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5月号-特稿 李舸简介 李舸文章检索

 

 

《说古道今》朝廷是谁的?

 

李舸

 

《史记·张丞相列传》有一句名言:丞相申屠嘉指责太中大夫邓通时说:“夫朝廷者,高皇帝之朝廷也……”

   -------------------------------------

   这句话,在当时看来,是天经地义的,也是正大光明的——天子姓刘,是刘邦打下来的,朝廷当然是高皇帝的了。

   春秋战国之际,理想的原始的大一统的局面开始崩溃,天子式微,中原逐鹿,强者得之。秦汉之际也是如此,项羽胜,则朝廷姓项;刘邦胜,则朝廷姓刘;韩信胜,则朝廷姓韩。中国的封建专制体系,以商周为理想模式,以秦始皇为肇端,以西汉为规矩,以宋明及大清为颠峰。因此,在汉朝,维护皇帝朝廷的绝对权威,在暴秦的阴影中逐渐明朗化起来。申屠嘉的“高皇帝之朝廷也”,就是这种历史演进的必然结论。

    “夫朝廷,高皇帝之朝廷也”的必然推论和结局,就是“夫法律,高皇帝之法律也”——

   当时皇帝想亲自带兵攻打陈[豕希],蒯成侯流泪劝谏说:“从前秦国攻取天下,秦王自己从来不亲自出征打仗。现在皇上常常亲自带兵打仗,是因为没有人可以派的原因吗?”皇帝被蒯成侯大大地感动了,以为蒯成侯是“爱我”,于是“赐入殿门不趋,杀人不死”——你有功于皇帝,也就是有功于朝廷,也就是有功于社稷,也就是有功于天下,杀了人,也可以免死,相当于后来的铁券了。再用后来的话说是,一个指头和九个指头的关系——尽管你蒯成侯无尺寸战功,只是我皇帝的如阳陵侯、信武侯等一大批沛地故旧,只是我高皇帝的参乘,但我就是喜欢,生杀予夺,全在我皇帝。我皇帝就是朝廷,我皇帝当然也就是法律,我皇帝的每一举手投足,都是天下的法式——这是封建专制最主要的特征,也是封建专制最重大的成果。

   再说申屠,嘉为人“廉直”,在家的时候,他一律不接受私人性质的拜访。当时,邓通正受到皇帝的特别宠爱,邓通受到皇帝的赏赐的财物可以以亿计。而皇帝呢,也经常到邓通家里去寻欢饮酒,他所受到的特殊待遇,就可想而知了。

   一次,申屠嘉拜见皇帝,看到邓通在皇帝身边傲慢无礼,他就对皇帝汉文帝说:“陛下喜爱宠幸大臣,就让他享受富贵是可以的,但朝廷上的礼节,是不能不严肃对待的。”

   汉文帝知道申屠嘉指的是邓通,就说:“你别说了,我就是喜欢他呢。”

   申屠嘉气不过,回到家里立即修书一封,派人给邓通送去,要邓通立即到丞相府来,不来,就要杀了他。

   邓通知道大事不妙,立刻去文帝那里求救,皇帝说:“你但去无妨,我现在就派人召你进宫。”

   邓通心里有了底,才来到丞相府,卸了帽子,脱了鞋子,给丞相叩头谢罪。申屠嘉装着没事儿似的,也不给邓通施礼,还指责邓通,就有了上文所述那句名言:“这朝廷,是高皇帝的朝廷。你邓通小小一个臣子,在殿上如儿戏,大大的不敬,该当斩首。现在我就要拿了你的人头……”

   邓通赶忙给申屠嘉磕头,磕得满头是血。皇帝估计丞相把邓通也折磨得差不多了,就派人拿了节旄去召见邓通,还向丞相说:这是供我消闲取乐的臣子,你放他一马吧。

   邓通来到皇帝身边,哭着诉苦:丞相差点杀了我呀!

   不受“私谒”,“廉”也;欲斩“不敬”的皇帝弄臣,“直”也。其后,内史晁错变更法令,引起了申屠的不满,想假借晁错“穿宗庙垣为门”而绳之以法。但皇帝说是那不是“真庙垣”,于是不但申屠的目的搁浅了,他还被气得回家“欧血而死”。

   由此看来,申屠是一个严格恪守君臣之道的人,但他不知通变、不明事理,那就不是“直”,而是“迂”了。所以,司马迁评价说:“申屠嘉可谓刚毅守节矣,然无术学,殆与萧、曹、陈平异矣。”

   这篇列传的特点是,人物出场前后相引,而以张苍始复以张苍终,中写周昌、任敖,后写代苍为相的申屠嘉,末缀数语言景帝及“今上”各相“备员而已”。全传以“相”字为线索,串联诸多人物,以张苍合其首尾,以周昌、申屠为重点,主次分明、中心突出,一一读去,如解连环,既是一篇合传,也是一篇类传。

   在我们现在看来,最具可读性、最耐人寻味的,还是申屠嘉的那句名言:“夫朝廷,高皇帝之朝廷也”——朝廷,是人民的,还是皇帝的?

   说得露骨,说得实在,说得可爱,简直是中国历史自远古以来的高度概括,至今还让人想见其风采和神韵!





 

说古道今挞不忘诗

 

   郑玄家奴婢皆读书。尝使一婢,不称旨,将挞之,方自陈说,玄怒,使人拽著泥中。须臾,复有一婢来,问曰:“胡为乎泥中?”答曰:“薄言往诉,逢彼之怒。”

--------------------------------------------------------------------

主人通儒,家奴也好学。一边挨打,一边还用《诗经》的句子对话,好一个书香门第!《世说新语》这段话,让我想起看戏后的胡思乱想来:要是我们在生活中都象唱戏 那样不说尽唱,多麻烦!比如,一人急着要上厕所,又不知厕所所在,就对人唱开了:“胞中急转兮急煞人,不知厕所东或西。谁能慷慨张援口?俾我轻松兮去更衣。”又正好有一闲逛的书生在旁,他也慢吞吞地唱开了:“水火兮虽然不饶人,君子不能失身份。东转西出朝前走,大便兮小溺皆任君。如若不行再往北,官府衙门有善行……”恐怕他还没唱完,那人的裤子早弄湿一大片了。

今天类似的荒唐仍然在不断上演:为了“革命”往往父子成仇、夫妻互斗、兄弟反目、好友相残……还热泪盈眶地向组织表一片忠心!

 

说古道今【连载】《孟子》好甜

    (府尹)忽语众曰:“夜来不能寐,偶读《孟子》一卷,好甜!”张公卿内相闻,随答曰:“必非《孟子》,此定《唐书》尔。”一座为哄。(蔡绦《铁围山丛谈》)

--------------------------------------------------------------------------------------------------------------------

蔡绦是蔡京的幺儿,颇受宠爱。蔡京第四次出山秉政时已是78岁的高龄,“目昏牦不能事事,悉决于季子绦”。他的《铁围山丛谈》的记事“以奸言文其父子之过”向来受到批评,但此条却很有意思。那府尹“偶读”,说明向来不读;“好甜”,不伦不类、不明所指,既非学人之语,亦非哲人之言,纯属昏话。但此公不知用什么招数弄了一顶“府尹”的乌纱帽,却又不甘寂寞,也要装模做样地附庸风雅。孰知,他只骗得了文盲和半文盲,却骗不了真正的读书人。那么,此公为何敢信口雌黄、强不知以为知、不怕丢人现眼?熟语云:财大气粗。此语的扩展公式为:权大气粗。我有权在握,真理在我,倡圆为方、倒黑为白、指鹿为马,天不以为怪,地不以为诬,府尹照常当,俸禄依旧拿,孰敢曰否?这就是几千年封建专制社会的一大特征。在我们的现代生活中有无此类仿古笑话?未做调查,不敢遽下结论。

但“镇滇”一语,可以比肩。

 

                  说古道今【连载】作弊

   大科始进文字……世独以不记出处为苦。昔东坡公同其季子由入省草试,而坡不得一,方对案长叹,且目子由。子由解意,把笔管一卓,而以口吹之。坡遂寤乃《管子》注也。

----------------------------------------------------------------------

   人一出名,吃喝拉撒都成了有卖点的新闻,连放个屁都是香的——从前如此,现在如此,不知将来是否还会如此?由于苏东坡是名人,所以有关他的传闻逸事就特别多,《铁围山丛谈》的这则东坡“作弊”,就是一例。东坡作弊,大诗人、大文学家的早年也曾出此下着,一个天大的笑话——读者诸君权且茶余饭后一哂。不过,我却想到了两点:一是现代作弊手法之妙、形式之多似乎已到了无以复加的程度——书壁式、传递式、口语式、手语式、了望式、屏幕式等等,不一而足,最近又向高科技发展,如手机式、传呼式等等,蔚为壮观!二是作弊已经越出了考场的范围,推广到了社会的各个层面和各个角落,如假公济私、以公代私、以公肥私、公私兼顾、偷梁换柱、沐猴而冠、以假充好、以次充优、喧宾夺主、瞒天过海、指鹿为马……也洋洋大观矣。

  可悲的不在于作弊,而在于作弊者不以为耻,反以为荣;不在于一个东坡作弊,而在于效颦者夥矣;不在于仅仅是科场作弊,而在于整个社会的作弊;不在于文场作弊,而在于学术界、政界父母官们的作弊,君不闻“不捞白不捞,捞了也白捞”的豪言壮语么!

大跃进年代的亩产万斤,也许是作弊的大手笔了!

 

说古道今【连载】求字者吾儿

   赵闲闲本好书,以其名重也,人多求之,公甚以为苦……文举诸人邀公饮丹阳观,公将往,先谓诸人曰:“吾今往,但不写字耳。如求写字是吾儿。”文举曰:“先生年德俱高,某等真儿行也。”公笑,又为之书。

----------------------------------------------------------------------

刘祁在《归潜志》中写到的这个闲闲当是金人赵秉文,能诗文,善草书。汉人擅书,少数民族也好书,由此可见,书法在古代人们生活中的影响。善书者,态度坚决;求字者,死皮赖脸:当儿又怎么样?不过,我由此想到了当今书法的市场标价:一流者,一字上万;二流者,一字上千;三流者,一字上百。一天一副,也就会先富起来了。赵公若学点现代经济学,则早成了赵公元帅了。但仔细一看,“人多求之”的原因,不是他的字写得特别好,而是“以其名重也”——此公曾任礼部尚书,是部长一级的人物了。人以官重,字以人贵。管他写得好不好,只要钞票滚滚来!刘祁未写赵闲闲的“润笔”何许,不知是赵公不屑屑于“润笔”呢,还是有其他的什么原因?

 多年前,京师某公为某地大笔一挥写下四个字,地方政府就送上润笔费两万——那是一字五千金了!但如果放到现在,至少也要翻他十倍百倍的。

 

                  说古道今【连载】前拾遗

   江淮客刘圆,尝谒江州刺史崔沆,称“前拾遗”。沆引坐劝曰:“谏官不可自称,司直评事可矣。”须臾,他客至,圆称曰:“大理司直刘圆。”沆甚赏之。

------------------------------------------------------------------------------------

   科级?处级?地师级?好象这是政绩的标尺,也是上级和人们的认可。古今好象都很看重这个。刘圆虽然“拾遗”在前,但总念念不忘,就好象参加过玄武门活动或者打击过黄巢起义一样荣光。当然,刘圆是个乖巧的聪明人,他马上就改了过来。所以,《唐语林》的编者将这事儿编在“自新”门内,有知错就改的意思。我于此就想到了那个“山抹微云”——也是《铁围山丛谈》记了这么一件事儿:说是《唐鉴》作者范祖禹的小儿子秦少游的女婿范温一次到一贵人家赴宴,那贵人家的侍女很会唱秦少游的词。开始喝酒时,范温还很谨慎,不显山不露水的。但到了酒酣耳热,就忘乎所以了。有一个侍女问范温:“此郎何人耶?”温遽起,叉手而对曰:“某乃‘山抹微云’女婿也。”闻者多绝倒。刘圆重权,范温重名,实质都是一个:借以吓人。现在没有的,可借光荣的历史;自己没有的,可借他人之光环。这看来有点好笑,但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你却是千万要留意的。比如,你见了退休科长,千万不能叫他“前任科长”;他是副科长,你就得叫他“科长”,那个“副”字可千万不能出口。

君不闻“老子他爸是李刚”的豪言壮语么!

 

               说古道今【连载】 美言可以市                                                                                                 

   武帝时,征北海太守诣行在所。有文学卒史王先生者,自轻与太守俱,“吾有益于君。”君许之。诸府撰功曹白云:“王先生嗜酒,多言少实,恐不可与俱。”……行至宫下,待诏宫府门。王先生徒怀钱沽酒,与卫卒仆射饮,日醉,不视其太守……太守来,王先生曰:“天子即问君何以窒北海令无盗贼,君对曰何哉?”对曰:“选择贤才,各任之以其能,赏异等,罚不肖。”王先生曰:“对如是,是自誉自伐功,不可也。愿君对言:非臣之力,尽陛下神灵威武所变化也。”(入对)武帝大笑,曰:“呜呼,安得长者之语而称之!安所受之?”对曰:“受之文学卒史。”帝曰:“今安在?”对曰:“在宫府门外。”有诏召拜王先生为水衡丞,以北海太守为水衡都尉。传曰:“美言可以市,尊行可以加人。君子相送以言,小人相送以财。”(《史记·滑稽列传》)

-----------------------------------------------------------------------------------

   言有虚言和实言之分,实言不必可嘉,虚言亦不必即废——王先生的虚言,一下子就卖了个“水衡丞”的价值。是喜剧还是悲剧,就看君王是一笑,还是一怒。即使如孔子这样的圣人,也不得不“慎言敏行”——在专制社会里,其他本事是小事,言语功夫是头等大事!

时至今日,也还有以美言做大买卖的——

张铁生以一张美言白卷换来了第四届全国人大常委.

林副主席以四个“伟大”的美言换得了毛氏的“亲密战友”副统帅和万民的“永远健康”!


 

说古道今【连载】戏剧的力量

   话说康熙年间,有一个妇人姓赵,他丈夫死了,因为无依无靠,就由媒人说合,受了一家人的婚聘,就要做第二次新娘子了。一天,她跟着村里一个老婆婆去看戏。那戏是《烂柯山覆水》,写的是朱买臣的老婆先乱后贞的故事。那赵氏看着看着,就被朱买臣老婆对过去的不贞洁羞愧难当、寻死觅活的表演感动了,没等到剧终,就惶惑不安地回到家里,叫自己的母亲赶快把别人的聘礼拿去退了,还号哭着说:“我今天是被朱买臣的老婆唤醒了!要不,我会犯下多么大的错误啊……”《巾箱说》的作者金埴感叹道:“戏剧竟能如此地感动人啊!”

-------------------------------------------------------------------------

其实,戏剧乃至文学艺术的力量,还是要看人看时代的。据说,当年演白毛女的时候,就有一军人拔出枪来要毙了饰演剥削阶级地主黄世人的演员。不知到了咱们这个时代,如果再来演一场《白毛女》是否会有更多的人会把黄世人生吞活剥了?我想,答案是肯定的——因为人们受了这么悠久的阶级斗争革命洗脑!

 “山东人民痛打邓汉奸”就是一例。

 

说古道今【连载】宠极生前,罪暴身后

《新唐书》封伦传:十七年,治书侍御史唐临追劾奸状,帝下其议百官。民部尚书唐俭等议:“伦宠极生前,而罪暴身后,所历官不可尽夺,请还赠改谥,以惩憸壬。”
  --------------------------------------------------------
  封伦的“罪”,据本传是:伦资险佞内狭,数刺人主意,阴导而阳合之。外谨顺,居处衣服陋素,而交宫府,贿赠狼藉。然善矫饰,居之自如,人莫能探其膺肺。隐、刺之乱,数进忠策,太宗以为诚,横赐累万。又密言于高祖曰:“秦王恃功,颉颃太子下,若不早立,则亟图之。”情白太子曰:“为四海不顾其亲,乞羹者谓何?”及高祖议废立,伦固谏止。当时语秘无知者,卒后,事浸闻。
  据此可知:其罪一、立储事,搞阴谋诡计;其罪二、收受贿赂,贿赠狼藉。也就是说,他是严重违纪违法!其谥号,先是“明”,后改为“缪”——一字褒贬!
  “宠极生前,罪暴身后”,绝不仅仅前有是秦始皇后有封伦,一切罪恶都将逃不了历史的审判!

分享:

相关文章
作 者 :李舸
出 处 :北京之春
整 理 :2018年5月17日18:27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