祭奠林昭苏州行记
王书瑶(北京)
2013年4月29日是林昭殉难45周年,这是一个值得纪念的日子。
全社会凡是知道林昭事迹的朋友都在纪念她,多数还都是我们的下一代,甚至是下二代,他(她)们在林昭身上寄托着自由真理和希望,我作为她的同辈人,对此深受感动,我的许多同学和右派派友都去看望过她了,我还没有去过,已经45年过去了,我的身体恐怕不能等到50年了,我应该去看看她,有的朋友对我说,他们希望看到北大也有校友去奠祭她,这对我是一种督促和鞭策,我同她不在同一个系和同一个年级,北大“五一九运动”期间,我也没有同她共过事,只是出于偶然,我同她在同一个饭桌上先后发表过支持“鸣放”的演讲,为人为己,我都要去看看她。
我在4月27日到达苏州,目的是在28日休息一天,以便有能力爬山,当天晚上,中山大学的艾晓明教授从武汉到,我们就住在汉庭酒店,第二天在苏州到处走一走,中午刁敏桓从上海到:76岁、60岁、31岁,我们组成了差不多三代人的梯队。
29日我们租了一辆私人的汽车,去灵岩山墓地,到达山下墓地入口的时候,我们发现那里有很多人,看起来,多数都是警察、国保,衣着不同,布了一个口袋阵,我们直接把车向上开,但是被阻止了,我坐在车的后座,看到稍远处有几个人低着腰在做什么,我想可能不是在打人。我们又到黄墙的另一处,那里有几个人,也是想上去祭奠而上不去的年轻人,有的人已经被打过了,我想我们无力争抗,就决定回到市里面另找地方祭奠,路上碰到也是特地从北京来的沈云彪先生,我们联系之后,还是分头行事。这时,我们的汽车被跟踪,我们汽车的司机紧张起来,他只是为了谋生,养家糊口,如果因为载了我们而被国保盯上,那是很不幸的,到了市区之后,我们就放走了他,原来说定是租他一天250元,当时还只是中午,艾晓明给了他300元,算是补偿和压惊。
我们在一街口停下来,我先同艾晓明到“苏州大公园”献花拍照留念,然后我看守鲜花和酒水,艾晓明同刁敏桓去林昭曾经学习过的学校去献花与拍照,历时很久。她们去了林昭就读的景海中学和她曾经出席礼拜的圣约翰教堂献花。景海中学现在苏州大学校内,教堂在校外,要穿过校内的原东吴大学校园,然后从校外的小路再穿插过去。因为临近假期,没有出租车,她们坐了电瓶车到达苏州大学,然后要走到这两个地点;接着再找电瓶车回到和我会合的地方。这样就接近两个小时。
我在12点左右接到沈云彪的电话,说有人从后面的小路上去了,他要我们快去,他还说,很多人聚在那里,他们听说北大有一个林昭的同学也来了,他们都很想看看这个同学,我没有暴露过我的身份,我是林昭的同学,只有沈一个人知道,那就是沈云彪向网友们说了这一点。于是我必须回去了。
我们这些人到苏州来,既是自发的,却也是“祭园守园人”朱毅先生计划的一部分,朱毅也是在北京买了火车票要同我一起来苏州的,我在上了火车之后给他打电话,他说,他满屋子都国保警察,被看住了,我暗笑不已。
艾与刁走了很久,沈云彪又不断催我,说当时祭奠的有100多人,有人耐不住要走了,我一筹莫展,一点半她们回来,走了很多地方,又打不到车,再吃午饭,到了灵岩山下已是下午2时半了,但是,仍然有四五十人守在那里,这种精神实在令我感动,我不知道如何回报他们。
这些朋友迎上来,热情询问,他们问我是不是林昭的同学,我说我是她的校友,她是54级中文系的,我是55级物理系的,我们很敬佩她的才华,但不是崇拜,物理系的学生不崇拜任何人。我们的共同点是:我们都是右派。我没敢说我与她有过同台讲演的经历。这些人的年龄从20几岁到60左右岁的都有,女士也不少,包括了中国社会各个层次的人。
这时我就要上山,他们说,我们是堂堂正正的,我们要从主路上山,不能从小路上山,于是我们走向上午被堵住的上山路。
山下入口处的国保不见了,在山腰有一处铁栏杆,后面站在了很多人,看样子都是警察或国保,我被拥簇在最前面,两个年轻人扶着我,越过铁栏杆,有两个国保迎上来,是他们主动说,请你们分批上去,人多了不好办,一次十个人,我们同意分批上去,这时很多朋友都走上来,艾晓明一直举着她的录象机走在前面,我发现刁敏桓没有跟上来,回头找她,这时又有一些朋友上来,结果这一次上去的不止20个人。
山路崎岖,原来就不好走,路上居然有一处堆了一堆条石,上面明显写着“先父、先母”的碑文,这是有人把这家人的祖坟给扒了,设置成路障,阻止我们上去拜谒,这是什么品德?
我终于在两个人的搀扶下走上去了,我坐在那里喘息,艾晓明录像,刁敏桓布置祭品,有六份挽联:
甘粹:“林昭,永永远远的姐姐天国等着我……挚友甘粹二○一三年四月廿九日”
甘粹先生祭张元勋:“祭本月十二日去世的张元勋先生:旧游飘零音情断感君凛然忘生死甘粹敬挽二○一三年四月廿九日”
王书瑶:“纪念林昭殉难四十五周年:自由的意志顽强的抗争北大光荣校友楷模王书瑶暨部分北大右派二○一三年四月廿九日”
朱毅先生祭林昭、钟海源:“悼念祭日相连的林昭、钟海源:有一种血性属于永恒有一种圣洁光照千秋朱毅敬挽二○一三年四月廿九日”
林昭遗产守护人群祭张春元:“悼念张春元——中国的普罗米修士:公义必胜自由万岁林昭遗产守护人群敬挽二○一三年四月廿九日”
艾晓明、刁敏桓:“纪念林昭殉难四十五周年:自由昭临处欣欣迎日华艾晓明、刁敏桓敬挽二○一三年四月廿九日”
除了挽联,还有鲜花六捧(另两捧分别放在苏州大公园和景海中学了);黄酒两瓶;笔和空白笔记本若干,独立制片人艾晓明一直记录这个过程,具体都是刁敏桓和别的朋友操作的。
我这个人在一般的情况下都不大谦逊,只在付钱的时候,总是不争第一,这次的所有费用都不是我支付的,是同伴支付的,包括我的住宿费,我只出了一个人身股。
接下来由我致词,我说:
“林昭大姐你走了,我们大家都非常想念你,你的精神感动了我们,感动了一代又一代的中国人。你为了自由,为了自己的荣誉,为了自己的尊严,走得了不起。我们北大同学以你为光荣。我们要学习你的抗争精神,继续为了中国的民主事业努力奋斗。你看着我们吧,我们会一步一个脚印地向前走。
今天来纪念你,也是为了纪念你同时代的,还有北大以及全中国所有在暴政下牺牲生命的人,我不敢希望你们能够安息,民主和自由在中国还没有实现,我希望你们看着我们,我们将继续前进。”
致词之后三躹躬,然后说,“你喜欢喝酒,我们带来了当地产的黄酒,祭奠你。”然后把带来的两瓶黄酒倒进四个杯子,我先拿起一杯,绕墓地洒了半圈,又拿起一杯绕了另半圈,然后一躹躬,退下。
刁敏桓接下来上去说,今天我们接受委托纪念的还有张春元、张元勋、钟海源,委托我们的有甘粹、朱毅等人,又轻轻地说“林昭,您的遗稿已经整理完毕,您安息吧。”
在刁敏桓把笔与笔记本放置在墓前时候,艾晓明在另处大声说:“林昭,你要的本子和笔,我们给你带来了!”
刁敏桓将另外两个杯子的酒也绕墓地洒了一圈。
后来,有人问我,你在祭酒的时候在想什么?我想什么?我什么都没有想,我想,她们是喝不到的,她们是永远喝不到的,她已经死了45年,她怎么能喝得到?我的心在哭泣。
还有一个日本人问我,为什么要在墓前洒酒?我说这是中国一种传统的文化,传统习俗,至少从汉代就有了,表示生者对死者的哀思。
这些都完成之后,沈云彪拿出一张林昭塑像的照片要拍照,下面传来一阵噪杂的声音,这时一个国保过来要求我们早点下去,可能是下面的朋友着急了,吵了起来,我们能够理解,匆匆忙忙地拍了几张便下山。山路本来不滑,可是上面铺了一层上年的落叶,便很滑,如果不是有一个青年扶着我,当时便会摔跟头,下山的时候,看到有几个当地的妇女坐在那里,有两个人却在用树枝扫除路上的树叶,这样我们走过就不滑了,我们对她们表示感谢,有人拆了别人的祖坟做路障,那些妇女却帮助打扫树叶,人的差别就这么大。她们同情我们。
到了山下,籍着等待下一拨朋友下来的时间,我们随便交谈,对我来说,最主要的活动却是照像,与许多不认识的朋友分别拍照,他们和她们都非常热情,对我好像见了亲人,仅仅因为我是林昭的校友,他们和她们对林昭的感情如海水一样的深厚。有一个来自日本的女青年,叫佐藤千岁,是个地道的日本人,林昭的事迹感动了她,她到中国来访问,她在这些朋友中受到友好的对待。林昭不仅是中国的,还是国际的、还是世界的。
祭奠活动至此就结束了,那四、五十位朋友还要到附近的餐馆吃饭,从早晨八时,到此时下午五时,我感到很累了,不能同他们聚餐,也是遗憾。
此行对我也是一次洗礼,使我更深地感受到林昭殉难的影响和意义,具有无比伟大的精神力量,那些朋友,知与不知,来自四面八方、五湖四海,来自社会的不同层次,有不同的文化背景,克服重重阻力,只为了在祭奠林昭的活动中,表达自己对自由、对正义、对真理的热爱,中国民主的力量在他们身上,中国的希望在他们身上,我要好好学习他们这种坚定和意志。
在回城里的路上,接到香港“苹果日报”记者的电话,问我是不是挨打了,我说没有。我们去祭奠不是新闻,但是如果挨打了就成了新闻,许多新闻、特别是对中共不利的新闻,都是中共自己制造出来的。
在那一群人中,还有一两个人打着一种很特别的旗帜,据他们说,中间的黑色,表示中国的现状,外围的蓝色,是普世价值,20个白角,是“双十”,他们从深圳一路走来,一分钱都没有花费,他们坐长途客车人家不要钱,住店吃饭也不要钱,可惜没有多谈,民众欢迎他们,民心向背不是很清楚吗?
明年我不知道还能不能来。
2013-5-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