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5月号-历史见证 王哲简介 王哲文章检索

 

 

《十七年》第十一章

 

王哲

 

十一

 

7月27日上午,毛泽东召开了一个常委扩大会议,与会者是刘少奇、周恩来、林彪、彭真、贺龙、陆定一、罗瑞卿、胡乔木,名单中没有对彭德怀及其信的内容深表同情和赞同的身为常委的朱德参加。

刘少奇、周恩来、林彪在之前22日毛召集的会上(同样没有朱德参加),就已经被毛统一了步调。彭真是刘少奇麾下第一干将,早在延安整风及批高岗、饶漱石时就已经和彭德怀结下了旧隙新怨。贺龙如前所言,他揭发彭德怀说的“如果不是中国工人、农民好,可能要请红军来”,和彭德怀在小组讨论会上被一些人批评时,情急之下似乎只有一介武夫才骂得出的“当年华北会议上操了我四十天娘(延安整风会议上对彭的批判),现在我操二十天还不行吗”这两句话,1实质是彭德怀庐山会议“中枪”的两处致命伤,远重于彭德怀信中说的、也是现在官方和主流媒体一直强调的如“小资产阶级狂热性”、“有失有得,失在前得在后”等等言论。

道理很简单,“如果不是中国工人、农民好,可能要请红军来”,戳到了毛的心坎——“枪杆子里面出政权”!这也是毛当机立断,决意让林彪上山取代彭之所在。虽然彭德怀之前曾几次请辞军职,毛都予回绝。但这次彭“恨铁不成钢”的这句牢骚,实在过于随意,尤其又当着非可随意之人。说者无心,听者有意,掐头去尾、断章取义,古今中外由此生出多少冤狱。尽管作为一代政治巨人的毛泽东,实际对这些洞若观火,但此时毛需要这样既可以激起千层浪、又可以落井之“石”。

有人说“贺胡子”此举告发,是出于对党的忠诚。但就在1958年批判粟裕的军委扩大会议上,当会议指定粟裕的老部下王必成对粟裕检举揭发,要他划清界线时。王必成说:我奉命揭发大阴谋家粟裕,我跟随粟裕作战多年,对粟裕的大阴谋有两点我体会深刻,那就是“大”和“谋”。记得济南战役即将胜利尚未结束时,粟裕就向党中央毛主席建议打淮海战役,基本解决歼灭蒋军的主力问题。中央采纳了粟裕的意见,我们取得了决战淮海的伟大胜利。这个谋有多大,我不敢评论,毛主席他老人家最清楚。至于“阴”的一面,我不知道,也没有体会,请知情者揭发。贺龙闻之曰:王必成此人可交!可深交!2这才是“两把菜刀”闯荡江湖的“龙头大哥”——真正的贺龙啊!

此一时彼一时者何也?无非是“权”、“利”二字,贺龙对彭德怀的一揭,之后被任命为军委第一副主席,成了军界排名毛、林之后的第三号人物。其后因欲取代林在军中职位又无法取代林在毛心中的地位,而寄希望于刘少奇时,文革中被毛泽东断然拿下直至丢掉性命,此是后话。

至于彭德怀“操娘”之说,更是犯了大忌。其一,毛泽东是通过延安整风一举奠定了其在中共一言九鼎的领袖地位的。文革中1976年有名的“二月逆流”,就因为陈毅激愤之余,说了一番对延安整风不满的话,令毛勃然大怒。用康生的话说:我跟主席这么多年,从来没有见过主席发这么大的脾气,主席发的是无产阶级的震怒3。更糟糕的是直接导致处理国家党政军日常事务的中央政治局碰头会被中央文革碰头会所取代4;其二刘少奇更是通过延安整风确立了其接班人的宝座。彭此骂语,不仅被视为不服当年的批判、想要翻案,更被看成攻击并觊觎领袖地位的图谋不轨。这也是其后遭到林彪等人痛批的“有野心”、“想当大英雄”等等由来。

陆定一是当时惟毛是从、思想比毛还左的中央宣传部长。文革后是真正清醒了,但邓小平不给他安排实质性的工作,陆一直住在医院,直到去世。5其临终之言:要让孩子上学,要让人民说话。当年(1996年)可谓振聋发聩,至今仍有余响。罗瑞卿是当时的公安部长,号称毛的“大警卫员”,毛曾说:“天塌下来,有罗长子顶着”,还说:“罗长子往我身边一站,我就感到十分放心”。6胡乔木当时是毛的五大秘书之一(陈伯达、田家英、胡乔木、叶子龙、江青),虽然内心同情并赞成彭德怀的言论,但人微言轻,毛让他做会议记录。当然,此时毛也知道他身边陈、田、胡这几个书生多少都是赞同彭德怀这些说法的,让胡做记录,也有通过胡向这些人吹吹风的意图。

在毛主导这次会议上,毛结合彭德怀、张闻天、黄克诚、周小舟等人的言论,并由罗瑞卿检举说明了在毛泽东23日讲话后的当晚,周小舟等人去黄克诚处的情况,由此基本坐实“湖南集团”、“军事俱乐部”等说法。

在这次会议上,包括之前22日的常委会,比较微妙的是刘少奇对彭的态度并非那般激烈,尽管从历史渊源上看,刘和彭基本是对立的(彭遭批判的延安整风,刘少奇和康生是毛的左膀右臂。彭被牵连的“高饶”甚至有说“彭高”,针对的就是刘)。但通过1958年的“大跃进”显现出来的“左”的恶果,让比较务实的刘少奇自庐山会议一开始就对“纠左”有比较清醒和明确的认识。

7月4日,刘少奇在参加小组讨论时说:1958年最大的成绩是教训,比跃进的意义大。7

7月19日,即在毛批示彭德怀的来信并印发全会讨论后,刘少奇同胡乔木谈话时说:不少人对成绩讲得不够有意见,那就多加一点,讲充分一点。但缺点一定要讲透,要讲得深刻一些,更有说服力一些。8即便是在后来8月4日,彭德怀已被定性的八届八中全会上,刘少奇的发言也多是引述毛和其他人的话,没有过多偏激之词。

刘少奇,这位毛泽东的老乡,比毛泽东小5岁。家庭出身和毛差不多,在当时都属于富裕的农民家庭。两个人交往渊源至少可以追溯到20年代初。其后,毛泽东每一次得势,都忘不了提携一把这位既是同乡,又是志同道合者。刘在解放前曾长期领导党在白区、特别是北方局的工作。直到1945年在延安党的七大上,毛将刘提升为仅次于毛的二号人物,开始了毛、刘长达20年的合作。

也正是在这次七大上,刘少奇首次提出毛泽东思想就是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与中国革命的实践之统一的思想,并作为中国共产党的核心指导思想一直延续至今。在中共七届一中全会上,刘少奇当选为中央政治局委员、书记处书记,和毛泽东、朱德、周恩来、任弼时,组成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共产党第一代领导集体。进入中央领导核心是刘少奇一生中的重要转折,此后直至文革落马,他一直是毛最主要的助手。

也是在七大以后,以毛泽东为首的这个领导集体中形成了一个惯例:当毛泽东外出时,由刘少奇代理毛泽东的职务或代为主持中央工作。其中经中央政治局开会,明确由刘少奇代理毛泽东职务的有3次:第一次是1945年8月,毛泽东赴重庆同蒋介石谈判,刘少奇代理中共中央主席;第二次是 1949年12月,毛泽东出访苏联,刘少奇代理中共中央主席和中央人民政府主席;第三次是1953年12月,毛泽东去杭州休假和主持起草宪法,刘少奇又一次代理毛泽东的职务,并主持1954年2月6日至10日在北京召开的七届四中全会。刘少奇是中共内惟一代理过毛泽东的党中央主席职务的领导人。

当时的刘少奇和林彪,在毛泽东心里,是当作文臣和武将的领班而刻意培养的。但是熟读历史的毛泽东,为培养这二人,也花费了很大的心思。既要让他们都能各自独当一面,又要能相互配合,更主要的还要互相牵制。不可疏远,更不能亲近,二人必须也只能都唯毛是从。在解放战争之初的东北战场上,开始共产党在东北的第一领导是彭真,也是刘少奇手下第一大将,第二领导是林彪。因为彭真跟林彪在重大问题上看法不一,毛泽东断然把彭真调离东北,把东北党政军大权统统授予了林彪。当然林彪只管打仗,其他基本由罗荣桓负责。没有三年的时间,林彪就取得了“辽沈战役”大捷,一举奠定了夺取全国政权的基础。但回过头来,想想从东北灰溜溜出来的彭真,看着自己离开后林彪的节节胜利,虽然彭也会真心为胜利高兴,毕竟离坐江山的目标越来越近了。但内心对林彪个人的看法,还会象没有那些分歧、争执,并由此铩羽而归时一样吗?而手下第一大将伤了面子,作为该山头首领刘少奇的心理,恐怕也是爱屋及乌、怨屋及乌的。好在建国后,林彪因病隐退。虽然后来林彪在“高岗、饶漱石”倒刘活动中有所暧昧,刘派也在毛有意无意的默许下,置高于死地。但林因顺从毛的指令和有毛的保护,不仅毫发无损,而且更得毛一路提携。深知毛林关系以及林在军中声望的刘派,自然对林有所忌惮,双方倒也相安无事。

刘和林,对于毛泽东来说,林彪相对来说更容易把握些。因为林彪的性情、为人处事,比较简单。林除了打仗是个行家里手,有天赋,其他方面表现都很一般。而刘少奇则不然,他的政治嗅觉、组织能力、思想深度、理论功底(注:在延安整风中,毛泽东把刘少奇的《论共产党员的修养》、《论党内斗争》,都列为整风文献)等方面,都不在毛之下。而沉稳扎实、善纳人言的工作作风又在毛之上。所以,毛泽东对刘少奇的使用,一直排斥在军队以外(军委副主席一职,和朱德一样,只是挂名而已,无任何实权)。就是在兼任新四军政委期间,军长陈毅也一直与之不睦。所谓军政分开,不光要让事分开,人分开,最主要是要让彼此的心也得分开,不能貌里神合。

作为二把手的刘少奇,缺少毛的那种浑然天成的大家气派和指点江山的恢宏气度,更缺少毛的那种“舍我其谁”的霸气和“宁可我负天下人,也不让天下人负我”的蛮狠,以及刘邦似的乡村市井的猾赖之性。相对于毛的冷酷,刘显得更仁厚一些;相对于毛的强悍,刘显得更柔懦一些;相对于毛的果决,刘显得更迟滞一些;相对于毛的灵猾,刘显得更直拙一些。如果说毛泽东把林彪当作韩信,为他在前边攻城掠地,那么刘少奇就是毛的萧何,搞行政、抓组织、促经济、保供应,安定后方。

刘就像一名忠于职守的警察,为毛的队伍维护着秩序。在这一职权行使过程中,他同样感受到了权力的高贵、领略到了权力的威仪、体会到了权力的尊严、享受到了权力的快感,以至于后来权力欲膨胀失控,招致杀身之祸,这是后话。当然,刘在这一职权行使过程中,也不失时机地构建了自己的人脉体系,形成了自己的山头。

文革伊始,在刘失去人身自由的前几天,毛召见了刘。刘少奇向毛提出:一、这次路线错误的责任在我,广大干部是好的,特别是许多老干部是党的宝贵财富,主要责任由我来承担,尽快把广大干部解放出来,使党少受损失;二、辞去国家主席、中央政治局常委和毛泽东著作编委会主任职务,和妻子儿女去延安或老家种地,以便尽早结束“文化大革命”,使国家少受损失。毛没有表态,分手时建议刘读读书,还特别介绍了海格尔写的《机械唯物主义》和狄德罗写的《机械人》两本书。无论是《机械唯物主义》还是《机械人》,都注定了“机械”的本质。既是机械的思想,也是机械的人,其指不言而喻。刘当时茫然无语,之后便默默无语。

最后监禁中的刘常常紧攥着拳头,或者伸出十指乱抓、乱撕,一旦抓住东西,就死死不放。工作人员和医护人员看着他难受的情景,实在不忍心,就把两个硬塑料瓶子让他捏在手里,临终的时候,两个塑料瓶被捏成了两个小葫芦。事后有关专家根据病情病例分析,认定刘当时已从心里抵触治疗,如此任何药物都会失去作用。所谓“哀莫大于心死”,即指于此吧9

刘少奇对毛泽东和共产党最大的贡献,就是在党的七大上发明创造了“毛泽东思想”。张国焘叛变革命后,躲在海外骂遍了共产党的领袖们。骂到刘少奇时,他说:刘少奇是毛泽东的“功狗”。其实不论哪个国家,不论什么党。社会党也好,民主党也罢,都要有一个冠冕堂皇的纲领,有一顶代表真理正义的皇冠。一个党,如果没有了这顶皇冠,就成了黑社会;一个黑社会,如果有了这顶皇冠,就成了党。“党”的繁体字—“黨”,皇冠下面一个“黑”字。

最终,诞生了“毛泽东思想”的刘少奇。在时隔24年后,被其诞生的“毛泽东思想”剥夺了一切。死时他是裸体的,连裤头都没有。他的死亡卡片上这样写着:姓名:刘卫黄;职业:无业;死因:病死10

 

 

注释:

1 李锐:《庐山会议纪实》电脑版。

2 2009年7月7日《中华网论坛》:陈瑛(王必成夫人)回忆文章。

3 高文谦:《晚年周恩来》:第207页。

4 高文谦:《晚年周恩来》:第211页。

5 2016年12月8日李锐:《九九感怀》文章。

6 《家国光影》(开国元勋后人讲述往事与现实)罗箭(罗瑞卿之子)会议文章。

7 2014年6月10日江西党史网:《刘少奇在庐山》。

8 《毛泽东年谱》(4):第107页。

9 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二部原副主任黄峥:《刘少奇的最后岁月》。

10 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二部原副主任黄峥:《刘少奇的最后岁月》。

分享:

相关文章
作 者 :王哲
出 处 :北京之春
整 理 :2017年5月29日16:46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