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研究节选:习近平的梁家河知青生活,及王岐山
五味斋
1969年初,习近平也被猛烈席卷全国的「上山下乡运动」裹挟,去了陕西北部的延川县安驿公社梁家河村,落户农村,从事农业劳动。此时他也是一名少年「知青」,大好年华却失去了继续接受教育的机会。
习近平的「上山下乡」去向,没能去一等学生的入伍当兵,二等学生的「建设兵团」,只好归入三等的「插队落户」。对于去处,其母自有考量,为习近平联络了陕北农村延川县去「插队落户」,为的是习仲勋、齐心多年工作的老地盘,当地干部多是老相识老部下,人脉尚存,顾念旧情,图个暗中照顾。就这样,习近平开始了独自的青少年磨难生活。
初期,他在村里的人缘不很好,他与知青也不合群。他不适应劳动,当地村民认为他是个不爱劳动的知青。据习近平回忆:「上山下乡时,我年龄小,又是被形势所迫下去的,没有长期观念,也就没有注意团结问题。别人下去天天上山干活,我却很随意,老百姓对我印象很不好。」 五个月后,习近平因受不了苦,偷回到北京,据说是听从姨夫魏震五的劝说又回到延川县梁家河村。
在知青之中,他讲不来滔滔的革命话语,没有「巧舌如簧」的本领,这个年轻人不喜务农,缺乏大智慧,但小聪明还是有的。据齐桥桥早年回忆,习近平「没眼力劲儿」(北京俚语即愚呆而不善于审时度势)被齐桥桥呵斥。他爱看小说,但在那个年代,无书可读,文化饥渴。总之他在知青时代的表现是极其平凡,乏善可陈。他也不是那种「扛200斤麦子走十里山路不换肩」的超级大力士。
顺便说,当时的陕西省延安县冯庄公社康平村有个男知青名叫王岐山,他「插队落户」地点距延川县约八十公里。那时候习王两人并不相识。以后,王岐山娶了女知青姚明珊为妻。姚明珊是「文革」当时遭贬落难的副总理姚依林的女儿。1982年姚依林重新得势,成为国家领导人之一。借裙带关系王岐山开始飞黄腾达于仕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