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古道今作弊
李舸
大科始进文字……世独以不记出处为苦。昔东坡公同其季子由入省草试,而坡不得一,方对案长叹,且目子由。子由解意,把笔管一卓,而以口吹之。坡遂寤乃《管子》注也。
----------------------------------------------------------------------
人一出名,吃喝拉撒都成了有卖点的新闻,连放个屁都是香的——从前如此,现在如此,不知将来是否还会如此?由于苏东坡是名人,所以有关他的传闻逸事就特别多,《铁围山丛谈》的这则东坡“作弊”,就是一例。东坡作弊,大诗人、大文学家的早年也曾出此下着,一个天大的笑话——读者诸君权且茶余饭后一哂。不过,我却想到了两点:一是现代作弊手法之妙、形式之多似乎已到了无以复加的程度——书壁式、传递式、口语式、手语式、了望式、屏幕式等等,不一而足,最近又向高科技发展,如手机式、传呼式等等,蔚为壮观!二是作弊已经越出了考场的范围,推广到了社会的各个层面和各个角落,如假公济私、以公代私、以公肥私、公私兼顾、偷梁换柱、沐猴而冠、以假充好、以次充优、喧宾夺主、瞒天过海、指鹿为马……也洋洋大观矣。
可悲的不在于作弊,而在于作弊者不以为耻,反以为荣;不在于一个东坡作弊,而在于效颦者夥矣;不在于仅仅是科场作弊,而在于整个社会的作弊;不在于文场作弊,而在于学术界、政界父母官们的作弊,君不闻“不捞白不捞,捞了也白捞”的豪言壮语么!
大跃进年代的亩产万斤,也许是作弊的大手笔了!
说古道今【连载】挞不忘诗
今天类似的荒唐仍然在不断上演:为了“革命”往往父子成仇、夫妻互斗、兄弟反目、好友相残……还热泪盈眶地向组织表一片忠心!
郑玄家奴婢皆读书。尝使一婢,不称旨,将挞之,方自陈说,玄怒,使人拽著泥中。须臾,复有一婢来,问曰:“胡为乎泥中?”答曰:“薄言往诉,逢彼之怒。”
--------------------------------------------------------------------
主人通儒,家奴也好学。一边挨打,一边还用《诗经》的句子对话,好一个书香门第!《世说新语》这段话,让我想起看戏后的胡思乱想来:要是我们在生活中都象唱戏 那样不说尽唱,多麻烦!比如,一人急着要上厕所,又不知厕所所在,就对人唱开了:“胞中急转兮急煞人,不知厕所东或西。谁能慷慨张援口?俾我轻松兮去更衣。”又正好有一闲逛的书生在旁,他也慢吞吞地唱开了:“水火兮虽然不饶人,君子不能失身份。东转西出朝前走,大便兮小溺皆任君。如若不行再往北,官府衙门有善行……”恐怕他还没唱完,那人的裤子早弄湿一大片了。
今天类似的荒唐仍然在不断上演:为了“革命”往往父子成仇、夫妻互斗、兄弟反目、好友相残……还热泪盈眶地向组织表一片忠心!
说古道今【连载】《孟子》好甜
(府尹)忽语众曰:“夜来不能寐,偶读《孟子》一卷,好甜!”张公卿内相闻,随答曰:“必非《孟子》,此定《唐书》尔。”一座为哄。(蔡绦《铁围山丛谈》)
--------------------------------------------------------------------------------------------------------------------
蔡绦是蔡京的幺儿,颇受宠爱。蔡京第四次出山秉政时已是78岁的高龄,“目昏牦不能事事,悉决于季子绦”。他的《铁围山丛谈》的记事“以奸言文其父子之过”向来受到批评,但此条却很有意思。那府尹“偶读”,说明向来不读;“好甜”,不伦不类、不明所指,既非学人之语,亦非哲人之言,纯属昏话。但此公不知用什么招数弄了一顶“府尹”的乌纱帽,却又不甘寂寞,也要装模做样地附庸风雅。孰知,他只骗得了文盲和半文盲,却骗不了真正的读书人。那么,此公为何敢信口雌黄、强不知以为知、不怕丢人现眼?熟语云:财大气粗。此语的扩展公式为:权大气粗。我有权在握,真理在我,倡圆为方、倒黑为白、指鹿为马,天不以为怪,地不以为诬,府尹照常当,俸禄依旧拿,孰敢曰否?这就是几千年封建专制社会的一大特征。在我们的现代生活中有无此类仿古笑话?未做调查,不敢遽下结论。
但“镇滇”一语,可以比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