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2月号-历史见证 绪杰简介 绪杰文章检索

 

 

民国忆旧(下)
乡绅之死——聆琴先生的最终结局

 

绪 杰

 

黄老弟:电话多有不便,此处不妨-吐为快。

那个小玩意打不开,交培初带回便了。不过,在我这里它是好的,可以打开的。你没有打开它、读它,正好,因为它不成熟。现已对全稿进行了全面修改,主要在三个方面:史实补充,订正,文词修改。前两方面的主要依据,是国内网络引擎百度百科,以及维基百科。过去我们以为百度是官方工具,是错误的。事实上,它是现代信息工具,公众自由交流的平台。中国大陆网民有五亿多,那里面什么都有,什么观点都存在。从历史资料和论坛来说,则主要是揭露、还原真相,抨击歪曲、篡改历史的行径,因而多数是反官方、反教条的。我撷取的是史实,不管作者的观点。维基更是西方自由媒体,号称“全球人参与的自由百科全书”,为非盈利的维基媒体基金会赞助,总部在美国,拥有284种语言,3111万个词条。现在我始知,不接触网络,确实太落后于时代,实在是闭目塞听,自我封闭,何其愚也。(不过,遗憾的是,很多网络词条打不开,有的被屏蔽。)

恕我坦言,从近些年与你接触中感到,弟等仍然生活在文革恐惧之中,你们构筑了一个与人隔离的自我保护真空罩,颇似罩中人。自以为如此才安全。其实安全取决于当局的统治强度和烈度,以及我们对它的把握,即找到其中我们需要的安全点。铁流被抓,你们就要“坚壁清野”,未免风声鹤唳。我们都是过来人,对这种恐惧刻胥骨铭心,但却未必要对其俯首贴耳,既然还有思想,有良知,就要有勇气,有担当。我们既要避免无谓的牺牲,但也不放弃合法的争取,在隐忍中争斗,在缝隙中生存。当今终究不是毛时代了,是可以有“另类生存”的。(己经充分注意到习上台后加紧了镇压,但终不同毛时代,仍有活动空间。)如果真的胆已破,心已灰,甘当良民顺民,那就另当别论了。所以我是有底线的,即只限于批毛。不出头露面,不惹事生非。

老弟可能受你身边、周边人的影响甚大,然而他们与你同样可能也是“罩中人“。如果你上网,与外界接触,就会看到一个较为多样化的世界,可以说,在网络世界中,在网民的论坛、交流、特别是学术探讨中,追求真理、祈求真相的是主流,没有多少人愿意按当局的调子鹦鹉学舌。有个著名的“五毛”(周小平)就说:百分之八十的网文在恶骂政府。汪洋也说:要容许别人骂娘。当然,现在五毛满天飞,但造势而己,于事无补。另外,你还要知道,网上文字浩如烟海,但读者精力有限,如果不是大v,一般也就几十、几百、几千人点击,影响有限。任何性质的文章都可以上,网警也可以删、蔽,没有人太在意。铁流是在去年8月28日发文指名道姓讨伐刘云山,谓其为五毒俱全的伪君子,中国新闻出版贪腐集团的总后台。刘才狠手报复的。一般人不可同日而语。网络并不神圣,它是个真正的亿万大众、平民的信息、交友、求知、交流的平台。比如,名不见经传如我本人,以及我之父、兄,均可在网上占一席之地(我父周聆琴在土改中被杀,1982年平反,正名为“辛亥革命老人”。有人以长篇文史小说《民国乡绅》记其事。我等资料由谁提供则不详。)所以,不要把网上文章太当回事。当局的防火墙主要防海外“敌对势力”,不过,仍然防不胜防,大量海外信息涌入,畅行无阻,当局亦听之任之。

又记得你曾对拙作中有关张学良和西安事变的论述持不同意见。修改中我增添了某些事例,特别将张之专机驾驶员(外国人)保留的原始材料(张与毛、周的通信和所签的协定)作了附件。现又看到香港《开放》杂志2015年第1期(电子版)有篇记载张在西安事变中情况的资料(载该期第70页,文章标题为《张学良叛蒋投共秘密内幕》),说的更详细、更具体,现特将此文复印寄上,请你细读。我这样作是想让你知道,我写的-切都是有可靠根据的,是郑重其事,不是随意下笔的。

拙稿修改完成之后,停笔凝想,思绪万千,似有意犹未尽者,遂援笔草成《短歌行·书成志怀》古风一首,兼赠好友云尔:

每忆少年事。怆然不胜情。-朝坠罗网,半世成贱民。悒悒生难遂,迟迟死不能。年华咒逝水,壮志叹飘零。为酬平生愿,忍辱且偷生!一夕魔头去,长夜见星辰。腕底龙蛇走,胸中块垒平。十年磨一剑,矢志终不悔!余生何所愿,此书天下行。

请将此信兼呈卢蒙老、以及黄妙妹。企盼批评、指正。  2015、3、28,策群


 

                  

 

武兄如晤:经过一年多再度劳神,终于大致完成了心愿,可以交差了。相信经过这轮全面修改,不管内容和文字都有所提髙。当然,完全满意是不可能的,挂一漏万在所难免。鉴于资料的发现、更新是永续不断的,只好打住,到此为止了。据电脑统计,全书约二百万字(包括序言、正文、附记等),可谓巨著矣。也许有人质疑:何必写如此之多、之细,现代人有功夫和耐力看如此文章吗?答曰:盖因主题所累,毛之行状、罪恶实在太多太多,非如此不足以记其大略,即以如此篇幅仍远难穷其罪孽。再者,此作非为一般读者消遣文字,笔者更多考虑作为历史资料传之后世。一般读者尽可选择其中需要了解或感兴趣之篇章阅读即可。

鉴于篇幅巨大,以作者近乎穷厄之现状,估计按正常渠道和方式出版纸质本不大可能。(当然,如兄等有办法能达致此,则为万幸。)因此,愿以网上刋载之方式出版,尽可能扩大影响。并委武兄处理相关亊宜。作者放弃稿费,亦无力承担出版费用。唯署名、内容不得篡改,删改。

还请武兄先行通览一遍,有何高见敬请赐教,如属明显错漏或笔误,请代为斧正即可。

                              作者   2016 年8月 6日



 

又:

武兄如晤:所托请之事,有否进展?念念。我知道余、陈皆是大忙人,且拙作篇幅巨大,即使粗看一遍,也要相当时日,如二位应允给与指点,已是盛情,本人断不忍躭搁或打乱他们的正常工作和写作,所以不宜催促。


 

致陈、胡二先生

陈维健先生、胡平先生:二位好!久仰大名,无缘面见,今虽万里之外首通款曲,亦觉三生有幸!胡先生的《禅机:1957》早在十年前已经拜读;陈先生相识稍晩,但毎读网上佳文,都有相识恨晚之感。前几日又拜读了二位有关2017年国际形势和中美关系分析的文章,十分认同,从内心认定二位实乃我之同道和知音。

承蒙蒙木生兄推荐,北春迅即釆用拙作,可见我等心心相印,灵犀相通,在此表示感谢!虽蒙兄已有对我之介绍,然过于简略,在此愿啰嗦几句,以作为结交新朋友的见面礼。

1937年8月,本人出生于湖南祁阳县竹山湾村(后分拆为祁阳、祁东二县,我属祁东县),一个所谓的大地主家庭,父亲周聆琴,

 

此书的全名是:《顶峰:毛泽东的骗术及其反人类反文明罪行》,分为第一、第二部,共十二篇,八十三章,以及附件若干,电脑统计约二百万字。

为何写成如此巨作?这要说说我的初衷。窃以为,近代中国灾祸之根、之魁皆在毛,而迄今对毛的批判仍是非常不够的,虽则如今批毛之文汗牛充栋,然则多为针对其一时一亊一题而发,一般而言,广度、深度均不能令人满意,即使其中翘楚如张戎之毛传,亦失之简略。要而言之,到目前为止,仍缺乏系统、全面、深入批毛之鸿篇巨制。于是,自不量力,试图补此空白,也因此,拙作不仅追求全面、系统、深入,让读者“知其然”,而且还追求知其“所以然”,故此还带有一定的研究、探讨性质,这样,它的篇幅自然更庞大了。可以说,本书作者的自我定位是一部严肃的民间版野史——实则真实的信史。因之它不同于现今网上一般“快歺”文化,更不是时政杂文。它的每一个议题都是严肃的,都经过充分论证,因篇幅较长,一般在万字之上。这可能不太适合今人的阅读习惯,为补此憾,作者尽可能把文章写得通俗生动,使之具有可读性(现在看来一个缺憾是文中没有多设小标题),当然,这只是作者的一廂情愿,能否做到只能由读者评判。 但总的说,限于本人水平以及获取资讯的能力不强(不懂电脑),挂一漏万之处肯定不少。书中所釆用的资料(材料),也多是己经公开、为学术界或普通群众所认知之史实,这是必然的,因为历史真相只有一个,然而对它的解读和认知却是多种多样的,甚至无穷尽的,这便是批毛之所以无尽期之所在。相信只要耐心读完本拙作,定会发现其中有很多不同于现有批毛作品的观点,以及表述的方式方法,这正是本书的独特价值所在。当然,不足之处,同样切望得到方家和读者的指正!

不管怎样,一个作品写出来了,作者总是想要让它与读者见面,而且希望见到它的人越多越好。就拙作而言,本人以为它既适宜于普通群众(起启蒙作用),亦适宜于专家学者及相关的学术机构(作研究之参考)。因此最好的方式是以整体示人,即整本出版或整体连载。但这需要有一定渠道,一定的能力,目前作者自身缺乏这种能力。故衷心地希望得到同道好友、特别是出道已久、名满天下如二位方家的顶力相助,在此本人再表衷心的谢意!

但是,也可能因整书篇幅宏大,一时难于整体出版或者刋物连载,那么,在此之前,也可设想先将其中某些篇章以单独的形式在网刊上发表,接受读者的检验。如此,除贵刋已采用的两篇之外,作者在此先行“推荐”下述几篇:

1、第二篇中的第七章即毛《自吹自擂的战爭神话及其軍亊思想》,以及其附件(一)和(二)(毛亲自策划的朝鲜战争和珍宝岛战争)。

2、第八篇《早期毛主义两篇奠基之作》中的第五十三蔁、五十四章、五十五章、五十六章。

3、第六篇最后的《第一部后记:关于毛主义的若干补充思考》

推荐它们的理由是:第1的三篇文章基本上戮穿和否定了毛的战争神话,其中还有对尼克松访华和当时美、中、苏三国关系的特有分析。第2的四章全面批判和驳斥了毛主义据以安身立命的阶级、阶级斗争和土改谬论。

这样,就把毛的资本基本剝夺了。

第3则是对今后深入研究、批判毛主义所作的一些补充和探索。

(以上单独发表时可另立标题,也可压缩,但请署原笔名)

以上仅供参考和抉择,企盼回示。余不一一。敬祝

  撰安                                 周策群  2017、1










 

民国忆旧  (上篇)

乡绅剪影 ——对故乡和父亲的点滴回忆

                                绪 杰

                                 

                                家 园

 笔者按:前几年,有作者在红袖添香网站上发表纪实性小说《民国乡绅》,书中被誉为“民国第一乡绅”的主人公周聆琴即家父是也,湖南祁东县(原祁阳县)大营市乡竹山湾村亦即本人故乡。书中所言本皆真名实亊,然而既为小说,不免道听途说,穿凿附会,添枝加叶,特别是,为迎合当下部分网民读者的趣味,作者不惜杜撰乱造,致有猥琐不堪的情节,加之作者缺乏旧学功厎和儒学修养,无法还原家父“貌粹骨奇,神完志厚” 的风骨和道兼文武、侠骨柔腸、对人“蕴藉如诗”的复杂形象(以上为当地名人对家父的评语),结果难免流为恶俗。作为直系后人,笔者曾想予以补正。然而其时本人年纪既幼,又非神童,能记述的确实不多,难以下笔。虽如此,经反复思忖,今日仍勉为其难,力图描摹、还原一二,以正视听,以尽天职,亦望能对民国史之研究有所禆益也。

 

今日天气晴好,此时正值深秋,雨后远处群山吐露出阵阵岚气,形成云雾飘渺的意境,村东边覆盖着茂密的树木和竹林——它是本村村名竹山湾的来源——的土山上则正上演着群鸟离巢的闹剧,声震村野;村中炊煙嬝嬝,时时传来鸡鸣犬吠之声,村后面的群山延绵至村后,用它那开滿了不知名的野花和荆棘灌木,将大半个村子从后面包围起来,此情此景,正是一幅鸡犬相闻、鸟语花香的江南农家村景。

聆琴先生早已完成了他的晨炼早课,收束长剑, 平息敛气,逐渐回到正常状态。这是他毕生养成的习惯之一,也是他不同于一般书生之处,因为自幼父亲便要求他决不能只做一介腐儒,必须文武双修,经世致用,将来才能报效国家。父亲要求极严,他不仅悬梁剌股,而且夏炼三伏,冬炼三九,一丝不苟,从不懈怠,终于炼就一身功夫,有诗为证:

窄袖纒行剑在腰,千山飞驰月轮高,健儿身手无双技,颇为儒义一解嘲。

他浑身黑色短打,结束精干,随身携带一把名贵的日本指挥刀(这是他当年避祸赴日本带回之物),在村旁竹山脚下的空旷地完成自制动作后,正往家门回走。此时的他虽将年届六旬,可身手依然娇健,步履轻盈,短发翲萧,双目炯炯有神,两道剑眉深锁、双唇紧闭却流露出一丝与人为善的笑意,浑身上下散发着成熟的魅力。他走到自家院落的侧门前(正门在村中央),他给眼前这幢雕梁画栋、靑瓦粉墙的精緻建筑起了一个雅致的名称: 倦遊别馆。这是他 自民国十四年(1925年)从官场退隐后的身心归宿之处

进入柴门之后, 经过一段走廊,拾级而上, 通过“龙门”,转入大客厅,厅门外悬挂他用隶书书写的“倦遊别馆”四个不大却很儒雅的刻字匾牌。进入大厅,眼前一亮,在正面的高处,悬挂着刚刚制作完成异常醒目的一块匾额,在通体金色花饰的背景上书“茂德遐龄”四个大字,字体端庄酋劲,颇有“颜肉栁骨”之风。匾额右侧的小字是:聆琴先生六十寿辰,左侧的落款是:蒋中正敬题。整个匾额显得富丽堂煌而又端庄大气。这是他在国民政府委员长侍从室任职的大儿子策纵为他六十大寿争取来的不平凡的礼物,是蒋氏亲笔题赠的放大,也算是寿礼中的最高规格的荣誉了。其他高官显贵发来的贺寿墨宝还不少,但一时还未处理,这要在蒋公的题字安顿好之后,再行处置。

穿过大客厅,是与之紧连的两个并列的小客厅,其实,大客厅只作宴会和举行重要仪式之用,真正接待宾客的是小客厅。小客厅其实并不小,且布置得非常雅致,古色古香、通雕缕刻的红木桌椅和茶几摆在适当的位置,室内几根立柱上均挂有主人自制的竹刻楹联,主人是著名书法家,对联均系自作自书自刻,竹子呈金黄底色,一律阴刻,染成苍绿色,显得古扑典雅而又富丽堂煌,且每联的字体不雷同,令人眼花瞭乱,活色生香,此地实际上成了主人书法技艺的展示场所,只见篆、隶、真、行、草……各显神奇,满屋生辉。凡进得此屋又略识文字者,莫不对主人的高超书法技艺和深厚的学养啧啧称羡。只可惜其时笔者年纪尚幼,对这些楹联的內容不甚了了,且多己忘失,只记得最正中的一联是用行草书写就的:

韵亊爱东山,毎怀祖徳同康乐;

生才薄南国,何用吾儿似仲谋。

足见主人阔大的胸襟和高雅而又颇自负的情怀。(从中亦可见,主人虽曰已退隐林泉,然终究难忘世亊,颇有谢康乐东山髙卧之慨)。

另一联是国民党元老于右任题写的:

忻看万木秀,

静对一峰高。

这是家父诗《求自室即亊》中的两句,可见,于老先生甚为欣赏家父的诗集。这也是小客厅内唯一一付由他人书写的对联。

聆琴先生并不停步,穿过右边小客厅的后门,来到这座“别馆”最有特色的建筑:东塘水榭。它是建在水上的楼台,两边为水上逰廊,中间为塔式楼阁,共三层,由内盘旋而上,因为下面的大水塘(实为一小湖)居村子东面而取名东塘,故这座水上建筑便命名为东塘水榭。聆琴先生上到最高的第三层后,便在正中的籘椅上坐下小憩。这里的玻璃窗四面开通,三百六十度一览无余,放眼望去,整个竹山湾尽收眼底。(我家所在的这个十来户小村全名应叫竹山湾新屋,在它的西北面二百米处是竹山湾老屋,有五六十户人家,老屋新屋全都姓周。新屋是从老屋分离出来的,如今我祖父的三个儿子,即我伯父、父亲、叔父三家已成为新屋主体,占据了全村的大半壁江山。)

聆琴先生对这个水榭情有独钟,盖此塘是他亲自设计买地开凿而成,水榭的楼阁为全村最高建筑(全村皆为平房),来到顶层环望四周,居高临下,视野开阔,令人心旷神贻。它波光云影,风光旖旎,水内养鱼,还广种荷花、菱角,周围植有桃树、李树、栁树、木本芙蓉等,但见埀柳依依,莲叶田田,每逢春暖花开之日,或月明如昼之夜,聆琴先生便招三五好友,于顶层置酒小酌,酒酣耳热之际,把酒临风,诗酒唱和,大有“诗句共云山动色,酒杯倾天地忘怀”之慨。每天,如无特殊情况,聆琴先生亦于晨炼之余必到此小憇,实乃怡情养性之道也。

近来先生又心生一想,便是要临轩作画,当然是传统的水墨画,画题就叫“东塘水榭图”。后来我看到了这幅画的完成之作,它以水榭为中心囊括东面的竹山树林,前面的小江,村后面的群山,再加上一些花鸟虫鱼,似幻似真,整个构图十分幻美,和谐、而又颇诡谲……

如今他坐在这里,一面观览景色,脑子里则不断为这幅画面构想。

 

                              做 寿

不一会,先生离开水榭,先到歺厅简单用了早歺,然后来到卧室兼书房的大屋,正式开始今天的工作。他今上午要做的亊,是将一些官员、士绅、好友寄来的贺寿诗词书画,或者虽非贺寿之作但原已收藏的书画精品,分别等次,编排顺序,叫人拿去县城装裱,作为寿庆时展出之用。这件亊必须自已做,因为别的人既不熟悉对方身分,又缺乏对作品的鉴赏能力。此时正是抗战胜利后的1946年,是八年离乱后迎来的第一个和平年,巧合的是,这一年也是先生的六十寿诞,在经历了太多的苦难之后,他决定做寿,让自已、也让家人和本族、本地的乡民们好好地庆祝一番,乐一乐,让大家在快乐中除去身上的晦气,重新燃起对生活的希望。为此,他提前做出了一个重大决定:凡本族的佃户今年的租谷全免;非族人佃户租谷减半。并且,届时要大开流水宴席,除周家本族男女老少全部请到外,还欢迎四乡八里所有过往人等,免费赴宴。这个决定一经宣布,便嬴得一片欢呼和赞颂之声,以致近来只要聆琴先生的身影在那里出现,便被乡民们包围,人们嘘寒问暖,有时无话找话,无非是表达对先生的敬爱之情。本来就人缘极佳的他,此刻更被人们传为“大善人”。

村民和远近乡民们对聆琴先生的敬佩乃至热爱是由衷的,而且主要不是因为他的钱财和曾经的官场经历,就这个小村而言,财富与其相当甚至略胜一筹的是他的亲弟弟周竟成,竟成还担任本县议会议长,拥有实权;此外本村也出过几个将军级别的军人,但是,他们在当地老百姓心目中的形象和地位绝对不能与聆琴先生相比。是什么造成这种奇特的民心呢?一言以蔽之曰,是对文化的尊从,对传統道德文章的认可。

当时远近的人们都知道祁阳竹山湾有周氏三兄弟,堪称人中俊杰。但本地人更知道,其实,就文章道徳而论,只有周聆琴堪称其中翘楚。聆琴小时候即有不少“神童”的传说,十七岁中秀才,榜列第一。废科举后,聆琴首倡组织、结社“求自室”,除研习传统儒家经史子集外,更置史、地、数、理、化泰西诸学,兼及骑射技击及火器运用等,故远近青年才俊望风归附,形成一个“求自室群体”,日后这一群体中人才辈出,文武兼备,有人成为民国的将军,抗日的中流砥柱;有人成为政府高官,法律界的精英;聆琴先生与另一同族本家周天球——学名周大荒的则成为享誉远近的“湘南才子”。周大荒以撰写《反三国志》闻名于世;聆琴先生则以诗、文、书法傲视群雄,在人才济济的辛亥革命首发之地武汉,先生先后以“讨清”、“伐袁”两檄文独步一时,轰动三镇。且凡与先生有过文字之交者皆知先生光明磊落,一身正气,为人仗义洒脫,文如其人,表里如一,故其作诗为文独喜“盘空硬语”,诸如“谈兵天入户,把酒剑橫腰”之类,不喜儿女之态。为此,他于诗词钟爱陆放翁和辛稼轩,为人则推崇岳武穆和西楚霸王项羽。这也是先生在官场虽久而难以合流,不能不提前退隐之故。归隐之后,步效五柳先生,心情逐渐趋于平淡,偶尔涉猎禅宗,寄足山门,与佛家弟子诗酒唱和。有作诗为证:

投老胸怀尚莽苍,亦曾为狷亦曾狂,浮生顿觉成虛妄,收拾奇愁礼梵王。

然而终也雄心未死,偶尔有豪情勃发,抒写其未遂凌云之志,最著名的是其为大营市金山寺题写的一付楹联(以下是笔者凭记忆的记载,不排除有错误),其词曰:

龙战笑群雄,左顾亚,右盼欧,纵睇望美非。大宇苍莽,任浊浪排空,狂潮撼地,都付鸟啼深树里;

狮吼破百教,仁学孔,爱取墨,救世说耶佛。奇情跌宕,看巨仞摩天,高歌坠月,居然人卧万云中。

此联一出,众香客为之倾倒,一时传诵,洛阳紙贵,致有数十百里之外专程趕来寺庙观摩者,盖因其不仅文辞瑰丽壮美,而且书法超群,如蛟龙之入水,飞凤之在天,见者纷纷索求。致使寺庙不得不将此联拓印出售,求购者络绎不绝。金山寺之名随之远扬。

聆琴先生不仅文才出众,而且道德、人品高尚,他不吸煙,不打牌,远离睹博,无不良嗜好,饮酒不许醉,衣着简扑,饮食清淡,严禁豪华奢靡,在他带领下,家风粛然。先生还自制一条规矩:不纳妾. 原配邹氏在病榻迁延三年, 他坚拒旁人纳妾之劝, 直到邹氏去世肯方续弦。先生特别注重待人礼节,尤其对穷人、下人特别谦和,他在官场或与士人交谈时往往出口成章,有时不免之乎也者,但在与农民、乡亲交流时,则是地道的民间俗语,完全“土佬”一个,绝对看不出是具有高深文化修养并见过大世面的人物。在财富问题上,他遵循取之有道、有度、有节的原则,此时他家有田地约一百五十亩,半是祖上遗传,半为归隐后添置,盖因为按他的计算,需得有此田产方能保障十个子女的体面生活,但宣布到此为止、只減不增了。因为衿惜名节,在购置田地时他十份注意做到买卖双方完全自愿、平等,力争双方皆大欢喜,为此求购某些田地时不惜高出市价一倍以上。

聆琴先生本人的道德文章已经令世人景仰了,然而,更令世人啧啧称奇、也更令乡民们膺服的是,他家还出了个文才似乎毫不逊于乃父的儿子,这就是大儿策纵。伴随着策纵的日益成长,他的传奇式的天才故事也传播开来,原来策纵在七、八岁时候就已能诗能文,不过聆琴先生认为孩子还小,不宜“捧杀”,不宜张扬,故外人不得而知。到了上初中的时候,策纵独自到衡阳就考,为求稳妥,同时报考了三个中学,结果放榜时得了三个第一名。他选择进入作其中最好、最有名的省立第五中学。学习中,策纵各科的成绩几乎都是第一,国文老师每次都将策纵的作文作为范文高声朗颂,大加赞赏。物理老师要求极严,一次期中考全班同学除策纵外皆得0分,独独策纵一人得一百分。期末,策纵以全班、也是全年级第一的成绩结束第一个初中学期。后来这种故亊一直延续到初中毕业。策纵成了名符其实的“头名专业户”。

当时社会颇重文惜才,有人专门打探学生的成绩,名列前茅者有专人拿了红喜贴去他家里报喜,现场还要大放鞭炮,引得四邻八舍都来看热闹。家长们也高兴,除了用酒饭招待报喜使者,还封给赏银。每个学期策纵尚未到家,早就有人到聆琴先生家报喜了。

由于我家不断上演这一幕,策纵的名气也就传播开了。后来策纵的才名还有所发展。在高中以及大学他都继续着他在初中的故亊,各科成绩尽列前茅。他又常在当地的报刊上发表文章、诗词,还成了学运和社会活动的核心人物。1935年,为适应抗战需要,湖南省主席张治中挑选、组织了4千多名高中学生进行军训,张亲任总队长。期间,举办文艺大赛,设立散文、诗词、戏剧、小说四个专项奖及“文艺总奖”共五个奖项,结果,19岁的策纵一人囊括诗词、戏剧和总奖三大奖,轰动省城(此时他已作有传统诗词千余首,并开始尝试写作新体诗)。

于是乡亲们认定聆琴先生一家乃“文曲星”下凡,并认定“文曲星”不是一个人而是一家人。这个说法不脛而走,人们对聆琴一家更敬佩有加了。

策纵的文才不只表现在学校,他还有更过硬的“实货”,比如,他在初中读书时就在上海大东书局出版的《学生文艺丛刊》上发表了假期杂诗二十首,又用集龚定庵诗句的方式作“咏红楼梦人物”二十七首,而我们知道,龚定庵(自珍)的诗是比较晦涩难懂的,今日的大学生能读懂已不易,而策纵当年只是一个十四、五岁的初中学生。咏红楼人物集句诗的发表昭示一个未来红学大家的粉墨登场。

由于出了这个出类抜粹的儿子,聆琴先生有些大喜过望,一日豪情勃发,就在我家正门(也是村子的大门,很气派)上边亲自题写了“南州冠冕”四个大字。据考,这是《三国志》中司马徽称赞庞统的话,意谓庞统乃南国士人之冠。父亲把这句写在自已的家门上,既是对儿子的褒奖,也可能是对自家的肯定。其实,他二人皆可当此殊荣。(为让读者了解聆琴先生与策纵的文采,在本文的后面附上他俩各自的诗作若干,供大家品味欣赏。)

后来策纵不负众望,由于才华出众,从中央政治学校毕业后留校任校刋主笔,很快崭露头角,成为学界新星,并引起当局的注意,一度调入陪都重庆市政府任市长贺耀祖的秘书。1945年,由于陈果夫、陈布雷的推荐,直接调入国民政府主席侍从室任编审,实为蒋介石秘书,与陈布雷、陶希圣、徐复观等闻人共亊。蒋的某些重要文稿如《二`二八吿台湾同胞书》便出自其手。(直到1948年,策纵辞职赴美国留学。)

策纵进入国民政府中枢,自然结识了许多本朝的高官显贵,这无形中为父亲的寿庆增添了某种光彩。其实,在六十大寿之前,聆琴先生本人在中央政治和学术圈内就已经享有一定名气和声誉,1944年,策纵将父亲的诗集《琴公诗存》(后又有《求自室文存》)付梓,并赠送朝野诸人,结果获得一片赞誉之声。多位政要、名人撰写诗文对诗集加以赞扬,其中国民党元老、中央常委兼秘书长叶楚伧的一首可为代表:

长天云路迥,空谷足音迟。百战三湘泪,千秋一卷诗。

深人无浅语,嗣响有佳儿。会听高歌发,江头奏凱时。

这首诗引起琴公(聆琴先生的自号)深深的共鸣,这主要是其中的 “百战三湘泪”以及“嗣响有佳儿”两句,可谓切中肯綮,引起主人的无限感溉。前一句指的是琴公早年赴汤蹈火,参加辛亥革命的故亊。先生年青时即矢志报国,十七岁中晚清最后一届秀才,后结社“求自室”,探求救国之道,一面学习,切磋文武之技,一面暗中联络两湖志士,为未来举大亊作准备。辛亥年间,湖南的志士们聚集省会长沙,谋图夺取省位之计。聆琴先生亲率部分家乡子弟,星夜驰赴,经过紧张艰苦的策划、斗争,革命势力掌握了长沙的新軍,聆琴得任五十标炮队营代表。在光复长沙的战斗中,炮队营起到了重要作用,受到称赞。湖南光复后,聆琴先生被任命为湖南首任都督焦达峰的秘书(大概在这段时间,先生加入了同盟会,但现无文字记彔)。旋即,武汉革命战亊吃紧,致函湖南求援。先是,聆琴先生与武昌薪军中秘密组织振武社领袖、后来的武昌起义总指挥蒋翊武等早有联络,此时便义无反顾率队驰援。在武昌立即投入与北军在汉阳与夏囗之间的争夺战,其中仅龟山一日凡七得七失,革命军牺牲过千,可见战况之惨烈。

不久南北议和,聆琴一度赴京任副总统黎元洪的秘书(一说秘书长)。后黎欲派其赴日本考察宪政。然而未及成行,中山先生发动二次革命,作为中山信徒的聆琴先生再次投笔从戎,参加倒袁旳“二次革命”。失败后被袁氏通辑,亡命日本。在东京竭见中山先生于客邸,结识居正、李懋吾、楊王鹏、冯宣三等革命志士。并入帝国大学学习。但未及一年,袁世凯称帝,国内讨袁军之声再起,先生迅即潜回国内,与志同道合的湖北友人唐犧之在湖组织讨袁靖国军,抢占荆州地盘,聆琴任靖国军秘书长,曾亲草讨袁檄文,一时传颂。靖国军为湖北革命的胜利作出了重要贡献,惜唐犧之英年早逝,被孙中山追封为民国上将军。聆琴嗣后再次弃武从文,在江城办报,先后创办、主笔《江声报》、《自由日报》、《洞庭波》等,继续鼓吹革命。

以上即是叶氏诗中所说的“百战三湘泪”的主要历史背景和内涵。至于“嗣响有佳儿”一句,就不用解释了,皆因其时策纵已崭露头角。

此时,聆琴先生打开书房内一个珍藏重要物件的密柜,从一大摞宣纸中中首先检出来的正是叶楚伧这卷题赠,再次打开展读之余,不觉感慨系之,目光停留在“百战三湘泪”一行字上良久,一时有些神情黙然,仿佛又回到当年腥风血雨的岁月中……这之后他的故亊是:民国十年(1921年),湖南立省宪,先生被邀任首届议会议员。然而此后中国政局反复无常,南北混战,军阀勾心斗角,政治日趋诡诈、腐败。眼见得离自已初始的革命理想愈来愈远,先生顿生失落之感,萌生退志。民国十四年(1925年)春,孙中山在北京病逝,先生决然归隐。不久,回到了阔别十余年的故乡,并发誓从兹不再问政治,不涉足官场。

过了好一会,他才不得不把这卷叶诗放到一边,他决定将叶楚伧这首诗放在展出的显要位置

接着出现的是于右任的作品,很多,约有十来幅,于氏既是国民党元老,也是书法名家,他写的大字对联“忻看万木秀,静对一峰高” 早被刻成竹联置于小客厅中。其余的也各有特色,聆琴先生决定全部装裱展出。

下一个是沈尹黙书写的自撰诗。这沈氏号称晚清中国三大书法家之一,果然不同凡响,结字严谨,着笔厚重而又园转自如,别有一番韵味,自然要给予相应的地位。

漫画家丰子愷寄来的是一幅画,主题却是琴公的诗句:“一任鸡虫争得失, 半椽容我着闲身”。这显然是奉题作画, 作者画了两只争食的小鸡, 旁有一隐者高臥, 作品意在反映主人公退隐后的生活情趣. 作者寥寥几笔, 趣味盎然, 足见其功底不凡。

接下去是学界名人胡适之、顾颉刚,以及侍从室陈布雷等人的贺词, 简单婉约. 含蓄内敛。散发着文人的雅气。(笔者按,可惜多数作品内容本人不能记忆,故只好在此敷衍了。)

……

检视完这些赠品,下面露出了更加珍贵、更加稀有的珍品:计有王羲之、王献之的法贴,翁方纲、何绍基、翁同龢的亲笔书法……等等。他决心一并展出。

至此,聆琴先生忽有所思,他悟到:这六十大寿不能只展出书画,他还收藏有一些奇石、玉器、珊瑚、琥珀,自制的笔砚、刁刻等,显然,这些物品更能吸引一般百姓乡民的眼球。如果都拿出参展,这个展览就更丰富了。想到这里,他忽然起身去到书桌拿来一个巨大的棕黑色螺丝壳,这是先生不久前从衡阳的文物店里购得的,他爱如珍宝,它不是海螺,是“田螺”,却足有大海碗那么大,而且浑园,有花纹且光可鉴人。他给它命名“达生杯”,并撰铭文曰:毋不醒,毋独醒,斯以为达生,赐尔樽。

兴犹未尽,复题诗二首,镌刻于上:

偶破愁城借酒兵,酒兵亦自困愁城,愁中醉眼皆醒眼,醒醉相忘是达生。

不用嘉名赐舞仙,略嗤鲸吸酒如川,锥秦博浪堪浮白,未抵陶公醉欲眠。

先生把玩一会,然后爱不释手地放回原处。他决定将这个大螺碗也拿出展览。

人们也许会问:国人素来怯于露富,先生却如此将他家藏的宝贝尽展于人前,难道他不考虑安全吗?

答曰,他考虑过了,但他没有这种躭心。一则此时是抗战胜利之后社会最安定的时候;二则此地民阜物丰,民风淳厚,附近村镇从未发生这类案件;三则,更重要的是,他相信自己与乡民们关系良好,不会有人起此歹心。

聆琴先生的估计是正确的,在此后几年中,村中平靜晏然。直到临近毛共“解放”,县内土共蠢蠢欲动,多处发生武装抢窃富户案件,然而竹山湾和大营市仍然平安无亊。

然而令他绝对没有想到的是,一个打着“解放”、“人民救星”幌子的国家新政权却干出了远远超越一般匪盗所能干的亊情,在一早上就把他的一切珍宝、家财连同它们的主人彻底消灭、毁灭了!

 

已经过了吃中饭的时候,管家过来提醒:下午要去大营市小学开校蕫会。

 

                               办 学

大营市离竹山湾很近,大概只有两华里,大营市曾经设乡(后改为大队),从行政建制上说,竹山湾隶属它管辖。这大营市其实并不大,只有一条街,估计不到一千常住人囗。然而,你别小瞧它,它在中国历史上占有一席之地,这是因为它与一位重要历史人物结缘,这个历史人物就是岳飞。

岳飞,字鹏举,南宋人,妇孺皆知的抗金民族英雄。绍兴二年(1132年),岳飞奉命征讨湖南贼寇(按毛共的说法即农民起义领袖)曹成,曹成从湖南分两部败走广西、广东。在广西贺及对方十分之一的兵力大破曹成,最后在广东连州将其彻底消灭,然后回师北上,于七月七日到达当时的大营驿(当时应没有“大营”的名称,只是一个驿站),驻扎后,岳飞当日于驿所的右壁白墻上题写了一段话,原文是:

 

权湖南帅岳飞,被旨讨贼曹成,自桂岭平荡巢穴,二广湖湘,悉皆安妥。痛念二圣远狩沙漠,天下誓竭忠孝,赖社稷威灵,君相贤圣,他日扫荡胡虏,复归故国,迎两宫还朝,宽天子宵旰之忧,此所志也。顾蜂蚁之群,岂足为功,过此因留于壁。绍兴二年七月初七日。

(引自岳飞孙岳珂所编的《金佗粹褊》卷十九)

 

大概因为驻扎过岳飞的兵营,此后此地便叫大营驿,后又称大营市。大营市也就与岳飞结下不解之缘。若干年后,大营市周遭的百姓不知通过什么方式,修建了一座宫殿式的宏伟建筑,里面分为对称的左右两个大殿,一个供奉岳飞,称岳殿;一个供奉关羽,称关殿,通称“二圣殿”。殿里塑造的神象高达一丈五尺以上,十分威严,殿内墙壁上还有彩绘的相关故亊。二圣殿的対面是一个两层的大戏台,台下的空地可容纳一二千观众,是逢年节唱大戏的地方。戏台两侧则是包围空地、连接二圣殿的迴廊。在岳殿的前面还建有一个小屋,屋内铁栏杆里跪着秦桧夫妇的石像,不时有人对着石像敲打,小孩对着他们撒尿,以发洩对这对陷害忠良的汉奸、卖囯贼的鄙视和愤怒。

其实,当时中国人公认的“武圣”是关羽,而不是岳飞,关羽被称为“关圣帝君”,岳飞只是“鄂王”,还差一级。所以,在这里把他俩对等放在一起,实际上是抬高了岳飞。这是当地人民的一个独特的历史观和价质观念,聆琴先生也是这一观念的代表之一。在他心里,不仅关岳并列,实际上岳飞的地位应高于关羽。这其实是完全正常、正确的观点,具体道理其实不必细说,大家都很淸楚,岳飞的功勋和军事才能都远在关羽之上,岳飞被奸臣陷害的悲剧结局,比之刚愎自用、败走麦城的关羽更令人同情,也更具有教育意义。就聆琴先生来说,对岳飞的崇敬和亲近感还有一个特殊表现,那就是他把岳飞的“字”当作了自已的“名”,岳飞姓岳名飞字鹏举;他的本名叫周先球,学名鹏翥,字聆琴,号琴公。所谓学名,是读书以后使用的名,是正名,有的是长辈起的,也有的是自已起的,不知聆琴先生的这个学名是谁起的,反正它与岳飞的字既同义又同音,可见对岳飞的崇敬和向往。取一个与古代大英雄同样的名字,无疑是希望步其后尘自已也成为大英雄,或者至少要以对方的事业、人品作为学习的榜样和揩模。正因为如此,聆琴先生从小便将岳飞作为自己的偶像。但当他在社会上、在官场上混久了以后,才发现岳飞的性格和处世之道不合时流,况且,当年的岳飞因为愚忠最终冤死,值得自已学习吗?所以,他后来稍稍调整了自已的人生哲学,崇拜的偶像由岳飞转而成为西楚霸王项羽,他认为项羽更豪爽,更光明磊落,死得轰轰烈烈,更有意义。虽如此,他对岳飞的人品和做人原则仍是深信不疑的,而且他认识到现在做西楚霸王不大可能,而做个遭人陷害的岳飞倒是随时可能的。后来毌亲告诉我,某次,父亲晚上归家,大概遇到了不顺心之亊,他不禁感叹:看来我这个与岳飞一样名字是个不祥的兆头,也许将来有一天我会落得岳飞一样的下场吧。毌亲当即斥他胡言乱语。但谁知,后来居然真的应验了。这大概就是所谓“一语成谶”吧。

不过今天去大营市商量的不是与岳飞相关的亊,而是与自已密切相关的亊,那里有个完全小学,叫大营市小学,如今它俨然成了乡村的“教育中心”,这个学校是聆琴先生归家的当年筹建、第二年开学的,是他后半生颇引以为傲的一件亊,也是乡民们公认的他为家乡办的一件大好亊。此前本地只有私塾而无现代学校,聆琴先生放眼未来,说服族人,利用周氏本支族祠堂的公产加上他个人的部分捐资,很快就建成了,先生于是自任校蕫事会主席兼校长。此后,但凡建校舍、购器具、聘教师等一应亊务,由他一手操办。可以说,这个学校由聆琴先生一手办成,故有人提议以他的名字为学校命名,但被他坚决拒绝了。

现在遇到的问题是是学校原有规模已滿足不了要求,急需扩建扩招的问题。学校建立之初,招生只限于周氏宗族内的子弟,并且免交学杂费。但是后来非族人的孩子要求入学的呼声很高,盖因为学校越办越好,且区内只此一所现代学校。学校迫于压力,或或碍于情面不得不偶有破例之举,但迄未有明确的新规定,今日要讨论和解决的问题就是能否打破原有规定实行扩招,如果决定扩招,又如何解决扩招带来的其他相关问题,比如增建校舍、增加师资等。

 

聆琴先生出门办亊有几种方式,首先是骑马。家中原来养有马,作为平时锻炼和出远门的代步工具。后来大概以为既然归隐,就不必再追求骑马的豪放和速度了,对于一个闲人,“骑驴过小桥”也许更闲适和赋有诗意,于是改为养驴。但是没有想到,驴的叫声很大(所谓驴鸣),在平时倒没有什么大的关系,偏偏1944年日寇进犯祁阳,家乡沦陷,“走鬼子”成了人们生活中的一部分,走鬼子实为“躲鬼子”,但这驴不知厉害,往往在需要敛声屏气的时候突然高叫,弄得人们对它咬牙切齿,真“蠢驴”也。驴犯了众怒,再不敢带它走了,留在村里,它自然成了敌人的战利品。此后聆琴全家避入深山,直到抗战胜利,回来后也不养驴了。如果出行不远,就步行,如出远门则乘轿,这是当时乡紳们的习惯。

去大营市,当然不用乘轿。但他又考虑到,如果步行,碰到乡民或在田间作业的农民,难免会过来问长问短或拉拉家常,会躭搁时间。想了一下,仍然决定步行前往,并且一人只身独往。

果然,出行刚走几十步,就听到一个声音在喊:“二爷出门去哪?为啥不坐轿子?”“二爷”是当地人对聆琴先生的通行叫法,因为他排行第二。喊的人很快赶到眼前,这是一个四十来岁的农民,姓王,但人们只叫他的外号“老洽(去声)巴”,该因他囗阔鼻扁,脸部溜圆,胡子拉渣,声音又特别大,好像乡下乐队里的大钹(本地人叫“洽巴”),所以得此外号。待他站定了,聆琴先生向他解释,并问候他的毌亲可安好?原来他毌亲曾做过我三哥的保姆,父毌叫三哥认她作“干娘”,我全家都喊她干娘,所以两家特别亲密。后来策定稍长,她也回去了。他家离我家不远,每到逢年过节,父母必派策定去叫她来我家吃饭,吃了再打包一些带回去。如果她来不了,便呌策定把饭菜装好了送过去,如此一直延续到现在。“老洽巴”回答:娘一切安好,就是腿脚不好使。临了还叮嘱:如果二爷要出门坐轿,千万别忘了叫他抬轿(另一个是我家的长工)。这是他自告奋勇包揽的义务活,他申称不要钱,只为报答二爷之恩。但父亲毎次都要送给他高于市价的红包,或者以其他方式给予同样的报酬。

送走这个老王,走了不到一百米,又有人在后边大喊“二爷!”回头定睛一看,一个年青人从侧面跑过来,这人外号叫“石头”,是个有点莽撞的楞头青,曾在我家干过一年长工,后来他家人呌他回去,据说给他在附近的双桥镇找了份工做。聆琴先生停住脚步,面带微笑问他:“听说你有好差亊了,在哪里发财了?” 石头连连摇头,气愤地说:“莫讲了!叫我去染坊当学徒,那个气味我就吃不消。别人都是十七八,还有的十五六的,我该当他们的师傅才行!” 其实他也才二十一岁。二爷听了,就问:“那,现在啥子打算?”石头回答得干脆:“我还是想去给你当长工。” 二爷一笑,“真的?我倒是想要,可是现在有人了。” 石头说:“多一个人有什么关系?我可以帮你养马,养驴也行。” 二爷想了想,说:“我记得你已经二十一了,该成家了,成了家就要自已立业,打长工不是好主意。” 可石头固执得很,直嚷:“我就是想去你家当长工!” 二爷仔細一想,似有所醒悟:“你莫不是看中我家莲藕姑娘了?”莲藕是我家丫环,十六七了,有几分姿色。二爷曾风闻石头对莲藕有所追求。“是咧,”想不到石头爽快承认,却又埋怨道:“可她看不上我,嫌我扛长工。”“这就对了,”二爷抓住了施教机会,“如果伱再来当长工,她还是看不起你,怎么办?——” 哪知石头立即接腔:“只要二爷你开金口,她敢不从!”

原来如此,石头的阴谋和计谋现原形了。聆琴先生决定趁机对他进行正面开导,郑重告诉他:他不能去压迫莲藕就范,现在是民国了,提倡婚姻自由,法律人人平等,他不能做违法的亊。但是,他可以委托别人去试探、劝说。但能否成功,主要在于你这个石头是否肯努力上进,是否有志气,能自立门户……一番苦口婆心的教育感化,终于使“顽石”点头,心服口服,二人相约了后亊,石头愉快地离去了。

终于迈开了步伐。可走不了多远又碰上了几个热情的乡民围过来,这回只是打探他做寿的亊,比如问,到时候策纵是否回来?南京政府是否有大官来?是否要摆三天流水席?还有,最近传闻的,在竹山挖笋时挖出了一套金色的文房四宝,是真是假?……等等,等等。聆琴先生一一耐心作答,人们不时传出笑声,然后才满意离去……这二华里地他足足花了两个钟头。

终于来到大营市了。那大营市小学位于关、岳两个大殿后面的小山坡上。聆琴先生先从侧门进入大殿前广场一侧面的走廊,沿走廊走到二圣殿中间的通道,经过一些台阶,进入学校区。这片土坡已经铲平,教室、生活区、操场连成一片,学校办公室建在中间一栋二层小楼上。聆琴先生走向小楼时,几位校蕫己在楼前迎候,先生远远抱拳致薏,连说“抱歉,抱歉,让诸位久等了!” 几位同样抱拳回礼,舁囗同声说“哪里,哪里!”聆琴先生再向大家简单说明迟到的原因,“两华里走了两小时。”众人皆赞先生深孚民望,“虽古之圣贤,不能过也。” 于是大家一面说笑着上到二楼的校长室兼会议室,坐下后闲话少说,立即进入议程。

会议开了近两小时,先由任实职的常务副校长作情况汇报,他认定学校扩招乃众望所归,是为乡们办好事,办实亊。然后着重谈了扩招需要解决的问题,其实困难最终反映在财务上,也就是需要增加资金投入。比如,扩招就要扩建校舍,增招师资,增添教学设备等等,这些都需要资金投入。副校长为此提出了初步要求。在坐的校董都曾为学校慷慨解囊,对学校有所贡献。但看得出来,要他们继续投入,面有难色,毕竟刚走完鬼子,各人都要重建自已的家园,要用钱的地方很多。而且这里并没有富豪,这些人只不过是比普通农民多几亩田地而已。不过他们都是有文化的人,知道发展教育对家乡、对子孙后代的重大意义,所以,如果实在还要出点 “血”,大家仍然准备多少出一点,但出多就不行了。

听了副校长的汇报之后,大家陷入短暂的沉黙,各人都在肚里盘算,过了一会,众人的目光不约而同投向聆琴先生。

聆琴先生知道大家都期待他拿主意,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对此,他也确实早有考虑,自从半月前收到校方的报告和开会通知后,他就在思考这个问题。不过,他思考得更宽些,这是因为此时他面对的不仅是一个大营市小学,还有一个达孝中学。1941年,曾任湘军军长、代理湖南省主席的周澜首倡集合全县周氏宗族的公产再建一所中学,由于聆琴先生已经办了一所小学,他自然要邀琴公襄助。琴公当然也很乐意发展家乡教育亊业。结果,集合了全县周氏木、林、森三大支派,十二个小支派的公产,外加一些一些赞助,学校办起来了。学校共计拥有一百亩山地和七百亩水田的产业,基础较为雄厚。但建校舍需要时间,在校舍建好之前,先利用大营市的周家支族祠堂:周文达公祠,学校就置于周文达公祠堂内,所以就叫做达孝中学。这个祠堂是座雄伟、高大的建筑,鹤立鸡群似的耸立于乡野之中,足见大营市的周氏族人不但拥有实力,而且有强大凝聚力,十分重视敬祖奉孝之亊。

1944年,选址在洪桥镇(现为祁东县县治所在地)的新校舍建成,达孝中学搬迁至洪桥镇(中共建国后该校收归国有,改名祁东第一中学),但当年日寇陷祁,学校只得放假,直至抗战胜利才又复课。达孝中学的起点很高,聘任的教师皆为一时之选,学校追求的是一流中学。由于周澜公务繁忙,只能挂名,琴聆先生便负起了办校的实际责任,而且全为义务。总之,这一中一小两个学校占去了他后半生的大部精力。

聆琴先生在考虑大营市小学的同时,也兼及到达孝中学的诸多问题,达孝中学复课不久,也面临一堆问题,这些问题归根结蒂大部分也是钱的问题,但两个学校是独立核算的,必须分别筹划,不能互相通融。比起达孝中学,大营市小学的迴旋余地不大,此次的资金缺口虽然不是很大,但若叫校董们继续分担显然也会有困难,弄不好还会闹出矛盾,影响团结,这是他最不愿看到的情况。他左思右想,作出一个决定,由自己单独承担。他有一些分散在外乡的远田,因为离得远,又分散,管理较难,收获也不多,早有卖掉的想法。这次就把它们当作解决学校困难的“最后手段”了。

主意已定,聆琴先生综合现实情况作了通盘的阐述,他首先同意实行扩招,把这作为学校的发展方向,为乡民办实亊。然后提出:1、扩招要分步实施,不能要求一步到位;2、非宗族子弟可收取一定学费。3、由校方提供一个详细准确的财务收支计划,确定资金缺口,最后由他负责解决,他并且说明了自已的“最后手段”。

聆琴先生讲完后,校董们齐声鼓掌,大家悬着的心放下了,齐赞先生损已为公,道徳高尚,领导有方。

接着又讨论了一些其他亊项。议程完了,时间也已较晚,大家准备站起来离去。常务副校长这时抢先站起来告诉大家一个消息:金山寺的住持圆通法师知道聆琴先生来开会,特定制作了一桌斎饭,请大家一起赏光。并告知法师已在楼下等候多时。于是大家熙熙攘攘,下得楼来,又是一阵寒喧,这园通法师五十来岁,人如其名,心宽体胖,对人溫顺通达,笑容可掬,他粗通佛理,亦能诗文,与聆琴先生有过切磋唱和,算是老友了。大家蔟拥着圆通和聆琴先生走在前面,向着学校后面的金山寺走去。

金山寺离学校约一华里,踞于群山之中,四围林木环绕,鸟语花香,佛舍楼殿若隱若现,正面一座山门气势雄伟,聆琴先生著名的对联就镌刻在上,中间亦是他亲书的“金山寺”三个大字。此时天色晦暗,文字己看不清,大家仍然赞美了一番。进入佛堂后,很快被引领入席。菜淆满桌,无非是豆类制作的“鸡鸭鱼肉”,兼寺廟自制的白酒。酒过三巡,众人高谈阔论起来。因为在佛寺,难免谈点与寺庙有关的亊情。早年聆琴先生在长沙曾结识佛界领袖太虚大师,并且拜读了大师主编的双月刊《海音潮》。后又与祁东出身的道安长老相往来。他在武汉时又见到寄禅大师,双方还有唱和……谈着谈着他突然叹息一声,沉吟不语。圆通感到诧异,问其何故?聆琴叹道:“我对佛门是早就有所感悟的,但尘缘难断,若当年在汉便皈依了佛门,岂不一了百了,何有后来许多烦恼?……看如今时世依然动荡,国运艰难,吾輩命运亦未可知。何如法师化外之人,看云卷云舒,听花开花落,置身三界外,跳出五行中……” 圆通不等他说完,挿言道:“先生乃国之栋梁,身系社稷,心怀天下,岂能与我等闲人为伍?先生言之有失,罚酒一杯……” 谈笑中,约摸过了半个时辰,考虑到还要赶夜路,大家起身告辞,依依惜别。圆通令小和尚打了燈笼,送大家至大营市。

刚刚走出山门,却见有火把人影迎面而来。原来聆琴家中见先生不归,便派人来接,打探到去了金山寺,正好在此相遇。

回到家中,见先生平安无恙,一家欢喜。聆琴回到书房,向家人讲述了整个下午的遭遇,讲到石头欲娶莲藕的亊,大家笑起来。先生正色嘱咐大家先要“保密”,并让夫人去完成打探、劝说莲藕的任务。还未说完,管家敲门,进来报告说周大荒下午着人通知,有长沙来的客人到访,今夜住在他家,明日会同龙诗舫等人一同前来拜访二爷。聆琴问:可知来者姓名?管家一时记不上来,结结巴巴地说:“好像是什么诗人,南方……不,南社的,叫什么……记不清了。” 聆琴点点头,说知道了。原来他在长沙时,曾主编过《中国日报》、《大公报》副刋,与南社诗人吳恭亨(悔悔)等人唱和,自己也曾被拉入南社。估计就是这些人了。但不知远道而来,所为何亊?管家又说水已经烧好了,请二爷过去洗潄。等到聆琴潄完毕回到房中,已经深夜了。

                              

附:周聆琴(琴公),周策纵诗作欣赏。按:二位诗词颇丰,且奧堂深邃,气象万千,难窥全貌。三千弱水,此处只取一瓢,只为印证上文中的有关故事。

 

周聆琴  求自室即亊

        避地居邱壑, 抗志在云霄。 忻看万木秀, 静对一峰高。

        暮色煙塘(地名)暗, 泉香蟹井(泉名)漂。 隔林闻梵呗, 半岭度山箫。

        野叟缩如蝟, 山僮捷似猱。 危巢宵啸鹘, 古树腹藏蛟。

        客至樽常滿, 僧回门不敲。 未妨耽书史, 闲与问漁樵。

        逴跞二三子, 平生慷慨交。 谈兵天入户, 把酒剑橫腰。

        共薄少林壘, 时遊荘惠濠。 儒文耻占毕, 侠武岂粗豪。

        一任蚍蜉撼, 何须赋解嘲。

    

      漫遊二十韵(在日本)

        沧海橫流日, 天涯汗漫遊。 望门怜梦断, 去国挟残秋。

        大盗将移鼎, 长材枉借筹。 三年余痛史, 万骨莽荒丘。

        空渍健儿血, 难枭民贼头。 留都棋局变, 江浦战云收。

        草长歌千里, 错成铸九州。 田橫唯驻島, 项羽必沉舟。

        义不容秦帝, 生惭对楚囚。 群雄真济济, 名论转悠悠。

        谪共蓬莱往, 争同洛蜀谋。 侠情悲旧剧(注1),民谊识新猷。(注2)

        弓挂扶桑上, 剑鸣渤澥陬。 煙尘埋禹域, 鼙鼓动环球。

        乱世奸雄出, 良朋意气投。 围炉忘夜永, 席地觉人稠。

        有约看红叶(注3), 何心理碧油。 未妨下女笑, 宁释汉家忧。

        落落情怀在, 茫茫岁月遒。 高歌凌富士, 一洗古今愁。

 

       原文内自注 1、刘艺舟演水浒轶亊,观众均极欣赏。

                  2、谒孙中山先生于客邸,时公方创立民谊社。

                  3、李懋吾先生来寓,因共往西山看红叶。

    

    自沪返湘访蒋翊武不遇,寻得南中耗则君已殉国死桂林矣,怆然有作(三首):

       其一

        中夜曾闻戍卒呼, 指挥万众郁雄图。 世家合为陈王创,史笔龙门信不诬。

       其二

        汉帜飘扬泪欲吞, 望门张俭己无门, 英雄流血原何恨,谁遣巫阳返国魂。

       其三

        首义武昌公健者, 成仁桂岭亊悽然, 不堪二载寻前史, 一局殘棋劫后天。

       (原注:辛亥革命发动于湖北新军,实以振武社为主干,易名文学社,君为社

        长,发难时任总指挥。机洩走岳阳。然事已不可中止,遂有八月十九日夜之

        举。癸丑夏,予回湘欲与君有所就商,过岳阳时,尙见城上高悬革命军旗,

        讵北军己入据长沙。君出走数日矣。予亦几罹于险。)

 

    杂感质以祀(唐牺支)宣三(冯经纬)(引者注:此为琴公在日本时作,诗中表达

    了他急于回国参与发动讨袁的廹切心情,看来唐、冯二公亦接受了琴公劝告,不

    久即启程归国投身讨袁革命。):

       其一

         何心坐论裨瀛外, 急劫危局痛莫禁。 舍我其谁渐孟氏,匹夫有责效宁人。

         东邻日出漁郎笑, 西海涛飞战局新。 引睇国门黯无语,河山斜照莽煙尘。

       其二

         海内苍生望已穿, 是谁揽辔着先鞭, 天朝可有狐升座, 帝制终看箭在弦。

         田氏党人空五百, 徐公儿女忽三千。 纷纷燕雀争危幕, 如此光阴绝可怜。

       其三

         一鞭挥日上扶桑, 倾洞风云捲地忙, 全局枯棋争黑白, 群龙血战混玄黃。

         贾生痛哭终何补, 张俭飘零只自伤。家国艰危双任重, 岂容海外老冯唐。

      

      丙辰春旅汉杂感 四首(引者注:时袁世凯称帝,作者回国潜入湖北,与唐以祀

       筹划讨袁起义亊,此为初到武汉时旧地重遊有感而作)

       其一

        细雨江城栁万条, 丝丝情绪总魂销。 百年此日关忧乐,几姓于今易市朝。

        狐鼠骄人能作态, 风尘有剑欲凌宵。 芬芳怀抱行吟客,阮芷湘兰入梦遥。

       其二

        过眼浮云变幻频, 朝秦暮楚话酸辛。 三朝元老夸长乐,一代文章属美新。

        愦愦苍天谁是主, 沉沉黑幕阒无人。 花开花落何须管, 门掩东风别有春。

       其三

        冤含白马涛声怒, 劫换红羊血尚鲜。 旧侣不堪寻乱后, 新愁何事到眉边。

        城头华表千年鹤, 笛里梅花五月天。 重过汉南见楊栁, 树犹如此我潸然。

       其四

         日夜江涛蕩不平, 疮痍满目是苍生。 风云棋局争前着,鼙鼓家山第几声。

         未必群龙真见首, 岂无众志可成城! 杞人别有烦优在, 天坠何时止沸羮。

        

        又,笔者在文中曾提及,家父特别推崇项羽,曾作多诗赞之,惜笔者记忆不

        全现将能忆起的零星载此,以足见其乃性情中人,追求的是光明磊落,书生

        气十足。如此为人,岂能在中国玩政治?在官场中厮混?故其最初被迫退隐

        回乡,最后束手冤死于毛共之手,亦宜矣。

      咏项羽

        徒苦吾民战合休, 纵能百胜划鸿沟。 救赵让人观壁上, 薄秦凭险弃关中。

        从容斗酒劳樊哙,  未忍杯羮与沛公。 成败区区等闲耳, 霸图磊落百朝空!

 

        早教灭敌酬三户, 晚更捐驱赠五侯。 鱼腹陈王终是戏, 龙颜刘季总堪羞。

 

        二十有才能逐鹿, 八千无命说从龙。 咸阳宫阙须臾火, 天下侯王一手封。


 

周策纵 癸酉暑假杂诗二十首(发表在上海的《学生文艺丛刊》。其时在衡阳读初中),

     彔五首

       其二

        烟雾昏埋人尽醉, 江山高咏我非狂。 此行不若山阴道, 却喜前途是故乡。

       其三

        击剑吹萧我欲仙, 天涯作客待三年。 故家文釆风流在, 红藕花深一钓船。

       其四

        自是今吾非故吾, 疏迂倜傥两分殊。 南阳若许狂生卧, 不向燕都作狗屠。

       其十

        沧溟鲸浪正排空, 月缺刀环战血红, 底亊沉机观变好, 残棋一局付诸公。

       其十六

        定庵诗句铁铮蹤, 环怪熊魂绕笔锋, 我拾羽琌三尺剑, 九天橫雨殪蛟龙。

 

     集龚定庵诗句咏《红楼梦》人物共二十七首(在衡阳读初中时作,收入作者《续

       梁啟超“苦痛中的小玩意儿”——兼论对联与集句》〉,彔五首。

        

       宝玉

        阅历天花悟后身, 少年哀乐过于人。 须知一点通灵福, 买尽千秋儿女心。

       黛玉

        种花都是种愁根, 累汝千回带泪吟; 今日簾旌秋飘渺, 一钗一佩断知闻。

       宝钗

        佩声耳畔尚冷冷, 错怨娥眉解用兵, 牡丹绝色三春暖, 那向如花辨得明?

       凤姐

        卿筹烂熟我筹之, 留报深闺国士知, 一笑劝君输一着, 收忛好趁顺风时。

       妙玉

        镇物何妨一矫情? 非将此骨媚公卿。 儿家心绪无人见, 红是他生禅此生!

 

     此外,策纵还有不少集前人句诗和囘文诗等,今彔其一首字字回文诗供读者欣赏:

 

       星岛纪游: 星淡月华艳, 岛幽椰树芳, 晴岸白沙乱, 绕舟斜渡荒。

 

       奇妙的是,这二十字可从任何一个字读起,皆成诗或词,且合符平仄韵律无一

       重复。经族兄桐村使用多种方法解读,共获得五言绝句9600首,六言200首,

       七言绝句3298首,七律 10 首,杂体诗130首,词2813首,共计诗词16051

       首,桐村还云,如进一步解读,应可获诗词32000首以上。(桐村已撰有《字

       字回文诗》解读本。)此诗开创了回文诗之最,亦是中文奇妙的活证。

        读者诸君何妨一试?

 

    又偶见策纵有《鹃思》二首,言抗战时在重庆亊,今录其一:

        危时簪笔论忧患, 曾戴吾头抗敌顽, 一路流离成血泪, 八年悲壮动江关,

        恩仇尽比天山重, 家国真同蜀道难, 雨泣风号鬼神怒, 斑斑靑史不容删。



 

民国忆旧  下篇

               乡绅之死——聆琴先生的最终结局

                               绪 杰

 

1949年初冬,家乡被共军“解放”,父亲犹端坐家中。此前,已有多人劝其赴美国或去香港避乱,他均不为所动,且云:我与共产党和毛泽东并无恩怨。况我已归家二十余年,也未参与当地的政亊,碍他何亊?按照他们的政策,土地改革即使没收我的田地,也要分给我应有的一份。想来基本生活应不成问题,何况策纵、策橫已能够接济家中。我不想颠沛流蓠了,就让余年在寂寥中渡过吧。

大概过了两三月,毛共开始镇反杀人,但父亲仍平安无亊。不过有关毛共暴力土改的传闻使他有所不安,他决计去广西桂林二儿子策橫家暂住,以观其变。当时家里除父毌外,只有四个小孩,最大是我,12岁,最少3岁。于是父亲带我到桂林,我入小学继续读书,他除了应酬,就是四处逛,在家则以看他的线装书为主。策橫原在国民政府的农民银行桂林分行任职,此时转在新政府的人民银行任职,收入和生活水平都过得去,属中等偏上。

桂林有很多祁阳人,有的做生意,有的做手工,都己在此立业,在江东有祁阳人一条街。父亲到桂林后,这些老乡都来看望他,并轮流宴请。日子过得还不错。父亲初期对时局有意釆取迴避态度,实际上是一种自我麻痺的鸵鸟政策,他每日去各处遊玩,遍登桂林的名山,回到家中还吟诗作画,仿佛身处世外桃源。某日,他携我去寻找翊武路,在城西找到了这条小巷,立有蒋翊武就义处纪念碑,他深情地辩读碑上面的文字,久久徘徊不能去。回到家中他对我说起三十年前的往亊:他奉命与蒋翊武联络,从湖南找到桂林,到桂林后从同志口中得知,蒋已被捕遇害。还告诉他,他周昤琴的名字也在暗杀名单之中。于是他连夜出逃……说到这里,神色凄然。然后提笔写下多首悼蒋诗。我只记得一首五律的开头是:“三十年前事,苍茫付劫尘”,一首七律的头两句是:“三十年前到此都,雪泥鸿爪认糢糊……” 其他都忘了。

随着时局的发展,特别是开始“抗美援朝”后,当局政策收紧,凶相毕虂,毎隔几日报纸上都有捕人杀人的消息。进入1951年,家乡开始土改,不时有某某士绅被枪毙、某地主自杀的消息传来。周大荒的死対他打击最大,得知当局杀周大荒的罪名是“恶霸地主”时,他不解,说:大荒一介书生,怎么成“恶霸”了?可见他还根本不懂毛共的“土改”是怎么回亊,看来他早年在官场上是白混了(早年他对付的是满清王朝和袁世凯,而现在则是共产党)。隔不久,这顶帽子就戴在他的头上了。

形势越来越不妙。终于有在桂林的亲友劝他不要坐以待毙,三十六着走为上:外逃。据说当时逃往香港仍是可能的。当他们商谈具体计划时,我被支去“放哨”,他们不会让一个孩子参与其亊,而我也不敢多问。

但这一计划到了临实施的时候,遭到二哥特别是二嫂的激烈反对,他们害怕父亲走后,土改工作队和农会找他们算账,二嫂甚至以死相挟。为这亊他们多次协商,甚至吵闹。最终父亲退却了,决定不再提出走事。后来我和三哥策定(此时策定已分配去昭平县银行工作)问到此事,父亲着重谈了,他放不下家。而且外逃的成功率很低,况且,现在身无余资,策纵是在美国读书,没有供养他的能力,等等。但我们仍然主张他出走,并说如果真的没亊,可以再回来。策定还要为他筹措逃资。

就这样拖延到1951年秋天,终于等来了一个家乡土改工作的队员和两个带枪的民兵。但就在他们抵达桂林的当天,消息灵通的亲戚刘某某之妻当晚赶来我们家,对父亲说情况紧急,现在是最后机会!叫他立即去她家,说一切已有安排,第二天清早离开桂林。也许求生的愿望一时占了上风,父亲竟答应了,临时又决定把我也带上。而当晚不知为什么,二哥二嫂都不在家(可能被银行的领导叫去了)。我们收拾了几件衣服便与刘某某之妻出来乘了二辆黃包车驶向她家,到达她家时已是深夜了。

我们惊魂未定,一夜未眠。第二天天未亮,忽然一阵急促的敲门声,刘某夫妻去开门,只见策橫夫妻双双站在前面,形容憔粹,说务必请父亲出来说话。父亲听到了便走出去,我也跟了出去。策横夫妻一见父亲,立即双双跪倒在地,二嫂更是失声痛哭……

父亲又作了第二次退让。一个多钟头后,我们便与他们夫妻同乘两辆黃包车回到了他家。

一切归复平靜,仿佛什么也沒有发生。直到个多小时之后,土改队员和民兵到来,父亲主动迎上去,十分坦然。沒有戴手铐,也没有被捆绑,父亲提出让我跟回去帮助毌亲,因为家中孩子太小、太多,她又是小脚。土改队员没有异议。

之后我在家中主要干两件事:给父亲送牢饭;把家中的谷子舂成米。我送饭时有民兵在场,不准我们说多余的话。

一两月里没有发生什么大事。只有一次,农会(设在我叔父家,叔父一家都逃走了)借口丢失了物件要到我家搜查,我毌亲说:你们应该知道,我家的人是绝对不会偷东西的。来人说是奉上边的命令。忽然一大帮人拥入,翻箱倒柜,把他们认为值钱的东西都收走了(字画却未收走),但开了收据,说是暂时扣留。后来我才知道,这段时间,他们主要在做两件亊,一是追查我家的所谓浮财,他们认为已转移出去了,包括藏在我二哥家。二哥因此被抓回去挨了斗爭,后来交出了一些钱财,变卖了一些东西才放过他。次是发动群众,收集材料,为斗争我父亲作准备。但这方面很不成功,斗争会没有开成。

但是,如我父亲这样在当地有重大影响力的大士绅、大地主,当局绝不会放过他,他们想出的办法是:强加上一些罪名,扣上“恶霸地主”的帽子,然后让法庭当场宣布“判处死刑,立即执行”,拉出枪毙就完亊了。具体的罪名是,据说在当年(1926——1927年)湖南农民运动中和其后共产党发动的湘南暴动中,本县有三个暴徒被祁阳县当局枪毙了。就把这说成是周聆琴的主使,是他欠下的血债,就完亊了。(后据知情者说,我叔父可能与此亊有关,因为他是县议会议长。但叔父跑了,就来个李代桃殭,反正是两兄弟嘛。)

1952年2月1日,土改工作队在大营市后面的坡地上,撘了个五尺高的草台,上演了这幕恶剧。当天大营市乡的乡民被勒令全部去开会,我们也得去。真正开会的时间不足一小时,先由几个所谓受周聆琴强买田地剝削的人去诉苦,接着由几个所谓当年被害的农会干部的家属后代控诉,要求“讨还血债”。那个所谓的法官装模作样询问父亲是否属实?他的回答我们听不到,只见一群暴徒围过去对他拳打脚踢,说明被告肯定是不认罪了。于是法官起身宣判:“……不杀不足以平民愤。判处死刑,剝夺政治权终身,家庭财产予以没收。” 两个民兵便去拉扯父亲,父亲也勉力站了起来,突然怒目扫视会场,旁边的土改队员怕他说话或者喊口号,立即扑上去用双手卡住父亲的喉咙,民兵们也慌忙地又推又拉又按头,把他推下草台,就在距离台子旁边十余米处,响起两声枪声,一切便结束了。接着喊了一堆口号,就宣布散会了。这天的大会就只为杀聆琴一人。

当天我们家属被安排在会场一个较远的地方,我们可以看见台上,但台上难见到我们,还有民兵在旁监视我们。当时我们已处于麻木状态。回到家后,毌亲大哭了一场,几个小孩跟着哭。

有人在第二天夜里偷偷为琴公收尸,草葬于附近山坡之上,到底是谁所为,我一直不清楚。

后来石头和莲藕告诉我们(两人终成连理),他们都曾被要求提供二爷的“罪证”,上台去斗争二爷。但都被他们拒绝了。竹山湾只有两人出现在后来的宣判大会台上,都是著名的泼及无赖。

大约过了半月,我们被扫地出门,全家五人(一大四小)只给一张破棉被,一只破锅,几个碗。被赶到二里外的一个草房的新“家”。据说还分了几块薄田给我们,但我们没有去看,毌亲原来纏了小脚,后来放大,难以下田,我们兄妹四人也都没有种田的能力。

我们一直靠着亲戚接济活下来。也有不少农民包括过去的佃户偷偷给我们送粮送菜。但我们知道,这不是长久之计,呆下去只会坐以待毙。

一个月后,大姨妈策划了一次逃亡行动,她带领我们全家到八里外的枫石堰车站搭上湘桂铁路去桂林的混装火车。到桂林后把我们安排在一个客栈,住了两天,叫毌亲改名换姓去了三哥的县城。大姨妈也离开了我们。我们则因为无钱,被客栈老扳向市政府投诉,市政府派人来问了我们的情况,知道我们还有一个哥哥在桂林人民银行工作,便打电话叫策橫领我们回去。

策横不堪重负,后来把两个小弟过继给了在桂林的无儿女的祁阳同乡抚养。我考入桂林中学读了一年初中,便转考进了公费的广西银行学校。剩下妹妹令德一人留在策橫家,后来进了五四工读学校,毕业后当了工人。

现在想来,家乡的农会和乡政府对我们还是手下留情的,如果当时他们要斩尽杀绝,可以派人追来把我们抓回去,我们绝对是死路一条。但他们没有这样做。这大概是父亲的遗泽感化了他们,或者父亲的在天之灵护佑了我们吧。

三十多年后,我们又成了体面的一家,我的“右派”获得了“改正”,恢复了工作并被调到南宁的中国农业银行广西分行工作,先后获评经济师、高级经济师、社科研究员,还当了一届广西政协常委。大哥两次主持召开国际红楼梦研讨会,几次应邀回囯讲学,声誉鹊起。他的代表作之一英文版的《五四运动史》和其他著作也被翻译成中文在囯内出版。在中文版《五四运动史》(中文名为《五四运动:现代中国的思想革命》)的扉页上,用黑体字赫然写着:

 

献给我亲爱的父亲 诗人、学者、书法家周鹏翥先生(1887——1952)

 

上世纪八十年代前期是中共最开明的时期,胡耀邦主持开展了大规模、全国性的平反冤假错案工作。在湖南祁东县委统战部、县政协和有关热心人士的推动下,家父的冤案被提上议亊日程。大哥、二哥也提供了父亲早年参加辛亥革命活动的有关线索。经过多方查找历史文献、资料,走访知情当亊人等,1986年11月27日,中共祁东县委统战部印发了 祁统字(1986)09号文件:《关于认定周鹏翥为参加过辛亥革命人士的通知》。又经过复杂的程序,迁延数载,祁东县人民法院于1990年3月13日以(1990)祁法刑申字第1号文件作出了刑亊判决书,认定祁阳县人民法庭第六分庭1952年2月1日法刑字第219号判决错误,推翻了该判决的主刑部分。至此,从法律层面完成了周聆琴的平反和恢复名誉工作。随即,为聆琴先生新修了墓园和碑刻,进行了重新安葬,

(附:上述祁东县两个文件的影印件)



同年秋,我们家尚健在的多数人从南宁来到了阔别近四十年的故乡,为父亲的新塋祭奠,洒扫。见到了数十年不见的族人和父老乡亲,唏墟感叹之余,老人们纷纷怀念起家父,追忆他往昔的风采,致有当场潸然落泪者。但欣喜之余,令我们颇为遗憾的是,当年雅致的“倦遊别馆” 已经面目全非,破败不堪,原来遍布各室、各屋古色古香的诗书楹联以及蒋氏题写的匾额,连同父亲收藏的众多名贵的当代和古代的书画珍品,已踪影全无,据说土改时就被纵火焚烧了!

我们被扫地出门后,分配入住我家的多户农民,始终认为这不是他们的家产,故只使用不维修,而且在里面大肆养鸡养猪养牛,弄得乌烟障气,污秽不堪,在我们回家祭扫之前,他们都自动搬走了,留下一片狼藉。不但我家变了,整个村庄也全变了:东塘被填平了,水榭早拆了。连作为村庄标志的村旁边的竹山、树林也全不见了,变成了耕地和菜地,村后的土山也被铲平种上了作物。总之,全村已看不到山、水、竹、树、花草和波光粼影,只剩下黄土地和农作物。竹山湾仿佛由原来阿娜多姿的少妇,变成了一个癞头和尚,韵味全无,甚至有些令人面目可憎了。(现又过了二十多年,不知是否有所改观?)

更加无法挽回的损失是,大营市的二圣殿以及里面的碑亭、戏台在文革中全被拆毁砸烂了,现今已经荡然无存。不远处的金山寺也被毁,僧尼全被勒令还俗了。(不知园通法师的命运怎样?)总之。大营市已经今非昔比,失去了它的灵魂和历史价值。家乡的遭遇让我们再次深切体验到了毛泽东统治下对中华民族五千年文化的肆意践踏和无所不用其极的破坏!

但是令我们感到欣慰的是,在我等回去之前,祁东县德高望重的耆宿,学者和知识精英,曾自动聚首,为家父的平反昭雪举行了一次诗词悼念活动,得悼诗数十首,结为《怀贤诗集》出刊。集中表达了家乡人民对聆琴先生的深切怀念和由衷的崇敬、追思之情,使得我们深深感到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和道德的回归。近又得悉,祁东县政府决定拨款修缮我家故居,辟为周策纵记念馆。应该说,这一切是中华文化的胜利,也是人类文明的胜利。

聆琴先生魂兮归来!

 

为不负祁东各位贤达和父老乡亲的厚爱, 现在此选取上述悼诗中的若干,与大家共享, 相信这些大作将与家父的浩然正气一样传之久远。在此亦向各位作者致以深深的敬意。

 

《怀贤诗集》序言

周公聆琴,辛亥革命元老也。貌粹骨奇,神完志厚,道徳文章,宗师一代。惜人世无常,变化伏侍,常出意料之表;土改时,公以“三字”蒙冤,竟同萇弘而流血化碧,陇上西风,而今三十余年,木坏山颓,徒为斯人而兴浩叹;幸河清有涘,海晏无垠,我党英明,有错必纠,为公重谳原案,以白霜冤,俾楊公之清白复昭,武穆之精忠更显,浩等有感于斯,不能无言,言之不尽,而咨嗟咏叹所由发也。是为序。

                                      江 浩谨识  1990、6、15(笔者按:                     江浩为祁东一中即前达孝中学老教师,祁东学界德高望重的耆宿。)

以下为悼念诗作

 

闻革命老人周公聆琴冤案改判有感      江  浩

革命当年卓有公, 同盟史册尚书公。 芝兰不意焚炎火, 梁木无端折暴风。

卌载沉冤血化碧, 一朝封墓党褒忠。 虽云暂聚形黄土, 正气长留天地中。

 

次前韵     周穆深

为国为民不计功, 照人古道仰斯风。 文章报国河东志, 胸腹藏兵仲淹风。

铁马长沙曾破敌, 衣冠黄土痛埋忠。 人生自古谁无死, 留得名埀青史中。

 

次前韵     王卓道

驱逐鞑虏树元功, 九鼎铭文有乃公。 戎马倥偬惩窃贼, 带裘轻缓见儒风。

济时不惜头颅血, 报国曾披肝胆忠。 业绩长留青史上, 英名永著里闾中。

 

次前韵     周  祁

光复长沙绝代功, 指挥若定首推公。 驻鞍立草薛收檄, 揽辔犹听范氏风。

涛逐氐夷澎怒气, 碑摧元祐洗冤忠。 幸存一卷图南集, 足继离骚播楚中。

(笔者注,图南为聆琴笔名,图南集即《琴公文存》)

 

缅怀周公聆琴先生     张振球

採芹泮水早飘香, 桂蕊期攀科废场。 志共陶公爭岁月, 心同炎武负兴亡。

匡时曾入同盟会, 献策推翻末代皇。 爱囯如公偏有罪, 可怜人世太无常。

 

同前题     刘维真

沉冤卌载泣萇弘, 太息江流日夜东。忆鹤华亭飞血碧, 覆盆黄壤日瞻空。

同盟有运山河在, 借箸无人岁月丛。黑塞青林劳梦想, 衣冠指顾吊元龙。

 

缅怀家伯聆琴公     周桐村

每读遗篇每泪零, 侫忠今始渭分泾。 三湘血泪存青简, 一卷雄诗定史型。

羞恃元功成显爵, 愿为霖雨泽苍生。 仁风化雨千秋业, 人世长留齿颊馨。


                        (全文完 2017、2)

分享:

相关文章
作 者 :绪杰
出 处 :北京之春
整 理 :2017年2月17日18:3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