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民主同道张波文先生追悼词
阳 光
各位来宾,张波文老师生前好友、同道们、家人们!
今天我们大家怀着极为沉痛的心情前来悼念我们的民主同道、我们的好朋友、好弟兄张波文先生。先生英文名叫Peter,笔名“守改”,祖籍河南孟州,生于1978年10月15日,其自幼敏而好学,心怀鸿鹄,2000年7月毕业于焦作理工学院;同年9月投身杏坛,成为一名教师。此后近二十年,扎根孟州教育一线,辛勤耕耘,先生以春风化雨之姿传道授业;以温润如玉之心滋养桃李,波文老师深受学生的爱戴、同事的赞誉,朋友的尊敬。

波文先生不仅精研教学,更是以笔为舟,在思想与文学的江河中追寻精神之光。2009年至出国前,先生笔耕不辍,于《杂文报》等刊物发表多篇杂文、散记,文字间既有针砭时弊的锐气,亦含对人间温情的眷顾。其文风质朴深邃,常以平凡事理见真章,彰显先生对自由、民主的向往,以及对生命尊严的坚守。
波文先生儒雅谦卑,平易近人,善于沟通,文明礼辩,先生虽然没有皈依基督,但他却有一颗圣徒之心,我们平常都称呼他为Peter弟兄, 感觉这样称呼更亲切更随和。
波文先生有主见,善于独立思考,常期盼有民主同仁一起煮酒论道,2019年先生携全家刚到纽西兰不久就在一次线下活动在Aotea Sq和我们结识,他终于找到了组织,至此融入到我们民运圈,先生的加入给我们这个队伍带来了更多活力,也为我们的团队建设和改进呕心沥血浸注了辛勤的汗水,他的才华和执着让我们大家有目共睹、且受益匪浅。我们民运队伍永远不会忘记张波文先生,包括所有为我们团队建设所付出艰辛和努力的人。
波文先生豁达开朗,坦然通透,去年4月份他被诊断出肝癌晚期,就是在这癌细胞已经扩散的恶劣情况下,任然能够坚挺了近一年,由此可见他的淡迫豁达和不屈毅力。所以我每次去看望他的时候,包括我们在坐的有其他朋友去探视, 他的状态都超出我们的想象的好,远离故乡,做为同道我们彼此就似是老铁 故友 兄弟,见面拉家常,他像是焕发光彩,虽是咳嗽不断,也还是是滔滔不绝。
今年1月份我外出度假回来看望Peter,他自知时日无多,亲拟这墓志铭:追民主,求自由,奔赴新国,终偿所愿;携妻儿,别旧邦,迁居乐土,夫复何憾?!Where there is liberty, There is my country(哪里有自由,哪里就是我的祖国)。那天我们聊了很多,Peter总结了他人生引以为傲的四个成就:第一就是通过阅读和写作、思考和接触,吸收了自由民主进步的思想。我想这点至关重要,我们称之为“觉醒”;
第二是上世纪初他去江苏连云港参加“东海水晶杯”杂文讨论会,并以参会中最年轻的作家身份积极发言,且赢得满堂喝彩,因此结识更多知名笔友以及文学界泰斗,使其思想和境界得到进一步的升华;
第三个自豪的成就,就是先生亲手设计、亲自施工建造了 “守改居”别墅(见附图),这房子是2012年开始建造,经过3年,于2014年完工,全家于2015年入住。看!在十多年前,波文先生就把自由女神像、”以人为本”,“Ferr speech”、 “司法”,“宪政”这些当今墙内敏感词写到了自己的屋檐和房顶上,我们试想:街坊邻居或路人都会好奇去问这设计是什么意思呀?这英文又是什么意思呀?这就是在高墙内最最基础而有效的启蒙方式,大家应该知道这些先进理念的词语在墙内可以说是生僻词,平民百姓理解知晓的并不多。从这一点我们可以看出波文先生的良苦用心。我们爱一个人,爱一个国家, 就要给对方提意见,对于政府就要去监督它,甚至是揭露它、批判它。这——才是真正的爱国!


他第四引以为傲的就是:代领全家迁居纽西兰,作为体制内一分子,他看到的中共独裁制度的邪恶和陈腐,包括误人子弟的监禁封闭式教育,他自感无奈,2019年为子女教育与前程、为自身思想自由得到解放,他毅然决然辞别挚爱的三尺讲台,于7月8日抵达紐西兰开拓新生活。在这六年里,他始终以乐观坚韧直面挑战,先生可谓是文武双全,他自带才艺和智慧,他和原森兄弟一起接生意安装空调,闲暇之余跑Uber送餐, 节假日带孩子去锻炼、去野营、去感受大自然的美。值得称道的是他还利用业余时间去在北岸的RHB公益环保组织做义工,清理那些有害植物,这也是我们纽西兰价值联盟所倡导的热爱纽西兰、守护纽西兰,洁净纽西兰的宗旨。我想Peter在工作上对比国内其并无优越感,但对于毕生追求民主自由的他来说,这就是他想要的,因为在这里有自由、有大家、有共鸣。
天不假年,先生不幸罹患重疾,虽顽强抗争,然仍在2025年2月27日下午2时57分溘然长逝,享年47岁。先生一生,是师者燃灯照路的赤忱,是文人铁肩担道的气节,是丈夫情深义重的担当,亦是为父如山似海的慈爱,先生勇于担当,直于谏言,是民主团队建设的中流砥柱。他留下的精神遗产,如同星火,将在同道、亲友、学生的记忆中永恒闪烁;他未竟的事业、理想与爱,亦将随着塔斯漫海和南太平洋的微风,继续守护并温暖他所眷恋的人间。

斯人已逝,风骨长存。在此我要借用波文先生曾发表在《杂文报》上的的文章最后的几句临别之言作为悼词的结尾:“相聚时间短,情义留心间;人走心不走,永远是朋友!”
波文先生安息,Peter弟兄安息! 谢谢大家,谢谢朋友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