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1月号-神州大地 张杰简介 张杰文章检索

 

 

“把钱花光 为国争光”的疯话与老百姓没钱的尴尬
 
 
张杰
 
 
这几天网上有一个热门的话题,那就是经济学家林采宜的演讲观点“花钱是最好的爱国方式。把钱花光,为国争光。”
 
1月9日,主题为“大变局和双循环”的第九届中国首席经济学家论坛在上海举办。前华安基金首席经济学家林采宜在会上表示,从近十年开始,消费在经济增长中扮演的角色越来越重要,拉动消费需求,一靠制造时尚,二靠制造焦虑。
 
林采宜说,只要消费能够强劲增长,未来中国经济的动力就会源源不断。她指出,过去二十年,投资和出口扮演了重要的角色,而从近十年开始,消费扮演了越来越重要的角色。把钱花光,为国争光。爱国主义怎么爱呢?很简单,花钱就是最好的爱国方式。
 
林采宜的话立即招来了众怒。有网友说:中国还有6亿人月薪才一千元,不足二千元的有10亿人,你让他们把钱花光,喝西北风吗?你有余钱你随便花,花钱谁不会呢?还要你教?关键是有没有钱花!这个才是关键!
 
人最大的悲哀是啥?是钱花光了,人还没死!既然人还没死,就要养家糊口,就要赡养父母,就要抚育孩子,就要给孩子交学费、资料费、各种培训费、医药费、生活费……
 
现在中国盛产这些语不惊人誓不休的砖家。比如,那个“死4000人等于没死人,哈哈”的李毅;那个“收入2000元人民币比在国外收入3000美元更幸福”的陈平。
 
有网友说,钱都花光了,孩子上学交不起学费,爸妈住院请不了护工,看病付不出挂号费,住房拿什么还房贷。没有钱年轻人就找不了对象,找不到对象就结不了婚,结不了婚就做不了爱,做不了爱哪来的革命后代。把钱都花光了,成穷光蛋了,饥寒交迫,兜里头一无所有。喝西北风能解渴,唱《国际歌》能管饱,不要说我们一无所有,我们要做天下的主人。
 
在赵本山的小品巜不差钱》里有句经典名言:“人这一生最痛苦的事,人还活着,钱没了”。
 
林采宜该挨骂吗?该!袁腾飞就已经在网上开骂了,并且骂得荡气回肠。但林采宜作为经济学家显然不会弱智到鼓励老百姓把钱花完,她实际上想为习近平的内循环支招。因为消费、投资、出口是拉动GDP增长的三驾马车。目前,由于中美贸易战、香港红色恐怖以及维吾尔人权问题,中国与西方冲突严重,再加之新冠疫情,本已处于下行的中国经济已经雪上加霜了。也就是投资、出口双双陷入困境,目前能够拉动中国GDP的也就剩下消费了。林采宜鼓励老百姓花钱,实际上就是想让老百姓多消费。通过增加消费让中国经济走出困境。但网友的怒怼也是对的,因为中国人不是不会花钱,而是消费不起。中国消费的问题在哪里呢?
 
第一,中国人手中无钱
 
不仅林采宜鼓吹老百姓花钱消费,去年10月30日,中国国家统计局长吉喆在介绍“十四五”的规划时,反复强调要大力促进消费,在短短的一小段讲话中竟连续13次提及“消费”,显然,中国当局已视“消费”为解决当前经济困境的万能法宝。
 
但有学者指出,仅从纸面数字而言,中国居民内部消费需求似乎颇具潜力——2017年中国人消费占GDP的比重为39%,不仅远低于美国(69.5%),也低于日本(56.3%)和韩国(47.8%),甚至低于印度的居民消费支出水平(59.1%)。以汽车为例,美国的千人汽车拥有量是800台,德日是650台,中国到2017年末才刚140台,差距很大。但实际情况是,中国统一大市场,被一道“城乡二元结构”鸿沟一分为二。中国宏观经济学会副会长王建分析,中国目前约有3.3亿人口的人均GDP已在2.5万美元以上,而有10.5亿人口的人均GDP在4,500美元以下。这两部分人口分别集中在城市和乡村。两部分人收入差距巨大,使中国形成了M型消费结构,低端和相对高端的消费比较多;而健康的消费市场应该是橄榄形的,中间庞大的中产阶级形成消费市场的主体。
 
2019年中国GDP是100万亿元,人口14亿,人均GDP 7.14万人民币,折合美金为10276美元。按照世界银行2017年公布的最新标准划分,人均GDP在1006美元至3955美元属于下中等收入经济体,在3956美元至12235美元之间的属于上中等收入经济体,超过12236美元则属于高收入国家。据此,中国在2019年已经迈入上中等收入经济体。但中国是一个人口众多的发展中国家,人均年收入是3万元人民币,但是有5.6亿人每个月的收入也就1000元,相当于40%的人口,只占有17%的收入。而这5.6亿之中,还有2.8亿(20%)的月收入远远少于1000元,只有537元。以联合国确定的每天生活消费支出1.9美元的国际贫困线为基准,这2.8亿人实际是在贫困线下。
 
第二,中国人消费不起
 
中国中下层确实没钱了,消费枯竭。房地产作为最大的内需,却挤占了几乎全部其他的内需消费空间。
 
2015年以来的一轮房价上涨,究其本质,就是以货币宽松和政策优惠,通过去库存叠加棚改货币化,鼓励居民举债购房。其目的就是,以居民加杠杆,缓解地方政府债务和房地产企业债务危机。结果显而易见,房价一路高涨,居民杠杆率(居民债务余额与GDP的比率)随之一路上扬:从2008年时的18%,攀升到2018年一季度的50%。短短十年,居民杠杆率翻了两倍。在居民贷款里,高达70%以上都是中长期的房贷。而在短期贷款里,资金也多数通过消费贷、现金贷等方式违规流入楼市。
去年上半年,中国人民银行调查统计司,发布了一份针对全国3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涉及3万多户城镇居民家庭的资产负债情况调查报告。根据报告,中国有一半以上的家庭,已经在破产的边缘。总资产最高的前20%家庭,其总资产占比,达到了63%;前10%家庭的总资产占比为,达到了47.5%,而最底层20%家庭,资产占比仅为,2.6%。换句话说,中国居民近一半的财富,是被10%的家庭牢牢占有着。56%的家庭是靠负债购买房产,而房贷占到家庭总负债的76%,而负债来源则以银行贷款为主。这意味着,他们一旦违约,房子就会被银行收走,变成赤贫,喝西北风。
 
杭州、厦门、深圳、珠海、广州、南京、合肥、苏州八座城市的居民平均贷款数额已经超过了存款数额。上海财经高等研究院一份报告称,2017年中国家庭的负债率,就已经高达107.2%。高房价占据了很多人未来20-30年一半的收入。
 
第三,疯狂印钞加速货币贬值
 
中国居民债务猛增与货币超发有着必然的联系,在1990年的时候,人民币广义货币供应量,也就是我们常说的M2发行量是1.53万亿,截止到2018年3月,中国的货币M2发行量达到173.99万亿元,这意味着28年的时间,人民币的发行量增加了100多倍!而中国的GDP和国民人均收入却远远没有达到这个惊人的增长水平。如果按汇率来折算,人民币广义货币供应量(M2)是27.67万亿美元,这个数字已相当于“美元+欧元”M2总量。到2019年9月,中国的货币M2发行量已经超过195.23万亿。
 
过去几年,中国应对经济困境的方法就是拖字诀,一出现GDP增速下降的迹象,就立马狂发货币,只要经济一下滑,就开动机器大印钞票,就开始降息,就开始宽松。但狂发货币的基础是实体经济在同样保持快速增长,这样才能把企业贷款变成利润来支付本金和利息,否则就变成凭空印钞,只会让货币出现贬值预期。如此印钞速度确实堪称恐怖! 
 
中国政府疯狂印钞直接造成中国通货膨胀,使物价上升,老百姓手中的钱不值钱。
中国有十四亿人口不假,但在“新三座大山”(住房、医疗和教育费用)以及通货膨胀的重压下,他们用什么去消费呢? 
 
现在,我们总结一下。经济学家林采宜所谓“把钱花光,为国争光。”被网民怒斥活该,因为经济学家要学会说人话。但如果大家仅仅认为林采宜在说疯话,显然忽略了她说话的背景。她实际上在帮政府鼓励中国老百姓消费,想用消费提升中国经济。因为中国老百姓消费的确严重不足。但不是中国人不愿消费,不会花钱,而是消费能力枯竭,钱大都压在房地产里面,同时还要面对医疗和教育另外两座大山的重压。可见,通过拉动老百姓消费这条路走不通,也预示着习近平内循环之路只是一个忽悠。
 
分享:

相关文章
作 者 :张杰
出 处 :北京之春
整 理 :2021年1月19日18:2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