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4月号-理论探索 余东海简介 余东海文章检索

 

敬畏生命与仁爱无疆
---施韦泽其学其人的儒家精神

余东海

 


  “东方有圣人,西方有圣人,此心同,此理同”。人不分东西,都具有认证真理的智慧。中西文化和哲学到了高处,都可以相通。人心相通,天理良知相通故。施韦泽敬畏生命伦理学,对生命本质和人性本质就有相当认识,颇多真知灼见,颇为接近儒家。

  在儒眼里,文明的核心是文化,文化的本质是道德,道德的本源是良知。施韦泽强调伦理为文化的本质,与儒家异曲同工。施韦泽认为,实现知识、能力和人的社会化的一切可能的进步的目的,应该是借此促进精神伦理的发展和个人的内在完善,在敬畏生命中完善生命,这才是文化的根本目的。

  “敬畏生命”是施韦泽伦理学的核心和基石,施韦泽认为,人的存在不是孤立的,有赖于其他生命和整个世界的和谐,任何生命都有平等的存在价值。不仅对人类生命,对一切动物生物的生命都应该保持敬畏的态度。

  人类同情和爱的范围的扩大,是道德进步的重要标志。把敬畏生命的伦理范围扩展到一切生物,是施韦泽伦理学的重要特征。他非常自信地说:“把爱的原则扩展到动物,这对伦理学是一种革命”,“一次新的、比我们走出中世纪更加伟大的文艺复兴”。

  他说:“实际上,伦理与人对所有存在于他的范围之内的生命的行为有关。只有当人认为所有生命,包括人的生命和一切生物的生命都是神圣的时候,他才是伦理的。”

  又说:“体验到对一切生命负有无限的责任,只有这种普遍的伦理才有思想根据。有关人对人行为的伦理绝不自满自足,它只是产生于普遍伦理的特殊伦理。”

  又说:“我们越是观察自然,我们就越是清楚地意识到,自然中充满了生命……每个生命都是一个秘密,我们与自然中的生命密切相关。人不再能仅仅只为自己活着。我们意识到,任何生命都有价值,我们和它不可分割。出于这种认识,产生了我们与宇宙的亲和关系。”

  又说:“由于敬畏生命的伦理学,我们与宇宙建立了一种精神关系。我们由此而体验到的内心生活,给予我们创造一种精神的、伦理的文化的意志和能力,这种文化将使我们以一种比过去更高的方式生存和活动于世。由于敬畏生命的伦理学,我们成了另一种人。”

  这种理念与儒家仁本思想颇为巧合。儒家认为,人皆可以为尧舜,个个人心有仲尼,即人人皆有良知,人人良知平等,因此每个人都有平等的存在价值。但大而言之,不仅国家,不仅人类,所有生命乃至宇宙万物都是一个休戚与共的命运共同体,此即“天地万物一体同仁”的真义。因此,仁爱无疆,不仅要爱人,亲亲仁民,还要爱物,要有民胞物与、仁及禽兽的情怀。《史记?殷本纪》载:

  “汤出,见野张网四面,祝曰:自天下四方皆入吾网。汤曰:嘻,尽之矣!乃去其三面,祝曰:欲左,左。欲右,右。不用命,乃入吾网。诸侯闻之,曰:汤德至矣,及禽兽。”

  这就是成汤网开三面、恩及禽兽的故事。注意,儒家对生命,不讲敬畏只讲尊重。儒家敬天,君子三畏:畏天命,畏大人,畏圣人之言。证悟良知仁性,自然敬天和三畏,自然尊重生命,仁及万物,大爱无疆。

  施韦泽说:“不开化的人的互助范围是很狭隘的。这种互助局限于他的血缘亲属,即对他来说是一个大家庭的体现的氏族成员。”“但是,当人一开始反思自身以及与他人的关系,他就会意识到,其他人本身就是他的同类和同胞。在一个逐渐发展的过程中,人看到他的责任范围扩大了,直到把他所有与自己有关系的人都包括在内。”“如果人们扩展了与其他人的互助关系,那么可以说,伦理的发展实现了它的最初进步。”云。

  这与孟子的“良知良能”说不谋而合。“人之所不学而能者,其良能也;所不虑而知者,其良知也。孩提之童无不知爱其亲者,及其长也,无不知敬其兄也。亲亲,仁也;敬长,义也;无他,达之天下也。”(《孟子-尽心》)君子贵在推己及人,不断将这种良知良能充实、扩展和推广开去,“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施韦泽说:“善是保持生命、促进生命,使可发展的生命实现其最高的价值,恶则是毁灭生命、伤害生命,压制生命的发展。这是必然的、普遍的、绝对的伦理原则。”

  以保持生命、促进生命为善,以毁灭生命、压制生命为恶。这种善恶标准和道德法则与儒家“同工”。仁者爱人,自爱爱人,自立立人,自利利人。利人利己为善,害人害己为恶。某种意义上说说,五常道三达德中庸诚信诸原则,包括一般情况下明哲保身和特殊情况下杀身成仁舍生取义,都是为了更好地保持和促进人类整体生命的发展。

  施韦泽认为,人对其他生命的关怀根本上是对自己的关怀;儒家强调,利他有利己的效果,利己有利他的作用(只要不损人),利己利他一体同仁,都是良知仁性的作用,都有利于人类生命的保持和促进。

  施韦泽说:“惟一的关键在于,我们努力追求心中的光明。人会感受到他人的这种追求。哪里的人心中有光明,就会从他那里发出光来。”这种“追求心中的光明”的努力,就属于明明德致良知功夫。这种功夫的前提是真知坚信“心中的光明”和“善的本质性”。

  敬畏生命伦理的提出,有赖于对人性本质一定程度的把握。施韦泽堪称“西式性善论”者。他说:“就像白色光线产生于彩色光线一样,敬畏生命本身也包含着构成伦理的一切:爱、善良、同甘共苦、温和、宽恕的能力等等。”

  他又说:“由于我们不敢如我们的本性一样表现真诚,因此人与人之间存在着许多冷酷的现象。”反过来,只要依照本性去表现真诚,人与人之间许多冷酷的现象就可以逐步消除了。施韦泽所说的本性,或相当于孟子的“良知良能”。
 


  难能的是,施韦泽知行合一,坐言起行,怎么说就怎么做,极富道德践履功夫。

  1896年他作出一个人生决定:“30岁以前献身于传教、学术和音乐活动。然后,如果我在学术和艺术方面实现了预定的目标,就要作为一个人走直接服务的道路。”1904年,施韦泽知道刚果传教站缺少医生的消息,决定到非洲行医。

  历经9年的学习准备,他获得了行医证和医学博士学位。1913年,施韦泽退出一系列神职机构和辞去大学教职,在非洲加蓬的兰巴雷内建立了丛林诊所,在此服务了半个多世纪,直到1965年逝世。作为一个医生,他医治了无数的非洲土著,被称为“非洲之子”。徐复观称之为“西方圣人”,当之无愧。

  可贵的是,出身于牧师家庭、在宗教环境中长大并且身为基督徒的施韦泽,能够突破基督教教义的约束,对于基督教教义,既有继承又有扬弃。有牧师劝他“在信仰面前必须停止一切思考”,他说:“我们必须思考。我们必须通过思考理解最崇高的思想。这种确信以欢快的热忱充实着我。”他指出:

  “我们必须回答的第一个问题是:宗教在我们这一世纪的精神生活中是否还有力量?我以它的名义和我的名义答道:不!”

  他强调理性精神,“反对至今关于耶稣生平的解释”,以科学的方式分析《圣经》,认为耶稣作为一个历史人物并没有超脱当时的思想观念,其独特之处是强调了爱的伦理。不是历史上的耶稣而是耶稣所体现的伦理精神,才能征服世界利益时代。著名神学家巴拉德说:

  “施韦泽的著作完全否定了基督教正统。他只保留了对其父亲布道的共鸣,即突出宗教的伦理要求。施韦泽难以想象任何有关人格神的观念。”

  施韦泽敬畏生命的两个基本要素:肯定世界和生命、伦理,肯定世界和生命的本质性真实及伦理的原则性意义,与基督教的神本主义立场也大不同。


  有必要指出的是,儒家仁学与施韦泽的伦理学虽有相通,仍有高低、精粗、深浅之别。尽管施韦泽对人性和生命本质有一定认识,并不全面圆满,其学远逊于仁学的深刻中正。

  例如,施韦泽认为,“敬畏生命的伦理否认高级和低级的、富有价值和缺少价值的生命之间的区分。”任何生命都是神圣的,不应对生命的价值序列有所区分。因此他常常陷入一种两难境遇:为拯救人的生命而牺牲其他生命。

  他说:“由于受制于神秘的残酷的命运,我们大家都处于这样的境地:为了保持我们自己的生命,必须以牺牲其他生命为代价,即由于伤害、毁灭生命而不断犯下罪过。”

  他举例:“过去无法治愈的令人痛苦的昏睡病,现在已有了能挽救其患者生命的药品。但是,每当我用显微镜观察昏睡病的病原体时,我始终在想,为了挽救其他生命,我只得消灭这种生命。”

  殊不知,仁固无局限,爱却有差等。“天地之性人为贵”,人应该“把爱的原则扩展到一切动物”,这里的主体应该是人,不能将人与其它动物相提并论,人类和动物的生命价值并不平等,没必要也不可能同等看待。

  生命当然都是有价值的,但价值有高低之别,人类高于动物,动物高于植物,故人权高于动物权,对人的爱超过对动植物的爱,都是情理之常。必要时为了人的生存而牺牲动物生命,理所当然,不得不然。施韦泽如果明白这一道理,就没必要为此责了。

  有时候为了人类生命得到更好的防卫、保持和促进,杀戮是必要的,不仅有必要杀戮狂犬蚊子之类恶物,甚至有必要杀人。复父仇,诛一夫,汤武革命,都离不开一定限度的杀戮。威严不碍慈悲,杀戮不碍仁义,此之谓也。在恶习深重恶行不断、豺狼当道暴政猖獗的情况下,不能反对“义刑义杀义战”,否则,仁就有了残缺。仁义二德,相辅相成,仁而不义,实为不仁。

  战争有正义和非正义之别。《孟子?梁惠王下》说:“《书》曰:汤东面而征,西夷怨;南面而征,北狄怨,曰:奚为后我?民望之若大旱之望云霓也。”《尚书-仲虺之诰》载:

  “乃葛伯仇饷,初征自葛。东征,西夷怨;南征,北狄怨,曰:奚独后予?攸徂之民,室家相庆,曰:徯予后,后来其苏。民之戴商,厥惟旧哉!”

  大意是,葛伯把送饭人当仇人,初次征讨就从葛伯开始。大王征讨东方,西夷埋怨;征讨南方,北狄埋怨,都说:怎么把我们放在后面?所征讨地区的人民,家家欢庆,都说:等待我们的大王,您来了我们就新生了!人民拥戴商王,已经很久了!”

  类似情况,古今中外都有。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后,面对德日意法西斯国家的侵略扩张,包括中国在内的受侵国家都深切期盼美国早日参战。但美国开始不愿冒险,实行中立,受到各国强烈指责。

  施韦泽十分赞赏老子。老子说过:“夫兵者不祥之器,物或恶之,故有道者不处。”

  但老子也不是完全反战的。他接着说:“兵者不祥之器,非君子之器,不得已而用之,恬淡为上,胜而不美…言以丧礼处之。杀人之众,以悲哀莅之,战胜,以丧礼处之。”

  正义之战,就是不得已而用兵,打了胜仗,也不要赞美,而要处之以丧礼,以悲哀的心情追悼战争中的死亡者。

  施韦泽又举例说:“我在一些土著人的沙滩上捉住了一只幼小的鱼鹰,为了从这些残忍的渔夫手中收下它,我出钱把它买了下来。可是这个时候陷入了困惑,是每天让这只鱼鹰挨饿呢?还是为了使它活下来,每天杀死许多小鱼?”

  这一困惑更是多余。鱼鹰吃小鱼,小鱼吃虾米,自然秩序的规定,生态链条的必须,无关乎善恶,顺其自然可也。余东海2013-8-21草于南宁,2014-4-15定

  本文资料来源:陈泽环《阿尔伯特-施韦泽的哲学和伦理思想研究》,上海人民出版社2013年版。

 



 

相关文章
作 者 :余东海
出 处 :北京之春
整 理 :2014年4月15日20:19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