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2月号-专题 米辰峰简介 米辰峰文章检索

 

 

内蒙古韩桐流血事件50年回顾(新)

 

作者 米辰峰

 

图1,内蒙师院外语系英专4年级学生韩桐[1942-67] 选自1968年东纵出版纪念专辑第三版扉页

-------------------------------------------------------

  1. 韩桐事件梗概1967-68年

  2. 近来正反两派对韩桐的不同回忆和评论

  3. 文革后国家对韩桐态度的重大改变

  4. 所谓严肃处理杀人犯柳青不了了之

  5. 文革史料的保存和损毁

  6. 韩桐事件28张照片的推测注解

------------------------------------------------

       今天,2017年2月5日是震惊中央并深入影响内蒙古数十年的韩桐流血事件50周年。1967年近2万人参加托县韩桐追悼会,其规模之大是塞外县级聚会罕见的。汉白玉墓碑是中央抚恤塞外平民大学生而破例采用的类似古代御赐勋爵的高规格。根据北京市委主办的“宣讲家网”公布的中央首长1967年8次接见内蒙代表谈话纪要系列文件,以及内蒙古师院1962-68年的同学滑国璋/滑子、范兴元、李宗宾等人写的有关回忆,特别是曾在土左下乡的北京四中知青吴迪/后来的北京电影学院教授在国家核心期刊发表的长篇专题文章《1967年内蒙古“造反派”与内蒙古军区的冲突—“文革”中军队向学生开的第一枪》载《当代中国研究》2002年第3期,我回顾韩桐流血事件50年梗概如下。

       1,韩桐事件梗概1967-68年:1967年1月9-22日《人民日报》两次发表社论,鼓吹《无产阶级革命派大联合,夺走资本主义道路当权派的权》。从此,上海“一月风暴”就像黑死病瘟疫一样迅速蔓延,全国各地各级政府机关、厂矿学校旋即全面展开持续两年的狂热夺权斗争。

       1月11日,《内蒙古日报》社造反派开始改名出版《内蒙古日报·东方红电讯》。10天后,对立派红卫军反夺权,引发“1.22”报社武斗事件。高树华为首的呼三司内蒙古师院东纵派员支持报社造反派,韩桐等师生彻夜守在报社。次日内蒙军区首长黄厚、王良太派一连部队进驻报社。于是,造反派扣留军区作战部副部长刘昌,将其带至师院辩论至夜里9点。这事表明内蒙军区与呼市造反派矛盾升级。当天下午,由首都三司造反派驻呼联络站主持,在呼市召开了揭批1.22事件大会。

       1月19日清华大学井岗山宁魁喜等驻呼联络站11-40人进驻内蒙师院。内蒙古各单位夺权与反夺权斗争白热化。造反派用卡车拉着黑帮游街。从内蒙古自治区党委先后揪出王逸伦、王铎、刘景平、浩帆乃至呼市党政要员奎璧、吉雅泰等,教育厅揪出韩明、云照光、陈觉生等到内蒙师院示众。

       2月1日开始,内蒙古师院东纵组织全市造反派车队游街,停在军区门前静坐示威,要求军区检查1.22事件的错误。内蒙古工学院师生宣布2月2日21时开始绝食斗争,军区高音喇叭干扰。次日东纵等组织也参加静坐。第三日矛盾尖锐。晚6时静坐各单位分别派100名代表打着“见刘昌代表团”的旗子,经过三次交涉后才整队进入军区院内,旋即发生冲突。

       2月5日上午11时,军区高音喇叭广播了三项命令,要造反派停止静坐否则采取行动。12时18分,师院外语系英语专业4年级学生韩桐站在静坐人群前列,手持半导体喇叭高呼“用鲜血和生命保卫毛主席的时候到了!”这时,军训部副部长柳青从军区大门连发两枪,韩桐中弹倒地。现场的同学战友立即把他送往内蒙古医学院附属医院,但是抢救无效次日死亡。 这是文革军队镇压学生运动全国第一枪,因此中央震怒。

       韩桐 (1942-67),内蒙古托克托县召湾/格兔营村人,曾是托一中高中第3班多才多艺英俊学生。因为家乡落后,他9岁入学,大学毕业那年25岁。他说方言但不能讲普通话。不仅因为曾与英三女生李秀精湛演出二人台“打金钱”闻名遐迩,还善于撑杆跳高,他是当时内蒙古师院撑杆跳高记录保持者。他与中文系的学生范兴元等人同在一个前往山西的长征串联队,在1966-67年之交的冬天,这支串联队的同学们在吕梁山区走了一个多月同吃同住形影不离亲密无间。因此在当年东纵战友回忆韩桐的文章里,范兴元说得最动情最入微,而李宗宾写得最丰富提供照片最多。

       3月18日,李天佑副总参谋长为首的九人中央调查团第二次亲临呼市,批评内蒙古军区,表态支持呼三司。此后不久,师院东纵大学生们 [以中文系郭是海、外语系高玉枝为首],几次到托县串联,遭到托县红联以“辩论”为名的强制扣留、围攻谩骂,他们污蔑东纵学生借机流窜托县,传达没有见报的中央首长李天佑讲话是假传圣旨造谣惑众。

       托县文革势力最大的托一中“红色造反团”团长,高中语文老师卿香苓(1927-2006)接受“呼三司”提议,在3月下旬把刚刚启用半年多的“红卫中学”改为“韩桐中学”,并在托一中开设了纪念韩桐灵堂。卿香苓责成米丘林/米辰峰负责组织学生自愿者排班,为没有尸体仅有遗像的韩桐灵堂轮流执勤,每天站岗至6月22日追悼会结束。附录灵堂照片显示的校旗“韩桐中学”等都是呼三司派人来托一中帮助建立灵堂后,返回呼市免费制作好以后送来的旗帜。这是机械化工艺丝绸印染文字的大旗在敝乡首次应用。另附当时“韩桐中学东方红小报”9张照片是确认“韩桐中学”名称早已开始启用的证据。

        4月13日,中央下达解决内蒙古问题的八条决定文件后,在托一中隆重举办了追悼韩桐大会。同时宣布,经国家内务部批准,追认韩桐为革命烈士,树碑立传,给予家属一定抚恤。

       6月22日,以内蒙古师院东纵为核心的呼三司及其许多友好组织乘400来辆汽车,把曾在内蒙古医学院冷藏4个多月的韩桐遗体护送到母校托一中,近两万人出席追悼会后,又送到他的故乡召湾下葬。密集汽车流量意外暴露了刚开通的呼托公路约10多公里长的五什家盐碱地段因沥清路面偷工减料而被多处捣翻。曾企图扣留东纵学生并组织围攻的那位县红联领导被绑赴追悼会,跪在祭台前伏罪。

       8月20日(农历七月十五日)传统祭祀中元节,师院东纵和托一中部分领导亲临韩桐故乡召湾,联合主持韩桐墓碑落成仪式。现存与会部分师生在墓碑前合影留念和李宗宾同学单人留影若干张。照片显示白色碑身ca.120X 80X10cm。精美的韩桐墓碑是用北京房山特产的御用汉白玉大理石精雕细刻的。若要认识此碑礼遇规格,需要对比1903年1月21日护理山西巡抚赵尔巽咨文“附件六”,庚子赔款后“山西省口外六厅教案善后合同”为抚恤欧美殉难传教士树碑之碑亭图说:殉难欧美传教士碑身“【仅仅采用本地出产】青石…迎面磨光烫烛做花纹。后面占斧做细,碑头扁光做奇云花,背后占斧。碑座一件,宽三尺二寸,厚一尺四寸,高一尺八寸,四面落盘。”由此对比本地青石和御用汉白玉之选材等级差别,不难发现,北京为塞外平民青年韩桐破例享用了类似古代御赐勋爵的墓碑。陋见所及,其墓碑规格之高不仅约等于北京厚葬抗战英雄佟麟阁师长和赵登禹旅长,甚至略高于庚子教案抚恤塞外欧美传教士韩默理主教等人!        

       2,近来正反两派对韩桐的不同回忆和评论 我觉得内蒙古师院东纵的范兴元2005年写的这段话,在很大程度上代表了呼三司现存的某些老人愿意撰文回忆文革的原因:滑子引用范兴元的话说,“四人帮倒台后,这段历史被重写。三十八年过去了,往事如烟,好些事已被人们渐渐地遗忘了。可我常常忆起那一段日子。这段历史有些是鲜为人知的,我现在把它写出来,也了却了我的一个心愿。至于对韩的评价,也许并不那么重要,重要的是人们对那段历史正确的反思。” http://blog.sina.com.cn/s/blog_61334ef80102x3af.html

       我大体赞同范兴元的立场观点,我的补充是,现在还不能完全利用文革档案,还没到彻底清算毛泽东及其文革严重错误的成熟时候,也许还要再等10来年。但是,无论将来怎样彻底否定内蒙古文革呼三司的极左,怎样谴责东纵领导人高树华等替罪羔羊,而内蒙古军区军训部副部长柳青擅自开枪杀害静坐示威学生韩桐肯定是错误的,永远不能颠倒是非,更不该为开枪镇压学运评功摆好。幸运的是,我浏览最近10多年来数十篇有关网文的基本观点都和范兴元的观点大体接近。对立观点仅见一篇,来自当时内蒙古军区警卫营的青年军官吴广秀 李德信的昏庸博客。

       吴广秀 李德信的昏庸博文题目是:卫兵的岁月——记文革时期的原内蒙古军区警卫营  (2015-08-04 11:23:37) “时任内蒙军区军训部副部长的柳青同志正在南大门对造反派进行宣传劝说工作,以韩桐为首的造反派指着柳青同志大肆谩骂,在忍无可忍的情况下,这个在枪林弹雨中冲杀过来的老兵开枪击伤了韩桐。”他们甚至还说造成韩桐的非正常死亡的责任主要是别人而不是柳青,因为呼三司忙于纠缠是非,没有及时抢救韩桐才导致死亡的。因此他们对柳青被捕倍感同情。根据当时的8个纪要文件透露,他们不仅往监狱频繁送酒送肉,还派人去陪体面犯人柳青下棋解闷儿。http://blog.sina.com.cn/s/blog_151dac2340102vswe.html

       然而,1967年在各派群众中早已传达的中央首长8次接见内蒙代表谈话纪要,其中3月18日周总理说得非常明白:“韩桐同志牺牲了,我们派曾山同志去,电报写的很明白,我们是支持你们的。”4月13日总政主任肖华说: “柳青是第一个向革命群众开枪的,是坏人,性质十分严重,影响很坏。要严肃处理。”4月27日周总理讲话又进一步强调“对韩桐事件的凶手要依法处理。”哈哈,到2015年这两位70来岁白发苍苍的退伍军人,竟然枉顾中央系列文件,还能说出韩桐是“骂人在先罪有应得”这样丧尽天良的偏激之言,对他们当时参与的非法枪杀大学生的集体行为竟然没说半句忏悔和道歉,可见有些人的愚昧是终生不可理喻的!

       3,文革后国家对韩桐态度的重大改变:大约1982年,有一位道貌岸然的县委干部走进我在托县文化馆的办公室,鬼鬼祟祟地对我说:“最近,内蒙军区派人来到召湾,宣布重新处理韩桐事件,你听说了吗?作为逮捕处罚高树华等内蒙文革罪魁的配合措施,中央决定撤销1967年册封韩桐烈士的文件。为了禁绝今后任何人举办纪念韩桐活动的潜在可能性,决定推倒作为张扬内蒙文革的招魂幡----韩桐墓碑,以绝后患。但是并不撤销1967-68年对韩桐家属做过的其他抚恤,也不准备责难无辜的韩桐家属”。因此,尽管2000年以后,在内蒙古高层文教机关工作的不少人开始陆续发表了善意回忆韩桐事件许多网文,但心有余悸的韩桐家属还是噤若寒蝉  不敢复原韩桐墓碑,至今静悄悄地埋在地下。但愿若干年之后,这块来自北京,空前绝后的塞外平民大学生汉白玉墓碑,和召湾广宁寺并列,成为托克托县的独特旅游景点,是非任人评说。

       诚如勒斯(simon  leys)在其著作《主席的新衣:毛和文革》中所说:"文化大革命",除了名称,毫无革命可言,除了当初计谋上的藉口,毫无文化可言,这是高层一小撮人之间在虚构的群众运动的烟幕之后进行的权力斗争。[参见徐友渔:文革研究之一瞥:历史、现状和方法,2006]可不是吗?!那时所谓的内蒙古党委两派斗争,即以吴涛高锦明权星桓等为首的极左派,和乌兰夫王逸伦王铎等为首的保守派,只不过是党中央巧立名目花样翻新勾心斗角的朋党之争蔓延塞外内蒙化,与理论信仰貌合神离,与官爵裙带牵扯较多,与国计民生很少关系,哪值得蒙在鼓里的草根群众去慷慨悲歌为他们拼死卖命?自古侯门深似海,陷阱地雷你不知。慷慨过后悔不及,儿孙莫作冤大头!

       4,所谓严肃处理杀人犯柳青不了了之:复读周总理1967年主持8次接见内蒙代表谈话纪要,至少有10来次不同程度地明确提到一定要严肃处理韩桐事件。4月13日这一次,是时任解放军总政治部主任肖华担保的:“柳青是第一个向革命群众开枪的,是坏人,性质十分严重,影响很坏。要严肃处理。”。

       然而,2月份来呼市最初主持处理此事的内务部部长曾山【曾庆红的父亲】对东纵战友却说“之所以不能按照你们‘杀人偿命’的正常要求来立即判处柳青,是因为他自称是奉命,而不是擅自开枪的。但是当时已被隔离审查的内蒙古军区领导黄厚、王良太都坚决不承认对此有过任何决议、命令、暗示,他们反唇相讥说,这是柳青狗急跳墙诬赖上级。而柳青也拿不出奉命开枪的任何证据。因此中央为了慎重人命案,需要调查,需要等待一段时间”。

        最初关押柳青的地点大概是距离内蒙古军区不远的某个呼市监狱,否则他属下的警卫营不可能有人经常去探监,送酒肉、陪下棋。后来久拖不判,有人担心,怕义愤填膺的东纵战友会按耐不住铤而走险,去暗中私了刺杀柳青,于是就把他转移到邻近内蒙古的另一个省[也许是河北省]某监狱。

       1968年3月我区呼市开大会,听说柳青还被押没判。8-12月份,全国大学生都被赶出他们盘踞2年多的大中专所在城市,多数分配到老少边穷的农村矿区工作。各奔逃生的东纵战友们个个风尘仆仆,不久又拉家带口自顾不暇,哪还有精力有可能再搞什么纪念韩桐逝世XX周年同学聚会?去追查柳青下落?谁敢再去追问中央首长曾山、肖华以及那位当年在北京人民大会堂数千内蒙代表面前信誓旦旦,当众保证一定要回去严惩柳青、直至2007年94岁才去世的内蒙古军区副司令员刘华香,为什么你们言而无信有法不依,凭什么让杀人犯柳青长期逍遥法外?

       1970年代初,我听说柳青在第二次秘密转移监狱时,通过销毁原始记录,转移后改名或化名等不法手段,从插翅难飞的中共监狱不翼而飞,从此人间蒸发了。此后受害者的任何亲友同学便失去了追查柳青的任何线索依据。1980年代初,有人在南方某市撞见两鬓斑白的柳青摇身一变,早已柳暗花明,转业成为国企干部;穿得西装革履,吃得肥头大耳,臂挎妙龄女郎,步履春风得意…究竟这位藐视党纪国法,竟敢随便拿大学生性命做他升官发财赌注的缺德人能在前腐后继层出不穷的国企贪官名单上何时金榜题名?怎样再立新功?且听下回分解“中国特色法治优越性”。

        5,文革史料的保存和损毁:在于光远的建议和推动下,北京图书馆(现称"国家图书馆""国图")在1996年4月完成"关于北京图书馆对有关'文化大革命'资料收藏情况的查报",根据这份"报告",北图收藏资料共计2611种,66797期。香港中文大学出版社2002年出版发行了《中国文化大革命文库光碟》,该资料库提供了3000多万字的文革的第一手文件材料。2006年进行了升级,增加了1000多份新文献,使他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大型文革网络数据库。

       

图2,2014-17年,为了撰写回忆文革和自传等几篇文章,我曾4次乘坐公共汽车,每次往返35公里,去国图查阅内蒙古日报及其相关文革小报。这是2017年初第4次查阅1967-68年馆藏“东方红”小报的情景。

-------------------------------------

        滑子引用范兴元的话说:“2月6日,载有韩桐在军区门前喋血的东纵《东方红》小报(据笔者所知,已被造反派夺权的《内蒙古日报》同时刊登了这一消息,发往外地的报纸被总理下令停发)” http://blog.sina.com.cn/s/blog_61334ef80102x3af.html

       而在国家图书馆馆藏目录报纸类别里搜索“东方红”,现存著录仅有河北邢台地区革委会、安徽铜陵地区革委会主办的两种地市级庸俗“东方红”小报,满篇胡扯到处莺歌燕舞,形势越来越好;却没有保存比他们更高级别的严肃报纸,即省市级别如实报道呼和浩特数千大学生在内蒙古军区门口静坐,导致军队开枪镇压学运的内蒙古师院东纵“东方红”小报。尤其奇怪的是,连党报内蒙古日报1967年2月份也缺漏4-6日3天报道血雨腥风的报纸。进一步咨询国图中文报刊阅览室专家宋辰先生,对比研究北京市委网页2005年以后陆续公布的1967年8个中央文件里仍然使用掩饰符号X代替内蒙古军区的“军”字神秘缘故,不难发现,在文革后的早期旧报整理2611种之中,有意销毁了所有直言军区枪杀韩桐的那些报纸,包括范兴元说的东纵《东方红》小报和《内蒙古日报•东方红电讯》,统统都在犯禁销毁之列。

       然而, 北京电影学院教授吴迪在国家核心期刊发表的长篇专题文章《1967年内蒙古“造反派”与内蒙古军区的冲突—“文革”中军队向学生开的第一枪》,载于国内外公开发行的《当代中国研究》2002年第3期,早已大量使用实名,把这件事的来龙去脉,里里外外前前后后揭露得淋漓尽致,把谎言驳斥得体无完肤,比当年任何报纸的报道都更全面更仔细更深刻。那么,吴迪2002年文章以后好几年才出现的北京市委“宣讲家网”公布中央首长1967年8次接见内蒙代表谈话纪要系列文件,再用X掩饰内蒙古军区的“军”字,还有多少保密掩盖意义呢?岂非掩耳盗铃贻笑大方?!

图3,内蒙古日报1968年2月6日唯一党报公开刊登东纵战友纪念韩桐遇害一周年散文 米辰峰复制。其内容与此前一日签发的纪念专辑第三版前言如出一辙互为表里,应是同一人所写。

6,韩桐事件28张照片的推测注解

图4,韩桐故乡自古出莽汉。无独有偶1902年清廷处死6名托县人是庚子教案处死人犯最多之县。《义和团档案史料续编》中华书局1990,第1340-41页载其第二批3人。

图5,1966-67年之交冬季内蒙师院外语系和中文系师生联合赴山西串联队在文水县刘胡兰塑像前,前排左5是韩桐。

 

图6,1967年2月上旬韩桐父母首次看到儿子遗体

 

图7,1967年2月上旬韩桐的二哥韩相吊唁韩桐遗体

 

C:\Users\MiChenfeng\Pictures\内蒙古韩桐流血事件50年回顾照片\图8,1967年3-4月内蒙古军区部分官兵热情招待70多岁的韩桐父亲及其他家属.jpg

图8,1967年3-4月内蒙古军区部分官兵热情招待70多岁的韩桐父亲及其他家属

 

图9,1967年2-4月呼三司学生与韩桐姐姐、父母等在内蒙师院合影。

 

图10,1967年2月初呼三司组织吊唁韩桐遗体的人群


 

图11,1967年3-4月托一中即韩桐中学红色造反团学生志愿者轮流执守没有尸体的虚位灵堂。

 

图12,1967年6月22日托一中学生守卫运回托县准备追悼会后当天安葬的韩桐遗体

 

图13,可能是1967年7月出版的纪念专辑第二版登载的上面这张照片。

 

图14,1967年8月20日中元节内蒙古师院东纵和托一中部分领导在建立韩桐墓碑后合影,后排左4卿香苓老师

 

图15,1967年8月20日内蒙古师院艺术系学生李宗宾参加托县韩桐墓碑落成仪式后留影

 

图16,1967年秋乡亲们在韩桐家院子里聚会。1968年政府出资拆除重建了此房

 

图17,1967年秋内蒙师院学生高玉枝郭是海?托县军人李先生贾平等在韩桐墓碑前合影

 

图18,1967年秋在韩桐墓碑前,左起局部识别为二哥韩相,内蒙古农牧学院大学生任安亮, 姐姐韩辩女, 弟弟韩梓, 托一中教师吴桐,南街小学教师王全玉, 托一中学生袁美霞,赵晓梅,中座韩桐父母。唯一可见镌刻韩桐1942年出生之墓碑照片

 

图19,1968年呼三司红卫兵报编辑部在学代会和韩桐弟弟韩梓,母亲贺二女,父亲韩个小,大哥韩棋合影。后排六学生中是李宗宾。李宗宾提供照片

 

图20,1962年秋韩桐高考成功后与二哥韩相在托县照相馆合影

 

图21,1962年9月21日建立学生证时年21岁,此与1968年纪念专辑页3所记1941年出生年符合,理应也与录自高考报表的师院学生档案年龄记录吻合,而比墓碑镌刻1942年出生误差一年。

 

图22,2017年初韩桐二哥韩相耄耋夫妇委托其外甥贺钰给米辰峰发来回忆,坚持认为韩桐属兔,以此查阅万年历,靠近韩桐出生的属兔那年是1940年,理应是27岁去世,与墓碑年龄误差两年。


 

图23,1968年2月内蒙古师院东纵出版的纪念韩桐专辑第三版封面

I:\02 米辰峰选辑资料\01 汉语图书\12 内蒙古 绥远史料汇编\当代内蒙古、托县\1968年纪念韩桐专辑和红色造反团东方红小报\1968年2月内蒙古师院东纵出版的纪念韩桐专辑第三版封底.JPG

图24,1968年2月内蒙古师院东纵出版的纪念韩桐专辑第三版封底

 

图25,可能是1967年7月内蒙古师院东纵出版的纪念韩桐专辑第二版扉页

 

图26,1967年5月3日内蒙师范东纵“主沉浮”主编纪念韩桐专辑第一版《献给韩桐》32开20页,这是封面

图27,《献给韩桐》1967年5月3日版扉页

图28,《献给韩桐》1967年5月3日版目录

---------------------------------------------------------------

2017.02.05.米辰峰于北京谨识

分享:

相关文章
作 者 :米辰峰
出 处 :北京之春
整 理 :2017年2月7日17:28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