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5月号-特稿 李舸 简介 李舸 文章检索

 

 

 说古道今:宋太祖和北大校长

 

李舸

 

《邵氏闻见录》卷一:  宋太祖有一天去登明德门,他站在明德门下,指着那门额上的“明德之门”四个字说:“明德……之……门,为什么要用‘之’字?”随同前往的宰相赵普回答说;“‘也’字是语气助词。”皇帝生气了:“之乎也者,助得了什么事!”赵普沉默不语。

宋太祖赵匡胤是个官二代,是个带兵的角儿,文化层次不高;赵普有“佐命之功”,因而身为丞相,但“寡学术”,虽然后来在太祖劝诱下埋头苦读一部《论语》,估计那也和在职读研的状态差不多。所以,上边一段话,不管是太祖讽喻赵普多读书,还是赵普不言而装深高,这都是官场中的一个雅谈!

这样的故事,历来就不少。

蔡绦《铁围山丛谈》: (府尹)忽语众曰:“夜来不能寐,偶读《孟子》一卷,好甜!”张公卿内相闻,随答曰:“必非《孟子》,此定《唐书》尔。”一座为哄。

  ——那府尹“偶读”,说明向来不读;“好甜”,不伦不类、不明所指,既非学人之语,亦非哲人之言,纯属昏话。但此公不知用什么招数弄了一顶“府尹”的乌纱帽,却又不甘寂寞,也要装模做样地附庸风雅。孰知,他只骗得了文盲和半文盲,却骗不了真正的读书人。那么,此公为何敢信口雌黄、强不知以为知、不怕丢人现眼?熟语云:财大气粗。此语的扩展公式为:权大气粗。我有权在握,真理在我,倡圆为方、倒黑为白、指鹿为马,天不以为怪,地不以为诬,府尹照常当,俸禄依旧拿,孰敢曰否?这就是几千年封建专制社会的一大特征。

 

不说云南省长的“镇越铁路”等现代笑林故事, 最近又有一个堪称经典的范例——

         网载北大校庆120周年,校长林建华照章作报告,将“鸿鹄之志”的“鹄”念成“HAO,将“莘莘学子”的“莘莘”念成“JINJIN,立刻在全国范围内引起轩然大波,于是校长出面“道歉”。“道歉信”全文如下——

 

 亲爱的同学们,

很抱歉,在校庆大会的致辞中读错了“鸿鹄”的发音。说实话,我还真的不熟悉这个词的发音,这次应当是学会了,但成本的确是太高了一些。

我想,我的这个错误会使很多同学和朋友失望,觉得作为一个北大校长,不应该文字功底这样差。说实话,我的文字功底的确不好,这次出错是把这个问题暴露了出来。

上中小学时,正赶上文革,教育几乎停滞了。开始的几年没有课本,后来有了课本,也非常简单。我接受的基础教育既不完整、也不系统。我生活在内蒙古的一个小农场,只有几十户人家。现在人们很难想像当时的闭塞状态,农场离县城几十公里,距离虽不能算远,但乘马车要一整天时间。当时不但没有现在发达的互联网,连像样的书都很难找到。最近,我刚出了一本书《校长观念-大学的改革与未来》,其中还提到了当时的情况:

“文化大革命开始时,我小学五年级,几年都没有课本,老师只是让我们背语录和老三篇。十几岁时是求知欲最强的时候,没有其他的书,反复读毛选和当时一本干部培训用的苏联社会主义教程。我的中国近现代史知识,最初都是通过读毛选和后面的注释得到的。《矛盾论》和《实践论》当时都读过,中学政治课又学了一遍。一分为二、对立统一、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等等,这些概念都滚瓜烂熟,也深深影响了我们这一代人的思想观念。”

我很幸运,77级的高考语文考试作文占了80分,词句和语法只有20分,否则我可能就考不上北大了。我只是在考试前的几天,读了一本语法方面的书,刚刚知道什么是主语和谓语。语法概念不清,上大学之后学英语也多费了很大的劲。

我写这封信,告诉大家这些,并不是想为自己的无知或失误辩护,只是想让你们知道真实的我。你们的校长并不是一个完美的人,也有缺点和不足,也会犯错误。另外,我还想告诉大家,我所有重要讲话,也包括上面提到的那本书,都是自己写的,其中的内容和思想都是我希望大家了解的。

我是会努力的,但我还是很难保证今后不会出现类似的错误,因为文字上的修炼并非一日之功。像我这个年纪的人,恐怕也很难短时间内,在文字水平上有很大的进步了。

真正让我感到失望和内疚的,是我的这个错误所引起的关注,使人们忽视了我希望通过致词让大家理解的思想:“焦虑与质疑并不能创造价值,反而会阻碍我们迈向未来的脚步。能够让我们走向未来的,是坚定的信心、直面现实的勇气和直面未来的行动。”

原文由北京大学账号发表在BBS 

——这真是一篇奇文!

一、是诚恳的“道歉信”,还是一篇居高临下的对伐错的“檄文”?

二、凡是经历过文革的人都如林校长一样的不学和无知么?

三、无论是自然科学还是人文科学,“焦虑和质疑”都是可贵的精神,因之而历史得以前进,一切价值皆因之而产生。林校长反对“焦虑和质疑”,这就是你的“校长观念”么?

四、以你如此弱智的“校长观念”,将把北大带向哪里?

五、以如此的“校长观念”进行教育,你的学生将会是人才还是奴才?

六、依靠你这样的水平,是如何一步步高升,至到全国最高学府北大校长尊位的?

七、选拔任命大学校长的标准是什么?是紧跟是政治,还是学问人品?

        ……真是越描越黑!

       比起一两个字的误读来,林校长的思想观念错误,更加惊世骇俗!

        宋太祖问““明德之门,安用之字?””,林校长感叹“人们忽视了我希望通过致词让大家理解的思想”,大有异曲同工之妙!

       北大不再,蔡公永存!

 
分享:

相关文章
作 者 :李舸
出 处 :北京之春
整 理 :2018年5月7日19:27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