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5月号-理论探索 林原简介 林原文章检索

 

 

“常凯申”:网络词汇与当代学界典故

 

林原

 

    “常凯申”是当代中国学界典故之一,它突出反映了中国学界风气浮躁,一些学者(包括留洋学者)学术功底欠缺,而当前的学术出版物至少有部分存在严重问题。
    “常凯申”一词的“发明者”,是清华大学历史系王奇副教授。她曾是北京大学国际政治系毕业的高材生,后又到俄罗斯留学。蒋介石本被称为蒋公,正是由于这位王奇女士的“贡献”,他在国内网络上又被称为“常公”——而这(对使用的网友而言)或非尊称。以后在编写中国网络词典的时候,“常凯申”与“常公”都应被收入,因为它们揭示了网络词汇产生的特异途径。
    从国家图书馆查到了中央编译出版社2008年出版的王奇大作《中俄国界东段学术史研究:中国、俄国、西方学者视野中的中俄国界东段问题》。这本书正文仅有95页,而附录却不成比例地相当长。在该书正文第82页上,出现了“常凯申的《中国之命运》”——值得注意的是,尽管王奇误译了该书作者名(Chiang Kai-shek),却未把书名译错。另外,她还将历史学者徐中约译为苏春月,将瞿同祖《清代地方政府》译为“楮东苏《清代中国地方政府》”。
    以前的批评者没有提及,这些书名或作者名都被王奇放在其书第三章《西方学者视野中的中俄国界东段问题》,而蒋介石、瞿同祖等是不能被看作西方学者的。比较有意思的是,该书第一章《中国(包括台湾、香港)学者视野中的中俄国界东段问题》中,并未论及蒋介石的著作。还应指出,该书第三章《西方学者视野中的中俄国界东段问题》与前两章不同,仅列出作者与其所写书名,未在上下文中展开论述。对无中文翻译的西方相关著作、论文,王奇是否读过,尚属疑问。
    看了目前清华大学历史系网站上王奇的简历,她是北京市新世纪社科理论人才百人工程青年学者、清华大学骨干人才支持计划入选者、清华大学青年教师教学优秀奖获得者。外人并不清楚她是如何获得这些称号或奖项的。
    值得注意的是,自从王奇“发明”出“常凯申”后,该词(及其派生词“常公”)在大陆网络上反复出现,并未很快消失——甚至有网友将其用作网名。还有网友调侃地使用“日记专家常凯申”、“运输队长常凯申”等。而在海外中文网站(比如文学城),偶尔也能看到“常凯申”这个词。

    林原,历史学博士。

分享:

相关文章
作 者 :林原
出 处 :北京之春
整 理 :2016年5月21日16:19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