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打黑与律师造假事件
(山东)牟传珩
自薄熙来高调唱红打黑以来,重庆就处于被舆论声援与质疑交汇的风口浪尖上。特别是“律师造假”事件发生以来,重庆运动性执法更令中外媒体哗然。
2009年最后一天,就在“律师造假”当事人李庄身陷牢狱,面临审判之际,重庆市委书记薄熙来率领市委、市政府的领导看望慰问了打黑一线干警;接着李庄被当地法院判处2年6个月刑期。李庄当庭称判决是“重庆市‘三大长’(公安局局长、法院院长、检察院检察长)早就商量好的结果”,他为此高呼:“16万中国律师会替我上诉”“时间会把真相暴露在阳光下”。 李庄随即被法警押出法庭,再次引爆新闻轰动和舆论对立。
2009年12月14日,《中国青年报》片面采用重庆警方提供的材料,发表绝大多数内容源自重庆警方撰写的新闻通稿,描写了李庄帮助“黑老大”龚刚模串供,让龚对法庭谎称被刑讯逼供等五大“罪状”,收取上百万元费用和事成后两三千万元保命费的过程,塑造一个只要钱不要法的“讼棍”形象,以此抹黑律师,误导舆论,引起了中国维权律师群体的强烈反弹。
同一天,全国律协宪法与人权委员会副主任陈有西,以一篇《法治沉沦》文章率先对重庆司法当局和《中国青年报》炮制“律师造假”事件发难。此文激起了众多法律人的共鸣。后来成为李庄辩护人之一的陈有西律师继而多次发表文章,批评《中国青年报》报道“违反新闻客观报道准则,缺乏法律常识,未审先判,以偏概全,恶意贬损中国律师整体形象”。陈有西痛陈:“稍知道立法过程的人都清楚,我国现《律师法》已经是非常保守的一种定位,同中国已经加入公开承诺遵守的国际人权公约还有不少距离。”
也是这一天,中国政法大学法学院副院长何兵座客央视《新闻1+1》播出的《重庆打黑:律师身陷“造假门”》节目,间接指责薄熙来和王立军将矛头指向律师的作法。紧接着重庆官方控制的华龙网发表多篇网评文章,如《何兵到底是在为谁说话?》等,展开人身攻击式的大批判。与此同时,《新京报》则发表文章揭露说,《中国青年报》根本没有自己写报道,而是刊登了改动很小的重庆警方新闻稿。继而有关法律专家们在网上分析说,按照中国刑事诉讼法规定,警方在法院开庭前无权向新闻界披露案情,如果《中国青年报》真的从重庆警方骗取了细节,那么要告这家报纸泄密。为此,搜狐网博客赵三平律师在网上发出“建议北京市律协组织协调关于起诉《中国青年报》及该报法治主编郑琳的有关事宜”的文章。
12月17日,人民网刊文称:“律师造假”成了重庆打黑引出的“标杆案”,引发京渝两地律师界集体震荡;南方报业12月16日刊文“重庆警方应回避李庄案”;12月19日光明网-光明观察刊文“权力在给法律点颜色看看”。更为引人注目的是,左派网站乌有之乡于12月17日发出的政治斗争呐喊文章“薄熙来还会带给官僚资本集团多少噩梦”。文章称薄熙来在重庆带领人民群众开展扫黑除恶挖保护伞是正义的运动,“其意义早就超出了打黑的范围”。说李庄案“是对中国资改派集团所制定的法律体系的斗争。”
年前,李庄刚刚被捕时,就有北京张凯、李方平、黎雄兵、杨学林等19名律师,联名给全国人大常委会和公安部提出建议,指出重庆警方与李庄案有直接利害关系,理应回避,异地管辖。发起人之一李方平对《中国日报》说:逮捕李庄证明,中国律师的权利一再受到侵犯的问题正在增多。不少业内人士批评中国刑法中“伪造证据”的第306条构陷律师。一位律师说,这条规定就像“一把剑一样悬在我们头上”。西南政法大学一位教授在该校学报称:重庆方面处理李庄案时,没有必要、也不应当公布指证犯罪嫌疑的证人身份,更不应当公布证词内容。这不仅不利于维护正常的侦查秩序,也不利于保护犯罪嫌疑人“无罪推定”的权利。文章认为,这是一次不成功的媒体处置,导致了对李庄案大量质疑。
据《南方周末》报道,重庆警方拘捕北京辩护律师李庄案,令为涉黑人士辩护的律师人人自危。准备南下担任辩护人的北京律师宣东接到了将近30个电话,劝他勿去,“他们说重庆警方的做法是给北京律师一个下马威。”重庆一名律师也突然接到项目组警官的电话,劝他“小心点,不要步了后尘”。
最近以来,围绕“律师造假”的舆论交锋冲击波一浪高过一浪,其强烈观点对立与舆论争议的硝烟,在传统媒体、新兴网络等各种传播方式的推动下,不断发酵膨胀,颇具冲击力。人民网、中华网、新华网、重庆华龙网、天涯重庆等等,都加入其中。从网上发帖的种类和回帖情况看,《中国青年报》代重庆警方所作的事先误导,抹黑李庄之恶劣影响至今仍在,多数网民对被定性为“黑律师”的李庄不满。但在凯迪网论坛上,质疑重庆公检法执法动机的占了多数。
时至今日,《中国青年报》与中央电视台这两大最早观点对立的国家级媒体,却都哑言无声,取而代之的是已逐渐形成互不调和的两大地方媒体阵营:汪洋治下的南方媒体与薄熙来主导的重庆媒体之间的舆论较量。这两大地方舆论阵营中:一方政治挂帅,唱红打黑;另一方护法维权,主张程序公正。在如此中国政治生态下,官方主流媒体及民间舆论能形成鲜明的对抗之势,其中的政治意味耐人解读。这从另一个侧面可以看到当今中共党内的两种势力,两条道路明争暗斗的发展趋势。
李庄虽被判了刑,但“律师造假”的舆论交锋还远远没有结束。只要重庆继续唱红打黑的运动,那么关于李庄案的舆论争夺战就不会停止。中国内地舆论争斗也引发国际媒体的加入。2009年12月16日路透社以“重庆涉黑案辩护律师被捕引发震动”为标题,对此作了专题报道;《法兰克福汇报》介绍案情后写道,专家、律师和活跃人士认为,对李庄律师的处罚本身就违法;对重庆司法部门在大力打击刑事犯罪时歪曲法律,他们感到担忧,中国律师本来就很困难的处境有可能继续恶化。《南德意志报》也介绍了中国媒体对李庄一案的争论,认为这一案件反映出中国国内不同政治阵营之间的斗争,展现了城市中产阶层的处境。
“律师造假”舆论交锋不仅涉及案件事实本身的争议以及对李庄本人是否有罪的争论,更涉及对中国律师执业困境与职业操守的反思,对整个中国当下法治状况与程序正义的诘问,乃至对重庆运动性打黑的政治动机的质疑。为此,网上舆论对薄熙来日趋凸现的“左”脸谱保持警惕。然而薄熙来近日却在和其他重庆市领导何事忠、范照兵考察重庆广电集团时声称:不怕人说自己“左”,这也许正是隐藏在“律师造假”舆论交锋背后更值得思考的政治玄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