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7月号-神州大地 秦先简介 秦先文章检索

 

 

论中国文化的自由民主基因

 

秦先

 

中华传统文化,源远流长,数千年来从未真正断绝,它已经深入到每一个中华儿女的基因之中、性情之中,成了每一个中华儿女生命中无法割舍的一部分。

近代的中国,腐朽没落、备受欺辱;现在的中国,邪恶横行、宛如地狱。有人把这一切都归罪于中华传统文化,认为只要有中华传统文化,中国就不可能实现自由民主。

事实上,台湾的存在,香港曾经的繁荣,都证明了中华传统文化和自由民主体制可以很好地兼容。本文主要依据先秦典籍和汉字本义,挖掘中华传统文化中的自由民主基因,以期突破专制集权主义、愚民主义的思想束缚,找到一条中华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深度融合的道路。

一、道法自然——自由的基因

在中华传统哲学中,“道”代表着世间万物运动变化的轨迹、道路、规则、趋势,世间万物的一切运动变化,人的一切思想言行,都超脱不了它的范畴。因此,道在中华传统文化中拥有者崇高的地位,就连孔子也说:“朝闻道,夕死可矣”。

老子在《道德经》中对“道”进行了大量的描述,其中最重要的一句话是“道法自然”。可以理解为道以自然为法则,或者道效法于自然。

“自”,指自己,“然”通“燃”,所谓自然就是万物自己展现、自己作为。通俗讲就是:万物为什么是这个样子,因为万物自己本来就是这个样子;万物为什么这样运动变化,因为万物依据自性这样运动变化。

在中华传统哲学里,自然万物(包括人)的任何运动变化、作为,都是一个自然而然的演化过程,自然界和人类社会,都不存在主宰者,也不需要一个主宰者去刻意地统治、治理。

中华传统文化,虽然并不排斥有一个元首,但他必须秉持“我无为,而民自化”的原则,让民众自由自主地去展现、去作为,让社会自然而然地演化。

自然,是中华传统哲学最根本的世界观。道法自然,是中华传统哲学最基本的方法论。

“自由,是一个哲学中的概念,意即可以 自我支配,凭借自主的意志而行动。” ——维基百科                   

综上所述,中华传统哲学天然地具有自由的基因。

我们也看到,在中国历史上,所有朝代的兴盛,都经历了一段无为而治的岁月,而所有朝代的衰亡,都开始于一个奋发有为的君主。

二、天下乃天下之天下——民主的基因

《诗》云:“邦畿千里,维民所止”。国家的千里疆域,是民众生活的地方。大自然,是自然万物的大自然,没有了万物,也就没有了一切;国家,是亿万民众生活的地方,没有了广大民众,也就无所谓国家。

《尚书.泰誓》曰:“天视自我民视,天听自我民听;民之所欲,天必从之”。大自然中,万物间是相互依存、相互协作、互通有无的关系。民众是人类社会中最主要的实体,是人类社会与自然万物相互作用的主体,民众的福祉与苦难,与自然万物密切相关,正所谓“国家将兴,必有祯祥;国家将亡,必有妖孽”。因此,民意在很大程度上代表着天意。

《六韬.文师》曰:“天下非一人之天下,乃天下之天下也”。天下并不是某一个人的天下,天下是天下间所有生灵万物、所有民众共同拥有的天下。

“民主,原意指人民的统治……”——《维基百科》

民主是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民主需要社会结构复杂到一定的程度才能够实现,西方社会的民主也是伴随着工业化而实现的。

中华传统文化中并不缺乏民主的基因,只是受限于当时社会的发展阶段,只能把民众的福祉寄托在统治者个人的道德水平上,结果统治者的自私性因没有制约而膨胀,导致了中国社会滑向了专制独裁的深渊。

《尚书.泰誓》曰:“天惟时求民主”;《荀子·王制》曰:“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则载舟,水则覆舟。”;《管子·牧民》曰:“政之所兴,在顺民心。政之所废,在逆民心”:子曰:“为政以德”;孟子曰:“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以上所述,或者是借助于民主基因,为推翻暴政建立政权提供理论依据,或者是以民为本,实现社会的长治久安,都是中华传统文化民主基因的佐证。

三、修齐治平——合理的社会架构

修齐治平,是儒家学说关于社会架构的重要理念,里面包含着自由民主的基因,可悲的是随着中国社会对它的误解的加深,中国社会也滑向了专制集权的深渊。

1、修齐治平的根基——天道与科学

在《大学》一文中,从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一直到平天下,前者依次是后者的根基。

所谓的格物,就是通过有效的认知手段,去探究“世间万物的真相与运动变化的规则”。因此,以上的种种作为,也都建立在“世间万物的真相与运动变化的规则”的基础之上。

自然,是中华传统哲学最根本的世界观。道法自然,是中华传统哲学最基本的方法论。在中华传统哲学中,世间万物的真相就是自然,世间万物运动变化的规则就是天道。

因此,从“格物”到“平天下”的种种作为,都必须以尊重自然,遵循天道为前提。

要做到这一点,最重要的环节是格物,而格物的重点是对天道的正确认知。

科学,是目前世界上最精准、最有效的认知手段。因此,“修齐治平”的根基里,自然也包括科学。

总之,“修齐治平”所设定的社会架构,以“世间万物的真相与运动变化的规则”为根基,以对天道的正确认知为关键。对于现代社会而言,全社会对科学的推崇、全民的科学精神是实现这一架构的根本要义。

2、修齐治平的误区——人治歧途

从“格物”一直到“平天下”,之所以是这样一种次序,还有一个原因,就是人治理念。

受限于当时社会的发展阶段,先贤把社会的合理架构的建立和维护,寄托在统治者身上。

虽然,《大学》第一章为统治者的个人道德水平的提升,提供了近乎完美的路径,为统治者的治理方式提供了很好的架构,但伴随着汉字字义的变迁,这种路径和架构,很快异化为专制集权的内涵。

《大学》第一章以后的内容,充斥着对第一章的望文生义、蓄意扭曲,特别是“格物”内涵的缺失,直接导致了中国人失去了正确认知“世间万物的真相与运动变化的规则”的正确路径,为中华传统文化走向虚无缥缈、腐朽没落做出了极大的“贡献”,也为中国社会与科学的缘分断绝做出了极大的“贡献”!

于是乎,统治者在个人自私性的驱使下,有意无意地突破道德底线;犬儒们在愚昧而功利的状态下,有意无意地曲解经典。于是乎,儒家学说迅速地异化为统治者的愚民工具,中国社会也在漫长的历史中上演着“历史周期律”。

3、修齐治平的真义——合理的社会架构

“修”的对象是“身”,修身就是剔除无用、加强有用,向着一个美好的目标改变自己。“修”的依据和途径,是通过格物而获得的“世间万物的真相与运动变化的规则”。

“修”是一个非常主观的行为,它局限于个人的认知水平和道德水平,所以先贤设定的行为边界和对象,是人自身,“修”的对象不能是别人,也不能是家、国或天下。

“齐”就是大家在同一个方向上齐头并进,共同努力。“齐”讲究的是同一性,它要实现的是“众人拾柴火焰高”、“1+1>2”和“继承加成”的效果,

人类文明是伴随着社会分工而发展的,即使是农业社会也存在一定程度的社会分工。当大家都追求“齐”,就会违背人类社会的发展规律和趋势,社会就会倒退,民生就会困苦。因此,先贤为“齐”设定的行为边界和对象,是社会的基本组成单位——家,不但是国、天下不能“齐”,就连自身也不能“齐”。

中国的大一统、保持一致的治理理念,本质是用“齐”的思想来治理国家,它超出了先贤所设定的行为边界,它的本质是行为和对象的错配。这种治理理念,违背人类社会的发展规律和趋势,必然造成社会萧条、民生困苦。

“治”有:疏通、控制、处理、管理、安排、整理、研究等含义,是尊重并合理地利用,事物发展变化的规律和趋势,对事物的发展变化过程进行有效的管理、控制,从而达到趋利避害的效果。

“治”考虑了社会的分工,考虑了人和社会组织的特性,所以,它的行为边界和对象是国。

对于社会治理而言,无论是德治、礼治、法治、人治,总归是属于“治”的范畴。

《大学》第一章的作者曾子,生活于中国的春秋战国之交,那个时候的诸侯国是比较小的,就是作者眼中的天下,恐怕也没有现今的中国大。另一方面,春秋战国时期属于农业社会时期,社会结构是很简单的,那个时期的整个天下的社会结构的复杂程度,还远远比不上现今的一个城市。

德治、礼治、法治、人治,无论是什么“治”,都来源于人对“世间万物的真相与运动变化的规则”的认知,也都要付出相应的行为,即使是在科学高度发达的今天,人们依然远远没有达到认知的极限——终极的真相和真理,所以由这种不完善的认知而产生的“治”,做不到对天道的绝对遵守,是会发生偏差的。

人和社会组织一样,都有自私性的一面,其行为的驱动力都是自身的理念和利益,无论是什么“治”,都保证不了绝对的正义性,其中,人治是最糟糕的社会架构。

万物总是在运动变化,人类社会也总是在发展,文字的内涵也总是随之流变异化,“治”永远跟不上自然演化的节奏,永远存在着缺陷。在复杂的结构中,这个缺陷会被放大,变成社会进步的阻碍,变成广大民众的灾难。

所以,先贤为“治”设定的行为边界和对象是“国”,而对于复杂的结构,先贤则提出了“平”的概念。

“平”就是维护生态系统的平衡,除去系统中膨胀的毒瘤。对于生态系统,任何自我膨胀的、祸害系统生态平衡的要素,都是毒瘤。在人类社会中,思想专制、经济垄断、政治军事独裁,都是毒瘤。

“平”适合于更大范围的对象、更复杂的社会结构,“平”是对自然演化的充分尊重,让社会中各种要素自由发挥、自主作为,其行为的边界,限定于清除毒瘤。

从“修”到“平”,人治的因素在社会架构中呈递减趋势,而到达“平”的层级,已完全没有了独裁者的生存空间,能够达成广泛共识的民意会迅速脱颖而出,执行“平”的责任。可惜的是,限于当时社会的发展阶段,先贤并没有意识到这一点,所以才把希望寄托于提高道德水平后的统治者。

“修齐治平”所设定的社会架构,是人人都能厉行修身,向着一个美好的目标改变自己;是家家都能同心合力,向着美好的生活不断前进;是各行各业、各个组织、各个层面都有完善的法律制度,大家遵守规则、相互合作、互利共赢;是整个国家、整个世界都处于生态平衡之中,大家都有同一个责任——清除自我膨胀的社会毒瘤! 

这样的社会架构,与民主政体天然地契合,同时它也需要民主政体的守护。

注:

1、本文所讲的“道德”,根源于汉字的象形本义,是指:和“道”即“世间万物运动变化的轨迹、道路、规则、趋势”充分契合的状态和行为。重点在于对大自然的充分尊重,对自然规律的严格遵循上,和传统意义上的“与人为善”的所谓道德,有着很大的区别。

2、由于“治”的理念,不适合范围更广、结构更复杂的对象,因此本文以“社会架构”来指代社会的组织结构,其中包括了“政治”。

 
分享:

相关文章
作 者 :秦先
出 处 :北京之春
整 理 :2022年7月10日17:26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