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5月号-理论探索 余东海简介 余东海文章检索

 

 

学达性天的主要特征----东海客厅论功夫
 
 
余东海
 
 
【功夫论】学而时习之,时思之,学思并重,于中道真理、王道大义包括性天妙义,必有通达之时。管子说:“思之思之,又重思之。思之而不通,鬼神将通之;非鬼神之力也,精诚之极也。”(《管子·内业》)但是,仅仅通达义理,只是信仰理解,仍然大大不够。若欲成仁成圣,还要实行实证。《楞严经》有句名言:“理则顿悟,乘悟并消;事非顿除,因次第尽。”东海学舌曰:理可顿悟,豁然贯通;身须渐修,积德成仁。当然,明理是必须的,理若不明,步步荆棘,言差行错,还奢谈什么成仁和实证呢。
 
【功夫论】理既有渐悟也有顿悟。渐悟仿佛量变,顿悟犹如质变。各种人事、事物之理,侧重于渐悟;道及高处,有赖于顿悟。程颐言:“今日格一物,明日又格一物,豁然贯通,终知天理。”今日格一物,明日又格一物,渐悟也,勤学苦思,铢积寸累;豁然贯通,终知天理,顿悟也,精义入神,鸢飞鱼跃。
 
【功夫论】醇儒之醇,醇在义理。这是道德纯一、实践正确的前提。义理不醇,而能文章、行为和事业者,未之有也。清刁包言:“文清称真儒之不杂凡四:曰心,曰行实,曰事业,曰文词是也。愚谓行实事业文词,皆本于心,心不杂则满腔天理,浑然湛然发诸外者,莫非天理之流行矣,又何杂焉?”(《潜室札记》)
 
【功夫论】邵雍说:“眼能识得,耳能听得,口能道得,手能做得,身能行得,心能放得。六者尽能,与天同德。饮食起居,出处语默。不止省心,又更省力。(《六得吟》)邵雍说的不错,然其言不可浮泛理解。试问,儒者眼当识得什么耳当听得什么口当道得什么,手当做得什么身当行得什么,心当放得什么又当执得什么这六个问题都能正确回答并圆满落实,才谈得上与天同德,出处语默才能恰到好处。
 
【功夫论】若欲克己复礼,必先明理达礼。理者,圣经所承载、圣言所表达的道理,诗书之理、易经之理和春秋之理,包括道德之理政治之理,皆本之于天理,又统归于天理。理是礼的精神内涵,而礼是理的外延和形式。可见,理与礼有别而不二。明理达礼,相辅相成,两面一体。非明理不足以达礼,非明理达礼不足以克己复礼,非雄厚的克己功夫和强烈的复礼追求,不足以肩起当代儒家历史性的重任,兴我儒家,建我中华。这个时代,儒家受到的政治摧残特别严重,承担的文化责任特别重大,故对儒者和儒群的要求也特别高。
 
【功夫论】言不由衷,不如不言。言不由衷,就是假话,自欺欺人,意义负面。《坤文言》说:“敬以直内,义以方外。”直言直行是直内功夫两要素。孔子说:“人之生也直,罔之生也幸而免。”《围炉夜话》言:“人之生也直,人苟欲生,必全其直。”言而不直,就直不了行,直不了内,就不能全其直,就活不好。
 
【功夫论】《阅微草堂笔记》有一个故事:“河间唐生,好戏侮,土人至今能道之。所谓唐啸子者是也。有塾师好讲无鬼,尝曰:阮瞻遇鬼,安有是事?僧徒妄造蜚语耳。唐夜洒土其窗,而呜呜击其户,塾师骇问为谁,则曰:我二气之良能也。塾师大怖,蒙首股栗,使二弟子守达旦,次日委顿不起。朋友来问,但呻吟曰有鬼。既而知唐所为,莫不拊掌。然自是魅大作,抛掷瓦石,摇撼户牖无虚夕。初尚以为唐再来,细察之乃真魅,不胜其嬲,竟弃馆而去。盖震惧之后,益以惭恧,其气已馁,狐乘其馁而中之也。妖由人兴,此之谓乎?”故事真假姑不论,气馁招侮,妖由人兴,则是至理。无论面对什么危局险境和庞然恶物,气不可馁。气一馁则万事休。然而此亦勉强不得,有赖于平素养气功夫的扎实。
 
【功夫论】妖不胜德,贼不胜德。德到大处,妖魔不敢侮,盗贼不能侮。驱魔化贼或不能,明哲保身自有余。君子舍生杀身,都具有心甘情愿的主动性和取义成仁的吉祥性,与世俗被迫无奈的死于非命截然不同。
 
【功夫论】立足不稳勿急于登峰,义理不明勿急于事功。不可能要求一般儒生都能穷理尽性以至于命,但有志于传道行道者,应该狠下一番博学审问慎思明辨的功夫,将基本的内圣真理和外王大义弄明白。那样才能在道德和社会实践中少犯错误,至少不犯原则性错误,不至于误人误己。
 
【功夫论】《孟子·尽心上》开篇说:“尽其心者,知其性也。知其性,则知天矣。存其心,养其性,所以事天也。夭寿不贰,修身以俟之,所以立命也。”这段话是本体论和功夫论统一的最佳典范。这里的心、性、天都指本体。《孟子集注》引程子曰:“心也,性也,天也,一理也。自理而言谓之天,自禀受而言谓之性,自存诸人而言谓之心。”知性知天之前的尽心努力,可称为初级功夫,以明理为宗旨;之后存心养性、夭寿不贰、修身以俟的继续努力,可称为高级功夫,以践履为重点。朱子曰:“尽心知性而知天,所以造其理也;存心养性以事天,所以履其事也。不知其理,固不能履其事,然徒造其理而不履其事,则亦无以有诸己也。”注意,造理与履,各有侧重但不可分割。尽心是在践履中造理,存是在造理后进一步践履。
 
【功夫论】儒家道德,最重实践。如何实践,具体方法内容,因人因时而异,概乎言之,不外乎言行两个方面,仁言义行,多多益善。说真话辟邪说,弘孔孟批马列,倡自由反极权,都是仁言;在家庭、单位和社会尽自己的本分,力所能及地仁爱他人、关心社会和追求正义,都是义行。《系辞上》说:“言行,君子之枢机。枢机之发,荣辱之主也。”言行是儒者两大关键,从根本上决定着人生的荣辱,同时也决定着践履功夫的高低优劣。
 
【功夫论】仁者必有正智,必有义勇,必然智勇双全。眼能择法,理能明辨,明能知人,哲能避凶,皆正智也。当仁不让,见义勇为,持正不阿,择善固执,守死善道,以身殉道,不移不淫,威武不屈,皆义勇也。无勇则仁智成空,无智则仁勇成愚,不仁则智勇俱邪。故三达德缺一不可,缺一勿谈功夫,缺一不能成德。注意,道德必须从正义事业上去磨练,从具体言行中去体现,最忌沦空虚谈,欺人欺天,无非自欺,无益有害。欺世盗名,鬼击天厌,慎之慎之!
 
【功夫论】有些人把某些气功功夫或特殊能力当成学达性天,误判也。学达性天的征象很多,但不在此。孔孟和四书五经中大人、圣王、圣人、君子儒都是学达性天者,他们的特征和表现就是学达性天的征象。例如,孔子学而不厌,诲人不倦,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孟子穷则独善,达则兼济,反身而诚,乐莫大焉等等,就是学达性天的结果。
 
【功夫论】以下八点是学达性天的主要特征:一、学术醇粹,精义入神,法眼明辨,一切无惑;二、是是非非,善善恶恶,嫉恶如仇,从善如流;三、自爱爱人,自达达人,与人为善,尊贤容众;四、仁义不退,贫贱不移,威武不屈,确乎不拔;五、允执厥中,用舍随缘,用之则行,舍之则藏;六、乐天知命,素位而行,自得其乐,遁世无闷;七、当仁不让,见义勇为,自强不息,死而后已;八、见几而作,趋吉呈祥,履险如夷,吉人天相。
 
【功夫论】飞龙厅友言:“儒门一路有多杰出,便有多艰难。在群居社会中,在底层社会中,在丛林、在监狱地狱一般的社会国度中,更是如此。每一念起,每一念行,都要面临公私、义利、得失的考验,在反复的挣扎与修养中,纯亦不已。”然哉。面临公私义利得失,考验通过就是功夫;还有挣扎意味着功夫不纯。
 
【功夫论】佛道不明道体之全和乾元之健,是两家学术的本体论、功夫论和出世法的本质所注定的。必须上达坤静,才能领略空寂之妙,内发出世之力;必须不明乾健,才能超人生之道,息生生之机,归本于空寂之境。唯儒家道全乾健,故不能不道贯古今道援天下,不能不尽心于人道建设和王道追求而自强不息。君子不会因为环境恶劣而不努力,就像太阳不会因为乌云遮蔽而不发光一样。
 
【功夫论】坤文言说:“君子敬以直内,义以方外,敬义而德不孤。”敬义夹持,直内方外,这是儒家功夫和境界。注意两点:一、敬以直内更为重要和根本,只有直内,才能方外;二、两者相辅相成,内直则外必方,外方则内必直。朱子说:“须是将敬来做本领。涵养得贯通时,才敬以直内,便义以方外。义便有敬,敬便有义。如居仁便由义,由义便居仁。”(《朱子语类》)这就是体用关系,体大则用全,用大则体全。大程子说:“敬以直内,义以方外,合内外之道也。释氏内外之道不备者也。”合内外之道,即内外结合,两面一体。说释家内外之道不备,就因为其用不全,未能集义而方外,未能尽外王之道。这就说明其体不全,体有蔽则用不大。释家之蔽有二重性:一是蔽于天而不知人,不明人道之正;二是蔽于坤而不知乾,不明乾元之健。环中厅友言:“义充于内,则敬立;义形于外,则方成。”又曰:“九二之中,所以言正直,形容于外,所以方成,盖义之充塞,直上直下,通内通外,只是一事也。然直内难以名状,无义外之回互则荒孤,方外随时运用,无内充之回互则险峭,天地同春,内外回互,故曰德不孤。”
 
【功夫论】佛道两家学说,虽非中道,有得于天道,对于心胸、思路和形上思维的开拓超拔,颇有帮助。自由主义虽非中道,能立足人道,对于中华政治和制度文明建设,值得借鉴。故于佛道和自由主义,吾既有批评,也有肯定,还有感谢。新中华三统并立,儒家主统,三家辅统。其中佛道为道德之辅,自由主义为政治之辅。一主三辅,共同开启中华文明新一轮的辉煌。
 
【功夫论】百年来不少有志之士蒙难,令人痛心又遗憾。他们或勇敢有余而智慧不足,或志气有余而见识不足,或意气有余而意志不足,归根结底皆不够明理。不明道德真理政治正义,唯凭一腔热血而行,往往事倍功半,或者徒劳无功,甚至行差踏错误事误己,甚至充当了不良势力的牺牲品而不自知。故吾尝言,义理不明,一切不行,成事不足,成仁不能。

【功夫论】论道和判教,文化人两件大事也,最忌徇私和客套。判教,即判定各种思想学术的意义和地位,是者是之,非者非之,善者善之,恶者恶之。这两件事,上为昊天负责,下为天下负责;内为生命负责,外为读者负责;前为孔孟负责,后为万世负责。故言必直发,语必由衷。孔子与其弟子和各国君主、贤人言,论道也;对管晏们和隐士们有赞有讥,判教也。孟子辟杨墨,程朱辟佛道,东海辟马列,同时对佛道和西学有破有收,都是判教。偈曰:中道唯吾儒门,判教岂能客气。便是释老重来,也得论个高低。2022-5-3余东海集于青秀山下独乐斋
分享:

相关文章
作 者 :余东海
出 处 :北京之春
整 理 :2022年5月3日18:6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