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产革命百年祭(五)
朱 振 和
1918年1月5日,布尔什维克党发动政变,夺取政权,随后建立了无产阶级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苏联。到20世纪50年代,世界上有十多个国家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组成了一个社会主义阵营。又经过几十年,社会主义阵营土崩瓦解,苏联解体,东欧剧变,中国等少数几个国家虽然名义上仍然称作社会主义国家,实质上早已不是社会主义国家了,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也已经失败。
为什么社会主义制度在各社会主义国家都失败了呢?这是由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所决定的。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是什么?各社会主义国家执政党的理论家们从来没有明确地回答过这个问题,可以说各社会主义国家的执政党直到社会主义制度垮台以后,都还不明白社会主义制度为什么会垮台。
中共领导人也没有正确地回答这个问题。中共八大的决议中说,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是“先进的生产关系与落后的生产力之间的矛盾”。真是奇谈怪论!一种生产关系,如果它有利于生产力的发展,能形成更高的生产力,那么它就是先进的生产关系;反之,如果它阻碍生产力的发展,只能形成低下的生产力,那么它就是落后的生产关系。既然中国社会的生产关系只能形成低下的生产力,或者如中共八大决议所说,形成落后的生产力,那么这种生产关系怎么会是先进的呢?
后来中共领导人自己也觉得这种说法不妥,就改口说:“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依然是生产关系和生产力的矛盾”。这是一句没有任何意义的废话,因为生产关系和生产力的矛盾也是资本主义社会、封建社会和奴隶社会的基本矛盾。不说出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具体内容,只说这么一句空话、废话,等于没有回答这个问题。
我在分析了社会主义的生产关系以后,认为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是:在实行了生产资料公有制以后,以全社会(或集体)为单位进行生产与以家庭为单位进行消费之间的矛盾。生产的根本目的是为了消费。由于消费是以家庭为单位进行的,因此每个人参加生产的首要目的是为了获得报酬以满足家庭消费之需。但是每个人获得报酬的多少取决于全社会(或集体)的生产水平的高低,个人的努力和贡献与他获得报酬的多少没有直接的关系。在这种情况下,除非每个人都是大公无私的,都愿意为大众的利益而尽力工作,以生产资料公有制为基础的生产关系才能良好地运行;否则总是会有人出工不出力,在工作中偷懒,而这种偷懒的现象会象传染病一样地扩散开来,因为偷懒者获得的报酬与努力工作者获得的报酬是差不多的。
假如人人都是大公无私的话,消灭了私有制,实行了生产资料全民所有制以后就可以实现共产主义了。人人都各尽所能,为全社会的利益而努力工作,生产资料的全民所有制又导致在全社会范围内合理地组织生产,有计划、按比例地安排生产,计划制定者都尽职尽心地制定出最符合人民的物质和精神需求的生产计划。这样一定能够提供比资本主义社会高得多的生产力,这当然是非常理想的。但是人的社会存在决定人的思想意识。目前人们是以家庭为单位生活的,人的这样的社会存在决定了大多数人是为了自己家庭的生计而工作的。出现少数大公无私的人是可能的,但是要让所有的人都变得大公无私则是绝对不可能的。
其实,社会主义者欧文早在1824年就试办了一个共产主义新村,实行生产资料公有制和“各尽所能,各取所需”。欧文的这项社会实验失败了,在新村中出现了不少懒汉,新村最后再也维持不下去了。这项社会实验的失败已经暴露了生产资料公有制的弊端,暴露了在以后建立的社会主义制度下必然会出现的基本矛盾。于是当时的社会主义者和马克思就提出了“按劳分配”的原则,认为在共产主义的初级阶段——社会主义阶段实行这个原则就可以激励每个社会成员的劳动积极性。
“按劳分配”原则是否可行呢?马克思没有把“按劳分配”原则付诸实践,十月革命以后建立的社会主义阵营各国都实行了“按劳分配”原则,结果是无一例外地全都失败了。为什么会这样呢?因为“按劳分配”实际上是一个不合理的、不可实行的原则。
首先,劳动创造价值的理论应该修正为智慧加劳动创造价值(关于这一点请参阅《北京之春》2014年7月号《剩余价值理论究竟错在哪里?》一文)。“按劳分配”原则忽略了智慧这个因素,这是其不合理之一。
其次,“按劳分配”就是要按照每个劳动者提供的劳动量来分配个人收入,劳动是指人的体力和脑力的支出。“按劳分配”意味着劳动者获得的报酬与他提供的劳动量成比例,等量的劳动获得等量的报酬。为此,必须在全社会有一个共同的尺度来计量每个劳动者付出的劳动,而实际上根本不存在这样一个共同的尺度。关于劳动,实际上只有一个量是可以用一个共同的尺度来计量的,那就是劳动时间。所以“按劳分配”在实际执行时往往就变成了“按劳动时间分配”,而“按劳动时间分配”就是“吃大锅饭”的同义语。
当时在中国到处都可以看到“吃大锅饭”的现象,所以在改革开放之初,人们自然就想到要改变这种“吃大锅饭”的现象。记得当时有一位中共的理论家到中国科学院作关于改革的报告,他说:之所以会出现“吃大锅饭”现象,是因为没有正确执行“按劳分配”原则,改革就是要打破“大锅饭”,真正实行“按劳分配”。怎样实行“按劳分配”呢?他举了一个例子,说有一家国营衬衫厂,生产的衬衫堆在仓库里卖不出去,过去由于没有正确执行“按劳分配”原则,营业员出去推销产品没有积极性,造成产品积压。搞改革,把衬衫分发给工人,让工人去卖衬衫,并且实行“按劳分配”,规定每卖出一件衬衫,提取其价格的10%作为报酬。由于实行了“按劳分配”,衬衫很快全都卖出去了。
听了这位理论家的“高论”,真让人笑掉了大牙。他一不懂什么是“按劳分配”;二不懂“吃大锅饭”现象是怎么产生的。他不懂得,“按劳分配”是一个根本无法实行的原则,硬要实行“按劳分配”,那就只能把“按劳动时间分配”当作“按劳分配”来实行,结果就是“吃大锅饭”。这也是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导致的必然结果。所以马克思提出的“按劳分配”并不能克服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
各国共产党的领导人不知道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是什么,就更谈不上设法克服这个基本矛盾了,这个基本矛盾阻碍了社会生产力的提高,最终导致社会主义阵营土崩瓦解了。可是苏联、中国等国在建立社会主义国家以后的初期阶段经济发展都很快,这又是为什么呢?这就需要对当时的情况作具体的分析。
建立社会主义社会的各国都不是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有的是不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有的是农业国,这些国家工人、农民的生活比较贫困。在社会主义制度建立以后的初期阶段,工人、农民的生活有了改善。尤其是工人,以前在资本家的企业中干活,现在在国有企业中干活,工人在名义上是企业的主人,社会地位提高了,收入也增加了,这就激起了工人的劳动积极性。
至于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这时还不可能暴露出来。在生产资料公有制下,如果实行“各尽所能,各取所需”的原则,将会出现懒汉,这已被欧文的社会实验证明了。实行“按劳分配”的原则(实际上是按劳动时间分配)是一个新的尝试,当不劳动的懒汉显然不行。工人们在新的所有制下劳动,按照新的原则进行分配,感到一种前所未有的新鲜感,他们还来不及去想新的分配原则有什么不合理之处,加上社会地位的提高和收入的增加,工人们的劳动积极性被激发出来了。所以各社会主义国家在建国以后的初期阶段经济发展都比较迅速。
然而在几十年以后,所谓的“按劳分配”实际上的“按劳动时间分配”的不公平、不合理性暴露出来了,各种“吃大锅饭”的现象开始出现,而这些现象一旦出现就会像传染病一样蔓延开来,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就突显出来了,而且全民所有制的各个企业之间没有竞争,缺乏竞争动力的企业必定安于现状、不思进取,这也阻碍了生产力的发展。更严重的问题是,由于长期实行无产阶级专政,国家和国家机关由社会公仆蜕变为社会主人,共产党的高层官员形成了一个特权阶层,引起了人民的强烈不满,导致人民的劳动积极性急剧下降。还有,在一党专政的政治体制下的经济制度实质上是“政控经济”(政治统帅经济、政府控制经济、政党操控经济的简称),经过几十年的运作,“政控经济”的弊端全都暴露出来了。所以各社会主义国家的经济最终都陷入了困境,社会主义制度最终垮台了。
下面我们具体地看一下苏联的情况。20世纪初期的沙皇俄国是一个落后的、工业化程度不高的资本主义国家。苏维埃政权建立以后,改变生产资料所有制,做了两件事:(1)消灭地主、富农,在全国各地农村中建立集体所有制的集体农庄;(2)没收资本家的资产,把私营企业变成全民所有制的国营企业。
富农经济是沙俄时代农业经济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苏维埃政权杀富农的政策严重破坏了农业经济。苏联的农业一直搞得不好,苏联的粮食产量低于沙俄时期的粮食产量。但是苏联的国土面积和耕地面积实在是太大了,即便农业生产水平较低,农产品的产量也能为工业发展提供必要的基础。
在工业领域中,工人的收入与沙俄时代相比有了很大的提高,工人的生活改善了,社会地位提高了,他们立刻感受到了社会主义制度的好处。至于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由于建立生产资料公有制、推行所谓的“按劳分配”(实际上是按劳动时间分配)的时间还不长,因此这个基本矛盾还没有充分地暴露出来,工人们暂时还没有体会到社会主义分配制度的弊端。所以在苏联第一和第二个五年计划期间,工人的生产积极性是很高的,当时在工矿企业中广泛地开展了斯达汉诺夫运动(社会主义劳动竞赛运动)。所以当时苏联的经济迅速地发展,苏联长期执行优先发展重工业的政策,重工业的发展尤为迅速,苏联由弱国变为强国,为以后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战胜德国法西斯奠定了物质基础。
在30年代的“大清洗”中,苏联红军的5位元帅中有3位被处死;15位上将中有13位被处死;9位海军上将中有8位被处死;57位军长中有50位被处死;186位师长中有154位被处死;28位军政治委员及16位陆军政治委员中有25位被处死,这肯定大大地削弱了苏联红军的战斗力。但是苏联红军仍然抵抗住了德军的进攻,并最终取得胜利,原因就是当时苏联已经建立了强大的重工业,德军进攻以后,在后方的重工业企业立即转变为军工企业,生产出大量的坦克、大炮及各种军火,使苏联红军有能力与德军作战。二战以后,苏联的军事工业仍然处于世界先进水平,苏联拥有的核武器和导弹、洲际导弹足以与美国抗衡。1957年,苏联先于美国发射了世界上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毛泽东发表了“东风压倒西风”的讲话。
二战以后,苏联与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进行“冷战”,大搞军备竞赛,推行扩张主义政策,“冷战”与军备竞赛拖垮了苏联的经济;在一党专政体制下的“政控经济”大行其道,军事工业及相关的工业高度发达,而人民的生活必需品却极其匮乏;由于长期实行无产阶级专政,国家和国家机关由社会公仆蜕变为社会主人,在苏联形成了一个特权阶层,引起了人民的强烈不满;再加上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及社会主义分配原则的弊端暴露出来了,人民的劳动积极性下降了,导致苏联的经济陷入了困境,最终导致苏联解体。
关于中国的具体情况将在下一篇系列文章中阐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