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8月号-理论探索 无名氏简介 无名氏文章检索

 

 

超越马克思

 

无名氏

 

    十七岁时马克思在《青年在选择职业时的思考》中提出自己的观点“在选择职业时,我们应该遵循的主要指针是人类的幸福和我们自身的完美。”

    他的观点表达了为全人类服务的崇高理想,他立志选择最能为人类谋福利的职业的伟大抱负。在漫长的斗争岁月中,他始终不渝地忠实于青年时代的誓言。他的一生,就是为人类服务光辉的榜样!

    马克思的品格还是非常高尚的,青年时的马克思就有为全人类谋福利的心,这种想法的出发点是非常好的,值得赞扬。
    马克思曾说过这么一句话:作家当然必须挣钱才能生活,写作,但是他决不应该为了挣钱而生活,写作。
    马克思的一生贫困潦倒,他写作不为挣钱而写作,是为了改变这个世界而写作,是为了人类的幸福而写作,为了这个世界的公平与正义而不懈奋斗!

    哲学家只是用不同的方式去解释世界,而问题在于改变世界——这是马克思的一句豪言壮语,用了一句话就委婉地否定了之前的所有的哲学家,并且强烈地表达出了自己要改变这个世界的决心。
    然而,改变这个世界的方法和途径过于暴力,马克思所提出的暴力革命却让全人类付出了巨大的代价,牺牲了不计其数鲜活的无辜的生命。

    马克思理论一经问世,便以其世所罕见的思想冲击波在世界范围内迅速传播。由于人们的经济绝对平均主义思想普遍存在,而马克思主义迎合了这种思想,所以迅速得到很多国家的支持以及应用。
    在马克思理论的指导下,使社会主义登上历史的舞台,但是好景不长,该理论的重大弊端,在世界范围内众多不同地域、不同文化、不同国度、不同民族的人民的马克思理论的广泛深入的社会实践面前,纷纷呈现。
    比如苏联的大清洗、中国的文化大革命、柬埔寨的红色高棉等等这些以铁的事实和血的教训证明了马克思主义必定存在着重大的本质的错误。
    其实,马克思主义从马克思那时起就已经错误了,到了后来就变成了罪恶,变成了惨绝人寰的现实。

    马克思主义是站立在无产阶级的角度(阶级的局限性)来看待过往的历史,必然带有无产阶级的偏见,从而推断出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妄图用几千年的历史总结的规律来概括往后几万、几亿甚至几十亿年的发展)。其根本目的不是为了研究人类的发展和世界的规律,而是带有政治性的,有强大的政治气味。
    任何试图用教育或强力来改造人性的努力注定会失败,天使与野兽的结合,只能用制度来协调,共产主义的失败是人性的胜利!
    世界上有各种各样的人,每个人都有自己独一无二的性格,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追求和梦想,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爱好和兴趣,所以,每个人都是这个世界上独一无二的存在。
    这个世界是多样性的,共产主义就是否定这个世界的多样性,共产主义社会要求人们思想的绝对统一。人有七情六欲,共产主义就是要消灭人的七情六欲,这根本不可能做得到的。
    就算做到了,那也没有什么意义了,到那时候,人类就不再是人类了,就如没有思想的机器一样,人类社会再也不会像现在那样生气勃勃了。
    不仅仅是人类社会的多样性,自然界也是多样性的,动物和植物的多样性,山川河流的多样性,元素构成的物质的多样性,这些都是数不胜数的。
    人类不是蜜蜂也不是蚂蚁,不会自觉地劳动。如果人类是蜜蜂或者蚂蚁,也许共产主义就能够实现。
    但是,人类就是人类,人类绝不会是蜜蜂或者蚂蚁,人类是比蜜蜂和蚂蚁高级得多的智慧生命,不仅仅是人类的智力方面,也包括其它方面,比如人性,人性是促进人类社会发展的巨大的动力和源泉之一,是不可或缺的因素。


    但是,并不等于说人性都是邪恶的。驱动人类行为的所有心理动机,最初都源于自己的欲望,只是在追求利益的方式上,会有善恶之别,从而形成人们所定义的善人与恶人。
    任何单纯强调人性本善或者人性本恶的观点都是不全面不客观的,都是不符合事实真相的。舍己为人是为大善,利人利己是为善,损人利己是为恶,损人不利己是为大恶。

    人有一定的利己利他属性,马克思说:“利己心是一个社会的、历史的范畴,它随着私有制的产生而产生。”按马克思的逻辑是私有制带来了“利己心”,公有制就会消灭“利己心”,人们就会变得大公无私;马克思以为“利己心”是一个道德范畴的东西。
    而事实上,“利己心”是人类的生物本能、自然属性,与生俱来,它与所有制毫不相干;社会主义实践以铁的事实证明:公有制的建立根本不可能丝毫削弱利己心,利己心反而带来对公有财产的疯狂地掠夺与瓜分,经济发展完全丧失动力,公有制却是懒惰的温床!
    公有制却把社会生产力赖以存在的利益相关系数变成了零,整个利益相关系数的分布都坍塌为零,使生产力失去了发展的动力,使社会陷入了对公有财产的掠夺与瓜分。


    也许,马克思就失败在人性上面,马克思对人性了解得不够清楚,对这方面的认识不足,并且忽略了这方面,导致了后面的巨大的错误。

    马克思的理论自身也不能自圆其说,其理论本身也存在着许多矛盾的。
    比如,唯物与辩证不能自圆其说。唯物论认为宇宙本源是物质,即“物质一元论”,但辩证法又强调“一切事物都是对立的统一”,且认为对立双方互以对方的存在为自己存在的条件和根据,失去一方它方即不存在。其实,这就等于说客观存在的一切事物都是二元的。一方说是一元,另一方却又说是二元的,其本身是矛盾的。
    在马克思主义哲学里面,唯物论是基础,辩证法是核心,认识论是灵魂。但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础方面和核心方面却矛盾起来了。
    虽然唯物辩证法已将唯物论和辩证法统一了起来,但是其自身却不能自圆其说,是相互矛盾的。唯物论的创始人费尔巴哈,辩证法的创始人是黑格尔,马克思把两者统一了起来,收罗在自己名下,创立了辩证唯物主义,可惜却是一种不能自圆其说的理论。

    马克思主义预言的共产主义社会是不允许私有制的存在的,唯物辩证法又说公有制的对立面是私有制,试问到了共产主义社会的时候,私有制消失了,公有制又以什么为对立面而存在?这说明了马克思主义理论又一次不能自圆其说。

    马克思主义哲学里面说物质世界是永恒运动和变化发展的。一切事物都处于无休止地运动、变化和发展之中,整个世界就是一个无限变化和永恒发展的物质世界。但是,马克思又给出了历史决定论或者历史宿命论,说共产主义社会是人类社会终极形态。
    按照马克思主义哲学来说,物质世界是永恒变化发展的,人类社会就应该也是永恒变化发展的,永无止境的,就不存在最高级的阶段了,这是典型的历史宿命论,又与马克思主义哲学相矛盾,再一次不能自圆其说了。


    唯物辩证法常说对事物不能绝对地看,看问题不能绝对化,可是他们却认为一切事物矛盾的存在是绝对的,并且斗争也是绝对的。对此,唯物辩证法陷入了自相矛盾的地步了。
    再例如,“事物都是一分为二的”是唯物辩证法的一句出名的口头禅,然而这句口头禅却与其另一句口头禅“一切事物都包含着矛盾”相冲突了。
    前一句口头禅意旨要一分为二地看,既然有的事物存在矛盾,那么有的事物并不存在矛盾,这就是一分为二地看。后一句口头禅却认为一切事物无不存在着矛盾,也就是说所有的事物都是存在矛盾的,这就与前一句口头禅相冲突了。

    辩证法的第一规律是对立统一规律,唯物论认为物质产生意识,物质和意识构成对立统一的关系。那么物质产生意识之前,物质和谁对立统一?
    唯物辩证法又该作何解释?
    马克思认为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了价值量和价格,而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只是一个理论概念,它无法在实际活动中被人们衡量出来。在同样的劳动时间内,不同的人实际创造的劳动成果是不一样的,劳动时间一样,花费的体力和脑力劳动却不一样,劳动成果不一样,这又怎么解决呢?这个问题根本无法解决,马克思主义又遇到了一个无法解决的现实问题。
    所以,马克思主义自身也不能自圆其说,本身也存在着许多自相矛盾的问题,并非是科学的理论,共产主义更是荒谬至极。
    也许,共产主义就是二十世纪最大的笑话。马克思认为共产主义是物质极大丰富,精神极大提高的社会,那时候消灭了竞争。试问,经济上没有了竞争能发展吗?人类社会没有了竞争能进步吗?球赛没有了竞争能有看点吗?

 

    共产主义看似像天堂一样的美好,其实并非如此。这类似于远看蒙娜丽莎是美人,近看就是一抹抹丑陋的油漆。
    共产主义社会就如企图发明永动机一样,是不可能实现的。共产主义天堂一言以蔽之,是“各尽所能,按需分配。”
    没那么多东西去取怎么办?他们就解释说天堂里物质极大丰富,那时人皆圣人,思想水平无穷高,不会去乱取一气。 
    虽说如此,但是还是要分配的嘛。分得不均怎么办?谁来分配?NBA总决赛那两万来张门票让谁来“取”?要是建一个球场把所有球迷都装下,那谁坐前排? 


    这是无视资源的有限性,“按需分配”在逻辑上则是自相矛盾的。既然“按需”来给,还分配什么?
    “分配”就意味着有一个分配者来决定,哪些需要是能满足的或者不能满足的,因而必定是不能“按需”的,通往奴隶制之路就是这样建成的,共产主义不是天堂,而且地狱!


    马克思认为,资本是资本主义私有制存在的最后的理由,消灭了资本,也就消灭了私有制。当社会大规模失去资本这个最大的阻碍,体力与脑力劳动的差别,工业和农业的差别,城乡差别将最终被消灭。
    这就是马克思对资本的一种误解,他认为资本是万恶之源。但是,如果没有了资本,经济就发展不起来。可见,资本是推动经济发展的巨大的力量。
    如果资本主义取消了货币的话,只能给交易带来不便,增加了经济学所谓的“交易成本”,没有了货币中介,交易就退化为以物易物。
    马克思错误地认为资本家利用资本对工人进行削剥。其实,资本家在利用资本进行投资的时候也是要承担很大的风险的,一旦投资失误,就很有可能血本无归。

    马克思主义“ 剩余劳力价值”、“剥削”理论将占人口少数的资本家、地主、商人等划分成剥削阶级——资产阶级;将占人口大多数的工人、贫农等划分成被剥削阶级——无产阶级。
    这其实是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整体架构上的致命错误,“ 剩余劳力价值”、“剥削”理论的错误是马克思没有把资本家的管理看成是一种劳动,就错误地认为资本家无劳而获。

    马克思把生产过剩看成是资本主义不可救药的通病。马克思是在对资本主义经济的认识极其片面,只看到表面现象,连表面现象也没看完全,没有深入的看到本质的情况下以偏慨全的将资本主义发展过程中出现的个别现象看成了资本主义的通病。
    马克思却不知道的是,市场是克制生产过剩的天然法宝。难道生产过剩了,没有人买了,赚不了钱了,资本家还会继续扩大再生产吗?当然不会了,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生产过剩将会变得越来越少。
    马克思认为资本主义社会化大生产和生产资料私有制之间的矛盾是不可调和的,最终会导致社会的剧烈变革——无产阶级取代资产阶级。
    然而,这个矛盾早已被“股份制”解决了,例如股份有限公司、上市公司。一个企业的员工也可以持股,成为这个公司的股东。

    当代社会资本主义公司股份制的实行,公司的股份被分配到了大众手中,这样资本不断的社会化,这一情况也不断发展和改进,现今资本主义在不断的社会化的过程中进行自身进化和升华,使得资本主义更加有力的推动经济市场的社会化,更加有力地带动社会经济的发展,而不是如马克思所说的资本主义必然会走向灭亡。

 

    所以,事实证明,资本主义社会化大生产和生产资料私有制之间的矛盾并不是不可调和的。


    既然马克思主义存在那么多的弊端和错误,并且不能自圆其说,那为什么马克思主义诞生之后却能在全世界迅速传播起来呢

    自人类社会产生以来,就有统治者与被统治者,就有成功者与失意者,就有富人与穷人。自古以来,穷人与弱势群体就有造反的冲动,就有均贫富的诉求,也有绵延不绝杀人放火式的起义。
    比如,中国陈胜吴广的起义等等。
    然而,数千年以来,只有马克思赋予这类反抗社会秩序的想法与行为一个系统的理论诠释。马克思精神的核心,就是给了造反一个说法,而且是自诩为科学,被认为是发现了人类社会真理。有了马克思,造反,劫富济贫,暴力,杀人放火,就不再是大逆不道,不再是犯上作乱,而是理直气壮,理所当然了。剩余价值理论告诉工人阶级,当他们抢夺资本家的财产时,不过是拿回了本属于自己的东西。
    专制传统下的权力傲慢无底线,成为马克思主义传播的最佳土壤。越是穷越是落后的地方,马克思主义传播得越快越迅猛。
    数千年来陈胜吴广式的替天行道,皇上轮流做的传统,自此有了科学的武装。漫天烽火升起,斗争根本停不下来。然而,可惜的是,这并非是科学,这并非是人类社会的真理。
    马克思是宗教改革以来最成功的神学家,马克思死了,但人们还活着。不要悲伤,不要驻足,也不要怀念,需要的是接受事实的勇气,昂首挺胸大步往前走,越过马克思主义的坟墓,继续前进!

 

分享:

相关文章
作 者 :无名氏
出 处 :北京之春
整 理 :2016年8月14日16:7
关闭窗口