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7月号-中国政情 朱振和简介 朱振和文章检索

 

 

小诗“知了”是否暗讽习近平?
 
 
朱振和
 
 
不久前,网上广泛流传一则消息:上海著名记者宣克灵,在晨练时听到树上知了的鸣叫声,一时兴起写了一首小诗(打油诗)《知了》,发在自己的微博上。后来宣克灵被人举报,说小诗中的言词“高高在上”、“肥头大耳”、“自以为聪明”、“不知人间疾苦酷暑”是“意有所指”,是暗指习近平。于是宣克灵在微博上表示删除不当信息。这时宣克灵已经被微博禁言,被当局训斥,要他作深刻的检讨。
 
这则消息传出以后,网上发出一片谴责中共当局的声音,谴责中共当局在中共20大之前收紧对舆论的管控,大搞“文字狱”,封杀中共当局认为“不当”的所有信息。网络消息只注意到这一方面的情况,至于宣克灵的小诗《知了》是否在暗讽习近平,似乎至今还很少有人关注这个问题。
 
我认为这首小诗《知了》的确是在暗示讽刺习近平。在上面列出的小诗言词中,对于“高高在上”等言词你可以辩解说,这说的是知了,但是“肥头大耳”这个词组无论如何不能用来描述知了。知了的头并不大,也没有耳朵,把知了说成“肥头大耳”是怎么都解释不通的;人们一看到“肥头大耳”四个字,立即想到的是猪头;习近平有一个绰号,就是“习猪头”,所以网友们看到“肥头大耳”这四个字,百分之百地会认为这是指习近平。还有,大多数知了在“蛹”的阶段在地下度过3 – 5年,在小诗中说成“5年以上”,这就不是指“知了”了。宣克灵为什么要写这首小诗呢?我想可能是因为习近平坚持“清零”政策,把全上海“封城”两个月,使上海人民遭罪受苦了,宣克灵就写了这首讽刺小诗来发泄、表达对习近平的不满。
 
宣克灵写小诗《知了》及中共当局对他打压这件事说明了两方面的情况,一是中共当局在中共20大之前大大加强了对网络、媒体、舆论的管控;二是全国人民普遍地对习近平不学无术、高高在上、倒行逆施、胡搞蛮干、瞎折腾非常不满。其实,在网上出现的对习近平发泄不满、讽刺挖苦习近平的言词、评论、短文、小诗乃至长篇大论,多得不计其数,宣克灵的小诗《知了》只是对习近平怨愤的汹涌波涛中的一支浪花而已。
 
习近平上台以后就大搞个人崇拜;他的知识水平很低,却依靠权势金钱弄到一个“博士”头衔,还喜欢装出一副学识渊博的样子,到处自吹自擂、自卖自夸;他每次发表演讲,发言稿都是别人写的,他经常念错发言稿,十年来他闹出的各种“笑话”多得不计其数。他上台不久,网上就出现了肉麻吹捧习大大和彭嬷嬷的流行歌曲;后来他安排人作秀,到庆丰包子铺吃包子,以包子为由头大搞个人崇拜;他到处“晒书单”,吹嘘自己在下乡插队落户时就阅读了上百本外国名著,但露出了“马脚”,有的外国名著在那个年代还没有中译本,难道习近平当时能阅读外文原著?他念错发言稿已经有一二十次了;他还吹嘘在下乡时能扛200斤重的麦子(麻包),走十里山路不换肩;…… 诸如此类的“笑话”多得不计其数。习近平的这些“笑话”已经成了人民群众在茶余饭后闲聊时经常提到的“笑料”,经常可以听到有人在私下传谈这些“笑料”,当然也会出现一些讽刺、挖苦习近平的“段子”、短文、小诗。
 
与这些“笑料”相伴而生的是有人给习近平起了大量的绰号(外号),如:习包子、庆丰帝、习猪头、习蠢猪、习蠢货、习宽衣、习特勒、习泽东 …… 等。有人统计了一下,说习近平的外号有600多个,我不知道这个统计数字是否可靠,但习近平拥有几百个外号是确定无疑的。习近平拥有外号数量之多在古今中外的最高领导人中肯定是绝无仅有的。中国历代有400多个皇帝,中华民国建立以后有几十个总统、主席、国家元首、党的最高领导人,他们中有不少人有绰号,但是绰号数量最多的(如:江泽民)也只有十几个绰号;世界各国的国家元首、政府首脑及最高领导人大约有几万个,他们中间肯定没有一个人拥有几百个绰号。就拥有绰号数量最多这一点而言,习近平肯定是远远超过世界第二的绝对世界冠军,完全可以收入《吉尼斯世界纪录大全》中。
 
习近平的“笑话”广为流传及拥有几百个外号,说明了习近平在人民群众中的声望极低,人们把他当作一个“笑话”来谈论,这只涉及到他的人品。更糟糕的是,习近平的行为风格是胡搞蛮干,瞎折腾,被习近平搞砸的事情也是不计其数。只举一个例子:“雄安新区”是习近平亲自决策、亲自拍板敲定的,当初称它为“千年大计”,如今“雄安新区”成了全国最大的烂尾项目,上万亿元的投资都白费了,习近平可曾说过一句检讨的话?
 
中共执政以来经历了几个最高领导人,习近平是知识水平最低,最善于吹牛、撒谎,最厚颜无耻,干得最烂的一个,有习近平在台上蛮干、瞎折腾,中国人民永无宁日。马上把习近平赶下台,刻不容缓,越快越好,这是我们今天面临的头等紧要事。
 
附:小诗《知了》
 
    知了
闭嘴!
说你呢
高高在上
一片聒噪声
平添几分燥热
 
自以为聪明
肥头大耳
 
土堆里
蛰伏
5年以上
才爬出阴间
却只会用屁股
唱夏日里的赞歌
不知人间疾苦酷暑
 
分享:

相关文章
作 者 :朱振和
出 处 :北京之春
整 理 :2022年7月25日18:3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