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6月号-中国政情 丁强简介 丁强文章检索

 

 

小平趟平、近平躺平的党奴教育与教育腐败
 
 
丁强
 
 
(笔者回顾六四惨状于32周年纪念会)

 
32周年六四纪念会上,笔者念诵了所在中国人民大学的死难者7名:中国人民大学七位死难者是北京的蒋捷连、陈来顺、张卫红,四川的吴国锋、萧峰杰,湖北的程仁兴,江苏的陆春霖。为何?因为中国人民大学最初是北京1912年建立的国民大学,合并了上海的中国公学,在1949年为中国大学,诐共产党的山寨大学“陕北公学”吞并后,改名为俄化大本营的“中国人民大学”,校长吴玉章是四川人,第一书记胡锡奎是湖北人,第二书记郭影秋是江苏人。此外还能怎么解释?
 
笔者还回顾了恐怖之夜所见第一具尸体是九岁的吕鹏,他妈妈撕心裂肺的哀嚎犹然在耳,仿佛32年前的6月3日下午,笔者路过南礼士路公园所见的争闹的三个约九岁的小孩,就是当年的:杨佳、吕鹏(六四最幼死者)、吴钰骅(江泽民的侄孙)。这是一个梦,也是一个寓言。如果没有吕鹏之死,也就不会有杨佳与吴钰骅在2008奥运前的决战。
 
丁子霖名单的死者,年龄次幼的是她儿子蒋捷连,最幼的是9岁的吕鹏,他的稚嫩的遗体如同羽化后的蝉壳,为当时的全北京人所见。太惨了!莫非因为他名“吕鹏”音近“李鹏”?发生了那样的悲剧,事后毫无抚恤、忏悔以及保证“下不为例”,似乎宣告了:这只是血腥镇压的开端,在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时代!共产党把军事坦克改装为经济坦克,一切都要“趟平”!
 
笔者在六四后忍辱偷生十年,侥幸又混入了“中央国家机关”以借调农民工的身份,常听到这个词“趟平”,或曰“平趟”,是机关同事们的术语,意为搞一个项目,能把涉及有关条条块块的事情和人物都协调好,到处都给面子,类似广东人说的“搞定”或者“摆平”。“趟平”本来是足球术语吧,意指带球过人,直到射门。
 
“中囯”是一个中央极权恐怖主義的概念,本意为万国之中央,与“京城、首都”是同一个意思,出了“中国”地名,则是充满了侵略性奴役性血腥性,最多的字号是:平,定,安,宁,镇,抚,顺,靖,边,绥,化,昌,庆,怀,宣,威,远,疆...既表示歧视性的征伏含意,也蕴含了一圈又一圈向外征伏扩张的汉人内心的恐惧感,对不同于自己的面目衣装的异族,信誓旦旦要平北、平南、平东、平西,或者北平、南平、东平、西平…任何人都要诐摆平,不允许有任何的独立者存在。
 
故在世俗教育的核心就是“平”,不要有不同于众的特点、个性,自幼就要剪除天使的翅膀。难怪这个字“平”,太多的用于人名,终于出了个“邓小平”!每个汉字都是一个符箓,每个“中国人”的姓名,都是一个咒语,决定了一生的命运,例如:毛泽东宠信的“汪东兴”,江泽民任用的:藤文生,贾廷安,由喜贵,王沪宁,宋祖荫...都是取名好。
 
看看邓小平时代,混的好的都是命好、取名好:张爱萍,邓亚萍,聂卫平,李修平,袁隆平,王冶坪,习近平…江泽民说“闷声大发财”,胡锦涛说“不折腾”,意思都是一个字:平!不要有任何的突出、崛起,慢慢的悄悄的混!既然崇尚“平”,就不允许有“独立”的嫌疑,就有了打压独立的各种罪名:搞分裂、架空领袖、拉宗派、小圈子、妄议中央、不讲政治规矩…即使令计划那样混到了一人之下万人之上,平西王薄熙来那样割据一方,一切都要趟平!
 
而在极权体制下,又要充分调动积极性,驱使各式大小知识分子乃至屁民,理由也是千奇百怪,诸如:不能输在起跑线上、积极靠拢组织、成为成功人士、月入N十万、名目繁多的先锋、模范、补课、加班…否则何以蛊惑人性的贪欲、成为经济炮灰?正因如此,不堪折腾的赶不上新时代的屁民们,大概终于悟到了一点什么,悄悄的流行起了一个概念:躺平!只要还能活着,类似于古希腊的犬儒主义,到印度的非暴力不合作,这是多么的无奈哦?唯一能做的就是“躺平”,悄悄的只能保命,类似某器官,任凭怎么忽悠,怎么撸弄,怎么扎针,怎么灌药…就是没脾气,没反应。当然啦,能够接受“躺平”的,当然是有了一点世故阅历的人生失意者?
 
而那些尚未走出校门的将成年人呢?可就麻烦了。例如所谓“独立学院”的学生们,32周年六四纪念之际,竟然风起云涌的反抗党和政府的院校合并战略。他们忍辱举债的读了高价书,承担了教育腐败的成本,只为混到一纸文凭“三本”类似于“妾出”,作为混入社会的护身符,还未到手就要贬低身价为“婊子养的”,是可忍孰不可忍?
 
那么必需溯思,为何迫不及待的要搞全国性的“独立学院职业学校”大合并呢,一场桃李劫?首先,祸根就在“独立”!试想当今党国,不惜一切的“反独立”,反台湾独立、反香港独立、反西藏独立、反南蒙古独立、反维吾尔独立…似乎“独立”是十恶不赦的叛党叛国的首恶大罪,却又习以为常的以“独立学院”培养了雨后春笋般的“独立学生”,长此以往,他们会像贾环一样的颠覆贾府,后果不堪设想。所以要把这些“独立学院”文化人,踢入“职业技术大学”的农民工。
 
其次,独立学院是教育腐败的重灾区,尾大不掉的小金库。这玩艺的出现,是因学龄人口的增长高于高校普及的速度,再挖根子就是高等教育不能摆脱党化奴化的牢笼。在民国时代的高校是多元的,有国立大学、教会大学、私立大学,各凭办学质量,让毕业生获得饭碗的含金量,据以吸引生源。同时,还有多元化的职业技术教育,职校生与大学生之间,没有不可逾越的鸿沟。例如中等师范的职校生毛泽东,可以去北京大学打工兼学课,不想学了就混江湖,也没人歧视他。所有的学校,都取决于办学者的精诚奉献。用人者也是择优录取。但在1949起,以中国人民大学为老巢的党化教育,先在各地兴办了恐怖集中营“人民革命大学”,甄别鉴定了所有的高校教员及政府文官,然后1952“高校调整”强制劫收,铲除了独立思想的摇篮,每省只有一所综合大学、一所工学院、一所师范学院,以及各个部委厅局的专业学院、职业学校,直至文革全囯只剩了“五七干校”和工农兵大学。文革后,又是一波波的学校改名的狂潮,追查、攀附民国时代的高校家谱,升级、合并、瞎折腾。高校风潮的大氛围,则是腐败虚矫的大氛围:学生一考定终身、慕官厌农、教育不许私营独立、学校规格一刀切、求大求全求虚名、。。。
 
例如这次名头甚响的江苏大学京江学院,江苏大学本来是“镇江农机学院”,农字太恶心,改名江苏工学院,又改江苏理工大学,再改江苏大学。京江学院只是江苏大学的法定私生子,招收考不取本科还想本科又能出钱的,江苏大学有了办学搜刮的小金库,教师们又有了兼职讲课的肥差,所以很多教师能够积累资本又成了易租宝的受害者。京江学院拟与合并的江苏农林职业技术大学,其实也不弱,本是当地赫赫有名的句容农校,校史近百年,何况还有丘陵山区的广阔校园,本来是个天大的美事。
 
但一合并,这一代独立学生本来梦想自己是文化人可以当官的,诐贬成了终身烙印的职业农民工,最为歧视的就是“职业”二字,类似于“站街就”“洗脚”…士可杀不可辱呀!这一代的独立学生,即将毕业前承蒙了党国恩典的恶补课程警棍教育,仇恨在胸,又尝到了维权胜利的甜头,保住了身价,懂得了抗争才是硬道理,踏入社会还会反抗歧视他们的二本一本,,,很大概率能成为毛泽东式的颠覆人才哦?
 
不妨躺平,静观后来者居上。
 
分享:

相关文章
作 者 :丁强
出 处 :北京之春
整 理 :2021年6月10日18:38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