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2月号-理论探索 野声简介 野声文章检索

 

 

《天学新说》

 

野声

 

题记:民国一百一十三年(甲辰)岁末,读柳宗元《天说》、李祖白《天学传概》、邵辅忠《天学说》、严谟《天帝考》、利玛窦《天主实义》,观初民失范、世衰道微之时局,作此篇。

 

天学者,中华公教,合天人之道也。古人论通天人曰:天生烝民、有物有则。民之秉彝、好是懿德。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韩愈谓柳子曰:‘若知天之说乎?吾为子言天之说。今夫人有疾痛、倦辱、饥寒甚者,因仰而呼天曰:‘残民者昌,佑民者殃!’ …柳子曰:‘…彼上而元者,世谓之天;下而黄者,世谓之地;…天地,大果蓏也;元气,大癰痔也;阴阳,大草木也,…子而信子之仁义以遊其内,生而死尔,乌置存亡得丧於果蓏、癰痔、草木耶?’”(柳宗元 撰 《天说》)。是故“自天地之心见,而后君师之道兴。帝王之所以为治,圣贤之所以为学,未有不本乎天者也。…相传开辟以来,有所为天主教学者。骤而聆其语,若倘恍而弗可据。即其于吾儒,当告之以二帝三王之道,日月星辰之行,天地之所以著,鬼神之所以幽,物类之所以蕃,江河之所以流,不应渎告之以其学也。久之而亲其人,绎其书,以昭事不堕为宗旨,克己爱人为工夫,悔过迁善为入门,生死大事、有备无患为究竟。其于二帝三王之道,日月星辰之行,天地之所以著,鬼神之所以幽,物类之所以蕃,江河之所以流,靡弗相始终、相表里,超出乎二氏之上。而后知其学何,莫非吾儒之学也。

 

…天学,天主教学也。天主为万有之初有其有,无元而为万有元,德福圆满,知能浑全,妙性超然,奥穷思悟,中土尊称之曰上帝。兹以其为天地之主宰,故质称天主也。而其教则为人而立,别人于蠢动,侪人于天神,令向真原而求真福。大要以昭事不堕为宗旨,以克己爱人为工夫,以悔过迁善为入门,以生死大事有备无患为究竟,诚吾人最吃紧之实学,而其从来远矣”(李祖白 撰《天学传概》)。呜呼! “天地变化,草木蕃。天地闭,贤人隐” (《周易 • 坤卦 • 文言》)。 “《书》曰:‘昭受上帝,天其申命用休。’…《诗》曰:‘文王在上,于昭于天。文王陟降,在帝左右。’…《孟子》曰:‘乐天者,保天下;畏天者,保其国。’曰:‘顺天者存,逆天者亡。’…凡此诸文,何莫非天学之徽言法语乎?其不但言帝,又言天者。天即帝也,犹臣民间称君上为朝廷。朝廷,即君上也。…审是,则中国之教,无先天学者。惜乎三代而还,世风日下,民生苦于战争,士习坏于功利。吕秦代周,任法律,弃诗书,从前载籍,尽遭烈焰,而天学不复睹其详矣。伤哉!”(李祖白 撰《天学传概》)。初民失范,世衰道微。天人二分,混世幽灵。盖自古中华公教天学有三端焉。曰天生烝民,道成人身,圣神化育也。

 

其一、天生烝民,无中生有。古人论上帝造物云:“天生烝民,有物有则”(诗经 • 大雅 • 荡之什 • 烝民》)。“反者道之动;弱者道之用。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 (《老子 • 四十章》)。“缅昔天主上帝,于厥世始,开辟乾坤,发育万物,所以资人安居利用者悉备,而生初人,男女各一,其灵性赋以当然之则。好善恶恶,秉为彝常,永不能脱。凡遇忠孝大节,举仰慕之若渴;凡遇奸顽大慝,举疾视之若仇”(李祖白 撰《天学传概》)。故有“天佑下民,作之君,作之师,惟其克相上帝,宠绥四方” (《尚书 • 周书 • 泰誓上》)。“ 维此文王、小心翼翼。昭事上帝、聿怀多福。厥德不回、以受方国。 …上帝临女、无贰尔心。”(《诗经 • 大雅 • 文王之什 • 大明》)。孔子曰:“武王、周公,其达孝矣乎!夫孝者:善继人之志,善述人之事者也。…郊社之礼,所以事上帝也;宗庙之礼,所以祀乎其先也。明乎郊社之礼、禘尝之义,治国其如示诸掌乎”(《礼记 • 中庸》)!是故圣贤“明天道以传天下。不特人也,至尧老以天下传舜,此古今第一大事。惟咨舜曰:‘天之历数在尔躬,岂矜诩履帝位者纪永年乎?’明以天道传焉”(邵辅忠 撰《天学说》)。 圣贤之学惟有敬天也。“顺之者则为圣贤,曰永言配命,曰克享天心,曰顺帝之则。逆之者则为小人,曰矫诬多罪,曰秽德升闻,曰不知不畏。所以历观古圣人事上帝之学,曰敕天之命,惟时惟几。曰圣敬日跻,昭格迟迟。曰小心翼翼,昭事上帝。曰敬之,天维显思。曰获罪于天, 无所祷也。曰存心养性,所以事天。唐虞夏商周孔孟之学如一也” (严谟 撰《天帝考》)。天者,三位一体,眞善美圣,天启之万有本原也。曰造物者父,救赎者子,圣化者神也。“天主三位一体。天主一性而包含三位,西士谓之伯琐亚也。第一曰罢德肋,译言父也;第二曰费略,译言子也;第三曰斯彼利多三多,译言无形灵圣,或圣神也。分别位有三者,合性体言之,总一天主而已。须知此三者,更无大小、无强弱、无先后可言也”(罗明坚 撰 《天主圣教实录》)。然则,“中古圣贤慎言天主奥理。曰,天主无始与三位一体之奥理,极超人性,天主未降生前,非出天主之默示,人亦不能知,亦不敢言。其造成天地神人物之序,非居如德亚,见古经,亦不能知,亦不敢言。中古圣贤之无言此者,盖其当也,盖其慎也,不可以此责其有关,而以其所称上帝谓非天主也。古书中含天主奥理。且其所言上帝,灵明威权无有在其上者,则无始之义亦在其中矣。曰生烝民,曰天生人,曰降衷,曰物则,则虽不言某时造天地,以土造人身,又造灵魂其中,然亦已知上帝生人锡性矣。…《论语》曰: ‘子罕言命’。又曰: ‘性与天道不可得而闻也’” (严谟 撰《天帝考》)。

 

其二、道成人身,降生赎世。圣经云:缅昔上帝造物,初人失范,世衰道微。是故天主“先是诏示人间,兼遣神人。此因举世沉迷,躬自降救,下取人性,以接本性,而生如德亚国 (初人亦生于此,西纳山在其界内。)之白棱郡,名耶稣。在世三十有三载,所显奇迹甚众,命死者活即活,命瞽者见即见;巨浪雄风命息即息,虐魔恣害命退即退。盖与化成功用、万有应命而出者同一神异也”(李祖白 撰《天学传概》)。中华经史子集者,启迪天帝奥理道统之载体也。“一阴一阳之谓道,继之者善也,成之者性也。仁者见之谓之仁,知者见之谓之知。百姓日用而不知,故君子之道鲜矣。…昔者圣人之作《易》也,将以顺性命之理,是以立天之道曰阴与阳,立地之道曰柔与刚,立人之道曰仁与义” (《周易 • 系辞上 • 说卦》)。班固云:“儒家者流,盖出于司徒之官,助人君顺阴阳明教化者也。游文于六经之中,留意于仁义之际,祖述尧舜,宪章文武,宗师仲尼,以重其言,于道最为高”(《汉书 • 艺文志》)。老子曰:“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独立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为天下母。吾不知其名,字之曰道,强为之名曰大。大曰逝,逝曰远,远曰反。故道大,天大,地大,王亦大。域中有四大,而王居其一焉。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道德经 • 第一、二十五、四十二章》)。墨井道人曰:“幻世光阴多少年, 功名富贵尽云烟。 若非死后权衡在, 取义存仁枉圣贤”(吴历 撰《墨井诗钞》)。嗟夫!人道者,“上帝之仁义”(利玛窦 撰 《天主实义》)也。耶稣基督者,天主圣子,降生仁爱,举世天民眞道生命也 (参考《福音若望传》,《圣若望书一》, 《亚洲主教团协会文献》)。圣经云:“太初有道,与天主偕。道即天主,自始与偕。微道无物,物因道生。天地万有,资道以成。斯道之内,蕴有生命。生命即光,生灵所禀。光照冥冥,冥冥不领。天主遣使,名曰如望。如望之来,惟以证光。俾我元元,藉以起信。渠非真光,真光之证。惟彼真光,普照生灵。凡生于世,资之以明。道弥六合,缔造乾坤,茫茫尘世,不识真君。降莅领域,见拒属民。凡纳之者,厥名是信。授以权能,超凡入圣。天主儿女,卓哉身分。若辈之生,非缘血气,惟自天主,无与人意。道成人身,居我侪中。吾侪亲睹,孔德之容。惟一圣子,无上光荣。妙宠眞谛,充溢厥躬”(吴经熊 译《新约全集 • 福音若望传 • 第一章第一至十四节》)。

 

其三、圣神化育,天人合一。西士罗明坚论上帝之性体曰:“天主必至灵、至神者也,至灵神则不能不明尽其性之妙也。明尽其性,则不能不生其象也。此象因为天主内发之全象,故于天主必同性体、同知能,无多少之异焉。因为天主自然之象,则无始终,无先后,无移变之殊焉。虽然,彼此无不同,唯位不同矣。盖本有授受之次第故也。即授者,谓之罢德肋父也,第一位也。受者,谓之费略;子也,第二位也。又父明其所生之子,必不能不爱之;子明其所授生之父,必不能不亲之。父子相亲爱,则爱情由发矣。此爱情因为天主内发之情,则于天主必同性体,必同知能,无多少之异焉。因为天主自然之爱,则无始终,无先后,无变移焉。直因其为二位相亲之所由立,故特有次第之殊,而谓之斯彼利多三多;圣神也,第三位也。天主一体三位,此之谓也”(罗明坚撰 《天主圣教实录》)。天主即仁爱。圣父,仁爱授者也;圣子,仁爱受者也;圣神者,仁爱生者也。“今世间独人类有天主之像也。所谓像者,非人形体能肖天主,乃谓人之灵性也。灵性者,神之类,天主无形至神之体。灵性全在人之全身,亦全在身之各分;天主全在全宇宙,亦全在宇宙之各分。灵性三司与天主三位。灵性虽只是一,然包三司,曰明悟,曰记含,曰爱欲。明悟者,明物之体;记含者,记物之理;爱欲者,爱物之善。天主乃至一至纯,而包含三位,曰父,曰子,曰圣神。则人之灵性,天主之像也。…夫天主三一之微妙,天学之纲领也,予明其大概如此。其义,虽以海水磨墨,尚恨其少;以诸天为楮,尚恨其短,犹不足以释万分之一。盖此最玄最微之妙,实乃无边之海,无极之天也”(孟儒望 撰《天学略义》)。是故孟子云:“《诗》曰:‘天生蒸民,有物有则。民之秉夷,好是懿德。’孔子曰:‘为此诗者,其知道乎!故有物必有则,民之秉夷也,故好是懿德。’”(《孟子 • 告子上》)。圣经云:“上帝创世,男女圣像”(《圣经 • 创世纪》)。庄子曰:“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庄子 • 内篇 • 齐物论》)。耶稣论其使命祷曰:“予不复在世,若辈在世而予则归父。圣父乎!求父以己名义,保佑父所赐予之众,使成一体,犹父与予之为一体。予不第为彼等求,亦为耹彼等之言,而置信于予者求焉。愿彼众能翕然合而为一;正如吾父体予,予体吾父,愿彼众亦能仰体吾侪,而融为一体,庶几世人信父实曾遣予”(吴经熊 译《新经全集 • 福音若望传》第十七章)。

心斋道人曰:天学经世无为圣道,人事济民仁义大同。

分享:

相关文章
作 者 :野声
出 处 :北京之春
整 理 :2024年12月20日16:55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