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电视剧《人民的名义》有感
罗祖田
此剧被誉为尺度大,离不开它的写实风格较为认真,情节安排颇具功力,不乏对话意味深长。它对中上层官场的不尽丑态和强力部门的黑社会化所做的相当展示,对于大多数本来就无知少识又被洗脑的草民,堪称大开眼界。能使人开眼界,当然不孬。
不过,说此剧的尺度大,实乃针对年复一年大量的神剧与垃圾剧而言才能成立。如果大陆真有新闻、出版、创作自由,作家、艺术家只须对良知和宪政负责,这号电视剧恐怕就祘不得什么了。因为一个十几亿人的大国,自来英才多矣,只要允许海阔凭鱼跃,就一定会有视野广阔,内涵深厚的作品不断地涌现。说不定,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上十人也有了。
实际,此剧仍是补天之作。对剧中那些主旋律情节和台词,我们当然要结合悲哀的现实与编导的无奈看问题。但除了这个因素外。此剧并谈不上是向一个制造了无数伤天害理行为的时代讨说法。而它是应该这样做的。此剧主要还是通过相当范围内触目惊心的现实,对掌权者发出警示。无非告诫掌权者,失民心者失天下。但这乃是老生常谈,中共早就听得耳朵长出了茧子。看来,作者仍旧要做泣血的杜鹃,除却效益考虑,是不信春风唤不来吧。
当然,事物另有一面也应提及。在这个国家,意识形态从来都是宁左勿右,因而书稿剧本审查者莫不炼就了一双火眼金睛, 具备了从鸡蛋里挑出骨头来的本领。铁心反党反社会主义的作品不能容忍,自不令人意外。但很多实为小骂大帮忙且具艺术功力的补天之作,照样被枪毙被封杀,也司空见惯。原因嘛,仍是那个宁左勿右。两相比较,《人民的名义》如黑马般横空问世,终归有点儿诡异。我个人以为,此剧不属于中共统治常态下产物,它有现实意义,但真正的意义在剧外。
自反右以来,中共对意识形态的敏感加严控,常常到了不近情理的病态地步。例如毛时代的广大农村,小孩子终年泣求仍难得两口肉汤,大姑娘要穿件新衣须待到出嫁,多数成年男女不识刷牙为何物,这样的中共也否认不了的悲惨现实,却成了《艳阳天》和《金光大道》。如果它们也叫文学,那就只能说这个国家没有羞耻二字了。一个没有羞耻二字的国家,自然是当局怎么造句都行。
毛归天后,改革时代被当局定义为“春天”。春天的温暖,无疑是相对于冬天的冰冷而言。一度,春天气息确也不假。拿广义的文学来说,文史哲都开始了向丰富多姿的人学的回归。突出表现为胡、赵时代,伤痕文学对阴惨往事小心翼翼的介入。其初始理念类似于欧洲文艺复兴早期的情况。二者的根本区别是,文艺复兴持续了两个世纪,伤痕文学也就存在了十来年便遭封杀。
不得不说,这是中共的远见。说不定,它受了文艺复兴带来的连锁反应的启发。
因为文艺复兴早期,主要是意大利境内,那大量诗歌、小说、绘画、雕塑等等,基调仍旧是颂扬神、赞美主。渐渐,神的形象变了,越来越美丽、丰满、灵性。这和神的使者、人间的教士、神甫、主教们的阴森古板面孔乃至骄奢淫逸行为,简直格格不入。欧洲人就是这样先改变了审美观,后启迪了想象力,通过几代人接力,迎来了宗教改革,最后奠基了现代理念的发展。
伤痕文学一度也是如此趋势。党、领袖、祖国都是母亲,母亲天然圣洁,理应无条件歌颂、赞美。受了委屈的儿女,就祘是优秀儿女,例如《天云山传奇》、《牧马人》的主角,可以埋怨母亲,也不可以记仇。因为母亲为儿女施加的种种悲剧,说到底是“误会”。
然而无论儿女多么有情,怎奈母亲无情。原因在于这个母亲根本就不是人,而是披着人皮的专吃人的狼外婆。随着伤痕文学一步一步地拔出萝卜带出泥,精明的中共当局察觉到了不妙,遂赶紧叫停。
可是“春天”仍旧总刮凛冽北风也不行,于是六•四以后,以警匪和反腐为题材的文艺作品,也被允许参与了主旋律主导下的“百花齐放”。鉴于伤痕文学越刨越深的教训,当局高招频出。凡警匪作品,一定是正气压倒邪气,公安、检察院、法院,全是好样的。凡反腐作品,贪官充其量是个小处级,一定是副职,正职的党书记绝对高大上。它成了一道公式:县市书记一身正气,省委书记一定贤明,中央书记圣明无比。
这般闹剧,出版物和电视电影上持续了二十年。倒也功效显著:今天习当局强力反腐展示的上行下效,无官不贪,警匪一家,不乏其人贪腐金额吓死人了,无不可以溯源到那个二十年。若非今天的展示和无可争辩的大量案例,绝大多数老百姓还会蒙在鼓里。至少,几个人拿得出来官场竞相大抢劫的证据?
这就是人祘不如天祘。今天,上至国级,下至村官“不查都是孔繁森,一查都是王宝森”, 几个中国人还对伟大的党和人民的政府买账呢?那道公式当然不灵了。特别是,中共的一个绕不开的坎儿出来了:如果依得江、胡时期的腔调,习、王的行为便无异于推墙反党。如果习、王的行为属于正道,对上上下下的腐败就不能姑息、纵容、迁就。不但要旗帜鲜明地与之作斗争,而且要“永远在路上”。
《人民的名义》能够问世,离不开这个大背景。进一步说,编导愿做泣血的杜鹃,当局要利用这个杜鹃宣告又一个春天来了,魔术就是这样拼出来的。
有趣的事儿还在后面。
站在中共的角度,江、胡时期的宣传调门肯定没错。中共身上的恶性肿瘤越来越大是一回事,这个肿瘤被艳丽绸缎层层包装,外人看不见又是一回事。干嘛要把这个肿瘤展示给外人看呢?那岂不是告诉外人自己不久将暴毙于人世吗 ?
不过,今天习当局的宣传调门一样没有错。肿瘤都流出脓血了,靠绸缎包裹管什么用?若不赶紧刮骨疗毒,不定哪一天就会伸腿儿。到底是脸面重要,还是性命重要?当然是性命重要,这是小学生都明白的道理。
既然都没错,那就谁也不要抱怨了。一个新的交易由此达成:江、胡支持习当局推行新政,习当局回报两个三十年不可割裂。
固然,交易不会是因几本书几部剧目而起,它们就祘有点能量也极其可怜,但意识形态的调整是这个交易的一部分却也无疑。
但问题既不简单,操作更难。
就《人民的名义》来讲,作为世界读书冠军的习当局焉能不识它的副作用。联系到两年来所推行的新政:公务员向宪法宣誓;有案必立;反腐只有进行时;支持制裁北韩;外交重心移美;进入十九大的官员必须申报家产家事;允许举报正国级官员等等,区区一部电视剧的副作用又祘得了什么呢?的确,如果种种新政货真价实,《人民的名义》此类电视剧出来越多,便越能配合新政和十九大,副作用终会让位于正能量。
但若新政皆不过是手段或空转,魔术穿帮后怎么办呢?例如,如果宪法根本就不值钱,宣誓就只能是作秀。有案必立,很好,但若立案后不予理睬,便会异化为反右时的引蛇出洞。反腐只有进行时,逻辑上就是割韭菜,如此,反不反腐一个样。关于制裁北韩,外交重心移美,那不过是邓小平下令侵越,毛泽东会见尼克松的故事再演。而干部要申报家产家事,向谁申报?由谁来监督?允许举报正国级高官,是否举报了习近平和王岐山也会给答复,不会被查究?够了,够了。
所以,只要新政的具体内容经不住检验,纵是良好的愿望也会异化为闹剧。这肯定不会是习当局的追求,他当然希望一招破局后,种种良性反应便跟着来。仍拿《人民的名义》来讲,当局已经自爆其丑了,观众若还不认可当局的苦心就只能是不凭良心。然而这只能是当局的一厢情愿。因为老百姓另有话说:六十多年了,我们上当受骗还少吗?人民二字到底该怎么解读?我们凭什么相信你们?这是一定的。这一来习当局又使什么招数呢?它只能自觉不自觉地一手灭火,一手放火,于是不是玩弄权术也成了玩弄权术,结果当然就是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
看来,《人民的名义》这号宣教剧,很可能十九大前后还会出来几部。它终归形象地展示了生态极不正常,也就为习核心的下一个任期提供了某种合理依据。但是,习当局有能耐,又有意愿问责病根么?如此,多半用不了两年,《人民的名义》又会落个下架的命运。很简单,仅仅冲着经济效益,各路神仙就会冲动,为博眼球就会争相表现尺度,玩擦边球,揭丑的副作用就会迭加,就会突破当局的安全线,使官方吃不消。只要事与愿违,当局就会恼羞成怒,背景不祘浅的《炎黄春秋》就是例证。今天,这号宣教剧愈是热播,就愈会反证出现实生活的荒诞。只要一切仍姓党,热闹就会是一阵风,荒诞仍无处不在。
所以重要的是,荒诞已上演了近七十年,当局招数已使尽,落幕便是必然。《人民的名义》值得看上几集,在于它有可能成为一个时代的谢幕信号,正如郭文贵的爆料,菲律宾的变脸,北韩事态的戏剧化等等,皆非习当局能够掌控,皆有可能引发蝴蝶效应一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