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以有人格为贵,天以无人格为妙---东海客厅论蒋庆
余东海
【道眼】《蒋庆:《论语》之“天”全为“人格之天”考》开头说:“近世以降,国内儒学界受西来之人文主义、启蒙思想以及哲学观念论影响,昧于儒学之实际,以“心性儒学”概儒学之全,遂普遍否定儒学具有宗教维度,即否定儒学之宗教特性。其最要者,乃罔顾儒学经典明载之事实,否定儒学信奉之“天”具有人格特征,即只承认儒学中存在“心性之天”,不承认儒学中存在“人格之天”。其结果,遂以“心性之天”为儒学超越性之唯一表征,儒学即成为世俗之人文主义儒学、理性之启蒙主义儒学以及哲学之观念主义儒学,最终使儒学丧其本来面目,不复为信奉“昊天上帝”之超越神圣之儒学矣!”
东海曰:句句都有问题,简单说明三点。其一、古今儒家否定天有人格,与西方影响无关。西方文化知人不知天,政治有法没有礼,相比仁本主义,粗浅一目了然。其二、否定天有人格,并非否定儒学之宗教特性,只是不许其一性独大耳。其三、将人格赋予天,恰恰是否定了天的形上超越性。天有人格,就与各种人格神、人格鬼大同小异了,何谈超越。
【道眼】多年来多次见某些学者包括儒家学者,把两汉时代说成人格天信仰占主导地位的时代,董仲舒当成天有人格论的代表,都是误读。蒋庆在其新作《论语之“天”全为“人格之天”考》中说:“纵观两千多年之儒学史,“人格之天”信仰有其占主导地位之时期,两汉之经学时代是矣。虽然上述五次挑战使儒学“人格之天”信仰遭受沉重打击,却一直有儒者逆“去人格之天”之众流而坚守儒学“人格之天”之纯正信仰,使“人格之天”信仰成为儒学另一源远流长之学术正统。汉之董仲舒、鲍宣自不用说(当时黄老影响仍甚),宋之赵抃、明之王启元、清之许三礼与民初之康有为陈焕章以及众多礼学家经学家是其荦荦大者也。”
东海曰:把两汉时代说成人格天信仰占主导地位的时代,是历史误会。孔子之后,人格天信仰就已经彻底丧失主导地位。历代圣贤大儒,对此皆有正见。把董仲舒、陈焕章看成天有人格论,纯属看朱成碧想当然。董仲舒的天人感应论、“天之仁无穷极论”都符合易经太极大义,并不指向天有人格。陈焕章更是彰明昭著地明确宣示天无人格。吾在《性即天论》一文中指出:“值得一提的是,民国倡导孔教的陈焕章亦持“性即天论”。他说:“夫道一而已矣!一者何也?曰仁也。仁,天心,故仁即上帝也。以宗教家言之,则名之曰‘上帝’;以哲学家言之,则名之曰‘元’;以伦理家言之,则名之曰‘仁’,其实一也。上帝为孔教之主脑,仁亦为孔教之主脑。故《尸子》曰:‘孔子主仁。仁为天心,亦为人心,故欲尽人以合天,则求仁可矣。’然仁之为器重,其为道远,我欲求仁,将何所着手哉?《论语》曰:‘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能近取譬,可谓仁之方也已。’故恕能尽仁之方也,《中庸》曰:‘忠恕违道不远。’《论语》曰:‘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能尽忠恕之道,即能尽仁之道,亦即能尽上帝之道。故孔子曰:‘吾道一以贯之。’此之谓也。”
显然,陈焕章与程朱一样,将元、 太极、 大一、上帝、仁、天心划了等号。这一点,恐怕大出主张儒家宗教化而“性外拜天”的蒋庆之意料。
【道眼】世出世间,道器而已矣。非道则器,宇宙万物包括阴阳二气,包括生命和意识,无非器也。至于儒学佛学哲学数学科学一切学术,更属于器。下学上达,下学于儒才能上达于道。不知道,难免认器为道而自外于道。吾将荀子、蒋庆定位为儒门外道,就是在这个意义上说的。尽管荀子是战国晚期最优秀的儒者,蒋庆是马时代最优秀的儒者,但他们同样不明于道。这里不明,无论学问如何渊博,品德如何高尚,影响如何巨大,终究无法入儒家之室也。
【道眼】要将儒家宗教性功能和宗教化追求区别开来。信仰天道,宗教性也;信仰人格之天,宗教化也。信仰圣人圣经,宗教性也;信仰教主及其著作,宗教化也。康有为身上,教主心态就表现得比较明显。其学术问题重重,良有以也。
但是,康有为问题再多,尚未幼稚到信仰人格天的地步。在《春秋董氏学》康有为在引用了《易经》“大哉乾元乃统天”后,指出元为天地之本:“孔子之道,运本于元,以统天地,故谓为万物本始终天地。”又言:“元为万物之本,人与天同本于元,犹波涛与沤同起于海,人与天实同起也。然天地自元而分别有形象之物矣,人之性命虽变化于天道,实不知几经百千万变化而来,其神气之本由于元,溯其未分,则在天地之前矣。”可见康有为对于形上天道的认知与孔孟相符。其对天道的某些拟人化说法,不足以为信仰人格天的证明。
【道眼】把董仲舒当成“天有人格论”的代表,更是大误。董仲舒言:“故元者为万物之本,而人之元在焉,安在乎?乃在乎天地之前。故人虽生天气及奉天气者,不得与天元本、天元命而共违其所为也。故春正月者,承天地之所为也,继天之所为而终之也。其道相与共功持业,安容言乃天地之元?天地之元奚为于此?恶施于人?大其贯承意之理矣。”又言:“惟圣人能属万物于一而系之元也。终不及本所从来而承之,不能遂其功。是以春秋变一谓之元。元,犹原也,其义以随天地终始也。”(《春秋繁露·玉英》)
可见,论及万物之起源,世界之根源,董仲舒与孔孟一脉相承,皆直承于大易。其信仰的天即是元,分而言之,乾元坤元;合而言之即太极,也可以用乾元代表。这个元也是对于“一”的形容:“《春秋》谓一元之意,一者万物之所从始也,元者辞之所谓大也。谓一为元者,视大始而欲正本也。《春秋》深探其本,而反自贵者始。故为人君者,正心以正朝廷,正朝廷以正百官,正百官以正万民,正万民以正四方。”(《汉书·董仲舒传》)所谓大始正本,就是对一元大大尊崇和正确解悟,如此为君才能正心,为臣才能正君心,然后百官万民四方一切得正。
【道眼】子曰:“获罪于天,无所祷也。(《八佾》)蒋庆引以为“人格之天”的证明。东海曰,不足为证也。获罪于天就是逆天地、背天逆理。天之降福降祸,是天理之当然,因果之必然,并非天有意为之。孟子说:“莫之为而为者,天也。”正因为天无人格,其降福降祸,在现实层面具有不确定性。故人类必须尽人事,将天道落实到人道和政治中去,以礼法政令扬善罚恶,作威作福,此之谓替天行道。将形而上之道化而裁之,推而行之,举而措之天下之民,这就是君子的事业。
【道眼】东海尝言,人以有人格为贵,天以无人格为妙。人无人格,就不成其为人;天有人格,便不成其为天。蒋庆言,儒教文明信仰之人格神是具有不完全人格特征的准人格神。这变成“天以有人格而不健全为贵”了,嘿嘿。不过,蒋庆这个说法用来指仙佛鬼神,或许不无道理。不具有人之全部特征,只具有人之部分特征,这不正是大多数仙佛鬼神的特征吗?
【有感】持人格神论和准人格神论的儒生,都属于宗教儒。这类儒生古虽有之,于今为烈。他们的一大爱好是将儒学的宗教性无限扩大,致力于宗教化乃至政治宗教化追求,高推天权而忽略人权,倡导王道而轻蔑自由,轻蔑西方现代文化和文明。同时抬举西方宗教,将耶伊两教与王道政治相比附。
【答客】儒家的宗教化努力已经持续二十年,从实践角度看,无疑是失败,代价与收获完全不成比例,堪称惨败。炎平厅友言:“儒学宗教化探讨了二十年了,我一开始就参与着,最初很大程度上是为了寻找出路,也是为了与佛道基督等抗衡,有点像康南海的思路。以宗教形式壮大力量。但是一直停留在理论阶段。这已经很能说明问题了,理论依然在论证和设想,但是实践已经初步给出结果了。”东海对此深有同感。无论为儒家事业计,为中国未来计,都有必要总结经验吸收教训,及时修正理论偏差,重新校正事业方向。
【答客】杨鹏厅友言:“人类用各种概念来描述这种主客合一的力量,称之为“上帝之逻各斯”或中国的“天之道”。“天”为根本“意志”,“道”为基本“秩序”。优秀的心智,“意志”与“秩序”合一,祈祷以感知“意志”,科研以发现“秩序”。”( 《杨鹏:尝试用逻辑描述信仰》)东海曰,儒家天道超意志,与宗教家心目中的天大不同。不过,蒋庆的“天有人格论”与西方宗教家的“天为意志论”可以共鸣。或许,这就是民间儒学界二十多年宗教化追求的根本因吧。
【道眼】蒋庆为公羊学名家,但对天道的认识却有违公羊学。承冯志认为,公羊学中的最高主宰是抽象的天,公羊学信仰主宰之天,同孔子、孟子一致。公羊学底层是多神体系,包括皇天大帝、五方五帝、四海诸神等等。(大义)此言不错,但不仅公羊学如此,这本是儒家的特征。蒋庆的问题是将孔孟取消的人格重新强加给天,故吾称之为宗教复辟。其说二十年来,误导世人匪浅。十几年来吾试图纠正,陆续有文章异议,奈何泥牛入海,毫无影响,故前不久集中火力、指名道姓大批多篇文章。今见其复推出《论语之“天”全为“人格之天”考》一文。略览开头,似更进一步地强调了天有人格。固哉,可为长叹息也。有志于内圣学者,不妨对照蒋庆和东海的文章深入思考之。
【答客】心性之天兼具内在性、超越性、主宰性和神圣性,心性之天即主宰神圣之天。伯勤厅友认为:“宋儒为别于主宰神圣之天,而有义理心性之天之谓。而古圣人所本之天,自是主宰神圣之天,此可无疑。昔黄宗羲亦批宋儒之高抬心性义理之天而卑主宰神圣之天有误。”
东海曰:此言有误。大程子言:“上天之载,无声无臭之可闻。其体则谓之易,其理则谓之道,其命在人则谓之性,其用无穷则谓之神。一而已矣。”小程子言:“乾,天也。天者,乾之形体;乾者,天之性情。乾,健也,健而无息调之乾。夫天,专言之则道也,天且弗违且也。分而言之,则以形体谓之天,以主宰谓之帝,以功用谓之鬼,以妙用谓之神,以性情谓之乾。”(《程氏易传》)天、乾、道、性、神、帝,一也,异名同指,都指心性之天。注意,在人为性,在天为道,性即天道,此非宋儒的独创之说,而是孔孟的一贯之旨。
【答客】從容厅友言:“存有论如捨心性作为终极本体,只是一种理论假设,可思而不可知,唯心性论可通过实践,通过逆觉而得体证。所谓人格神人格天等说法,可作情执未尽,妄见未消者,一时之接引方便。逗引群机,为止小儿啼,姑作方便说,亦无不可,但不应在心性论外,说另有人格神人格天与之平行,或更以一神论凌驾心性论,凡此皆学不见道。这才是第一义的基源问题,儒佛耶的教内名相,则属第二义问题。”东海曰:然哉然哉。唯有必要指出一点,人格天论,于佛道不妨用作一时之接引方便,于吾儒则万万不可。儒家至诚,以诚为天道,以诚之为人道。于此第一义的基源问题,不容假设,不许方便,不能从权!这里略有动摇,一切不可收拾矣。
【道眼】万物资乾元以始,万物资坤元以生。乾坤二元统于太极,太极即道体。五经中的昊天上帝之类,都是道体的拟人化表达。孔子曾说:“易,我后其祝卜矣!我观其德义耳也。”孔子修诗书定礼乐的时候,述而不作,保留了原作中某些将天道拟人化的话语,同样是去人格化而观其德义。《易传》为孔子晚年亲作,乾文言、坤文言可以视为圣人对性天问题的终极论定,永为儒家定论。注意,天无人格论和人格天论,在第一义上是不可并列的,就像性善论与性恶论在第一义上不可并列一样。只有昧于性者,才能孟荀同尊;只有昧于道者,才会臆测天道时而无人格,时而有人格。
【道眼】儒家性善论和天无人格论的性天,都是就本性和道体的第一义而言。本性至善,无碍习分善恶;道无人格,无碍鬼神有人格。而且,唯有无人格的天,才能化现宇宙生命万象。准人格神论和人格神论,精粗有别,同归于错,同样不知道,同样是夷天道为人格神和准人格神,就像唯心论与唯物论精粗有别而同样不知道一样。不知道,就只能在形下现象界打转转。
【道眼】唯物论和无神论与天无人格论格格不入,背道而驰。儒家承认鬼神的存在,鬼神有人格,是有神论;同时否定神本论。儒家是仁本论,也可以称为天本论,仁即天故,万物天生故。天无人格和万物天生,相辅相成。发现不少人分不清有神论和神本论的区别。儒佛道都是有神论,但不是神本论。西方宗教才是神本论。在神本论中,神是造物主,人是神的创造物。在有神论中,神与人都属于生命现象。
【态度】政治化才是儒家正道。儒家政治化,政治儒家化,走仁本主义新王道,是中华民族最正确的道路选择,是儒家群体最正义的政治追求,也是马帮最好乃至唯一的出路所在。为了实现王道大愿,又必须先将言论权、结社权、教育权追求到手。这才是当务之急。舍此而别求,皆舍本而逐末,甚至走上歧路。儒家宗教化就是典型的歧路,姑不论浪费时间精力人才资源又走不通,侥幸走通了,儒家与佛道耶伊平起平坐了,无异作茧自缚,非儒家之福也。
【态度】面对蒋庆思想,吾坚信自己正确而对方有偏,就像面对马帮坚信自己正确而对方大错一样。故不能不辩,不能不指出问题,展示正义。这是不可推卸的文化责任。至于他人听不听,读者明不明,对方理不理解,皆非所计也,顺其自然可也。前者是尽人事,后者是听天命。
【态度】关于天道有无人格,吾与蒋庆针锋相对,让一些儒友不知所措,或表示难以判断,或直言比较认同蒋庆,都很正常,不必在意。盖性天问题堪称儒佛道三家最大最高的问题,不是一般儒生轻易可以弄懂弄通弄明白的。孔子尚且四十不惑,遑论他人。故在真切体悟之前,虚言无益,说有说无,皆属空谈妄言。学有次序,不宜躐等,若无实得,理当存疑。
【态度】否定某人的观点并不意味着否定某人的一切,否定某人的某个观点并不意味着否定某人的所有观点。这是最通俗的常识。不明此理,一切理义之争都难以进行。可惜一些一根筋两极管思维者真的不明此理。就拿蒋庆来说,吾为责任感所驱使,对其几个观点进行批判,仅此而已。闻者不可因此否定其文化功勋的重大和其它大量思想话语的正确。2022-4-16余东海集于青秀山下独乐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