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蜂生涯(三)
一真溅雪
临邑洋槐枣花均失收 众蜂场陷入困境 刘技师仗义两车皮蜂并作一车装 迫于无奈签后果自负文书 临邑站长冒险发运严重超高超宽车皮 藏身闷罐空车躲过雷暴雨和过隧道的危俭 苦中作乐游天津意外掉车 遇好心调度和车长 柳林编组站追上蜂车 提心吊胆蜂车终于安抵凌源 拉往喀左县荆条场地 飽餐甜杏 汨罗大队蜂场全军覆没令人胆寒
摘自一真溅雪回忆录《使命》
─那美好的仗我已经打过了,当跑的赛程我已经跑尽了,当守的信仰我己经守住了。─
摘自《新约圣经》.提摩太后书.4章.7节
临邑这个地方离黄河入海口不远,属盐碱地带,每当雨后天晴地面上就会出现一层灰白色的盐碱。地下水也有浓重的盐碱味,我们取水的水井被称之为甜井,意思是盐碱味最小的甜水井,然而即使是这种甜井里面打上来的水烧开冷却后,表面上都会形成一种白色半透明的盐碱膜,喝起来又苦又涩,如果不放上茶叶,这种水简直难以吞咽。不过这种水煮出的稀饭却非常好吃。
这里的蔬菜品种不多,就连芝麻叶都被农民们用盐醃起来当作菜吃,这里的主要粮食作物是玉米、高粱、小米、红薯,经济作物最重要的就是红枣,这里的红栆又大又甜,此外也种一点芝麻、花生等油料作物。。
好不容易,来临邑的外地蜂场终于熬到了六月中旬,各蜂场均寄以厚望的枣树终于开花了,然而枣花开后居然不流蜜,蜂群仍然无蜜可采,这是前所未有的情况,以前临邑的枣花只有大小年之分,大年花开得多流蜜好;小年花开得较少,流蜜也差一点,但从来没有出现过完全不流蜜的情况,不知是气候变迁;还是环境污染所造成的。
此时唯一的办法就是尽快离开枣花场地,转往下一个蜜源,去辽宁采荆条,或去吉林、黑龙江的大兴安岭釆椴树。于是分散在禹城、临邑周围的两三万箱蜂又一下子都湧到了禹城火车站,等待火车皮拉往东北。此时汨罗、湘阴来的两个车皮的蜂,也都拉到了禹城火车站等待装车,但向师傅他们那个车皮的蜂场已没有一点运费了,我们这个车皮幸亏刘技师他们蜂场所属的鹤龙湖农场接到刘技师的告急电报后,又寄了800元运费和生活费给刘技师他们蜂场,这样我们这个车皮的三百多箱蜂就可以脱离现在的困境走向新的希望。
然而向师傅他们那一车三百多箱蜂因无运费而无法动弹,只能在禹城等死,刘技师考虑到都是一起出来的,又都是汨罗、湘阴人,把他们丢下于心不忍,就决定把两个车皮的蜂全装在一个车皮上,原来车皮上留下的走道和搭帐篷睡觉的地方全部取消,以腾出空间来装蜂箱和行李。
大约在六月二十五日前后,车站通知:今晚有车皮装车,此时我从古培塘托运的十五套蜂箱早已经到达了禹城车站,我提货后,便于当晚一起装车。通常一个30吨的敞篷车皮可装300至400箱蜂,而我们两个车皮一共有650余箱蜂,我们先把车箱里面装满后,装到超过车箱边时,不得不在车箱的四边都往外超出半个蜂箱(按规定货物是不允许超出车箱的四边的),不仅超宽而且大大超高(后来过隧道时发现装得最高的蜂箱距隧道顶部还不足半米高,以致坐在顶部蜂箱上的养蜂师傅们在列车经过隧道时,不得不平躺在顶部的蜂箱上才能勉强通过。
我们二十几个人费了九牛二虎之力,好不容易才把全部蜂箱和行李装上这个30吨的火车皮,此时已快到发车的时间,值班站长前来检查装车的情况,他一看连说:不行!不行!又超宽又超高,哪里有你们这种装法,赶紧缷下来重装,不许超宽、不许超高,否则不给你们发车,再给你们一个半小时的时间,赶紧按规定重装。值班站长走了之后,我们大家一商量,决定不理他,给他“耍赖”。由于那边的列车要等着把这个车皮拉过去编组发车,所以还不到一小时值班站长又来催,见一我们没有一点行动,就发火了说:你们到底还想不想走?向师傅他们就说:我们晚饭都没有吃,已没有力气卸车了,要卸,你们车站出钱请人来卸,卸下来的蜂和蜂箱我们也不要了,你给我们每人弄一张回湖南的车票,让我们回家好了。值班站长无奈,禹城车站还有两三万箱和我们情况相似的蜂场急等着运走,他不能因我们个车皮影响其他蜂场的装车发车。最后值班站长心一横说:只要你们不怕死我就给你们发车,但你们每一个人都要在货运单上签字声明路上的一切后果自负(实际上如果路上真的出了事,上面还是会追究他的责任的),我们都在货运单上簽字之后,站长说:你们赶紧到市场上去买些繩子尽可能把车上的蜂箱行李绑牢固一点,我实在是怕你们在路上出事。看来这个值班站长是一个极畗同情心的大好人,我们把身上所有的钱除了留下吃饭用的之外,全部收集起来去买繩索以把蜂箱和行李捆绑得更牢固。此时车皮拉到编组场编入了一列北上的货车,在列车发车之前,我见坐在我们车皮的顶上既不安全,晚上还会很冷,于是我我沿着列车查看各节车箱,终于发现在我们车皮前面三四节车箱有一节是空的闷罐车箱,我想晚上睡在这个车箱里一定比睡我们自己的车皮顶上又安全、又暖和。于是我找到刘技师、刘金山、何麻子和何春庭把这一消息告诉他们,他们都很高兴,此时何麻子说:不能做声,不然大家都知道了都会跑到闷罐车里去,就没有人看守我们的车皮了,刘技师笑着说:到底是麻子鬼点子多,我们五人每人拿了一铺草蓆,摊在闷罐车里,人躺在草蓆上休息。列车发车不久我们就进入了梦乡,刚睡到半夜就被一阵强烈的闪电和雷声惊醒,此时车外已下起了暴雨,他们都说今晚要不是小陈,我们都会和留在车皮上的人一样淋成落汤鸡。
这种在沿途各个车站都要丢挂车皮的货车行驶很慢,我们到第三天早晨才抵达天津南边的一个叫曹庄的小站,货运列车把我们的车皮甩在曹庄车站的一条道上就开走了。我跑到车站调度室去问:我们的车皮什么时候才会挂走?调度室的人说:下午四点以后才有可能被拉走。我们到曹庄才七点多钟,曹庄到天津市只有二十多里路,还有一趟公共汽车开往天津城内,我没有到过天津,很想到天津去参观一下,车皮又要在曹庒等八个多小时,去一趟天津,时间上绰绰有余,更何况还有一趟公共汽车可以乘坐,于是我邀了刘技师、刘金山、何麻子、何春庭、谢亮文等几位师傅一起去天津游玩。我们坐公共汽车进入天津市区后,走过海河大桥,在城里到处乱转,刘技师说:到天津不去“劝业场”看看,就等于没有来过天津。于是我们在刘技师的带领下一起来到了“劝业场”,所谓“劝业场”实际上是一家全国最大、货物门类品种最齐全的四层楼的百货公司。我们进入“劝业场”后,里面人山人海,往来顾客熙熙攘攘,磨肩接踵十分拥挤,我们刚走了不久,何麻子和何春庭就走散了,不久刘金山、谢亮文又走散,只剩下我和刘技师两个人,不久我和刘技师也走散了,只剩下我一个人,当时我并不心慌,我想我记得坐公交车到曹庄的那个公交站,到时候我提早一点回曹庄就行了,于是我把“劝业场”的四层楼都逛了一遍,发现这个“劝业场”果然名不虚传,凡是农村、城市生产生活所需的所有物品这里都应有尽有。
由于只剩下我一个人,我身上又未带养蜂介绍信,为保险起见,我下午一点就来到开往曹庄的公交车站,两点还不到我就回到了曹庄车站,一看我们那个装得高高的车皮早已不见了踪影,我心想这下坏了,我一个人“掉车”了,我跑到调度室去问:我们的蜂车呢?调度室的人说:一个钟头前就拉走了。我说:我上午问你们,你们不是说要四点以后才拉走吗?他们说:一点钟左右有个空火车头从这里经过,顺便就把你们的车皮拉到天津货站去编组去了。你现在就赶到天津货站,可能还追得上。我只好又连忙乘坐那趟公交车赶往天津。等我赶到天津货站的编组场一看,那里的股道有好几十条,里面停的各种货运车皮数以千计,到哪里去找?于是我又找到天津货站的调度室,他们问我记不记得你们的车皮号码?我说我头一回外出养蜂没注意车皮的号码,他们说:没有号码,我们也没有办法帮你找。我说:我们的蜂车装得又高又宽,很远就可以看出来。他们说:我们知道啦!你就是那个又超宽又超高的车皮上的养蜂员呀!以后你一装上车皮,首先就要记住车皮的号码,这样万一“掉车”就容易找到。他们帮我查找了一下对我说:你们的车皮现在已经编好组,还停在六号门附近的第几号轨道上,现在还没有开,你赶紧去,也许还能追得上。
我谢过他们之后,便按他们指出的方位赶往六号门,当我快到六号门时就远远地望到了我们那节装得高高的车皮就像鹤立鸡群一样,高耸在数以千计的车皮之中,我心中一阵高兴,连忙朝我们车皮所在的位置跑,当我跑到距我们的车皮约一百五十米远的地方,我发现我们车皮所在的那一列车已经开始啓动了,我拼命往前跑希望能赶上它,然而火车啓动之后,速度越来越快,我越追离它的距离越来越远。后来我只能绝望地停止了奔跑,站在铁轨旁呆呆地望着它那高大的身影渐行渐远。
万般无奈之下,我只得又回到调度室请他们帮忙,调度室的那几个人都还挺好,他们查了一下对我说:半个钟头后有一趟货运快车是开往锦州方向的,现在停在X号门第X轨道,我们写个条子给你,你赶紧去这趟列车后面守车上的列车长那里,他会让你坐在守车上,带你去追你的蜂车,估计到前面的柳林车站就可能追上,如果柳林没追上,那到锦州肯定能追上,你赶快去吧!
我拿着调度室写的字条很快就找到了那列整装待发的货运快车,我把条子交给守车上的列车长后,他说趕紧上来吧!马上要发车了。这列货运快车发车后大约运行了两三个小时后,便到达了柳林车站,沿途的小站都没有停,这是货运列车进入东北地区之前的一个大型编组站,所有货运列车到达柳林之后,都要解体再按不同的目的地重新编成新的货运列车。车刚停稳,列车长就说:你赶紧下去,到调度室问问,你们的蜂车还在不在站里,如果不在,你马上回到这里来再到锦州肯定能赶上。
我下车后,找到调度室报上车皮的车号,他们一查告诉我:你们的蜂车还在站上,在第几号轨道。组已经编好还没有发车,你快去吧!我找到那条轨道远远地就看到我们那个高高耸立在那里的蜂车,等我跑到蜂车前爬上车皮后,问车上的养蜂员们,才知道刘技师,刘金山、何麻子、何春庭、谢亮文都被甩在了天津,他们还没有追上来,我正为他们几个人担心,不知他们会怎么样,车上的养蜂员对我说:你回来了就好,他们几个人都是老江湖了,这种事遇得多,他们自有办法追上来的。
果然那天早上我们的车皮一到锦州货站,远远地就看到刘技师他们五人一起在站台上向我们招手,我下车后问他们是怎么追上来的,他们说:那天走散后刘技师、刘金山在我之后,先后回到曹庄,汇合到一起后,马上又乘公交车返回天津车站,因刘技师手上有货票,他们向客车站的工作人员说明因下车吃饭而“掉车”的情况后,客运室值班人就让他们上了一趟开往锦州的客车;而何麻子、何春庭、谢亮文他们走散之后,也先后于当天下午四点之前回到了曹庄,他们在车站得知已有三个“掉车”人员已在他们之前前往天津站追蜂车去了,于是他的也立即乘公交车赶到天津货站,到调度室一问得知我们的蜂车早已拉走了,他们三人又没有货票,只好到天津客站买了三张到锦州的客车票,他们下车后,到锦州货站会到了比他们先到的刘技师、刘金山二人,得知我们的蜂车还没有到,就在货站站台上等,他们都担心我是头一次出门放蜂就“掉了车”手上没有货票又没有证明,不知道我能不能追上来。列车一停稳,刘技师就跑上前来问:小陈回来没有?车上的养蜂员说:人家在柳林就追上来了,比你们早多了。
蜂车在锦州要重新编组,停的时间比较长,我和刘技师、刘金山一起到锦州城里逛街,整个锦州城给人的印象就是十分破旧。中午我们来到锦州一家有名的饺子馆吃久闻其名的“东北水餃”,这家水餃店店面很大,食客众多,所以该店采用了“先进”的包饺机包饺,结果端上来的三碗水饺,我们一吃每个餃子里面都是空心的,一点饀都没有,我们把饺子端去找服务员,接着又有其他好几个人端着空心水饺来找服务员,服务员找到操作餃子机的师傅一查,原来机器出了毛病,师傅正在修理,我们等了好久师傅才把饺子机修好,才给我们每人另换了一碗水饺。
到下午蜂车终于编好组,开始驶往目的地凌源县,沿途经过义县、阜新、北票、朝阳、建平于第二天上午到达凌源火车站,卸车后在车站放好蜂箱,打开巢门,被关在蜂箱内闷了四五天的蜜蜂蜂拥而出,满天飞舞排泄四五天来积压的粪便、从蜂箱内拖出许多死蜂,直到傍晚蜂群才恢复正常话动。当天晚上刘技师就在凌源找到一辆大拖拉机,第二天天不亮我们就起床关好巢门,把蜂箱和行李都装上拖拉机后,用繩索捆绑牢实,然后我们三个人就坐到拖拉机的蜂箱上面,一路摇摇晃晃地驶往我们采荆条花的场地──喀喇沁左翼蒙古族自治县(通常简称“喀左”县)大营子公社大梁下大队的一个生产队。
中午时分就抵达了目的地,卸下蜂群和行李后,我们把蜂群放在村子旁边的小山坡上,打开巢门让蜜蜂飞出去正常活动之后,我们才在一位蒙古族的民办教师家里找到一间空房住了下来,这是一个有炕的房间,我们把铺开在炕上,我从未见过炕,更未在炕上睡过觉所以觉得很新鲜,但到晚上睡觉时才感到炕上面热热的,那时正值7月上旬,天气很热,所以觉得很不舒服,第二天和房东一说才知道,那是他们做晚饭时烧火的热气顺着烟道经过炕再从烟囱排到大气中,所以晚上睡觉时炕是热的,房东知道我们不习惯,便用砖把通往我们炕的烟道堵死了,才把这个问题解决。
我们的房东是一位五十多岁的蒙古族退休小学教师,他的职位被他初中毕业的儿子顶替了,但他儿子还不是正式的国家教师,还只是个民办教师,他们家的女主人是一位四十好几岁的蒙族妇女,患有间歇性精神病,靖神正常时可以料理家务、打理菜园;发病时就会一个人不停地唱东北的二人转。
我们到那里正值炎夏,当地气温中午前后的两三个小时也可到达摄氏三十三四度,极少有超过三十五度的情况出现,一过了下午三点气温就开始下降,到夜晚通常都要盖点薄被之类的东西,这对我们湖南夏天动辄就是三十八九度甚至超过四十度的情况而言,喀左县是个夏天很舒服的地方。这里的夏天中午还是很热的,我们每天都要洗澡,而当地人却很少洗澡,他们在中午最热的时候,就坐到太阳下面脱光衣服,只穿一条短裤,用两只手不停地在身上各处用力搓,把身上的污垢搓成黑色的细条,然后再抖到地上。我想不到人还可以不洗澡用这种“搓”的方式来清洗自己的身体,就连那位年轻的民办教师也一样。
我们进场时荆条已经开花但流蜜不十分好,够蜂群正常繁殖的需要而略有剩余,荆条花有蜜但没有花粉,于繁殖蜂不利,但此时高梁、玉米正开花有充足的花粉,但高粱、玉米却没有蜜,这些花互相取长补短,给蜂群造就了一个迅速繁殖的良好环境。所以我们在这里放蜂虽没有摇到多少荆条蜜(我大概收了三十多斤的荆条蜜)但蜂群繁殖较快,我在那里养成功了十多只新王,蜂群已繁殖到二十多箱。
当地也有一些农户私人养了几箱蜂,他们常请我们去帮他们的蜂群治病;或是找我们要一点治蜂蜹的药物,作为回报,他们也给我们送来一篮篮的甜杏。七月份正是那里杏子成熟的季节,那里的杏子有两种:一种叫甜杏长得又大又甜,另一种叫苦杏长得又酸又小,这种苦杏是专供取杏仁作药用或食用的。
后来送的多了吃不完,我就对他们说,今后你们不用送了,我们要吃时,就爬到你们家杏树上去吃这样更新鲜,这对于我们这些很少吃到杏子的南方人来说,已经是大飽口福了。
在此期间,到老窝铺去釆荆条蜜的廖X中、谢亮文他们蜂场的五十多箱原已加了继箱的蜂群,因在临邑的饥饿和美洲幼虫病,已死得只剩下了五箱,而且这五箱蜂也都不十分健康,隨时都有可能全军覆灭,于是廖师傅他们决定以三百元的价格把剩下的五箱蜂连五个锋箱全部卖给了当地一农户。他们把五十多个蜂箱和养蜂用具一起拖到凌源车站托运回汨罗,剩下的钱买了凌源到汨罗的通票回汨罗去了。临走之前,他们二人到我们蜂场来告别,我和刘技师、刘金山对他们如此凄惨的下场都唏嘘不已,想不到才两个月时间廖师傅他们蜂场就从五十多箱七八百脾蜂一下子就全部灰飞烟灭了。
送走廖师傅他们之后,刘技师对我说:你看到了吧,养蜂是个既充满希望,也充满风险的行当,光技术好还不行,还要运气好才行。蜂群发展起来快得很,但垮起来也快得很。廖师傅他们汨罗大队蜂场的兴衰史,给我敲响了一记警钟,养蜂千万大意不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