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2月号-特稿 文德简介 文德文章检索

 

 

旅美民主人士在纽约举行“许良英追思会”



文 德

参与2013年2月3日讯)2013年1月28日,中国著名科学史家、思想家、社会活动家、人权倡导者许良英先生在北京逝世,享年93岁。2月2日下午13-17时,旅居美国的民主人士在纽约法拉盛中国民主党全国委员会总部举行“许良英追思会”。

 

 

追思会由《北京之春》主编胡平主持。参加追思会并发言的有著名民运人士徐水良、中国民主党全国委员会共同主席王军涛,中国民主党全国委员会副秘书长宋书元,威斯康星大学政治学博士陈小平,胡耀邦赵紫阳基金会会长李进进,胡耀邦赵紫阳基金会秘书长王书君,政论作家、自由亚洲电台特约评论员陈破空,著名艺术家荣伟,哥伦比亚大学访问学者古川,民主人士林青、上海异议人士蔡桂华,以及刚到纽约不久的杨雨。

胡平说,今天我们在这里举行许良英先生追思会,缅怀许先生的非凡经历,道德文章。表达我们的哀思,从先辈那里吸取精神力量。

胡平还回顾了许良英先生在反右运动中被打为“极右”分子的经历,以及许良英先生发起八九民主运动的经历,特别是六四以后不断为民主与人权鼓与呼的经历。在反右运动中,许良英本来没有发表意见,但当毛泽东实行“阳谋”把那些积极发表意见的人士打为右派时,许良英先生不高兴了,说怎么能这么干呢?于是被打为“极右”分子。在八九民主运动爆发之前的1989年2月26日,许良英先生发起42人联名发表,要求政治民主化的《北京科教界致中央领导的公开信》。参与这一签名的有著名物理学家钱临照、王淦昌,以及茅于轼、于浩成、张显扬、李洪林、包遵信、邵燕祥、吴祖光等著名人士。

“六四”屠杀、黑云压城之后,许良英先生发表不少文章鼓吹政治民主,阐述民主启蒙,并几次发起公民联署公开信,在国内和国际上产生重大影响。1992年,许良英先生发表《没有政治民主,改革不可能成功》,呼吁政治体制改革。1994年,良英先生又与妻子王来棣及丁子霖等发起《为改善我国人权状况呼吁》公开信,并刊登在《纽约时报》头版。翌年发起《迎接联合国宽容年,呼唤实现国内宽容》公开信,全世界上千著名科学家、学者,包括国内数十名院士和著名知识分子、国际上十名诺贝尔奖得主联署。

徐水良回顾了与许良英先生交往经历,特别是他两次入狱期间,许良英先生在外边不断为他的自由奔走营救。徐水良说:“在我第二次坐牢十年中,许先生不仅一直坚持不懈地营救我,而且每年都给我家寄钱,补贴我家生活。我在监狱读的书,往往是许先生辗转寄给我的,包括介绍西方理论学术的各种著作。许先生的书,使我能够跟上外界思想的步伐。”

王军涛:如果让我以一个字概括许良英先生给我的印象,那就是纯净!虽然他经历了人世间几个肮脏的阶段,受到许多迫害和磨难,但他仍然保持纯净的精神境界。他的追求和忠诚都是不掺杂一丝的私心,他维护所追求的理念也是不做任何妥协。那么什么是许先生的理念呢?我觉得,就是启蒙学者所说的五四精神的两个词:科学与民主。现在由于新保守主义的兴起,学界对五四时期的中国文化争论有更复杂的理解和评论,但启蒙学者对中国文化和政治传统的批判仍然是这两个词有最大影响力。许先生本来可以成为优秀的物理学家,但因为投身政治和受迫害失去机会。在重新获得机会后,从事科学哲学的研究,崇尚和传播爱因斯坦的思想。这里,既有对真理的坚守,也有对政治和社会进步及人类命运的深切关怀和高度责任心。许先生的政治取向很简洁,就是民主。他憎恨专制,反对独裁,主张权力回归人民。这些都对中国仍然有重大意义!

陈破空:许良英先生活了93岁,另一个人,独裁者邓小平,也活了93岁。时间是公平的,生命规律是公平的。并非因为邓小平养尊处优,有专车专列专家医疗组而多活几年;也并非因为许良英生活简单简朴清贫而少活几年。关键在于生命的意义。六四镇压时,邓小平85岁,他所思所想,是如何保证他自己安度晚年,出于一己之私,他出动军队,血腥镇压年轻学生。但六四后,他也只活了八年。他享受了,但享受了多少?却在历史上留下污名,遗臭万年。而许良英先生,因为坚守民主信念,为中国民主化鼓与呼,流芳千古。在许良英身上,我们看到了生命真正的意义。

宋书元说,虽然他没有见过许先生,但感觉许先生与他的性格很相似,都是很直白的人。

陈小平说,虽然许先生一直在倡导民主与人权,但他可能对宪政是不了解的,没有看到他提到宪政。

林青:我在1996年和刘贤斌、马少华一起去到许先生家里看望他,他的教诲依然在心里铭记:他反思自己和乔石等一起搞地下党时候的学生时代,希望我们学会独立思考、理性行动,要理解民主的真谛,培养自己内在的民主素养和信念。他举例一个同样在秦城监狱出来的学生所写的文章,依然没有摆脱共产党的八股文风和思维模式,希望我们多读原著多研究历史真相,洗去大脑中共党从小熏陶的一切毒素。许良英的去世让我很悲哀,真正具有民族精神风骨的民主老人渐渐都走了,而我们还没有成长起来,我们太缺少许先生一代人的精神和素养,缺少他们敢为天下先、誓为天下谋的境界,他们有人生价值超越物质世界的勇气,我们没有了,我们把价值和物质二元存在的社会完全合二为一为物质世界,我们没了精神,只存在了物质追求和现实思维。我也很爱好爱因斯坦的相对论,时空可以弯曲,但人不能弯曲。愿许良英精神永存。

古川:我曾在2007或2008年的时候去拜望过许良英先生。当时我在《国家历史》(即现在的《看历史》杂志)做记者,许先生说你们做国家历史,能发表有关民主的文章吗?许先生将一篇他写的民主的文章给我带回去,这篇文章最后没有在《国家历史》杂志发表。我觉得还是最敬佩许先生的勇气,无论是在反右运动时,还是在八九运动时,特别是六四镇压之后,许先生还发出公开信要求进行民主化,大力为民主与人权鼓与呼。这是最值得我们今天追思与纪念的。

杨雨:今天,我们来到这里,不仅仅是对许良英先生的追思,也是对我们的激励。许良英先生作为追求民主自由的中国知识分子,为我们树立了一面道义与实践的旗帜。在处于当下转型期的中国,我们看到了太多的浮躁作风与犬儒危机,因此,对我们来说,仅有激情是不够的,更多的是需要淡定的心态和实干的精神。如同许老先生的心路历程与人生一样。帕斯卡尔说:"人是会思想的芦苇。"从这个观点出发,我们就能看出,许老先生的一生,虽然受到过中共的蒙蔽,但是,正是由于独立思考的缘故,使许先生成为了"追求真理的叛逆者",从而让许先生的后40年人生刻画了许多自由思想的印记。许先生虽身在体制内,但仍然坚持为许多民主人士、异议人士大声疾呼,并提供帮助,这样的人品,就足以令许多炒作出来的所谓"学术明星"汗颜。如果一名中国知识分子,连真话都不敢讲,何来"思想"可言?没有真相就没有自由,没有真相就没有和解。事实判断才是价值判断的基础。因此,我们必须闯出中共思想专制的牢笼与规训,让自由的哲思辉煌崛起,如此,方能创造出高贵、优美的人格篇章。尽管我这代人与许先生在年龄上有两代人的距离,但从精神距离上来说,我们又是如此的接近,因为我们都认同的是自由思想与民主人权。所以,在精神层面上来讲,许先生既是我们的前辈,也是我们的同道。思想家荣格说:"世界史上的重大事件根本是不重要的,说到底,最紧要的是个人的生命——只有它创造着历史,只有这时,伟大的转变才会首次发生。"那么,今天,我们是否也能说:许良英先生虽然离我们远去了,但到处是许先生的精神!

 

参与首发,转载请注明出处。(www.canyu.org

 

相关文章
作 者 :文德
出 处 :北京之春
整 理 :2013年2月4日20:5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