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6月号-特稿 张娜简介 张娜文章检索

 

 

穿越七国,奔向自由

 

张娜

 

我叫张娜,今年32岁。一年半前,我穿越七个国家,历经千难万险,来到美国。这并不是一次冒险旅行,而是一次深思熟虑的逃离。

我出生在江苏,在中国生活了整整30年。和很多普通女孩一样,我顺着社会的轨道往前走:努力上学、参加工作、买房、计划结婚。但30岁那年,我意识到,这条路不是我选择的,而是我被“安排”走的。

在国内,我一直从事外卖行业的招商工作。先后供职于美团快驴、涨客舟和优客多多等三个平台,负责平台运营和外卖品牌加盟拓展。尤其是疫情期间,工作强度极大,24小时不敢关机,客户、同事、领导随时都会联络我,这些让我疲于奔命,但真正让我感到疲惫的不是工作,而是对未来的无力感。

我开始思考:没有家庭负担的时候,年轻的时候有无限的精力赚钱,可是五年后呢?可能我也要面临结婚、生子的问题,那么谁来帮我承担产假期间的收入损失?孩子谁来带?如果是我全职带孩子,那么与社会脱节两年、五年甚至更多年的宝妈还能重新就业吗?现实狠狠地给我上了一课,很多公司在招聘人才时会明确标注“已婚已育优先”,大多要求“35岁以下”,互联网行业更甚,为了避免“未婚未育”的女员工不能全神贯注地工作。

因此我也曾试着转行,去学软件测试,但无论怎么努力,年龄、婚姻、生育这几张“无形的简历”始终横亘在我面前。我的性别,竟成了我无法改变的“原罪”。

社会对女性要求极高,既要上得厅堂,又要下得厨房,还要保持好身材。而对男性,则宽容得多,出轨则是“我只不过是犯了天下男人都会犯的错”,嫖娼也不过是“放松”,打游戏不是不务正业,也只是“兴趣”而已。

我也曾被洗脑,被当做“韭菜”,努力适应这样的对男性和女性两套标准评价体系。2016年,我在镇江买了人生第一套房,满心期待新的开始;但到了2024年,当我卖掉房子时,血本无归。这就意味着,我的全部身家都用了买了房子,当我卖掉房子时,我没有赚到一分钱,反而倒欠银行贷款,那么钱去哪儿了呢?年轻人本该对未来有无限向往的时候,在最美好的年华奋斗的时候,却要背上几十年的贷款,因为没有房子,没有车子,没有票子,就不配结婚。

在中国生活的这些年,我一直被定义要做一个贤妻良母一样的女性、被催促成为一个讨人喜欢的女朋友、被压迫成为一个不断奋斗的“五好青年”。是的,大家都这么说,女孩子嘛,找一份稳定的工作,嫁人生孩子才是人生最大的事情。可是结婚生孩子就真的能解决所有的问题吗?如果一个社会害怕单身女性做自己,如果一个社会离婚需要冷静期,如果一个女人被家暴而加害者却逍遥法外,那么当《宪法》都可以被修改的时候,当《婚姻法》不再维护女性的权益的时候,我如何在这个社会生存下去?

这些问题,一遍一遍地萦绕在我的脑海里,这个时候我才真正意识到,我并不是想“逃离”,我只是想“选择”,我想做自己人生的决策者,而不是一具服从命令的躯壳。

于是,我做了一个很多人难以想象的决定:离开这个吃人的国家,去到自由民主美国。

我从南京飞往香港,进入厄瓜多尔,辗转哥伦比亚、巴拿马、哥斯达黎加、尼加拉瓜、洪都拉斯等地,最终在墨西哥边境翻墙进入美国。这一路,充满了不安与艰难。但每跨过一个国界,我就离“自己的人生”更近了一步。

如今,我还在适应新的生活。我不知道未来会是什么样子,但我知道:我不再被命令怎么活。我有选择的权利,即使代价沉重,也值得,因为沉没成本不需要参与重大决策。

这不是一封控诉信,也不是成功学励志故事。这只是一个普通中国女性,在社会高压、性别偏见、职场焦虑和家庭期待之间,试图找回自我、挣脱桎梏的记录。

我写下这些,是希望让更多的女性知道,不被理解的挣扎,也是真实的存在;每个敢于选择自己人生的人,都值得被听见。

 
分享:


相关文章
- 捷克共和国能否成为领头羊?/桑杰嘉
- 《南京照相馆》影评:仇恨教育要做到何时?/田茂
- 江油与天安门:当人民再次走上街头/毛一炜
- 乡愁:政治流亡者的灵魂独白/缪青
- 《大同说》/ 野声

作 者 :张娜
出 处 :北京之春
整 理 :2025年5月31日
关闭窗口
Copyright ©《北京之春》编辑部 All Rights Reserved
E-Mail:bjs201022@gmail.com webmaster@bjzc.org manager@bjzc.org
地址:Beijing Spring, PO Box 186, Bogota, NJ 07603 USA
电话:001-718-661-99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