识”,一种多元的、协调的、尊重人权的、与环境共存的政治经济文化观念,正在成为当代文明世界的主流意识。那种只知倾慕十九世纪带有侵略性的西方工业化道路,和践踏人权、破坏环境的发展模式,早已被现代文明人类所抛弃。而中共鼓吹的所谓“大国崛起”、“中国模式”,无非凸显了一种“东施效颦”式的浅薄,和“无知无畏”般的狂妄,不光是“落伍”于世界文明的潮流,而且还会将中国发展的未来拖入“灭顶之灾”!

    我们必须认识到,一种所谓的社会“发展模式”,它只是人类生活的外延和选择,它必须有其内涵的支撑──如价值的取向、思维的方式、心灵的向往、生活的情调、行为的轨范等等。它的发展动力植根于民族文化的传统之中。中国人自古以来有“天人合一”的生命哲学,而中共抛弃民族文化传统,中华民族的发展必将无所依托。如今的中国,已成为一个恐怖的“互害社会”,连生存所需的最基本安全都无法保障,还谈什么“大国崛起”?怕是再鼓噪下去,只会弄出来一个“大国解体”和“生态环境崩溃”的闹剧和悲剧来。

    作为后发国家,中国必须借鉴人类社会发展已获得的经验,无论是正面的,还是负面的。100多年来,中国人向西方学习,正面的经验没有学的,极权主义,阶级斗争,唯物史观,享乐至上却一学就会,唯独拒“普适价值”于国门之外。自“改革开放”以来,30多年过去了,中国人向往的自由、人权、民主、法治仍遥遥无期,而中华民族赖以生存的山河大地却早已变得“满目疮痍”了。

    这是《河殇》所没有回答的,这也是柴静不敢说出来的,但这却是人们所面对的一个无法回避,而又极为深沉的问题!如今中国已步入“改革已死”的困境,人们不得不再次面对“中国向何处去”的天问?

    三、路在何方?

    苏晓康在《河殇》序言中说:“这种文化……它在今天已经无可挽回地衰落了,崩溃了。”(《河殇》序:呼唤全民族反省意识)

    第一集《寻梦》又说:“黄河能给予我们的,早就给了我们祖先,我们祖先已经创造了文明,黄河不能再孕育一次﹔需要我们创造的,是崭新的文明,它再不可能再从黄河里流淌出来……”

    对于攸关中华民族存亡继绝的发展路向,笔者认为:它并不是一种“文化决定论”,或者一种“文明衰退论”就可以解释的。对于中国人在一种“竭泽而渔”发展模式下所展现出来的“疯狂”,笔者在《火山口上的红色帝国》第十章:“——'天谴',大自然对人类的惩罚!”一文中曾指出:

    ——什么叫做“天谴”,即大自然对人类的惩罚。中国古代“灾异遣论”认为:自然灾害是现实政治的过失引起的,是上天对统治者的警示。“国家当有失道之败,而天乃先出灾害以遣告之。” (《汉书·董仲舒传》)生态环境灾难,其主要原因在于人类的行为与大自然规律背道而驰。这种悖谬,古已有之,今人愚昧,反而愈加疯狂,正应了一句老话:“天作孽,犹可违,自作孽,不可活!”

    ——这个话题,多年来我不断与周边的人谈起。但一般人很难听得进我的“危言耸听”。这些年来,人们被中国经济高速发展的表象所迷惑,没有人去正视其背后的危机,但我却坚定地认为,这个“危言耸听”在十年周期内就会全面爆发。2013年中国人已见识了雾霾的“伤心伤肺”,1/4的国土面积被雾霾笼罩,北京空气高达六级重污染,人们终于惊呼“狼真的来了!”

    ——自然生态的形成是亿万年时间跨度的事,但破坏却只需要短短的几代人,今天这种全方位、大规模的破坏,所造成的灾难性后果往往是不可逆的。正像人们已经看到的那样:雪山冰川融化、植被退化、土地荒漠化、沙尘雾霾肆虐、水质土壤污染、海水污水倒灌,渤海成了死海,黄河已逝、长江将亡等等!

    笔者认为:现在无论用什么名目,翻着花样的来鼓吹中国梦”,对于忽悠老百姓来说,都已经没有用了。在生态环境的报复面前,党国喉舌的说谎、欺骗、愚民都已是其次的了,对中国人来说,这只不过是自欺欺人的末世哀鸣罢了。吹破了天的“中国模式”在“天谴”面前一文不值,GDP保7保8都没用,从今年第一季度的来看,眼看着保6都成了问题。

    不还政于国、还权于民、还治与法、还道于自然,中国生态环境的浩劫就在眼前。这个周期是十年、二十年,抑或更长更短,不再只有天知道了,而是所有人都已能感受到的严酷现实了!

    今天我们面对的已不是什么“文明的衰落”,什么后发国家经济发展所“必须付出的代价”。人们今天所面临的严峻现实是:留下一个什么样的中国给未来?

    改革开放30多年来,中国工业化进程突飞猛进,但走的是传统的工业化道路,即“高投入、高消耗、高污染”之路,“先污染、后治理,先破坏、后保护”之路,资源的损耗和环境的破坏十分严重。

    在未来的20年,中国能源需求面临巨大缺口。要增加26座兖州煤矿,6个大庆油田,8个天然气西气东输工程,4.3个左右的三峡水电站的装机容量,20个大亚湾核电站和400个大型火电站,还要用20年的时间建起美国用50年时间增容起来的电网容量。到2020年中国的能源需求将达到31亿吨标准煤,居世界第二,占当年全球的13.2%。而中国能源消耗强度约为世界经合组织国家均值的4.6倍。

    今后的经济增长将会愈来愈依赖国外资源的进口。据2010年的统计,中国的石油对外依存度已达到57%,铁矿石已达到57%,铜也达到7%,铝已高达80%以上。

    中国各类资源人均占有量不同程度远低于世界人均水平,但却是世界上资源消耗与污染物排放量最大的国家之一。是世界上耗水量的第一大国(占世界用水总量的15.4%),能源消耗居世界第二位,污水排放量居世界第二位(相当于美国的3倍),二氧化碳排放量居世界第二位,不久可能超过美国,居世界第一。

    20多年来,中国经济持续高速增长(年增长率在7%―9%之间),不少人为此沾沾自喜。孰不知,中国经济增长很大程度上是以牺牲环境、破坏生态为代价的。据1997年世界银行统计,中国每年仅空气与水污染造成的经济损失就高达540亿美元,相当于GDP的6%。如果将所有污染对经济所造成的损失汇总起来,每年污染所造成的损失是GDP的7%左右。也就是说,人们千方百计所创造的经济增长奇迹,实际上已被环境污染所造成的损失无情地抵消了。

    人类生存在大自然中,是这个美丽的星球孕育了人类,同样也需要人类像爱护母亲一样地去保护自己赖以生存的这片土地。然而,就是这样一个浅显的道理却已经被中国人在贪婪的物欲追求中给扔掉了!

    在所谓“中国模式”的发展中,亿万愚民从山川毁灭到河流,从大地污染到天空,在所有已发现、可利用的大自然资源范围内,用疯狂得几乎变了形的身影在争夺着财富,照当代中国人大刀阔斧摧毁地球的架势来看,已经完全不考虑明天了……

    中国变了,这个被1/5人类占据的地方,一个号称神州的文明古国,已经变得叫人认不出来了。

    今天的中国,已经不是什么“亡党亡国”,而是要“亡天下”了!当少数统治者贪婪的欲望,成为挟持大多数人对物欲的疯狂追逐时,世间还有什么事情不能发生呢?无限膨胀的欲望和对大自然的疯狂掠夺,最终将导致中国走向灭亡之路。贪欲成为毁灭的动力,乃是这个“红色帝国”的万劫不复之源!

    四、蓝天革命

    《圣经》中有一句话,上帝要让谁灭亡,就先让谁疯狂。今天国人的疯狂除了预示着明天的灭亡之外,我真不知道还能意味着别的什么?华夏民族生存了世世代代的中华大地,如今已是满目疮痍。那么,中国人的子孙后代希望在哪里?

    保护生态,保护环境,保护青山绿水,保护碧水蓝天已成为今天中国人的当务之急。不要因为我们今天的愚昧与轻狂,毁掉祖先留给我们的锦绣河山;更不要因为我们今天的自私和贪婪,让我们的子孙后代彻底绝望!

    中国人请警醒吧!不要将一个有几千年历史的文明古国就这样毁掉,让中华大地成为21世纪的环境之殇、土地之患、人类之耻!

    雾霾所预示的“天谴”,不过是揭示了一个不以帝国统治者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规律,一个不尊重生命,不尊重人权、不尊重自然,不敬畏天地的国家和民族,是逃脱不了来自“上天”惩罚的!

    不难预见,在“红色帝国之梦”的驱赶下,亿万国人仍将朝着“末路”狂奔!已在劫难逃!国人终将在自己建造的地狱中,承受和体悟来自“上天毁灭”所带来的狂躁、悲哀和绝望……

    那么,如何才能找到中国未来出路的钥匙?彻底解决“中国发展模式”中的两难困境呢?

    冯海光的回答是:要想彻底的治理雾霾,解决生态环境与经济发展的瓶颈所在,“还我蓝天”,“还我山河”,就必须发起一场改变中国的“蓝色革命”!

    何谓“蓝色革命”?(冯海光语,笔者觉得用“蓝天革命”更为传神!)

    冯海光先生指出:“蓝色革命有三个基本的目标:第一,是要粉碎中共的专制政治体制,建立三权分立,主权在民的中华联邦共和国,使中国的政党选举、立法、言论自由置于一个有效的法律之下,让每一个从政者和公务员都处于选票、舆论和司法的监督之下,这样国家的政治天空才能如蓝天一样的清明透彻,而不是像中共当今的官场如同严重雾霾的天气一样,“伸手不见五指”。对现在的中国而言,其目标就是结束历代以个人权力为中心的皇权专制制度,建设以公民权利为基础、体现公共权力受托、委托关系并将公共权力置于全民监督之下的现代民主宪政制度。

    第二个目标:市场经济的民主社会必须要摒弃官僚集团盲目追求GDP的经济发展模式,避免盲目扩张粗放经营,不再把经济发展建立在以牺牲环境资源和子孙后代的福祉之上,通过确立私有财产的神圣不可侵犯,以及知识产权法的严格实施,激发人民的创造性,建立起以信息经济为主导,工农业为基础的蓝色科技经济。蓝色革命过程中要大力使用最新的网络和社交平台等蓝色科技,使中共这个依然只依赖暴力的统治集团,在信息经济的平台中丧失其统治的基础和合法性。

    第三个目标:必须从文化上彻底的根除中共红色文化的影响,把马列毛思想扔进历史的垃圾堆,让中国的思想重新回到以普世价值为基础的蓝色文明,在言论自由、信仰自由和出版自由等各方面达到世界级水准,让中华文明在与民主自由价值接轨中发出更加灿烂的光芒。

    笔者认为:这是冯海光先生对中国未来变革所做出的贡献,在这次悉尼召开的国际研讨会上,在其政治表述中,最大的亮点就是提出了“蓝天革命”的概念!

    因为,“蓝天革命”具有鲜明的政治动员的象征意义,其基本思想与当今中国变革的需要紧密挂钩,更重要的是,它是中国民主运动政治理念高度浓缩的表达。因此,它一定会被越来越多的人们所认同。笔者发现:“蓝天革命”在如下几个方面与民主变革的诉求高度吻合:

    1、“蓝天革命”与历史上的“共和革命”,“国民革命”(标帜是“青天白日”),与当代民主运动倡导的“民主革命”(蔚蓝色),以及与中国人百年来所追求的宪政民主梦想(生活在蓝天般的清明制度下)一脉相承。

    2、“蓝天革命”与“宁静革命”,“和平革命”,“颜色革命”,“茉莉花革命”,以及近年来风起云涌的“网络革命”,键盘革命”,“雨伞革命”等非暴力革命形式,具有高度的同质性和相互之间的替代性。

    3、“蓝天革命”与当今人类与地球和谐共存的“宇宙观革命”,环保领域的“绿色革命”,网络世界的“科技革命”、“云革命”等追求,理念相同,且包容度更大,涵盖的范围更广。

    4、“蓝天革命”既与自由、人权、民主、法治、平等、博爱、公平、正义等普适价值相一致,同时也包括了“天人合一”,“敬畏自然”,“万物相依”,“和谐共存”等优秀的传统文化之精神。

    所以,“蓝天革命”的提出,无论是在政治制度变革,社会经济发展,环境生态保护,人文生活方式等各个领域,都有“以和平收革命之功”(冯海光语)的伟大意义和现实意义。

    今日中国,已经被中共推行的所谓“改革开放”,拖到了一个千疮百孔、腐烂变味的死胡同中,任何人,任何政治集团,试图依靠旧体制、旧观念来寻求出路,只会在这个走不通的路径中,变的更加肮脏和更为血腥。

    对此困境,冯海光说得好:“唯一的办法就是打破胡同前面的通道,向世界各地的茉莉花和橙色革命学习,发动人类最后的一场蓝色“大革命”,冲破这个笼罩在中国人民前进路上近七十年的专制铁幕!”

    ——“只有这样,我们才有可能看到光明和未来!让我们海外民主运动同仁们,与中国劳苦大众一起,同仇敌忾,团结一致,一定能在2021年之前,完成蓝色革命的第一阶段的任务:结束中共专制!”

    结语:开启“蓝天革命”,迎接民主中国

    毋须讳言,在中国开启这场“蓝天革命”,我们将面对强大的阻力,它不光来自于中共政权的专制统治,它还来自于人们观念中,受中共“愚民教育”之后,所形成的一些根深蒂固的错误思维。对于国人来说,我们不光生活在大气雾霾的“穹顶之下”,我们也生活在心灵与思想窒息的迷雾之中。

    作为引领中国变革的政治力量,中国民主运动的多家组织,于今年3月底在澳洲召开了“2015悉尼民运大会”。大会采纳了冯海光先生提出的政治概念——“蓝天革命”,并将其作为了大会宣言的主题。针对人们所关心的、所担心的中国变革和环境难题,宣言指出:

    我们欣慰地看到,互联网技术缩短了海内外的距离,对推动中国社会的思想巨变、唤起民主意识的普遍觉醒影响巨大,一场以“蓝天革命”、“云革命”为标志的大变革即将到来,结束中共专制统治已日渐成为社会共识。自由派知识分子也充分认识到“改革已死,宪政当立”,渐进改良之路已走到尽头。

    我们认为,专制是中国一切苦难的根源,我们坚信,宪政民主是中国走出困境的唯一道路。眼下,中共政权正处在结构性的解体过程中,其内外交困,危机四伏,海内外民运应掌握好时机,乘势而为,左右时局,引领中国走上正确的变革之路,实现中国人百年来浴血奋战的宪政共和之梦。

    中国当代民主运动怀着对祖国的深切热爱,对30多年来的奋斗与牺牲无怨无悔。我们认为:海内外民主运动血脉相连。我们必须精诚一致地携手同行,守望相助,竭尽全力,开启“蓝天革命”,结束中共一党专政。还政于民,还产于民,还权于民,还“蓝天碧水”于民,还未来希望于民!让中国与世界文明接轨,让13亿中国人享受普世价值,让我们的子孙后代生活在蓝天下!

    这个宣言无疑是激动人心的,它说明了当代中国人已走出了《河殇》的时代,正以一种全球化的视野,接纳和包容了人类文明的成果,它不光包含了当今世界的“普适价值”,它还融汇了古老的东方文明中“天人合一”和“万物共存”的生存法则。正因如此,“蓝天革命”才显示出了它不朽的生命力!

    ——仅以此文表达笔者对冯海光先生的高度敬意!

    潘晴

    2015/5/15于澳洲悉尼

    【注1、2、3、4】电视剧《河殇》第六集“蔚蓝色”解说词。

    【注5、6、7、8】电视剧《河殇》第一集“寻梦”的解说词。

分享:

相关文章
作 者 :潘晴
出 处 :北京之春
整 理 :2015年5月15日17:11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