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4月号-理论探索 王庆民简介 王庆民文章检索

 

 

简论中国官方与民间的民族主义问题(2)

 

王庆民

 

(二)习近平时代中国民族主义的壳与絮、形猛与内拙、兴勃亡忽

 

(1)习近平时代中国民间民族主义的复杂现实

 

     习近平执政不久后,中国的专制开始走向空前强化。以2013年南周新年献词事件始,至《炎黄春秋》杂志被“整顿”为高潮,新闻自由至今几乎荡然无存;两年后的“709大抓捕”,则重创了中国人权捍卫者的中坚--人权律师群体;又三年,中共废除国家主席任期限制,将已形成的“习核心”巩固和延续下去,更将专制的青面獠牙暴露无遗……近七年以来,中国国内人权急剧恶化、公民社会已基本“归零”。国民的公共空间的萎缩和劣化,不仅使现实中公民政治参与已不可能,连互联网上的涉政言论也被普遍封杀、管制。

    政治上专制的强化与公民社会的“归零”,让中国人民政治民主化的梦想再度破碎,且连温和、妥协、渐进的政治体制改革、公民政治参与的余地也不存在。随之而来的,则是主张弱肉强食的社会达尔文主义与精致利己的犬儒主义的盛行,“社达化”与“犬儒化”下的中国,已经成了披着文明外衣的新时代丛林,是非难存、竞争残酷、理想破灭、明哲保身、焦头烂额……

 

    在这样的情形下,民间还有多少真的关心国家命运、真的愿意为国家利益而牺牲的人呢?中共体制内,又会有多少把国家利益而非媚上逢迎当成首要考量呢?外务是内政的延伸,对国家利益与对外关系的态度与言行,也是公民政治参与的一部分。当国内人权高度糜烂、价值观崩坏,且已经陷入弱肉强食与利己犬儒的社会状态后,国民普遍还有什么真挚的、持久的、愿意有所付出的去“爱国”和参与民族主义大合唱呢?

    当然,仅仅从理论推理是不够的,还要通过许多实例及其交叉共同点,看现实究竟是如何的。

    从“莫雷事件”回溯习近平时代中国民间在涉及与美日等西方国家冲突时的表现

    首先,民间的民族主义是浮于表面的、短暂的、心口不一的。仅仅看10月4日开始、后来一度延烧的“莫雷事件”及后续风波,即便在NBA官方和美国议员表达支持莫雷言论自由的情况下,中国国民也并未真正的抵制NBA。10日晚的NBA中国赛上海站比赛,赛场看台几乎座无虚席。而仅仅两天前,美国参议院少数党主席查克·舒默和参议员马可·卢比奥等重量级政要纷纷力挺莫雷涉港言论。连正在发生且正处于冲突高潮时,中国国民都没有普遍真正参与抵制,更遑论事情淡化之后了。在许多中国国民心里,“爱国”并没有球赛乃至几千块钱重要。(就在写这篇文章时,我看到了新闻中关于NBA深圳赛(12日晚)的视频,赛场看台同样座无虚席,球员入场口更是挤满了拿着手机和摄像机的球迷和记者。虽然据报道在场外有“爱国人士”举标语抗议,但从新闻视频看,只有寥寥十多人(最多数十人),与场内的高朋满座完全无法相提并论。而且,他们还遭到了中国官方的阻止,也不被允许大规模传播和正式报道)

    甚至说,即便在口头上,中国国民的态度也是复杂的。在如新浪微博、百度贴吧、今日头条等中国几大热门社交平台的关于这次事件和NBA话题的评论区,普遍呈现着多样化的视角,叫嚣抵制者有之、主张“理性爱国”者有之,还有将抵制者称为“爱国贼”的。此外,对抵制还有不少反讽与调侃。

    例如在百度贴吧“NBA吧”,在关于抗议莫雷言论、抵制NBA的号召贴下,许多网友以“建议封(贴)吧”、“那你们(贴)吧接下去讨论什么啊”、“讨论足球吧”等反讽言论表达对抵制的反对。还有的说“不仅要抵制NBA,还要抵制阿迪(达斯)、耐克,穿国产XX”,然后得到数百个相当于“不喜欢”的负号,以及“国产的就是差啊”、“用什么外国货和爱国是两码事”、“我买个苹果用个索尼就是汉奸了吗”的反驳,还有“死也不吃美国药”这种显然是反讽的话语。同样,在今日头条,一篇批评篮球迷去看上海NBA中国赛的文章“上海,你今晚睡得着吗”的评论区,也普遍是不满作者的声音。

    总之,除了一些经常聚集亲中共分子(如“自干五”、“小粉红”)和网络水军(“五毛”)的自媒体(如中央政法委官方微博“中国长安网”、共青团中央的官微“共青团中央”,及经常被人为置于热搜微博首位的“人民日报”等官微),以及在中共宣传部门操纵下被微博、头条等平台特意置于搜索热榜和搜索结果前列的评论与文章,大多数自媒体的帖子和文章评论区,都是多种声音共存、争议激烈。甚至,这些“五毛”的聚居地也有不同声音,乃至同属中国政法委在澎湃新闻上的官方账号“长安剑”,还在13日发表了一篇《那些被我们骂了N年的“卖国贼”怎样了》,用漫画形式称赞了姚明、郎平、王治郅,反对极端民族主义,间接为“莫雷事件”和NBA问题降温。

    还有一部分自媒体(大多为倾向于自由派、“公知”类型的)评论区,反对抵制NBA、对抨击香港示威不以为然的,反而占了明显的多数。这还是在中国官方封杀了一部分反对抵制声音的前提下。而以上平台都是公开的开放平台,很容易去了解和查证。

    (11月中旬我增补此文时,在中国各自媒体上已几乎看不到支持“抵制NBA”有关的任何言论(之所以说“几乎”是角角落落或许还有一点点),相反,包括NBA官方微博在内的关于NBA新闻的评论区,都在热烈的讨论比赛、球员,似乎什么都没有发生过。贴吧里一个网民在10月12日评论时预言的“国家没这么脆弱,下个月谁还记得这破事”。许多人早就知道这种“民族主义”就是一阵风罢了(而不是像港台欧美那么拔高其影响),根本不会变成持久行为(具体到这次NBA事件,连短期抵制都几乎没有),事实果然如此。如果真有人因此放弃观赛、扔掉球票,那在朋友圈才会被认为是“傻X”呢)

   因此,中国国民不仅现实里对抵制NBA在内的国外品牌的参与相当有限,连言论上也有明显分歧。而其他企业涉及争议言论后,公众的看法和抵制情形也大致如此。例如梅赛德斯奔驰关于引用达赖喇嘛的名言的争议,也并没有因此影响奔驰在中国的销量,甚至舆论波澜都转瞬即逝。这样的现实,与世界各国及港台地区对中国大陆的刻板印象完全不同。

    除了对各种企业、品牌争议的“抵制”,当下的中国民间,在其他涉及民族主义议题的事情上又是如何表现的呢?

    例如从80年代至2010年代初火热的“保钓运动”,如今已完全沉寂。2012年还有大陆和香港的记者赴钓鱼岛附近海域采访,并明确表达中国拥有该地主权的立场,民间如潮关注。而2019年这一切全都没有了。香港社运人士郭绍杰和严敏华在靖国神社门前烧毁自制的甲级战犯“神主牌”,被日本警方以涉嫌“纵火”拘捕,至今未有释放,甚至面临最高可判终身监禁的刑罚(想象一下犹太人在德国任意一地烧毁希特勒画像会是怎样?连被捕都不可能)。而中国大陆民间和官方对此基本悄无声息。而在中国海军建军70周年时,日本海军“凉月”号驱逐舰赴华参加庆典,悬挂了代表二战侵华时日本海军的军旗旭日旗,中国民众普遍没有反对,反而有许多民众前去参观和合影留念。

    中国国民在对日问题上,一向软弱,最多嘴上激烈(而且即便非行动领域,也乏有力的、持久的、有实效影响现实的言论和思想),更缺少具有实际作用的行动。相对于犹太人在二战后锲而不舍的追究纳粹战犯责任、推动德国“去纳粹化”,中国人做了什么?反映日军侵华最震撼人心的作品《南京真相--被遗忘的大屠杀(The Rape of Nanking)》的作家张纯如还是美籍华人而非中国国籍。事实上,国人连那些为土耳其屠杀亚美尼亚人而复仇,在世界各地刺杀多名大屠杀制造者的亚美尼亚人都不如(当然,我也没有做到去杀掉那些战犯和右翼分子。亚美尼亚人杀死的是落魄而流亡的没有保护的屠杀指挥者(而且亚美尼亚人也是有组织的),而以色列则是动用了摩萨德和国防军。面对庞大的日本军国主义分子和他们的后继者,以及保护他们的日本军警,国人想与群敌对抗和搏血,采用实际行动攻击并成功,也要有组织和团队。单凭一个人难以做到。而我,在别的方面也曾经抗争到割腕血谏的地步。当然,我也会为追究日本侵华责任在内的各种抗争呼喊和行动,鞠躬尽瘁,为国家和民族利益斗争到死)。国人尤其汉族,普遍不是民族主义者,而是一盘散沙的自私利己者。

    而在涉及美国的问题上,即便如今中美贸易战激战正酣,除了少数极端反美人士外,普通民众并未因此对美国产生仇视心理。无论是社交媒体还是部分朋友圈,支持中方的国人也只是把贸易战看成一场比以往激烈的经济竞争而非中美生死决斗。在美国制裁华为后,虽然有少数“抵制苹果、购买华为”的声音,中国国民依旧选择“用脚投票”,上海南京路上苹果直营店的顾客盈门和同一条街上华为的冷清对比鲜明,哪怕苹果直营店大门十几米外的路边,就竖立着华为的广告牌。还有,一些视频中显示,在某些华为门店与苹果门店(非官方直营店)相邻的手机一条街,苹果门店滚动的霓虹灯字幕上写着“别买我的,去隔壁买华为”之类,以示爱国、支持国货。但有几个顾客把这当真了呢?有哪怕五分之一的人因此改变购机品牌选择了吗?包括华为和苹果店的店主店员们,又有没有真的把这广告当回事呢?我想如有心人调查了解,不难得出事实。而在华的外国媒体人和学者乃至政界人士,同样有能力通过一些渠道尤其深入民间,了解中国大陆表层的“民心”和真正的民心有怎样的巨大差异。

    至于因韩国部署“萨德”导弹防御系统而出现的“抵制韩货”、“抵制乐天”,仅仅在中国北方部分地区(主要是东北的辽宁省)出现了一些抗议标语和部分激进人士短暂的抵制。很快,舆论发生了激烈的反弹,最终以韩国“萨德”成功部署、抵制也停止而不了了之。值得一提的是,其中一些参与抵制者还遭到了众多网民的嘲笑。

    而对于美日之外的其他“西方国家”,如英法德等西欧发达国家,以及加澳新等国,改革开放以来国人就对其无甚恶意。除了2008年的“抵制家乐福”曾掀起一阵短暂的波澜,数十年间中国几乎没有特地针对西欧国家的大规模抗议活动。即便在互联网兴起后,国人也没有什么“仇欧”情绪。

    当然,如今国人对于西欧接纳以穆斯林为主的难民颇多不满、恶语相向,但这是出于国人人文素养低下、道德差劣,而反对“政治正确”和崇尚社会达尔文主义的右翼保守民粹思潮,以及国人在恶劣社会环境下形成的扭曲心理造成,与民族主义没有直接关系。而且,他们主要仇视的是难民而非针对西欧国家和白人民众(甚至从他们的角度,还为“白人的国家”“被占领”感到“惋惜”、“同情”。例如,在中国互联网上,充斥着对南非白人种族隔离政权的称颂与对今日多种族共存(当然黑人为主)的新南非的鄙夷,最能反映这种心态)。相对于以前,习近平时代的国人在涉及民族主义议题上对待西欧的态度并未有什么改变,除了在涉及殖民历史时表达一些并不超乎寻常的愤怒,整体上还是温和的。

 
分享:

相关文章
作 者 :王庆民
出 处 :北京之春
整 理 :2020年4月19日8:28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