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恩来邓小平在法国“留学”的历史情况
宋征
周恩来(Zhou Enlai,旧译Chou En-Lai),中国汉族人,祖籍中国浙江省绍兴地区,1898年3月5日生于破落的官宦家庭,幼读学塾,受到传统文化的熏陶。在中国历史上绍兴一带盛产师爷(官府幕僚)。近代以来,浙江得沿海开化风气之先,民风温雅,头脑灵活,做小生意最精明。浙江人解决个人矛盾不使用硬拼方式,却像下围棋,慢慢围困败之。
周恩来的最高学历是中国天津市南开中学毕业。1920年周恩来在中国华北城市天津参与学生组织“觉悟社”(共20人)传播“马克思主义”的活动,被当地政府拘押,经由当地望族李氏出面赎买、本人具结悔过而获释。1920年12月在“共产国际”的安排下,张申府、周恩来等一伙中国青年人分别以“勤工俭学”的名义去了法国。实际上这是“共产国际”对中国阴谋的一部分,目的是让激进青年李立三、张申府在巴黎筹建“中华少年共产团”。
在巴黎,周恩来未注册过任何学校,他既不能“勤工”,也无从“俭学”,连日常法语也不懂,只是个国际盲流。1921年春,他以“中华少年共产团”身份,开始了靠“共产国际”津贴过活的“革命”生涯。他住在巴黎城南的意大利广场(Place de Italie)附近的戈德弗鲁街(Rue de Godefroy)17号,一家简陋小旅馆里,编写鼓吹共产主义的油印小报《赤光》。1922年“中华少年共产团”改编为“共产国际旅欧中国支部”,该支部通过“共产国际”渠道与中国本土“共产党”有着联络。由于周恩来从事着与“勤工俭学”身份不符的活动而受到巴黎警方的调查,1924年周恩来离开法国去了苏俄接受短期的政治训练,事后被派回中国从事共产主义活动。他带有“共产国际”给鲍罗廷(俄文Михаи'л Бороди'н,英文Mikhail Markovich Borodin,共产国际在华总代表)的一封信,此时中共党人还寥寥无几,因这层关系,26岁的无名小子周恩来被鲍罗廷安插为广州“黄埔军校”(苏俄为渗透中国而扶助的短期的军事培训班)的政治宣传员(政治部)。期间,周恩来娶邓颖超(Deng Yingchao)为妻。当时,中国知识者对西方价值观缺乏了解,一些人幻想,共产主义“革命”在中国的成功可能会把贫弱中国带入富强之路。而苏俄“革命”的成功范例也似乎可以直接成为中国“革命”的现成方案。
邓小平(Deng Xiaoping,旧译Teng Hsiao-Ping),中国汉族人,最高学历初中生。1920年邓小平初到法国,在诺曼底(Normandie)地区的一个法语班里学习。3个月后因资金中断,法语班解散,他便四处打工维持生活,一年后到了巴黎工厂去做工。邓小平自述:“1920年我在法国当工人。想挣一点钱上学。但这个目标没有实现。我在法国呆了5年,其中在工厂劳动了4年。……从自己的劳动生活中,在先进同学的影响和帮助下,我的思想也变化,开始接触一些马克思主义的书籍,参加一些中国人和法国人的宣传共产主义的集会,在1922年夏季被吸收为共产主义青年团成员。”1924年邓小平在巴黎参加了共产党,不必劳动打工了。但“共产国际”的津贴并不是“免费午餐”,领取者须奉命捣乱社会,不断闹事。这引起法国警方对共产党人的调查和驱逐。l926年1月邓小平被法国政府驱逐出法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