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美国精神与上帝信仰
令支奇
美国驻以色列首都耶路撒冷的新使馆2018年5月14日正式开幕启用,800多人参加了开馆仪式。由美国副国务卿沙利文率领的美国代表团包括多位重量级美国国会参议员以及美国财长穆钦、美国第一公主伊万卡和她的夫婿库什纳。以色列总理内塔尼亚胡赞扬川普总统尊重事实、开创历史,称赞这是“勇敢、重要的一刻” 。
第32任总统罗斯福在第三次就职演说中指出:“倘若美国的精神遭到了扼杀,即使国家的身体和大脑依然存在,而我们所熟悉的美国则已无迹可寻了。”
系统地考察一下有关的历史文献,我们可以惊讶地发现,民主、自由、人权、平等、民有、民治、民享的美国精神与上帝信仰之间有着不可分割的必然联系。
1493年,哥伦布发现了美洲大陆。1620年11月,破旧的“五月花号”轮船载着一百多名英国清教徒,缓缓地驶进科德角海湾,在普利茅斯,这批疲惫不堪的逃难者建立起英国在北美第一个殖民地,新英格兰从此诞生。十八世纪,这片新大陆的各个殖民地已经形成关系紧密、效忠英王的联合体:宗教以基督新教为主,人民以农业为生,几乎都讲英语。被认为是美国民主制基石的《五月花号公约》(按大多数人的意志进行统治)乃1620年这批抵达北美的基督教清教徒移民所订立的一项公约。
大多数美国人相信,美国负有重大使命,其目标不仅仅为了富裕和强大,还为了上帝的某种旨意。
圣战观念和天职思想,追求自由、平等和幸福的使命,是新世界里一个独特国家的神话不可分割的部分。
美国革命缔造了一个文明的、信奉基督教的现代的国家。
有关摩西、七贤哲、索伦、罗慕路斯与雷穆斯的故事和有关美国开国元勋的故事,具有几乎相同的宗旨和内容。这些故事旨在解释国家的起源,为维护国家的存在、保持国家的性质、维护人民的团结提供逻辑论证和可遵循的模式。
在美国神话中,人们移居美国也许出于偶然,但更可能出于上帝的旨意,他们在谋求帝国势力的英国的赞助下来到新大陆。
美国国歌《星条旗》中唱道:“愿主赐给这片土地胜利与和平,笃信上帝,是我们的箴言。”
托马斯•潘恩在《常识》中写道:“让我们发表的宪章以神法和圣经为依据。”
托马斯•杰斐逊起草的《独立宣言》最后写道:“我们坚决信赖上帝的庇佑,以我们的生命、财产和神圣的名誉,彼此宣誓。”
詹姆士•罗布特在《神圣经典》中写道:“美国人继承了16世纪和17世纪激进的新教传统,其中包括上帝的选民拥有一部《圣经》,也就是上帝和他的教徒之间的契约,上帝旨意的启示以及道德、社会结构、法律和统治的终极来源。没有《圣经》,人就无法生存兴旺。”
在重大场合,美国人立正、脱帽,将右手贴在胸前,面对国旗:“我宣誓为美利坚合众国的旗帜和它所代表的共和国效忠。上帝庇佑下的国家不可分割,民众自由平等。”
当西奥多•罗斯福1912年组织进步党时,全国代表大会全体与会代表起立高唱广为流传的圣歌:“前进,基督教士兵,向战争前进。”罗斯福发言说:“我们站在世界末日决战的战场,我们为主而战。”
1941年1月6日,在致国会的咨文中,罗斯福总统针对法西斯威胁宣布四项“人类的基本自由”纲领——后来被当做美国人民为之奋斗并加以捍卫的根本原则。其中第二条是:“在全世界任何地方,人人有以自己的方式来崇拜上帝的自由。”在该文的最后指出:“这个国家把它对于自由的信仰交由上帝指引。”
在美国文学史上,怀疑甚至反对上帝的声音不乏其人。自然主义小说大师德莱赛认为,在伪善的资本主义社会里,人只是上帝手中的玩偶,在变幻无常的命运面前无能为力,这就是“美国的悲剧”。“迷惘的一代”的代言人海明威用艺术形象表达了美国青年对上帝信仰的迷惘。菲茨杰拉德力图用盖茨比的悲剧去惊醒美国千千万万的梦中人:那个为财富所粉饰的美国,实际上早已被腐蚀得破败不堪了。
与此同时,美国文艺复兴的开创者、美国精神导师、美国文学独立宣言《论美国学者》的作者爱默生却信奉超验主义(上帝信仰的美国版),主张“人通过灵魂中的直觉能力,可以做到个体灵魂与超灵之间的沟通和交流,达到个人精神与宇宙精神相统一,远离现代化工具的诱惑,回归自然,获得最高的精神体验。”
当爱默生和他的拥护者在波士顿的康考德讨论超验主义时,梭罗这位忠实的追随者、伟大实践家,正在城外的瓦尔登湖体验和践行着他所怀抱的信念。
美国十世纪最有影响的浪漫主义小说家纳撒尼尔•霍桑深信加尔文教中的“原罪”意识,试图通过讲述人性脆弱和悲哀的故事来挖掘人们心中的原罪,针砭道德堕落现象。
美国一代幽默大师、文学巨星马克•吐温在个人自传中试图论述,在宇宙与时间面前,人的努力与意志都无法改变最终的命运。
南方文学巨人、神话王国的主人、1950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威廉•海明威深信人是不朽的,因为他有灵魂。而文学创作是探索人类精神的有力途径。
确切地说,美国精神是上帝信仰第四次(发生在北美大陆)发扬光大,第一次是在以色列,第二次是罗马帝国,第三次是欧洲新教运动。
如此说来,犹太人(跟上帝摔过跤的人)在美国具有较高社会地位,以色列(上帝的契约国)与美国关系非同一般,便可得到合理的解释,这除了社会经济因素外,尚有深刻的宗教文化根源。
参考文献
常冬为编,美国档案——影响一个国家命运的文字,中国城市出版社 1998
徐建新,伍厚凯 主编, 多元的声音(美国与美洲卷),深州:海天出版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