棣栭〉
銆婂寳浜箣鏄ャ€嬫湀鍒�
鍖楁槬鏂伴椈涓績
璧勬枡鏂囬泦搴�
璁㈤槄涓庢敮鎸�
銆婂寳浜箣鏄ャ€嬬畝浠�
缃戜笂鎶曠ǹ
鏈熷垔涓嬭浇
鏃ユ湰璇�
English
2016年8月号-中国政情
胡平
简介
胡平
文章检索
以诺齐克倡导的方式度晚年
胡平
不久前,从网上
读
到笑蜀的文章《
斩
首
<
炎黄春秋
>
,
谈
何
“
不忘初心
”
?》,其中写道:
2011
年,笑蜀
应
邀到杜
导
生家作客,杜
导
生提出
请
笑蜀担任《炎黄春秋》
杂
志社
编
委,杜
导
生解
释说
:
“
请你当编委,主要是想保护你。有这么个头衔,以后他们如果要动你,我们为你说话,就天经地义了。
”
一听此
话
,笑蜀
顿觉
暖流
传
身,感激莫名。
笑蜀在文中写道:
“
杜老
还谈
了很多很多。
谈
他当年如何左,
谈
他晚年如何
觉
醒,
谈
《炎黄春秋》如何
历
尽坎坷。印象最深刻的,是他
强调
的
‘
五不怕
'
。他
说
,以后的形
势
会越来越
险恶
,《炎黄春秋》可能随
时
命
悬
一
线
。但是,他
说
,他不怕,
‘
毛主席
讲
五不怕,我正好用得着
’
。第一,离婚不可能;第二,砍
头
不至于;第三,坐牢也不至于;第四,撤
职
,停退休金,
这
不怕,儿女养得起;第五,开除党籍,
这
也不怕,
组织
上开除,思想上没法开除。
'
最后,他
补
充
说
:
‘
我其
实还
真有一怕,那就是毛主席没提到的,取消医
疗
待遇。你知道到了我
这
个
级别
的干部,生病住院都是国家包干。哪天身体出了大
问题
,
这
医
疗费
可是儿女包不起的。但
转
念一想,我都
89
岁了,马上就
90
了,活到
这岁
数也可以想开了,也不怕!
'”
无独有偶。此前读过一文,也讲到同样的意思,就是陈德宏那篇《读胡鹏池和他的
<
芦花瑟瑟
>
》。
陈
德宏和胡
鹏
池都是文革前的大学生,同
为
清
华
校友,
现
在都是
70
多
岁
的老人了。早先我
读过
胡
鹏
池不少文章,有
阅
尽
沧
桑的厚重,
见
解中肯而
锐
利。
陈
德宏写到他和胡
鹏
池的交
谈
,其中写道:
“
圣人曰
‘
五十而知天命
'
。胡先生
说
,那仍然是指圣人。我
辈
都是凡夫俗子,不可能做到
这
一点。在座三人都七十开外了,
谁
敢
说
自己
‘
知天命
'
啦?无非是活了一把年
纪
了,
经历
多一些,俗事、私事能放下的也就放下了,所以可以做到
‘
事无不可以
对
人言
'
,
这
也是
‘
古稀
'
之后人生的一种境界呀。
”
这使我想起著名哲学家、哈佛大学教授罗伯特
∙
诺齐克的一段话。在《死亡》一文里,诺齐克写到:
“
我理解人
们
表
现
出来的直至人生
终
点的
强
烈求生欲望,然而却
发现
一个更具吸引力的途径。在度
过阅历
丰富的人生之后,一个人如果仍然
拥
有充沛的精力、敏
锐
的思
维
、
坚韧
的毅力,也可以
选择认
真考
虑为
他人、
为
某种高尚、美好的事
业
去冒
险
,或者付出生命
……
在生命的自然
终
点到来之前的某个
时
候,一个人可以将自己的心思和精力用于帮助他人,其方式比年
轻
一点的、更
谨
慎的人敢于采取的
带
有更多的
戏剧
性和危
险
性。例如,象甘地和
马
丁
∙
路德
∙
金从事的那种和平活
动
与非暴力抵抗
……
这样的道路并不适合每个人,但是,有的人可能认真考虑将自己有限的余生奉献给为他人谋求利益的勇敢和高尚之举,勇于促进真善美或者神圣的事业
——
不是悄无声息地走向死亡,不是面
对
生命之光的暗淡而勃然大怒,而是在
临
近人生
终
点
时让
生命
绽
放出前所未有的耀眼光芒。
”
在我看来,最适合于诺齐克倡导的老年生活方式的地方莫过于中国:
第一、当代中国,世事沧桑,我们的生活变化太大太频繁,因此很多老年人拥有比其他时代、其他国家的老人都更为丰富的人生阅历。
第二、又因为中国仍然处在一党专政的高压之下,我们有太多太多的和平活动与非暴力抵抗需要进行,年轻的时候,要顾忌的事太多,要冒的风险太大,很多该说的话不敢说
,
该
做的事不敢做;人老了,无所
谓
了,很多原来担心的事
现
在不需要再担心了,很多原来害怕的事
现
在也不那么可怕了,因此正可以活得更本真更洒脱更率性,更无所畏惧,从而做出更有意
义
的事情;在自由的国度里,你反而没有多少做
这
种好事的机会。
第三、再加上互
联
网的
发
明与普及,使得老年人可以足不出
户
,安居家中,坐在
电脑
前,
轻轻
地敲打
键盘
,于是就向公众
发
出了自己的心声,于是就促
进
了真善美或者神圣的事
业
。
其
实
,在中国,早就有
许许
多多的老年人在以
诺齐
克倡
导
的方式度
过
他
们
的晚年。在中国,很多人到了老年而成
为
作家,成
为维权
人士异
议人士,成为人权英雄;很多人是在人生的最后阶段放射出最大的光芒,以至于我们必须要用他们最后的言行定义他们的一生。如果李慎之不是在晚年写下《风雨苍黄五十年》,韦君宜不是在晚年写下《思痛录》,李慎之就不成其为李慎之,韦君宜就不成其为韦君宜。这样的人有许许多多。我期待也相信,会有更多的老年人愿意以这样的方式去度过他们的余生。
《中国人
权
双周刊》首
发
分享:
Please enable JavaScript to view the
comments powered by Disqus.
相关文章
-
北京,你真的太残忍!/林傲霜
-
高高在上的蔡奇,不知所措的官员/钟邢
-
[旗帜鲜明]地支持华涌,反对蔡奇/钟邢
-
还我北泉签名纪实/李海霞
-
为何这么大的三起公共事件没有引发抗议潮/陈维健
作 者 :胡平
出 处 :北京之春
整 理 :2016年8月23日16:27
关闭窗口
Copyright ©
銆婂寳浜箣鏄ャ€嬬紪杈戦儴
All Rights Reserved
E-Mail:bjs201022@gmail.com webmaster@bjzc.org manager@bjzc.org
鍦板潃:Beijing Spring, PO Box 186, Bogota, NJ 07603 USA
鐢佃瘽锛�001-718-661-99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